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rec=717&run=13

附录

一、文献辑存

关于取消区党委与行政公署一级机关
及调整各地委、专署区的决定
过去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为了适应战争环境及领导需要,设立区党委、行署
一级组织,是完全必要且起了极大的作用。在建设与巩固各地党的组织及人民民主政
权,发动与组织广大群众进行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生产运动、参军、支前及武装自
卫等斗争中,各区党委、行署独当一面,把党的路线、政策、方针变为群众的行动,
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取得了充分的联系,因而争取了山东抗日战争及人民解放
战争的胜利。但随着全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山东早已全境解放,已由战争环境转
入和平建设的局面,交通、邮电等业已恢复的新情况下,继续保留区党委及行署一级
组织就成为不必要了。且取消区党委及行署之后,可以减少一级层次;可以精简机构
,节省开支;可以调整干部,充实省级,加强下级。为此,分局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
务院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决定的精神及省人民政府组织通则,特作如下决定:
一、取消胶东、渤海、鲁中南三个地区的区党委及行政公署。
二、在取消区党委及行政公署之后,由分局指定原各区党委负责人若干组成各区
临时工作委员会及办事处,作为分局及省府驻各该地区的过渡机关。
三、取消区党委及行政公署之后,为便于领导,将十七个地委、专署调整为十一
个地委、专署,各地委、专署所辖县份调整如下:
(一)滕县地委下辖:(略)
(二)临沂地委下辖:(略)
(三)沂水地委下辖:(略)
(四)泰安地委下辖:(略)
(五)德州地委下辖:……惠济县取消,分别并入惠民、济阳、商河三县。
(六)惠民地委下辖:惠民、阳信、无棣、沾化、垦利、利津、滨县、蒲台、广饶
、博兴、高青、齐东等十二县。
(七)淄博地委下辖:(略)
(八)昌潍地委下辖:(略)
(九)胶州地委下辖:(略)
(十)莱阳地委下辖:(略)
(十一)文登地委下辖:(略)
四、在取消区党委、行署及调整各地委、专署辖区时,各地领导机关应以高度负
责精神来掌握这一工作,粗枝大叶、草率从事不但会严重影响目前工作任务的进行,
且会造成今后建设工作中的障碍与困难,必须在干部及群众中讲清道理,根据分局决
定,审慎研究,周密计划,制定具体方案,严格防止可能产生情绪涣散、工作松懈,
或趁机浪费资财,闹山头主义、宗派主义,随便处理干杂人员等等无组织无纪律现象
。务使干杂人员各尽其用,各安其位,密切各方面团结及上下级关系,加强领导,强
化组织,保证这一任务能按期胜利完成。

中共中央山东分局
一九五○年五月一日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调整有关专区、市、县区划问题的通知
为了加强党对工农业生产及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使各个专区逐步建立
起自己的工业体系和中心城市;每个市都有广大的农村,进一步加强城乡协作和工农
业之间的互相支援,加速钢铁生产和整个建设事业的发展,根据各地区的政治、经济
、交通等自然条件和历史习惯等各方面的情况,对有关专区和市的区划调整问题通知
如下:
(一)略
(二)略
(三)将原惠民专区和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以淄博市为中心。淄博市改为专区
辖市,将惠民专区的乐陵、临邑、商河、济阳四县划归聊城专区领导,将昌潍专区的
博山县并入淄博市。
(四)结合专区、市的区划调整,使县的区划更适应公社化后的新形势,对全省的
县划同时作适当调整(调整意见附后)。
根据上述区划,将泰安专区的领导机关并于济南市,由济宁、菏泽两个专区的领
导机关组成济宁专区的领导机关,由惠民专区和淄博市的领导机关组成淄博专区的领
导机关。随区划的变动,对于改变了领导关系的县、乡单位,有关地、市委应该互相
联系,作好交接工作。对撤销县份的区划和机构变动以及干部调整等,由有关地、市
委双方协商具体确定。在改变区划和调整机构时,必须作好动员和组织工作,以推动
当前中心工作,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此,提出以下几点:
1、必须在全体干部和群众中进行深入地思想动员和教育工作,使他们深刻了解
调整、合并地区的重要意义和目的,以提高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觉悟,这是作好调
整区划、合并机构的首要关键。领导上要把道理向干部群众讲清楚,采取大鸣、大放
、大辩论的方法,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在干部当中要结合整风运动彻底批判、克服
地方主义、宗派主义、本位主义。在改变机构、调整干部中要彻底批判和防止某些干
部的个人主义和闹不团结的现象。强调服从整体,服从工作需要,服从党的领导,把
调整区划和合并机构变成推动当前工作的动力,防止和克服一切消极因素。
2、结合区划和组织机构的变动,作好调整干部的工作。鉴于当前钢铁生产和秋
收、秋种任务十分紧张,同时,整风运动尚未结束,因此,各有关地、市、县委先把
机构迅速合并起来,干部一般是暂不变动,统一组织力量把当前工作掌握好,并继续
把整风运动搞深搞透。现在必须把问题揭开,彻底批判,等秋季生产告一段落,整风
问题基本解决时,再作处理,并全面调整和调配干部。在合并机构的同时,地、市委
领导上可以先考虑机构设置和人事安排问题,以作好充分准备。研究调整干部时必须
加强各级领导骨干的配备,特别是县委第一书记,必须是干劲足,能搞大跃进的促进
派;必须根据工作需要,把运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同时,把
那些白旗坚决拔掉,以保证事业的前进。合并与撤销专、县的干部,除加强党委领导
骨干和核心力量外,主要是加强与充实工业新建机构和新建厂矿,同时也要适当加强
文教干部的配备。为了加强与充实国营工业的干部,省委决定从各地合并机构中抽一
千多名干部,具体方案由省委组织部拟定下达,希各地按质按数保证完成。除省委抽
调外,其余干部全部由各地、市委统一调整使用,对于一部分未参加劳动和基层锻炼
的青年知识分子干部,可组织他们参加工农生产,进行劳动锻炼。
3、市、专区一级各部门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问题,各地、市委应根据省委第
九次扩大会议的精神和工作需要研究确定,并报省委批准。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应该
因地制宜,但必须与人民公社化的新形势相适应,以便有力的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
义。强调机构精干,减少脱产人员,反对机构庞大和人浮于事的现象。要从加强党的
统一领导出发,从便于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出发,也就是说考虑组织机构必须与转变
领导作风,改进规章制度和改进工作方法紧密结合起来,彻底批判脱离群众脱离实际
的现象。
4、各地调整地区和合并机构的工作,在地、市委统一领导下进行,省直各有关
部门应根据新的区划和组织形式研究自己的工作,协助地、市委作好调整地区和合并
组织机构的工作,以保证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

一九五八年十月三十日

附:各地县划调整的意见
(一)淄博专区:将沾化、利津两县合并为沾化县;阳信和无棣合并为无棣县;惠
民、滨县合并为惠民县;撤销齐东县,所属地区分别划归邹平、博兴两县;博兴和桓
台合并为博兴县,将博兴县东部打渔张灌区一带五个人民公社划归广饶县(编者注:
博兴与广饶县志均为四处);广饶隘洪河以北地区划归孤岛人民公社,该社直属地委
领导;调整后,全区所属的县(市)单位有:淄博市和沾化、惠民、无棣、博兴、邹平
、广饶六个县和孤岛人民公社。
(二)济宁专区:略
(三)聊城专区:略
(四)烟台专区:略
(五)昌潍专区:略
(六)临沂专区:略
(七)济南市所属单位有:略
(八)青岛市所属单位有:略
以上经过调整后,共有七十一个县,十个专辖市,共计八十一个县(市)单位,共
撤销合并了三十三个县,增建二个专辖市。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淄博地委改为惠民地委
淄博市改为省辖市的决定
鲁发(61)字10号
为了工作需要,省委决定:淄博地委改为惠民地委,地委机关由张店移驻北镇。
淄博市由省直接领导。免去王士超、冯平两同志淄博地委书记处书记职务。希即研究
执行。

一九六一年一月十日

山东省人民委员会转发国务院
对淄博专员公署改名为惠民专员公署批复的通知
(61)鲁民行字第303号
淄博市人民委员会、惠民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61年6月12日直秘杨字87号批复,同意我省淄博专员公
署改名为惠民专员公署,专署驻地由张店移驻北镇,特此转知,希遵照执行。

