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西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rec=587&run=13

一、西药传入
清朝末年,随着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外国传教士先后在邹平、惠民县城和滨县、
北镇等地办诊所、医院,西药开始传入境内。民国初期,境内先后办起几处官办和私
立医院,开始运用中西医术治疗疾病。1918年,境内有西医医院、诊所、药房10余家,
使用西药40余种。 1925年后,西医西药影响日深,境内诊所、药房持续增加。1 937
年,境内有西药房近30所,使用西药近200种。抗日战争爆发后,官办医院多数解体,
教会医院大多撤离,私人诊所、药店不少停业。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抗日根据地内
先后建立西医医疗机构10余处。 1949年,境内临床使用的西药达300余种。中华人民
共和国建立后,西药应用普及全区。1985年,全区应用西药达1200余种。

二、药品经营
解放前,西药由医院和少数中西药店经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滨县卫生院
开办北镇中西药房,批发、零售药品,除邹平、高青县外,各县西药店多到此批发西
药。1955年10月,建立惠民药材公司后,无棣、沾化、阳信、惠民、滨县等县卫生院
药品由该公司实行统一调配,计划管理,所需西药,由县药材公司根据分配计划到济
南、淄博等地医药公司购进。1971年,北镇药材采购供应站开始承担全区中西药材、
器械供应业务。1981年1月,设山东省医药公司北镇经营部,负责沾化、无棣、滨县、
阳信、利津、惠民六县西药二级批发供应;高青、博兴、邹平三县所需西药仍由淄博
医药分公司供应。1984年滨州医药公司成立后,多方组织货源,疏通供应渠道,西药
总购额2000余万元, 总销售额近2500万元,三级批发额2200余万元,比1961年增长2
~3倍。

三、西药制剂
西药传入后,较大的医疗单位均能配制简单药剂。1937年,境内医院、诊所制剂
有樟脑酊、鸦片酊、棕色合剂、牙疼水、红汞软膏等近20种。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日
军封锁,药品紧缺,抗日根据地医院、诊所、药店根据战时需要,研制许多常用制剂
和代用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医院制剂品种逐渐增加,工艺水平提高。1954年,
专区人民医院已能生产灭菌制剂、胎盘组织液、睾丸组织液等。1956年,全区各级医
院配制普通剂30余种、灭菌剂10余种。1965年,全区生产制剂的医院40余家,生产普
通制剂50余种、灭菌剂近20种。1969年后,随着农村合作医疗和中草药群众运动的兴
起,部分大医院建立小药厂,生产各种制剂,部分公社卫生院生产大输液和小针剂,
但受技术、设备、检验局限,大量制剂、制液质量低劣。1978年下半年,贯彻《药政
管理条例》,小药厂和县以下医疗单位自制小针剂、大输液全部停产。1985年后,地
区卫生局对全区医院制剂质量进行验收,统一印制医院制剂报批表、制剂卡、灭菌制
剂配制记录卡、普通制剂配制记录卡等表册,并发放“普通制剂许可证”21个、“灭
菌制剂许可证”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