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组织机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rec=88&run=13

一、中共清河区委员会
1938年5月建立中共清河特委, 霍士廉任书记,隶属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辖
境内博兴、邹平、长山、齐东、高苑等县和青城县一部分。1939年5月,霍士廉调离,
景晓村任书记;9月,中共清河特委改为中共清河地委,辖邹平、长山、博兴、高苑、
青城、蒲台、齐东各县。1940年10月,为加强党对清河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在博兴
县纯化镇召开清河地区党的代表大会,正式建立中共清河区委员会,景晓村任书记。
1941年初,清河区党委组建中共清东、清西两个地委;10月,组建清中地委。邹平、
长山、高苑、青城、齐东五县属清西地委,博兴、蒲台两县属清中地委。1943年5月,
为加强垦区根据地工作,建中共垦区地委,沾化、滨县、蒲台三县属垦区地委。至此,
清河区党委辖清东、 清西、清中、垦区四个地委,下辖20个县委、县工委。1944年1
月,清河区党委与冀鲁边区党委合并为渤海区党委。

二、中共冀鲁边区委员会
1937年3月, 中共山东省委建立中共鲁北特委,境内惠民、无棣、阳信三县属鲁
北特委。 10月,建立中共冀鲁边区党的统一领导机构,于文彬任书记。1938年9月,
建立中共冀鲁边区特委,书记李启华,境内无棣、沾化、阳信三县属冀鲁边区特委领
导。 1939年5月,冀鲁边区特委分建津南地委和鲁北地委,境内阳信、滨县、无棣、
沾化四县属鲁北地委领导。1940年10月,中共鲁北地委又分为冀鲁边二、三地委,津
南地委改称冀鲁边一地委。境内滨县、商惠、阳信、无棣、沾化五县属三地委领导。
1941年2月,建立中共冀鲁边区党委,由李启华代理书记。翌年,王卓如任党委书记。
1944年1月,冀鲁边区与清河区合并为渤海区。

三、中共渤海区委员会
1944年1月, 建立中共渤海区党委,书记景晓村,副书记王卓如。区党委辖六个
地委,原冀鲁边区一、二、三地委改称渤海区一、二、三地委,辖属不变;原清河区
的垦区、清东、清西三个地委分别改称渤海区四、五、六地委;原清中地委撤销,辖
县分别划归四、五、六地委。境内无棣、阳信、惠民和商惠、沾阳棣五县属三地委,
书记李广文,副书记冯乐进;沾化、滨县、蒲台和蒲利滨、沾利滨五县及海上工委属
四地委,书记徐斌洲,副书记李文;博兴、广博蒲两县属五地委,书记岳拙元;邹平、
耀南、齐东、高苑、青城五县属六地委,书记李曼村。1945年10月,中共渤海区党委
将六个地委调为四个地委。惠民、阳信、无棣、沾化、滨县、蒲台、海滨七县及惠民
市、海上工委属四地委,书记先后有岳拙元、李文、彭瑞林、张辑五担任;邹平、耀
南、齐东、博兴、高苑、青城六县属三地委,书记先后有李曼村、韩克辛、周林担任。
1949有6月, 根据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华东局指示,渤海区所辖的四个地委改为沧南
地委、泺北地委、垦利地委、清河地委。境内县市分别隶属清河地委和垦利地委。

四、中共惠民地区委员会
1950年5月, 撤销渤海行政区建制,对所辖专区进行调整,设惠民专区,建立中
共惠民地方委员会,段林任书记,张立群、杨岩任副书记,原垦利地委所辖的惠民、
阳信、无棣、沾化、垦利、利津、滨县、蒲台和清河地委所辖的广饶、博兴、高青、
齐东共12个县划归惠民地委领导。 1953年7月,原属淄博专区的邹平、长山、桓台三
县划归惠民地委领导。 1955年2月,中共山东省委批准惠民地委实行常委制,由六人
组成常委会。1958年10月,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建立中共淄博地方委
员会。 1961年1月,撤销淄博专区,淄博地委改为中共惠民地委,辖惠民、阳信、无
棣、沾化、滨县、利津、垦利、广饶、博兴、邹平、桓台、高青等12个县。1963年,
撤销中共惠民地委书记处, 设地委常委会。1967年2月27日,群众组织联合夺了中共
惠民地委的领导权, 建立惠民地区革命委员会。1969年8月,经中共山东省革委核心
领导小组批准, 建立中共惠民地区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1971年6月,召开全区
党员代表大会,成立中共惠民地区委员会,撤销地革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1985年,
中共惠民地委辖惠民、阳信、无棣、沾化、博兴、高青、邹平、滨县八县委及滨州市
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