一九六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河北省人民委员会
山东省人民委员会
关于调整两省边界行政区域交接工作报告
国务院:
我们遵照一九六四年八月十五日中央和国务院“对解决冀鲁豫皖苏有关边界水利
问题的协商办法意见的指示”,组成了工作组,从十月十七日到三十一日在德州市对
有关划界的各项具体交接工作进行了协商讨论,取得了一致意见。现报告如下:
一、关于划界问题。根据中央和国务院原则上以四女寺减河和卫运河为省界的指
示,河北省在减河和卫运河右岸的庆云、宁津、吴桥、盐山、东光、故城六县所属地
区的四十七个公社,一千二百九十三个村庄,十二万九千六百二十九户,五十二万三
千七百一十五人,一百五十四万五千二百九十四亩耕地,划归山东省。山东省在减河
和卫运河左岸的馆陶、临清、武城、无棣四县所属地区的九个区,六十一个公社,八
百三十五个村庄,十二万七千一百六十九户,五十二万二千六百四十二人,一百六十
四万三千一百三十亩耕地,划归河北省。
德州市运河以西所属的十三个村庄仍属德州市。德州市同故城、景县、吴桥的水
利问题,采取如下措施处理:(1)按自然流势,下游要承担上游的水,德州市要承担
故城县的来水,景县、吴桥要承担德州市的来水,德州市和景县、吴桥,均废除所有
阻水的堤坝。(2)德州市运河以西地区的工厂、电厂和村庄打护厂护村围堰。(3)由两
省共同提请铁道部门在德石路阻水地段修建排水桥涵。(4)提请漳卫南运河管理局扩
建、增建故城县和德州市的扬水站,并将所有工程配好套,以发挥工程效能。(5)德
州市南运河堤防提请漳卫南运河管理局统一管理。堤防标准按中央规定修建。(6)过
去的所有规定,如与此法有抵触者,按此规定执行。
以上两省划出地区,从十二月一日起,由划入省接管行政领导。划界后,省边界
和省内区域调整,分别由两省按国家规定上报审批。
二、关于干部问题,按以下原则处理:(1)县级机关的党政群干部按人口比例移
交。(2)县级企事业的行政管理单位的干部和职工,根据业务量的大小,由两省各有
关业务部门协商调配。(3)整区整社划出的区社干部和企事业的基层干部和职工随地
区走。
三、关于财产问题。包括动产和不动产,除减河和卫运河左岸的德州市以外,均
以河为界,原地不动。在减河和卫运河右岸的归山东省所有。在减河和卫运河左岸的
归河北省所有。双方调动的干部一律不得携带公物。
四、关于粮食、财政、税收等均按照国家规划年度办理交接。
根据上述原则,两省有关业务部门同时进行了协商,制订了具体执行意见以后,
交由有关专、县具体办理交接手续。在交接过程中,两省均应教育干部群众,加强团
结,互相尊让,爱护公物,遵守纪律,服从分配,搞好生产和工作。

一九六四年十月三十一日

国务院关于山东省设立滨州市的复函
(82)国函字151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报告悉。同意设立滨州市,以滨县的北镇、博兴的小
营公社、朱全镇为滨州市行政区。滨州市由惠民地区行政公署领导。

一九八二年八月二日

关于撤销滨县并入滨州市的通知
(87)鲁政函21号
惠民地区行署,滨州市、滨县人民政府:
国务院以国函(1987)40号文批准,撤销滨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滨州市。望你们
抓紧做好市、县的合并工作。要教育干部群众遵守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组织安排,
保证国家、集体财产不受损失,保证工作生产的正常进行。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充分
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促进城乡经济的全面发展。

山东省人民政府(章)
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

国务院关于山东省设立东营市的批复
(82)国函字249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
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二日请示悉。同意设立东营市,由省直接领导。市区范围包
括利津县的六合公社;垦利县黄河下游的孤岛地区,史口、辛店公社,胜坨公社的茶坡
大队,高盖公社的辛镇、官屋、孙家、张营、王营、韩家六个大队;广饶县有牛庄、
油郭、辛集、六户四个公社;沾化县的新户、四扣、义和、太平四个公社;博兴县的龙
居公社和乔庄公社的老于、王家、刘家三个大队。分设东营、河口、牛庄三个区。惠
民地区的垦利、利津两县划归东营市领导。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日

国务院关于山东省
调整部分地市行政区域的批复

国函[1989]76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
你省一九八九年十月十七日《关于扩大淄博、济宁、济南三市行政区域的请示》
收悉。同意你省:
一、将惠民地区的高青县和临沂地区的沂源县划归淄博市领导。
(以下略)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二日

关于将惠民地区更名为滨州地区的通知
[92]鲁政函28号
惠民地区行署:
经报请国务院批准,民政部以民行批[1992]15号文批复,同意将惠民地区
更名为滨州地区,请认真做好更名后的有关工作。

山东省人民政府(章)
一九九二年三月七日

二、历代府、州志序

明嘉靖二十七年《武定州志》序
嘉靖戊申,武定州志竣。乡进士刘君、崔君持其稿来请曰:“盍梓诸?”余曰:
“也者,志也。为可征也,为可信也,为其可传也。三者有缺,志虽竣,未也,勿
梓可也。曷已诸?”刘君、崔君抚然。有间,复请曰:“志之弗修久矣,敝州阙典也
,幸兹竣编,愿有以竟之。”余曰:“非也,吾不乐其成也,乐其成而永也;不忧其
梓也,忧其梓而敝也,姑待诸。”二君俯而退。于是持其稿,复入局,研精殚思,
藻掇华,冗者剔之,者正之,缺者补之,再逾月而就编。往迹来鉴,章程大备,余
取而订阅之。详而核,贞而不忒,详故可征,核故可信,贞故可传。以是而观风考政
,厘弊问俗,犹视诸掌也。于是二君复申前请益力,乃卜日以授梓人。谨叙诸简首曰
:也者,邑之史也。粤自八索九丘亡,而禹贡职方氏作周官,有小史掌邦国之志。
是古者天下郡邑,莫不有志,凡以隆治也。我明一统有志,亦仿古遗意也。武定密迩
京畿,在古为棣州,稽诸禹贡,为兖州之域。历世以来,佥为重地。宣德中,汉庶人
凭其地谋不轨,圣驾亲平之。正德中,流寇猖獗,横行东土间,乃复建武卫,监以宪
司,不可谓不重也。顾州志不传,文献其何所赖耶?乃不自揆量,与一二君子图成之
。是故首之以沿革方域,正其始也;次之以川泽城池,别其区也;次之以公署学校,
端其则也;次之以赋役兵防,表其制也;又次之以祠祀、职官、选举,大其化也;终
之以属县,以别联属之道也。其立义也,严以精;其取裁也,公以正;其考核也,详
以慎。综数百里之故实,新数百年之未备,期可信可征而可传也。后有作者,因备以
致详,其为司官之助,岂小补也哉。是志也,始其命者,兵宪樗王公;劳其事者,
乡进士刘君继先、崔君士伟;督率而乐成之者,学正何宙也。谨并书之,以俟后之作
者采焉。
嘉靖戊申秋七月庚申吉,赐进士出身、奉直大夫、武定州知州安福刘佃书

明嘉靖二十七年《武定州志》序
志者,记也,记一州古今之事迹也。夫州之有志,犹国之有史、家之有乘,
史以记国之事迹,乘以记家之事迹,而州岂可无志以记其事迹乎?且武定为东鲁之名
邦,人材之渊薮,尤不可无志者也。州守吾南有感于斯,与予议之。予思昔日兵宪樗
公修学,功成之日,兴言及此。后以奏绩未遑。今公举行,诚一州之盛事,岂敢不
尽心?遂请二乡进士敬虚刘公、溪南崔公修之。馆于学宫之尊经阁,越数月告成梓行
。吾南公叙之于首,但以既有叙,终不可以无言。予忝署学教事,颇有考正微劳,虽
不能文,强书以终卷耳。且志书之纂,原无所据,其于事迹之载于经传者,无不考究
而记之矣;经传所不载而得于传闻之有据者,亦记之也。参互考订,斐然成章。则州
人之论沿革、论方域者,可考于斯;论山川、论城池者,可考于斯;论公署、论学校
者,可考于斯;论赋役、论兵防者,可考于斯;论祠祀、论职官者,可考于斯;论选
举、论属县者,可考于斯。噫,武定自建郡以来,历千百余年,其事迹所载不可得详
,则今日之展卷披图,灿然也可观也,岂复如昔日之无所见哉!则吾南公之校修,琴
溪子之考正,敬虚公、溪南公之同修,其功岂小补哉。其于民风、土俗、物产之类,
偶因所见之不同,姑缺之,以俟后之君子重修以识之耳。
署武定州学正事新昌何宙谨书

