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寄生虫病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rec=574&run=13

黑热病1956年,专区开始培训防治人员,进行以黑热病防治为重点的多种疾病综
合调查。到1958年,共培训医疗人员1922人,在全区共进行黑热病普查普治776.24万
人次, 查出可疑患者4143名,其中确诊468人。按省治疗方案用斯锑黑克注射治疗,
并滞留喷洒可湿性“六六六”杀灭白蛉,防治效果显著。1959年,全区再次进行黑热
病普查, 共查39万余人,查出可疑患者470人,确诊51人。1974年6~7月上旬白蛉高
峰季节,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对发生过黑热病的邹平、沾化两县重点村庄进行
调查,未发现白蛉。1981年6月,经省寄生虫防治所调查鉴定,黑热病在境内已绝迹。
丝虫病1957年9月, 专区卫生防疫站对邹平县青阳乡韩家村和黄山乡鲍家村进行
丝虫病调查, 共查946人,阳性者1人,阳性率0.1%。1958年,专区卫生防疫站举办
县卫生干部训练班,实行学习理论与现场调查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共调查21个村,受
检2617人, 发现阳性者83人,阳性率3.17%,并在培训防治队伍的基础上,对全区1
0.78万人进行重点调查,查出阳性者953人,平均阳性率0.8%。1971年冬,地区组成
15人丝虫病调查队, 调查了全区的17处公社、50个生产大队和6个企事业单位,实查
2.68万人, 发现阳性者3人,均系在外地感染。调查结果表明,丝虫病在全区未构成
流行。
疟疾解放前,境内多次发生大的暴发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有两次流行
高峰。1961年,全区发病率高达103.8/万。由于防治措施落实,很快得到控制,发病
率大幅度下降。 1973年,发病率上升到64/万,翌年,山东等五省组织疟疾联防,采
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培训防治队伍,开展群防群治,实行休止期治
疗、病灶点处理及流行季节重点人群服药等预防措施,取得显著成效。1980年,全区
发病率比1973年下降97.3%。1982年以后,疟疾发病率连续降至1/万以下,达到卫生
部规定的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
华枝睾吸虫病(肝吸虫病)1979年,地、县防疫部门对博兴县陈户公社中小学进行
首次华枝睾吸虫病调查, 共查8241人,带虫者187人,感染率2.27%;对博兴县董家
生产大队进行全民大便检查,感染率高达4.71%。1982~1983年,全区共查48个乡镇、
235个村和33处联中。 其中做皮试3.45万人,阳性率50.78%;粪检1.7万人,阳性率
3.35%,平均感染率1.65%。通过多次调查,发现麦穗鱼、棒花鱼、鲦鱼传染率较高,
黄河以南感染高于黄河北,成人感染高于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