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0&rec=31&run=13

【概况】2004年,全市组织工作以中共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发展是主题,调整是主线,招商是重点,实干是关键,稳定是基础,廉政是保证”的工作方针,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实施“双基工程”、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为重点,全面推进,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队伍建设。(1) 进一步完善干部“赛选”机制。业绩遴选。建立实绩备案制度,加大经常性考察力度,制定了《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的办法(试行) 》,年内建立干部实绩备案700余份,其中县级干部近300份, 正科级干部400多份;对市委管理的264个领导班子和1167名县级干部进行了考察。 推荐竞选。实行推荐与竞争相结合的方式公开选聘,年内分4批对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化工办主任、纺织办主任、铁公路桥公司总经理、现代物流中心总经理、 市人民医院院长和滨州国际会展中心总经理7个县级职位实行了公开选聘。公开考选。采取公开考选的方式选拔干部,突出年轻化、高学历、有潜力,年内对市发展计划委、经贸委、财政局、科技局、规划局等副职领导职位,面向全国进行了公开考选。(2) 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印发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 等法规文件, 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 ;起草了《关于认定和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实施意见(试行)》;全面推行党委全委会表决制度;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对党政机关县级和科级干部在企业兼职情况进行了清理。(3)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根据《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建立了综合素质好、全日制学历高、发展潜力大的县级后备干部队伍,为领导班子建设储备了干部资源,同时建立了后备干部档案,制定了培养计划,实行跟踪管理。(4) 强化干部监审工作。 开通“12380”干部监督举报专用电话,加强与市纪委、市公安局、市检察院等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建立了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关于群众来信来电办理“三见面”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信息工作的意见》;加强干部监督信息的收集,初步建立起干部监督信息库;规范经济责任审计操作程序,全年共安排领导干部离任审计24人,对2名干部进行了谈话,对4个县区、6批次、200多名干部进行了监审;落实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全年共受理县级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300余人、500余件次,受理领导干部家属子女从业、收入申报等事项40余件次。(5) 坚持民主集中制,规范党内民主生活。督促指导县区和市直部门建立完善《常委(党委)会议事规则》《领导干部个人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民主生活会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各项重大决策的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6) 做好干部调配、因公出国审批和公务员录用等工作。全年共为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审批工资5000余人次, 办理因公出国预审331人次,政审112人次, 因私出国审查13人次,为38人办理了退休手续,为48人办理了离岗手续,为110人办理了调动手续; 会同市人事局完成了2004年国家公务员的招录工作,录用278人; 组织评选出31名全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建议人选;完成了军转干部安置等工作。(7)加强网站管理。更新“市委组织部”网站信息171条、“选调生之家”网站信息19条,上报省委组织部组工专网信息49篇,“市委组织部”网站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党建网站。(8) 总结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围绕提高执政能力和增强团结,对全市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进行了总结和调研,并在调研基础上起草了2004~2008年滨州市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
二、深化实施“双基工程”,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1) 打牢基础,加强基层班子建设。确定100个先进村和100个后进村,实施“百村带动工程”,及时总结推广先进村的成功经验;选派部分村支部书记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对后进村采取驻、联、包、扶等措施合力攻坚,切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建立乡镇(办)十项指标考核季报制度, 并在全市进行通报。 (2) 强化基层,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结合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继续从市、县区、乡镇、村选拔2095名干部到京、津、塘、苏、沪、浙等19个省(市)、60多个地区挂职招商,举办了市直单位赴发达地区挂职干部培训班, 对挂职干部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年内挂职干部共引进项目449个, 到位资金23.5亿元; 在2004年“三级联创”考核验收中,全市40个乡镇、2320个村党支部达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运行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五个好”创建目标,69个县区涉农部门、603个乡镇(办) 站所达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部门作风好、管理制度好、工作业绩好“五个好”创建目标,邹平、博兴县被省委命名表彰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七一”期间,召开了庆祝建党83周年暨先进集体、 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对107个单位、138名党员和3 6名党务工作者进行了表彰。 (3) 稳步推进,扎实开展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制定《全市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计划》,落实建点场所,层层举办设备安装人员培训班,坚持多渠道筹措经费, 截至8月底,全市5515个接收站点全部建成开通,顺利通过了验收;印发《关于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的意见》,对接收站点实行动态量化的星级管理制度,县区、乡镇(办)、村和站点管理员层层签订《远程教育站点管理责任状》,实现了“建”“管”环节一体化;建立课件需求档案,实现了一村一页、一乡一簿、一县一柜;实施地方性课件开发计划,制作完成了《冬枣成熟的提前与延迟》等22部教学课件。(4) 积极主动,完成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根据省、市委部署,自8月中旬至11月下旬,从全市党政机关、事业、企业、 街道社区和农村基层5个类型选择10个试点单位,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试点活动,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等工作机构,建立了领导联系点和工作周报等制度。活动期间,指导市、县区及各试点单位召开动员会、调度会223次,选派督导组15个,到试点单位现场督导304次,编发简报19期,圆满完成了试点工作,为下一步面上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经验。(5) 精心指导,全市村“两委”换届选举进展顺利。 组织召开全市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会议,设立专门办公室,抽调2 2名同志组成8个督导组, 建立了市级领导及督导组成员包县区及周报等制度,在全市67个乡镇、 458个村先行试点。至年底,全市5419个村已有5032个村依法选出了村委会,5362个村级党组织中已有4119个选出了新一届党组织,“两委”交叉任职,书记、主任“一人兼两个”比例全部达到上级规定要求,选举结果实现了党员、群众和上级党组织“三满意”。(6) 加强研究,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和社区党建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全市非公有制企业进行统计摸底,制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三年规划;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调整充实了全市新型经济社会组织联席会议;建立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制度、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应建未建党组织整建销号制度;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