明万历十一年《滨州志》序
古侯国必有史官。今之郡,犹古侯国也,而史官阙焉。博文之士纪其事而传之曰
志,是志实史之翼也。故志田赋而知公敛之厚薄;志物产而知土壤之肥硗;志宦迹而
知吏治之隆污;志人物而知士习之浮正、风俗之浇淳。纪实彰轨,考古镜今,君子通
变以酌其宜,小人法守以修其业,不出书契而治可兴矣。志弗修则事靡据,微显阐幽
之教晦,而彰善瘅恶之权轻。由是善政无所于稽,而注厝暗;乡评不足为劝,而趋向
偷。政忒风漓,职此为疚。然则,志非时之先务耶?
余承乏来州,即首询故牒,冀有所资鉴,而盈缩整顿之也。顾疏脱棼缪,漫无全
书,诸凡有关政理者皆略而不悉。乃日询访,搜先年旧牍,如田赋、丁徭之类,当
时如何而举,后来如何而敝。稍有端续可寻,庶得其一二,参以时势,为之斟酌,次
第施行之。甫及期诸亦稍稍就理,而郡志独阙,则后之视今又不犹今之视昔耶?乃因
郡胡君格诚之请,督学蹇公始下其状于州。于是敦延博士毛君似徐主其事,据文献
之仅存,酌土俗之所习,而又采核于士林诸彦,考正于乡荐绅大夫,日删月削,越数
月而告成焉。为卷凡若干,条例凡若干,详而则,要而约,辩博而核。庶几哉足为一
郡之完书也。后之斯土者其有所稽,而运其转移化导之术;生斯土者其有所范,而
鼓其迅励丕变之机。由是上无纰政,下有淳风,而不佞亦可藉手以寡过矣。
因其梓成,附著数语于篇端,使览者知志之所由成云。
万历十一年岁癸未冬十一月晦日,知滨州事临川艾梅书

清乾隆二十四年《武定府志》序
乾隆戊寅秋,余奉命陈臬山左,即闻武定创修府志。深喜太守之能举废坠,日冀
其成,而尤恐其成之速也。闻之谋事者,有其基则为之也,事半功倍。余偻指十七年
间,四至齐鲁,凡郡邑修志,不以余寡陋,咸来问得失,余得而悉读之。然或因旧稿
散轶,或因文献未备,踵事增华而已。若武定自宪庙时升州为府,历有年所,未闻有
志,巨典阙如。今圣天子表正万方,凡民间殊俗异宜,罔不尽心体恤。二东为畿南近
辅,东巡守则当汇诸郡志以献,讵可独遗兹郡?余故曰望其成也。然因易创难,郡故
无乘,欲上下千古网罗旧闻,计惟聚诸隶邑之志,加以采掇群书,参互考订,庶几可
会其全。抑是郡各属之志,半葺自明神宗时,余亦国初所纂。其间变迁登耗之不一,
忠孝廉节之就湮者,度不能更仆数。使非迟之岁月,则仓卒成书,或为一时涂泽具。
余故又恐其成之速也。乃越年始蒇事,以其稿视余。余喜是书之精赡,是非进退具
合体制。窃念是邦地舄卤而旷,户口寡且贫,幸其俗素朴实,礼教是敦。茅焦忠直,
著迹先秦;李唐徐文亮、任敬臣之孝友,首煽醇风。此后络绎登青简者不绝。宋胡旦
嗜书笃学,撰述鸿富;刘蒙以不行新法去官,学者称正思先生,且不屑以雕虫见。古
贞女蒲氏三姑台,拂云并峙。此都士女伟烈懿徽,辉映于海山岚翠间。至我朝景运蔚
兴,李文襄公之芳崛起兹土,柱础岩廊,光昭铉业。当为浙闽制府时,三蘖蠢动,坐
扼衢门,从容戡定,纤尘不惊,吾乡邦实受其福。武功与信城浮囊口争烈,而辑宁有
加焉。光气所腾,足还千古,载泱泱旧观。司牧者抚乔木郁葱,按志乘晖曜,使风轨
日上,则太守编纂之功,岂仅修举废坠已哉!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中秋日,赐博学宏词出身、通议大夫、山东按察使仁和沈廷芳
谨撰。

清乾隆二十四年《武定府志》序
余于己巳之夏,捧檄来守是邦。下车察民疾苦,时适饥,老弱凋瘵,人不暇读
书,而狱讼日繁。余乃愀然改容,亟索郡乘,欲以知风会之变迁,物力之登耗,因而
抚之,以悉民隐也。乃以升府未几,志乘阙焉,而各属志,半又辑自前明。予不敏,
奉命以知是府,则是府之如何生聚,如何教训,如何修举其利,而除其为民蠹者,当
无不知。不有成书,何以列眉指掌,然于求治者之心哉?会以旱潦叠告,民力耗疲
,方比户抚绥之是亟,未遑与诸牧令襄此举也。自己迄寅,十历寒暑,与民休息。以
天子之仁圣,诸大宪之廉明,武郡僻区,亦获与乎物阜民安之盛。予得以吾属吾民共
相忘于至治,而曩者之隐愿盖跃然起矣。我国家休养百余年,生齿殷剧,郡县增置,
罔不因时制宜。雍正间,以州为府,割济南之青城及滨州暨所属隶之,一切规制焕倍
畴曩,则郡志之宜有,尤汲汲也。爰合诸牧令,而告之曰:“予承乏于兹久矣,讫无
政声以为诸君先。然武定地泽卤、人民寡,宁损上,毋损下,宁便民,毋便官,宜安
静,不宜纷更。予将辨其形胜土俗之实,详其兴废失之由,以告后之来莅兹土者。”
于是设局延宾师,取各邑乘,以芟其疑似,而胪其次第。年,而志成。惟滨海
之地,艰于购书,各旧志无善本,且或百余年、或数十年来其间文残献阙,罔有根据
。捃摭所及,不几如陆务观之记蜀,杨用修之记滇,疑亵;沈亚之、于思容之记齐鲁
,疑隘乎?而予均有所弗遑恤者,诚恐愈久愈湮劂益漫漶,传闻益繁芜,使后之人
追怅前之人,而执简怀椠茫无所依,余又乌能逭其咎戾耶?盖志成,而余之初志慰矣
。观户口日以殷盛,知老者寿康、少无夭札也;观风俗日以淳庞,知民无健讼、官有
廉隅也;观学校人物日以振兴,知户说诗书、家敦礼乐也。虽然,比者获邀福于天,
久无饥馑忧,我邦之人,豆饭藿羹可鼓腹以嬉耳。夫瘠壤少盖藏,丰稔不可恃,宜仰
承圣天子忧勤民瘼之心,庶几夙夜以永天庥,余愿与牧令诸君共凛此意毋失也。
时大清乾隆二十四年,岁次己卯,嘉平谷旦,中宪大夫、知武定府事长白赫达色
谨撰。

