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0&rec=82&run=13

【概况】2004年,全市农业系统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突出农民增收中心,深入推
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全面贯彻农村基
本政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粮食单产417公斤,总产185万吨,增长
1.4%;棉花总产19.8万吨;蔬菜总产283.7万吨。粮食单产、棉花总产、蔬菜效
益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农业总产值151.25亿元,农业增加值82.76亿元,农民人均纯
收入337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5%、13.6%、13.8%。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2004年,全市农业系统积极贯彻落实粮食政策,以每亩13
元的标准对粮农进行了补贴,全市粮食直补面积227.33万亩,直补金额2955.34万元,
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44万亩,平均单产417公斤,总产185万
吨,人均占有粮食505公斤,确保了粮食稳定增长和粮食安全。棉花生产在狠抓抗虫、
杂交棉花良种基地建设的同时,推行间作套种区和规模纯作区开发并重,80%以上的
面积集中在40个植棉重点乡镇,形成了较强的规模优势。全市棉花播种面积243.05万
亩,单产81.33公斤,总产19.8万吨,同比增长24.9%、13.4%和46.0%。强化了蔬菜
标准化生产, 已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42.96万亩,绿色蔬菜基地5.84万亩,有机转换
基地2.75万亩,三项合计占蔬菜总面积的50%,蔬菜生产实现了质量与效益的同步提
高, 实现产值24.8亿元,比上年增加5.9亿元。生态农业示范建设步伐加快,试种甜
高粱1000亩, 组建了滨州市六环美迪生物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和加工能力3000吨的汽
(柴) 油醇加工厂。发展生态模式“四位一体”(沼气池、猪舍、温室大棚和蔬菜种植
四位一体)481户、猪沼果工程(粪作原料生产沼气,用沼气池里的沼液喷果树)282组、
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以沼气为主,发展庭院经济)300户,户用沼气池2570个。

【产业化经营延长农民增收链条】2004年,全市启动了农业产业化“3611”行动
计划(3个农业产业化示范县,60家农业龙头企业,10个与农业龙头企业相联结的农产
品基地,1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成销售收入2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415家,
500万元以上的296家,亿元以上的38家,龙头企业资产总值170.19亿元,固定资产总
值74.69亿元,年销售收入221.98亿元,利润13.19亿元,创汇1.51亿元,带动本市农
户47.7万户,安排农民工6.5万人。已拥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
业10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60家。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的势头已经形成,发展态势
良好。

【劳动力转移拓展农民增收空间】2004年,市县开展较大规模的科技下乡350多次,
开设田间课堂700多次, 现场培训近11万人次;科技110现场出诊232次,1830人得到
现场指导,热线电话或门诊咨询9780人次;在省市县台进行电视、广播讲座98期,举
办各类培训班259期,全市培训农民8.1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350人。全
市已建立以京津沪、苏州、珠江三角洲、青岛、烟台、威海为中心的劳务合作基地,
由劳务中介发展为劳务派遣。近两年,向市外500家企业输出劳务人员8万余人,2004
年农民非农就业劳动力达到62.34万人, 占农村劳动力的38.3%,比上年增长12.3
%。

【农业依法行政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及其《实施办法》,
强化了对土地承包合同和流转合同的管理。全市93%的耕地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
98.3%的村完成了第二轮承包,97.4%的“两田制” (“两田制”是指将承包地分
成口粮田和责任田,口粮田按人口平分,责任田则按人、按劳或招标承包,承包者交
纳一定数量的承包费。) 村已经纠正。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全面取消了农业特产
税, 农业税在6%的基础上再降低3个百分点,继续暂停征收乡村公益事业金和“一事
一议”筹资筹劳,每个农村劳动力承担的“两工”(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不超过10个。
全市农民农业税负担总额和“农村两工”均比上年减少50%。推行减轻农民负担工作
六项制度, 实行了一票否决。全年减轻农民负担1.56亿元,人均51.77元。坚持“公
正执法,文明服务,重点治理,打假护农”原则,全市农业系统检查各类市场87个、
检查农资经营单位1100余家, 查处假冒伪劣农资46万公斤,货值总额230多万元,处
理违法经营单位180家,罚没款26.4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

(马兴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