【实施“渡河战役” 跨县区交流乡镇干部】自2003年9月始,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市委在对全市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关于首批乡镇领导干部跨县区交流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渡河战役”,从黄河以南的邹平、 博兴县选派9名乡镇干部到黄河以北任职,立足所到乡镇实际,理清发展思路,把南部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与北部的土地、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南北联动, 共同发展;同时从黄河以北选派9名乡镇干部到邹平、博兴县任职,在干中学、学中干,开阔眼界,拓展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在引进资金、项目对接和输出产品、劳务等工作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交流干部到任后,发挥自身优势,狠抓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把在发达县区工作的先进理念与交流乡镇“嫁接融合”,运用市场经济手段, 创新发展思路,使招商引资工作有了新的突破,至2004年底,黄河以北9个乡镇共引进项目82个,到位资金5.47亿元,促进了黄河南北经济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开展“民主议政日”活动】自2004年7月始,每月5日在全市农村开展了以“党员活动、村务公开、民主议事”为主要内容的“民主议政日”活动。通过开展党员集中活动、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实行村民(代表)议政,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村级事务的核心领导作用,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的转变,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真正使决策集中体现群众意愿,落实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从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维护了社会稳定。至年底,全市90%以上的村开展了“民主议政日”活动, 85%以上的党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村务、财务公开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95%以上。 全市共解决宅基地、土地等方面的群众纠纷3600余件,为群众办实事好事5600余件, 全市来信来访量同比下降21.5%,杜绝了农村集体到市去省上访事件的发生,农村稳定工作出现了空前的良好局面。

【对口帮扶工作】 2004年2月,省对口帮扶滨州市欠发达县现场办公会在滨州召开。确定省委组织部、省广电局、省国土资源厅3个省直部门和莱阳、招远、肥城3个经济强市对口帮扶无棣、 阳信和惠民3个经济欠发达县。制定了《中共滨州市委、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督导检查制度、定期通报、交流制度和工作月报等制度;选派挂职干部到对口帮扶单位挂职直接帮扶;形成了畅通决策层的沟通渠道、畅通基层帮扶工作的直接沟通、建立招商引资平台的“两畅一平”帮扶格局。至年底,各对口帮扶单位共引进帮扶项目112个, 总投资额29.01亿元,协调无偿资金4115万元,协调贷款1800万元, 其他帮扶事项折合资金11.28亿元;惠民、阳信、无棣3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18.7%、 18.5%、 19.8%, 农民人均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7%、14.2%、16.3%;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8.3%、91.5%、14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6.1%、27.6%、39.6%。

【实施“人才战略”】2004年,以选调生工作为龙头,围绕打造“人才滨州”,积极实施了“人才战略”。(1)选调生工作有新突破。引进105名选调生到滨州工作,其中博士1名、硕士23名,外省市籍的选调生占总人数的44%。分别为滨州学院、滨州职业学院引进1名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1名博士后和3名博士;组织了为省直机关从选调生中考选工作人员的推荐工作, 1名选调生被省人事厅录取;采取考选的办法,从在基层工作两年以上的选调生中考录了37名工作人员,充实到市直机关干部队伍。 (2)筹备召开了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对全市各行业涌现出来的百名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优秀技能人才和优秀乡村人才进行表彰。 制定了《关于打造“人才滨州”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落实我市引进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政策的说明》,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高层次人才家属的安置工作,并对高层次人才的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资审批等做出了政策性规定,进一步加大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2004年,市委组织部积极引导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为培训的着力点。6月,在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期县级领导干部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市直机关21个部门的42名领导干部参加培训;12月上旬,组织市直部门和县区50名年轻干部赴韩国大田市惠泉大学参加韩语培训班;在滨州学院、职业学院、财校、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滨州站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举办了第一期年轻干部英语口语达标训练班,对43名年轻干部进行了强化训练。年内,共举办科级干部培训班1期,培训268人;举办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2期,培训174人;举办县级主要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观专题培训班1期,培训140人;举办第七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45人;同时,培训副科级干部260人,企业领导干部500人,企业管理人员1269人。 为中央、 省级机关调训市级领导15人, 县级领导干部89人。将全市1150名县级领导干部年度培训情况录入微机,创建了干部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

【深化拓展“树组工干部形象”学习教育活动】2004年,按照中组部关于将“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扎扎实实再抓一年的要求,积极引导全体组织人事干部树立公道正派、干事创业的良好形象。制定了《关于深化和拓展“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的实施意见》,调整充实了“树组工干部形象”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邀请市级领导为市直组工干部上党课,邀请山东大学副教授韩瑛讲授了行政礼仪;组织观看了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关于创新的专题讲座;组织全市40余名组织人事干部到江苏省昆山市进行强化培训;采取书面征求意见、登门走访、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共向离退休干部、市直部门和县委负责人、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征求意见函1300余份;根据学习实际开展“回头看”活动,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对各县区委组织部、机关各科室和工作人员的考核办法。

【滨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受省委表彰】2004年“七一”前夕,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省委对全省28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区) 、20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命名表彰。邹平、博兴县被授予“山东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滨城区滨北镇党委、惠民县魏集镇党委、阳信县教育局党委、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党委、沾化县供电公司党委、博兴县博兴镇椒园村党支部、邹平县明集镇党委、山东滨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被授予“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高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