三、历代修志述略
境内修志始于元代,仅邹平县有修志之举。
明代成化年间修《长山县志》、孝武年间修《海丰县志》、正德十一年修成《齐
东县志》。嘉靖、万历年间,境内武定州、滨州、蒲台县、阳信县、沾化县、博兴县
、邹平县、长山县、齐东县、高苑县、青城县盛行修志,此间,共纂出州志三种,县
志15种。其中,1591年(万历十九年)修出的《蒲台县志》为明志中佳本。
清代,为境内修志的鼎盛时期,共纂修府志2部,州志2部,县志35部,乡土
志8部,志书补遗一部。其中,顺治年间纂成县志一部,康熙间州志一部、县志16部
,乾隆间府志一部、县志9部,嘉庆间县志2部,道光间县志3部,咸丰间府志一部、
州志一部,光绪间县志4部、乡土志4部、县志补遗一部、宣统间乡土志4部。
民国时期,修志次数减少,纂修县志11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0年,境内阳信、沾化、邹平三县曾组织力量编修志
书,因国民经济困难半途而废。1982年后,各县相继建立机构,开始编纂社会主义第
一代新方志。到1995年底,已正式出版发行了滨州市志和邹平、博兴、无棣、沾化、
阳信五县志,并编写乡镇、村志21部,部门志、专业志143部,共4000余万字(不含新
修志书)。
境内历代编修志书现存世共55种,555卷、178册、776.7万字(不含新修志书)。
其中,府志两种,州志六种,县志39种,乡土志八部。存世佳本七种,即:1588年(
明万历十六年)《武定州志》、1591年(明万历十九年)《蒲台县志》、1660年(清顺治
十七年)《邹平县志》、1859年(清咸丰九年)《武定府志》。1860年(清咸丰十年)《
滨州志》、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沾化县志》、1924年(民国十三年)《无棣县志》
。最早修成得以传世的为1548年(明嘉靖二十七年)的《武定州志》。最长的为1859年
(清咸丰九年)的《武定府志》,共39卷、24册、60万字;次之为1759年(清乾隆二十
四年)的《武定府志》,共39卷、20册、50万字,1913年的《邹平县志》,共19卷、
10册、50万字。

(一)州志
明嘉靖《武定州志》1548年(嘉靖二十七年)武定州知州刘佃修,刘继光纂。刘佃
为之作前序,武定州儒学学正何宙为之作后序。全志3.8万字,分上下两帙,十一志
即:第一建置沿革志,第二方域志,第三川泽志,第四城池志,第五公署志,第六学
校志,第七赋役志,第八兵防志,第九祠祀志,第十选举志,卷末《附属县志略》。
该志原版藏于宁波天一阁,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图书馆、济南博物
馆、惠民县等存有1963年上海古籍书店的影印本。
明万历《武定州志》1588年(万历十六年)武定州知州桑东阳修,进士邢侗纂,1
5卷,4册8万字,刻本。志目为:建置沿革、方域志、川泽志、城池志、赋役志、军
旅志、风俗志、灾祥志、祠祀志、职官志、选举志、循良传、人物志、烈女传、所辖
各县志略。山东省图书馆有残本,北京、南京、上海等图书馆存有胶片。
明崇祯《武定州志》1639年(崇祯十二年)武定知州王永积修,刘嘉祯纂,35卷,
刻本。卷首有志序、旧志序、凡例。志目为:卷一舆图;卷二至六(缺);卷七职官;
卷八学校;卷九田赋;卷十军旅;卷十一灾祥;卷十二风俗;卷十三物产;卷十四侯
王;卷十五名宦;卷十六选举;卷十七事功;卷十八理学;卷十九文学;卷二十忠义
;卷二十一孝友;卷二十二厚德;卷二十三隐逸;卷二十四节烈;卷二十五祀典;卷
二十六古迹;卷二十七仙释;卷二十八寺院;卷二十九桥坊;卷三十贬封、思荫;卷
三十一坟墓;卷三十二王言;卷三十三书;卷三十四碑文;卷三十五诗词。北京图书
馆存残卷。
明万历《滨州志》完成于1583年(万历十一年),知州艾梅修,儒学训导毛似徐纂
,全志4卷,10万字。卷之一:图考、境内图、州治图、学宫图、河道图、建置沿革
、星野、山川形胜、城池、公署、学校、武备、坊街、市集、新置卢舍、疆域、乡镇
、邮舍、津梁、风俗、胜景。卷之二:台观,秦始皇台、秦茅焦台、魏段干木台、卧
佛台、钟楼台;祀典,朝贺、送表、救护、迎春、乡饮、到任、庙祠、寺观;官政,
户口、地亩、星甲、贡赋、徭役、马政、鹾政、物产、服用、恩典。卷之三:古迹、
祥异、丘墓;人物,官师、名宦、乡贤、宦绩、列传、荐举、科目、甲科、乡科、岁
贡、例贡、才、武职、方技、孝子、烈妇、孝妇、节妇、烈女、卢墓、忠臣、义士
、义官、隐逸、仙释。卷之四:艺文、圣贤赞、碑记、叙文、诗赋;属县,蒲台、利
津、沾化。卷前有艾梅写的序文,卷末有毛似徐写的附记。今北京图书馆有明万历十
一年初刻本,并存有胶卷。南京、上海图书馆也藏有胶卷。滨州市史志办公室存复印
本一套。
清康熙《滨州志》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知州杨容盛主修。卷首有艾梅的《滨
州旧志序》一篇,毛似徐的《旧志后序》一篇,没作新序。全志八卷,另卷首一卷。
设卷首,分为序文、姓氏、凡例、目录、图考;卷一方域志,分星野、沿革、形胜、
疆域、乡图、保甲、古迹、名景;卷二建置志,分城池、公署、学校、兵防、坛址、
庙祠、仓敖、街市、坊表、镇店、铺舍、津梁、寺观、丘墓、漏泽园;卷三礼典志,
分祭祀、朝贺、送表接诏、迎春、救护、乡饮、讲约、到任;卷四赋役志,分户口、
田土、贡税、差徭、鹾政;卷五秩官志,分官制、历官、宦绩;卷六选举志,分荐辟
、科贡、例职、史员、武职、贬封、恩荫、寿官;卷七人物志,分忠良、孝友、义烈
、卓行、德厚、文学、隐逸、游寓、仙释;卷八纪事志,分祥异、兵燹、风俗、物产
;卷末,跋。今山东省博物馆及淄博市、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学院等图书馆皆藏有原
刻本,滨州市史志办公室存有复印本。
清咸丰《滨州志》1860年(清咸丰十年),知武定府事李熙龄纂修。卷前有艾梅的
《滨州旧志序》一篇,毛似徐的《滨州旧志后序》一篇、李熙龄的《重修滨州志序》
一篇,卷末有李熙龄关于重修《滨州志》的七绝五首作为跋尾。全志十二卷,另卷首
一卷。设卷首,分序文、旧志凡例、新志凡例、目录、图考;卷一方域志,分星野、
沿革(附考辨)、形胜(附河海、沟洼、井)、疆域(附乡图、保甲、镇店、市廪)、古迹
、名景;卷二建置志,分城池、公署、学校、坛址(附庙祠寺观)、兵防(附铺舍)仓敖
、坊表、津梁、墓、漏泽园;卷三礼典志,分祭祀、朝贺、迎春、救护、乡饮、讲
约;卷四赋役志,分田赋(附人丁)、官俸(附役食)、盐法、杂税。卷五纪事志,祥异
(附兵燹);卷六风俗志:风俗(附物产);卷七秩官志,分文秩、武秩;卷八名宦志:
宦绩;卷九选举志,分征辟、进士、举人、副贡、拔贡、文仕官、武进士、武举人、
武仕官、封赠、恩荫;卷十人物志,分乡贤、忠节、孝友、文学、烈女、厚德、耆寿
、隐逸、方技、仙释;卷十一艺文志,分御制(附谕旨)、碑、记、引、传、文、说、
志铭、行状;卷十二艺文志;诗。今山东省博物馆及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学、山
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图书馆皆有原刻本,滨州市档案馆存一残本,滨州市史
志办公室存复印本。

