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虫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rec=56&run=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为害最重的是蝗灾,多突发于夏、秋,有时一年数发,
甚至连年肆虐,使大片农作物叶、茎被食光,受灾农民衣食无着,只得背井离乡,因
途中冻馁卖子鬻女或死于外乡者难以数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于人民政府积
极有效地组织群众捕灭蝗蝻,并采取主动控制及防治措施,蝗灾逐渐减少。但能够对
农业造成危害的其他虫灾还时有发生。成灾害虫主要有粘虫、豆虫、草蝗、绵虫、蝼
蛄、蛴螬、大豆造桥虫、蓟蚂,棉象鼻虫、棉蚜、麦蚜、谷蚜、玉米蚜、高梁蚜、麦
蜘蛛、红蜘蛛、盲蝽象、玉米螟、豆荚螟、谷子钻心虫(粟灰螟)、蒙古褐拟地、棉
铃虫、稻包虫、红铃虫、黄地老虎、秋毛虫等。1911~1985年间区内虫灾的情况大致
是:
1915年,阳信、无棣两县于夏季遭受蝗灾。博兴县夏、秋两季连遭蝗灾。
1916年夏,无棣、阳信等县又遭蝗灾。
1918年秋,无棣县遭蝗灾。
1920年秋(农历八月下旬),齐东县(今邹平县北部、高青县西部)飞蝗蔽日,自西
北向东南过境3日,使当地遭受严重蝗灾。翌年该地蝗蝻遍地,复遭其灾。
1927年,博兴、邹平两县蝗蝻成灾。翌年秋,蝗虫遍布各地,全区大片秋苗被食
殆尽。
1929年夏,齐东、滨县等地蝗蝻成灾。
1939年夏、秋之间,高青县一带地区遭受蝗灾。
1940年夏、秋,沾化县一带地区遭受蝗灾。
1942年,沾化县蝗蝻成灾。
1945年,沾化、无棣、博兴等县蝗蝻成灾。
1947年,惠民、阳信等县遭受蝗灾。
1948年夏、秋之间,博兴县东北部遭受蝗灾。
1949年夏、秋,全区普遍遭受虫灾,成灾害虫除蝗虫外,还有豆虫、绵虫、粘虫
等。
1950年全区数百万亩(旧区划591.37万亩)农田发生虫灾,减收粮食2000余万斤,
皮棉300余万斤。
1951年全区数百万亩(旧区划373.88万亩)农田发生蝗虫、棉蚜、豆虫、蝼蛄等虫
害,造成粮食、棉花分别减产6940余万斤和850余万斤。
1952年,全区蝗虫、大豆造桥虫、蓟蚂、棉象鼻虫等危害严重,并不同程度地发
生麦蚜、麦蜘蛛、棉蚜、红蜘蛛、盲蝽象、豆虫、粘虫、蛴螬、高梁蚜、玉米螟等虫
害,为害农田573.3万亩(旧区划),减产粮食3000余万斤、籽棉近3700万斤。
1953年,土蝗、豆虫、粘虫、粟灰螟(谷子钻心虫)、谷蚜及当时新发现的蒙古褐
拟地严重发生,造成部分地块农田翻种。
1954年入春以后,麦蜘蛛、蝗虫、豆虫、棉蚜、盲蝽象、红蜘蛛等相继严重发生。
经组织群众捕杀,蝗虫、豆虫基本得到控制。
1955年,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及棉蚜、夏蝗、钻心虫、麦蜘蛛、豆虫等严重发
生,为害农田968万亩(旧区划)。
1956年,玉米螟、棉蚜、麦蜘蛛为害严重。
1957年,各种害虫大发生,以棉蚜、棉铃虫、钻心虫、粘虫危害最重。
1958年,蝗虫、各种螟虫、粘虫、大豆造桥虫、稻包虫、棉蚜、红蜘蛛、盲蝽象、
棉铃虫、红铃虫相继大面积发生,经防治基本得到控制。
1959年,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危害严重。
1960年,大豆造桥虫、粘虫暴发成灾。
1961年,三代粘虫、大豆造桥虫严重发生。
1962年夏、秋,农作物病虫害大面积发生。
1963年,地下害虫大面积发生,但经防治基本得到控制。谷子钻心虫为1949年后
最严重的一年, 发生面积及遭重害被迫翻种的面积分别占春谷播种面积的95.5%和1
0.4%。粟穗螟也严重发生,使大片高梁、谷子受害。
1965年,黄地老虎暴发,危害春苗。棉铃虫严重发生,使15~30%的棉花顶心受
害,蕾铃被害率亦达10~21%。
1966年,三代粘虫大面积发生,地瓜、棉花亦受其害。
1970年,小麦蚜虫暴发,危害数百万亩小麦;高梁蚜虫大面积发生,为历史上危
害最重的年份,受害最重者,高梁叶片全部枯死。
1971年,三代粘虫大面积暴发,但因防治及时,其危害基本得到控制。
1973年,麦蚜、高梁蚜、黄地老虎等害虫大面积发生。黄地老虎对棉苗危害严重。
1975年,三代粘虫大面积发生,但因一经发现即采取积极防治措施,未造成严重
危害。
1976年,粘虫暴发,二代粘虫发生面积为89.27万亩(旧区划) ,三代粘虫发生面
积为283.18万亩(旧区划),因适时防治未造成严重危害。
1977年,粘虫再次暴发,一代粘虫发生面积89万余亩(旧区划)为前所未有,使部
分套种玉米麦收之后被食殆尽而重播;二代粘虫发生面积57.35万亩(旧区划) 。小麦
蚜虫也大面积(旧区划413.78万亩)发生,使小麦籽粒灌浆受到影响。蝼蛄、蛴螬等地
下害虫暴发,面积达518.85万亩(旧区划)。
1978年,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发生面积达667.05万亩(旧区划)。豆夹螟暴发,
受害面积达65.3万亩,部分豆夹被钻蛀一空。
1979年,二代粘虫暴发,面积74.43万亩(旧区划)。
1980年,玉米蚜虫发生面积98.76万亩(旧区划) ,均得防治控制。秋毛虫暴发,
有73.86万亩(旧区划)玉米受到危害,叶片、花丝被啃食。
1981年,三代粘虫暴发,面积181.75万亩(旧区划)。55万亩玉米遭秋毛虫危害。
1982年, 小麦蚜虫暴发, 面积达332.85万亩 (旧区划) ,大部得到防治控制,
109.35万亩玉米再次受到秋毛虫的危害。
1983年,玉米秋毛虫又有大面积发生并造成严重危害。棉蓟蚂严重发生,使部分
地膜棉受到严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