(二)府志
清乾隆《武定府志》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武定府知府赫达色纂修。卷前有沈廷
芳和赫达色撰写的序各一篇。全志38卷,首一卷,20册,50万字。志目为首卷:序文
、凡例、目录、图考;卷之一:星土;卷之二:地舆;卷之三:形胜、疆域;卷之四
:风俗、物产;卷之五:山川;卷之六:城池、公署(附坊表);卷之七:乡都、市镇
;卷之八:学校;卷之九:坛址(附寺观);卷之十:古迹(附墓);卷之十一:田赋
、户口(附盐);卷之十二:驿递(附桥梁);卷之十三:兵志;卷之十四:祥异;卷之
十五:封建;卷之十六:宦迹;卷之十七~卷之二十:官师;卷之二十一~卷之二十
二:选举;卷之二十三~卷之二十六:人物;卷之二十七、二十八:烈女;卷之二十
九~三十七:艺文;卷之三十八:杂记。山东省图书馆及惠民县、垦利县档案馆存。
清咸丰《武定府志》1859年(咸丰九年)武定府知府李熙龄纂修。全志38卷,卷首
一卷。计24册,60万字。卷首有志序多篇,凡例、辨误、图考。志目为:星土、沿革
、疆域、形胜、风俗、物产、山川、城池、公署、乡都、市镇、学校、坛址、古迹、
驿递、田赋、兵制、祥异、封建、职官(文秩、武秩)、宦迹、选举、徵辟、进士、举
人、副贡、拔贡、文仕官、武进士、武举人、武仕官、封赠、恩荫、人物、名医、忠
节、循吏、孝友、儒林、文苑、武功、烈女、杂记。

(三)县志

各县历代修志与志书辑存情况

┌──────┬────────────┬────┬────────────┬──────────────────┐
│志书名称 │修纂时间 │修纂人 │志书简况 │收藏情况 │
├──────┼────────────┼────┼────────────┼──────────────────┤
│蒲台县志 │1529年(明嘉靖八年) │王尔彦 │未刻 │ │
│ ├────────────┼────┼────────────┼──────────────────┤
│ │明嘉靖末年~1591年(明万 │李时芳修│12卷,4册,约8万字,刻 │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藏有原刻本,北│
│ │历十九年) │王尔彦纂│本。 │京图书馆并藏有胶卷。 │
│ ├────────────┼────┼────────────┼──────────────────┤
│ │1693年(清康熙三十二年) │严曾业修│10卷,2册,约10万字,刻 │北京、天津图书馆藏有原刻本。 │
│ │ │李楠纂 │本。 │ │
│ ├────────────┼────┼────────────┼──────────────────┤
│ │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 │严文典修│4卷,首1卷,4册约12万字 │山东省博物馆及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
│ │ │任相纂 │,刻本。 │学、山东师范大学等图书馆皆有收藏;华│
│ │ │ │ │东师范大学藏有1881年(清光绪七年)增补│
│ │ │ │ │本;滨州市史志办公室存复印本。 │
│ ├────────────┼────┼────────────┼──────────────────┤
│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 │张朝玮修│4卷,4册,约8万字,刻本 │山东省、中科院、南京大学等图书馆 │
│ │ │孙叔梓纂│。 │ │
├──────┼────────────┼────┼────────────┼──────────────────┤
│蒲台县乡土志│清宣统年间 │不详 │不分卷,稿本。 │山东省图书馆,滨州市档案馆藏有清末抄│
│ │ │ │ │本;山东省图书馆藏有1964年油印本,滨│
│ │ │ │ │州市史志办存有打印本。 │
├──────┼────────────┼────┼────────────┼──────────────────┤
│惠民县志 │1782年(清乾隆四十七年) │倭什布修│10卷,首末各1卷,6册, │山东省博物馆及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
│ │ │刘长灵 │15万字,刻本。 │《大众日报社》、青州等图书馆均有收藏│
│ │ │周中规纂│ │。 │
│ ├────────────┼────┼────────────┼──────────────────┤
│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 │沈世铨修│30卷,首末各1卷,刻本, │山东省档案馆及山东省、济南市、惠民县│
│ │ │李纂 │6册,35万字。 │、山东农业大学、曲阜师范学院图书馆均│
│ │ │ │ │有收藏。 │
│ ├────────────┼────┼────────────┼──────────────────┤
│ │1932年(民国21年)~1937 │王鸿修修│12卷,稿本,11册,8万字 │山东省图书馆、惠民县史志办存。 │
│ │年(民国26年) │闫容德纂│。 │ │
├──────┼────────────┼────┼────────────┼──────────────────┤
│惠民县志补遗│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 │柳堂修 │1卷,2册,5万字,刻本。 │山东省图书馆、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存19│
│ │ │李风罔纂│ │60年抄本。 │
├──────┼────────────┼────┼────────────┼──────────────────┤
│惠民县乡土志│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 │王学增修│1.2万字 │山东省博物馆存原版本,惠民县史志办存│
│ │ │王润生纂│ │复印本。 │
└──────┴────────────┴────┴────────────┴──────────────────┘

┌────────────────────────────────────────────────────────┐
│续表 │
├───────┬───────────┬────┬────────────┬──────────────────┤
│志书名称 │修纂时间 │修纂人 │志书简况 │收藏情况 │
├───────┼───────────┼────┼────────────┼──────────────────┤
│阳信县志 │1531年(明嘉靖十年) │徐九皋 │9卷 │失传 │
│ ├───────────┼────┼────────────┼──────────────────┤
│ │1585年(明万历十三年) │朱大纪 │2卷 │失传 │
│ ├───────────┼────┼────────────┼──────────────────┤
│ │1599年(明万历二十七年)│武世举 │ │失传 │
│ ├───────────┼────┼────────────┼──────────────────┤
│ │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周虔森 │10卷,4册,约10万字。 │北京、上海、济南图书馆存。 │
│ ├───────────┼────┼────────────┼──────────────────┤
│ │1744年(清乾隆九年) │ │未刻 │ │
│ ├───────────┼────┼────────────┼──────────────────┤
│ │1759年(清乾隆二十四年)│王允森 │8卷,首1卷,5册。12万字 │山东省博物馆及山东省、济南、青岛、山│
│ │ │ │。 │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
│ │ │ │ │山东农业大学等图书馆均存。 │
│ ├───────────┼────┼────────────┼──────────────────┤
│ │1919(民国八年)~1926年│朱兰修 │8卷,8册,30万字,铅印 │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档案馆及山东省、│
│ │(民国十五年) │劳乃宣纂│。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图书馆存│
│ │ │ │ │。 │
│ ├───────────┼────┼────────────┼──────────────────┤
│ │1960年 │ │收集资料,未成稿。 │所整资料由阳信县武装部存。 │
├───────┼───────────┼────┼────────────┼──────────────────┤
│阳信县乡土志 │清光绪末年 │李连芳 │2卷,1册,2万字,未刊印 │山东省博物馆存手稿。 │
│ │ │陈汝玉 │。 │ │
├───────┼───────────┼────┼────────────┼──────────────────┤
│信邑志稿 │1864年(清同治三年) │ │8卷,25万字,手抄本 │北京图书馆存。 │
├───────┼───────────┼────┼────────────┼──────────────────┤
│海丰县志 │1488~1521年(明孝武间)│ │失传 │ │
│ ├───────────┼────┼────────────┼──────────────────┤
│ │1664年(清康熙三年)~16│胡公著修│12卷,卷首1卷,4册,10 │山东省博物馆及山东省、济南、山东师范│
│ │67年(康熙六年) │张克家纂│万字。 │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图书馆存。 │
├───────┼───────────┼────┼────────────┼──────────────────┤
│海丰乡土志抄存│清宣统二年 │不详 │5万字 │北京大学图书馆存。 │
├───────┼───────────┼────┼────────────┼──────────────────┤
│无棣县志 │1923(民国十二年)~1924│侯荫昌 │24卷,6册,30万字。 │山东省博物馆及山东省、山东省委党校、│
│ │年(民国十三年) │熊任昌 │ │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农业大学│
│ │ │孙玮修 │ │等图书馆存。 │
│ │ │张方墀纂│ │ │
└───────┴───────────┴────┴────────────┴──────────────────┘
┌────┬───────────┬──────┬────────────┬──────────────────┐
│沾化县志│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石玺 │草稿 │ │
│ ├───────────┼──────┼────────────┼──────────────────┤
│ │1579年(明万历七年) │贾三近 │成稿 │未刊 │
│ ├───────────┼──────┼────────────┼──────────────────┤
│ │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段展修 │4册,15万字。 │北京、南京、上海、台湾等图书馆存善本│
│ │ │丁懋逊纂 │ │或胶卷。 │
│ ├───────────┼──────┼────────────┼──────────────────┤
│ │清康熙年间至乾隆初年 │李文麟 │均未付梓 │ │
│ │ │吴继震等4人 │ │ │
│ │ │分别修出4部 │ │ │
│ ├───────────┼──────┼────────────┼──────────────────┤
│ │1747(清乾隆十二年)~17│王植修 │10卷,未梓。 │ │
│ │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 │吴继震等纂 │ │ │
│ ├───────────┼──────┼────────────┼──────────────────┤
│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 │联印修 │16卷,首1卷,4册,30万 │国内较大图书馆均存;沾化地名办存复印│
│ │ │张会一 │字。 │本。 │
│ │ │耿翔仪纂 │ │ │
│ ├───────────┼──────┼────────────┼──────────────────┤
│ │1935年(民国24年) │梁建章修 │8卷,首1卷,8册,35万字 │民间有少量保存。 │
│ │ │于清泮纂 │,铅印。 │ │
│ ├───────────┼──────┼────────────┼──────────────────┤
│ │1960年 │耿乃林 │只完成部分草稿。 │ │
├────┼───────────┬──────┬────────────┬──────────────────┤
│博兴县志│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陆南至修 │早失 │无存 │
│ ├───────────┼──────┼────────────┼──────────────────┤
│ │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 │万云修 │8卷,2册,6万字,刻本。 │北京图书馆存,上海图书馆存半截胶卷。│
│ │ │迟龙宾纂 │ │ │
│ ├───────────┼──────┼────────────┼──────────────────┤
│ │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李元伟修 │8卷,2册,7万字,刻本。 │北京、山东大学图书馆存。 │
│ │ │王昌字纂 │ │ │
│ ├───────────┼──────┼────────────┼──────────────────┤
│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 │周壬福 │13卷,4册,15万字,刻本 │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档案馆及山东省、│
│ │ │ │。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学院│
│ │ │ │ │等图书馆均有收藏。 │
│ ├───────────┼──────┼────────────┼──────────────────┤
│ │1936年(民国25年) │张其丙修 │17卷,首1卷,7册,35万 │山东省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济南博│
│ │ │张元均纂 │字,铅印。 │物馆、图书馆,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 │ │ │ │、山东农业大学等图书馆均存。 │
└────┴───────────┴──────┴────────────┴──────────────────┘
┌──────┬───────────┬───────┬────────────┬──────────────────┐
│邹平县志 │元代 │不详 │ │失传 │
│ ├───────────┼───────┼────────────┼──────────────────┤
│ │1533年(明嘉靖十二年) │叶林修 │4卷 │原藏上海图书馆,毁于1932年“一、二八│
│ │ │张松纂 │ │”战役。 │
│ ├───────────┼───────┼────────────┼──────────────────┤
│ │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 │徐政修 │8卷,2册,12万字,刻本 │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胶卷)有存本。│
│ │ │马肃 │。 │ │
│ │ │顾炎武纂 │ │ │
│ ├───────────┼───────┼────────────┼──────────────────┤
│ │1678(清康熙十七年) │程素期修 │8卷,4册,25万字,刻本 │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北京、天津、│
│ │ │程之芳等纂 │。 │上海等图书馆存。 │
│ ├───────────┼───────┼────────────┼──────────────────┤
│ │1803(清嘉庆八年) │李琼林修 │18卷,8册,35万字,刻本 │北京、上海、中央民族学院等图书馆存。│
│ │ │成纂 │。 │ │
│ ├───────────┼───────┼────────────┼──────────────────┤
│ │1836(清道光十六年) │罗宗瀛修 │18卷,首1卷,8册,40万 │山东省博物馆及山东省、济南、山东大学│
│ │ │成纂 │字,刻本,民国3年增补, │、山东师范大学等图书馆存。 │
│ │ │ │民国20年铅印。 │ │
│ ├───────────┼───────┼────────────┼──────────────────┤
│ │1914年(民国三年) │栾钟尧修 │18卷,首1卷,10册,50万 │山东省档案馆及山东省、山东省委党校、│
│ │ │赵仁山纂 │字,刻本。 │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淄博等图书馆│
│ │ │ │ │存。 │
│ ├───────────┼───────┼────────────┼──────────────────┤
│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 │王荫南等 │成稿,未梓。 │现仅存总纪稿本一册。 │
│ ├───────────┼───────┼────────────┼──────────────────┤
│ │1960年 │邹平县修志委员│3卷,30万字,油印。 │邹平县、高青县档案馆存 │
│ │ │会 │ │ │
├──────┼───────────┼───────┼────────────┼──────────────────┤
│长山县志 │明成化间 │危澄 │ │已失 │
│ ├───────────┼───────┼────────────┼──────────────────┤
│ │明嘉靖间 │陈慈 │ │已失 │
│ ├───────────┼───────┼────────────┼──────────────────┤
│ │1569年(明隆庆三年) │韩希龙修 │ │已失 │
│ ├───────────┼───────┼────────────┼──────────────────┤
│ │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 │王桢修 │ │已失 │
│ ├───────────┼───────┼────────────┼──────────────────┤
│ │168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钱士炎 │稿本,未梓。 │ │
│ │ │王士祯 │ │ │
│ ├───────────┼───────┼────────────┼──────────────────┤
│ │1704年(清康熙四十三年)│陈宪祖修 │续志,8卷,4册,10万字 │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胶卷)存。 │
│ │ │吴长荣纂 │,抄本。 │ │
│ ├───────────┼───────┼────────────┼──────────────────┤
│ │1716年(清康熙五十五年)│孙衍 │10卷,首1卷,4册,10万 │山东省博物馆及北京、天津、上海、南开│
│ │ │ │字。 │大学等图书馆存。 │
│ ├───────────┼───────┼────────────┼──────────────────┤
│ │1758年(清乾隆二十三年)│宗 │续志,2卷。 │已失 │
│ ├───────────┼───────┼────────────┼──────────────────┤
│ │1801年(清嘉庆六年) │倪企望修 │16卷,首1卷,10册,30万 │山东省博物馆、邹平县档案馆及山东省、│
│ │ │钟延瑛 │字,刻本。 │济南、淄博、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
│ │ │徐果行纂 │ │图书馆存。 │
├──────┼───────────┼───────┼────────────┼──────────────────┤
│长山县乡土志│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刘维翰 │2卷 │北京大学图书馆存。 │
└──────┴───────────┴───────┴────────────┴──────────────────┘
┌──────┬───────────┬─────┬───────────┬──────────────────┐
│齐东县志 │1516年(明正德十一年) │萧敬谏 │ │已失 │
│ │ │王深 │ │ │
│ ├───────────┼─────┼───────────┼──────────────────┤
│ │1617年(明万历四十五年)│刘希夔修 │29卷,3册,9万字,刻本│北京、南京、上海等图书馆存有胶卷。 │
│ │ │ │。 │ │
│ ├───────────┼─────┼───────────┼──────────────────┤
│ │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余为霖 │8卷,6册,18万字,刻本│山东省博物馆及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
│ │ │ │,光绪六年1880年补刻。│、曲阜师范学院、益都等图书馆存1685年│
│ │ │ │ │刻本;山东省、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存18│
│ │ │ │ │80年补刻本。 │
│ ├───────────┼─────┼───────────┼──────────────────┤
│ │1935年(民国24年) │梁中权修 │6卷,首1卷,15万字,铅│山东省博物馆及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
│ │ │于清沣纂 │印。 │山东农业学院等图书馆,山东省、邹平县│
│ │ │ │ │等档案馆均存。 │
├──────┼───────────┼─────┼───────────┼──────────────────┤
│齐东县乡土志│1910年(清宣统二年) │袁馥村修 │2卷,一册,2.1万字,刻│山东省博物馆存。 │
│ │ │赵仁山纂 │本。 │ │
├──────┼───────────┼─────┼───────────┼──────────────────┤
│高苑县志 │1547年(明嘉靖二十六年)│葛臣修 │ │已失 │
│ ├───────────┼─────┼───────────┼──────────────────┤
│ │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冯文盛修 │ │已失 │
│ │ │张希稷等纂│ │ │
│ ├───────────┼─────┼───────────┼──────────────────┤
│ │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 │宋弼 │8卷,8万字,刻本。 │山东省博物馆及北京、天津、中国科学院│
│ │ │ │ │等图书馆存原刻本及胶卷。 │
│ ├───────────┼─────┼───────────┼──────────────────┤
│ │1716年(清康熙五十五年)│古今誉修 │10卷,12万字,刻本。 │山东省博物馆及北京、中国科学院、天津│
│ │ │任境纂 │ │等图书馆存。 │
│ ├───────────┼─────┼───────────┼──────────────────┤
│ │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张耀碧 │10卷,15万字,刻本 │山东博物馆、档案馆及山东省、济南市、│
│ │ │ │ │青岛市、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图书│
│ │ │ │ │馆存。 │
│ ├───────────┼─────┼───────────┼──────────────────┤
│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 │刘蕴山等 │刻本 │散存民间 │
├──────┼───────────┬─────┬───────────┬──────────────────┤
│高苑乡土志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王传钵 │1卷,2万字。 │山东省博物馆有抄本 │
└──────┴───────────┴─────┴───────────┴──────────────────┘
┌────┬───────────┬────┬───────────┬──────────────────┐
│青城县志│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王仪修 │2卷,5.6万字,刻本。 │北京、南京、上海图书馆有1612年刻本、│
│ │1612年(明万历四十年) │杨梦兖纂│ │胶卷,中央党校图书馆有藏本。 │
│ ├───────────┼────┼───────────┼──────────────────┤
│ │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前│张倬 │草稿未定 │ │
│ │后 │ │ │ │
│ ├───────────┼────┼───────────┼──────────────────┤
│ │1759年(清乾隆二十四年)│方凤 │12卷,20万字,刻本。 │济南市、益都、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图│
│ │ │ │ │书馆存1759年刻本;北京、天津人民等图│
│ │ │ │ │书馆存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补刻本;│
│ │ │ │ │山省及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存清道光│
│ │ │ │ │二十六年(1846年)补刻本。 │
│ ├───────────┼────┼───────────┼──────────────────┤
│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邹尚志 │补修 │已失 │
│ ├───────────┼────┼───────────┼──────────────────┤
│ │1893年(光绪十九年) │ │续修,未刻。 │ │
│ ├───────────┼────┼───────────┼──────────────────┤
│ │1929年(民国十八年) │ │续修,未刻。 │ │
│ ├───────────┼────┼───────────┼──────────────────┤
│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 │杨启东修│4卷,6册,20万字,铅印│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档案馆及山东省、│
│ │ │赵梓湘纂│。 │山东省委党校、济南市、山东大学、山东│
│ │ │ │ │师范大学、山东农学院等图书馆有藏本。│
└────┴───────────┴────┴───────────┴──────────────────┘

四、本志编纂始末
1982年,当时的惠民地区行署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决定编修地区志。此后,经
过建立机构、组建班子、培训队伍、制定方案、搜集资料、纂写志稿、评议修改、总
纂合成、三审定稿等过程,从白手起家,边学边干,走过了一段不断探索、艰苦跋涉
的曲折道路,终于在1996年8月完成了滨州地区第一部地区级新志书的编纂任务。
1982年10月,开始筹建地区修志机构。1984年4月确定了地区史志办公室的编制
和规格,7月建立了领导班子。1986年确定了地区志主编。1987年7月健全了地区史志
办公室领导班子。1988年配齐了修志工作人员。在筹建期间,地、县市及其所属各部
门相继建立了修志机构,培训了修志人员;地区史志办公室制定印发了《惠民地区简
志》篇目(征求意见稿)和地区部门志参考篇目,确定先编部门志(或资料长编),以此
为基础再编地区简志,各县市与地直各部门的修志工作逐步展开。与此同时,组织力
量编写了《惠民地区概况》,为编写地区志积累了第一批资料,拉开了全区修志的帷
幕。
1987年地区史志办公室领导班子健全后,为了更全面、详尽地反映全区自然与社
会各方面的历史和现状,我们总结回顾了前几年的工作,决定将编纂地区简志改为编
修地区志,并制定了地区志编纂方案(征求意见稿),调整了工作部署,于10月召开地
区志编纂工作会议,要求地直机关各部门按地区志编纂方案的要求直接编写地区志初
稿,对部门志编写不再作统一要求。1988年6月印发了《惠民地区志》编纂方案(试行
稿)。11月,首先纂成并印发了地区志《军事》编征求意见稿。1989年,地区史志办
公室进一步加强了对地区志资料征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业务指导,组织修志人员进行
专业学习和业务培训,修改完善了地区志篇目。为了加快征集资料的进度,保证地区
志初稿纂写质量,要求地直机关各部门按地区志篇目直接提供资料,不再统一要求编
写初稿。在征集资料的过程中,地区史志办公室先后召开各种类型的征集资料会议1
0余次,培训400余人次。到1990年底,地区志资料征集工作大部完成,共收集资料1
600余万字,为地区志全面进入纂稿阶段奠定了基础。
1991年,地区志稿的编纂工作全面铺开。但是,由于县、市志进入总纂、评稿和
审批、出版阶段,地区史志办公室有限的编辑力量不得不向县市志倾斜,地区志编纂
工作自然放慢了步伐。1992年,为了加快地区志工作进度,地区史志办公室的工作重
点又向地区志转移。考虑到地区志资料已基本齐备,并已积累了纂稿经验,确定将编
纂初稿与征求意见稿两步合并,由初稿直接总纂送审稿。为了既加快工作进度,又保
证志稿质量,地区史志办公室从1993年起进一步加强了思想、组织、制度和作风建设
,并改革管理办法,调动了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大家奋力拼博,加强与部门联系
,反复征求意见,补充、校勘资料,精心纂稿。在充分发挥编辑人员作用的前提下,
地区史志办公室主要领导亲自对志稿的体例、内容和行文等全面进行修改、加工,强
化志稿总纂工作,尽最大努力保证了志稿质量。由于地委、行署的支持和地区史志办
公室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地区志编纂步伐明显加快,经过一年多的奋战,终于在1
994年6月完成了地区志送审稿总纂任务。
《滨州地区志》送审稿编纂完成后,1994年12月~1995年3月,在大会动员的基
础上,组织各方面力量对志稿进行了全方位的评审。一是组织地区志各承编单位,对
志稿资料全面进行了核实、订正、补充;二是邀请了一部分熟悉地情、行业之情和政
策水平较高的老同志对志稿的政治内容和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审查把关;三是邀请省史
志办公室、兄弟市、地及境内各县市的专业工作者对志稿进行专业方面的审查把关。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地区史志办公室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逐编研究了修改意
见,制定了志稿修改实施方案和《滨州地区志修改定稿行文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
按照统一要求,从编辑、副主编到主编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各负其责,层层把关,
对志稿进行了全面修改加工。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反映现状,发挥志书的现实服务
功能,还将部分编的记述内容下延到了1994年,并附录了《1995年滨州地区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增加了一部分反映现状的图片资料。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
到1996年3月,完成了《滨州地区志》全部志稿的修改、总纂任务。4月,经地区地方
史志编纂委员会和行署同意,报省审批。5月,通过了省的审查。此后,根据省史志
办公室审查意见,地区史志办公室集中力量对《滨州地区志》稿进行了最后的加工修
改,于1996年8月正式定稿。
《滨州地区志》的编纂完成,是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修志,各方配合,众手成志
结出的丰硕成果,它凝聚了地委、行署等各级领导和广大修志工作者多年的心血,是
全区人民与全体史志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志稿编纂过程中,地委、行署领导给
予了极大的关怀和支持,省史志办公室给予了及时地指导,地直各部门、各县市相互
配合,通力协作,广大史志工作者呕心沥血,团结修志,实干兴志,付出了艰巨的劳
动和辛勤的汗水。《滨州地区志》的出版问世,结束了我区新中国无地方志的历史,
为了解和研究滨州提供了一部珍贵的历史资料文献,对滨州地区的发展将产生久远的
影响。
附一:历届地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一九八三年五月三十日~一九八四年八月七日
主 任 张奇
副主任 王玉华 张曙光 王笑宗 李纯芳 王煜昌
委 员 徐晓民 张连云 魏风翔 傅群朗 骆英茂 徐文增
曲克祥 王维珂 舒德胜 王致臣 张文杰 陈德金
江连仲 王金智 程金铎 宋书俊 邢承安 冯宝璞
姚国安 饶光巨 李镜泉 李健民 靳树常 刘连省
李秋萼 黄学军 孙本德 杨西三 于光增 邵惠普
沈锡麒 商松石

一九八四年八月八日~九八六年七月二十九日
主 任 胡兆坤
副主任 张联瑜 马振銮 张曙光 王煜昌
委 员 张俊华 吕玉丰 骆英茂 杜从建 孙本德 李镜泉
高立法 王志勤 姚国安 饶光巨 刘凤岐 杨西三
于光增 沈锡麒 商松石 王长润

一九八六年七月三十日~九八八年十一月十四日
主 任 杨再文
副主任 张联瑜杜洪三王煜昌
委 员 张志田 吕玉丰 高长明 杜从建 傅金镕李式楷
高立法 王志勤 张武奎 刘风岐 杨西三 李舜田
沈锡麒 王长润 商松石
注:一九八七年二月五日增补商松石为副主任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十五日~九九二年六月二十九日
名誉主任 杨再文
主 任 宋存胜
副 主 任 张联瑜 顾峰 王煜昌
顾 问 商松石
委 员 陈延林 高长明 李泽一 张德一 王长梅 王炳新
张守文 许德成 王志勤 李慎同 李式楷 李舜田
展庆芳 纪德修 王长润

一九九二年六月三十日~九九三年二月八日
名誉主任 杨再文
主 任 宋存胜
副 主 任 贾玉忱郭德刚张春圃
委 员 陈延林 崔建平 姚茂珍 张裔杰 胡克生 苏乃军
王炳新 燕钦国 许德成 李慎同 李式楷 李舜田
纪德修 展庆芳 赵润来

一九九三年二月九日~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二十日
名誉主任 杨再文
主 任 吴金娃
副 主 任 贾玉忱郭德刚张春圃
委 员 陈延林 刘振新 姚茂珍 张裔杰 董吉增 苏乃军
王炳新 燕钦国 许德成 李慎同 李式楷 李舜田
纪德修 展庆芳 赵润来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一九九六年五月十六日
名誉主任 王道玉 李戈
顾 问 杨再文
主 任 吴金娃
副 主 任 贾玉忱 张秀亭 邵振魁 朱向旭 张春圃
委 员 张云和 刘振新 陈延林 苏乃军 姚茂珍 董吉增
王炳新 燕钦国 何修昌 张裔杰 纪德修 展庆芳
孟宪平 孙宪喜 李锡伟 李星亮 李慎同 吕耀英
杨秉任 赵润来

附二:为《滨州地区志》提供资料的单位及工作人员(按志书内容先后为序)

行署办公室 刘铁抓
崔永峰
宫文波
李新文
地区计生委 文殿儒
郭其胜
魏建国
地委组织部 赵维胜
李卫东
地区纪检委 刘晓荣
地委统战部 李君
地委党校 扈光民
团地委 朱万春
田立柱
地区工会 魏学山
崔晓冰
地区妇联 石淑芬
周淑贞
地区科协 赵吉平
地区外办 赵(jing)珍
地区文联 高雁雪
地区民政局 崔振芝
杨统一
张静安
地区劳动局 祝善言
邵云珠
朱春荣
崔民德
地区人事局 张宝迎
李晓明
高宗才
地区公安处 张凤鸣
刘海忠
鄄玉年
宋宝刚
宫玉波
检察院惠民分院 尹振声
巩兴孜
贾恒武
张明昭
中级人民法院 张瑞
毛运增
杨兰文
刘晋宏
陈吉彬
地区司法局 李培华
李曰峰
地区军分区 殷秀宝
地区农牧局 刘凤岐
张宗云
郭荣亭
谢金栋
马承贤
王淑敏
王光照
于华春
周武清
地区农机局 王金山
朱光临
徐勤学
杨华然
地区林业局 朱襄青
张秀荣
杨公森
地区水产局 尹振鳌
舒希博
徐源国
地区水利局 刘心儒
毛学孝
王勤山
张召庆
王家富
王经
王爱丽
黄河修防处 冉祥龙
高庆久
刘羡之
王新孚
地区经委 吕翔林
地区纺织局 王同新
谷连成
梅建武
梁振生
地区重工局 解成堂
王秉杰
陈宗荣
地区化工局 赵成文
史锡信
张玲玲
地区电业局 辛汝顺
万福水
地区一轻局 李学忠
王增义
孙宏杰
地区二轻局 苏佩春
邱法勤
陈军
地区建材公司 徐友山
潘广胜
地区交通局 孙忠会
焦念昶
孙继业
地区交警队 王洪文
王敬文
地区公路局 张锦才
盛其峨
朱信
吴少清
高玉君
王宝珠
地区邮电局 林天庆
刘召山
张明山
地区建委 刘凌枚
于秀荣
于朋吉
杨新民
地区环保局 陈俊善
韩林军
李长春
地区财政局 王志勤
地区国税局 徐来成
地区人民银行 刘振银
李钦柱
地区商业局 卢河
杨铜林
张振永
王延禄
刚现志
李光文
地区外贸局 王学孔
李继彦
李德华
商洪春
尹现德
张晓华
缪建平
崔萍
李国强
杨振海
地区供销社 吴锡之
解希武
荣庆平
李学先
地区粮食局 陈之彬
张树怀
杨秉仁
侯云桥
高永亮
吴运迪
张俊连
徐路军
郭守禄
地区计委 徐开学
耿庆东
地区统计局 成汝芳
田茂华
地区物价局 刘兴德
孙加芳
王秉杰
傅象克
地区工商局 刘洪义
王新华
地区审计局 李本胜
地区物资局 徐和峰
邱建新
地区技术监督局 刘荣绪
王云增
地区教育局 高宗才
张秀云
李训毅
聂希东
杨承扬
张宪义
张金明
张宝革
地区科委 孟繁玉
张源泉
地区地震办公室 朱襄玉
地区气象局 庞其书
地区文化局 杨淑桐
王聪
王平
王树桐
刘兆清
韩永发
蔡焱
刘琳
傅维永
地区广播电视局 赵天彪
地区档案局 荆树贞
周红
地区出版局 张新辉
刘训芝
地区报社 杨秉坤
地区卫生局 张秉志
郭洪涛
齐传海
张维霞
张学军
地区体委 侯炳章
何修佐
林传襄
张国庆
地区民宗局 王佐前
王树梅
地区人大工委
地区政协工委
地委党史征集委员会
地区档案局
地区统计局
地区计委国土办公室、农业区划办公室
滨州水文分站
滨州市史志办公室
惠民县史志办公室
阳信县史志办公室
无棣县史志办公室
沾化县史志办公室
博兴县史志办公室
高青县史志办公室
邹平县史志办公室

附三:参加《滨州地区志》审稿的人员

省史志办公室史学通
孙邦信
马福震
徐盛章
王建国
郭永生
德州地区史志办公室 徐洪岭
张复海
马秀云
聊城地区史志办公室 齐宝柱
赵化秋
张万知
菏泽地区史志办公室 马涛
王宪军
乔方辉
临沂地区史志办公室 李兴河
赵丹峰
淄博市史志办公室 赵加洋
景奉润
东营市史志办公室 魏滋生
李德辉
青州市史志办公室 张景孔
高青县政府办公室 孟繁国
王涛
滨州市史志办公室 吕宪章
博兴县史志办公室 高汉君
邹平县史志办公室 李福林
惠民县史志办公室 路公
阳信县史志办公室 王新民
沾化县史志办公室 刘荣昌
无棣县史志办公室 张宝泉
地直机关老干部 杨再文
路玉双
邢天才
胡安夫
商功阁
杜洪三
徐晓东
王煜昌
李纯芳
邢法梓
吴锡之
王志勤
张德一
李金煌
徐晓民
于光增
王长润
商松石
参加审稿的还有为地区志提供资料的各单位负责人

山东省情资料库指定资料

封面题字:李铁映
封面设计:王悦玉
责任编辑:李肇祥 仇正伟 赵东 朱振华
版式设计:陈农村
滨州地区志
滨州地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