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调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rec=475&run=13

一、调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及时进行粮食调拨,平抑市场粮食价格,安定
人民生活。1953年,粮食统购统销初期,粮食调拨计划按各级报表计划调拨。县外、
专区外调拨,须经专区粮食储运公司逐级编造计划,实行统一协调。调出去向主要是
广东、广西、湖南、上海、福建等省市,调入主要来源是黑龙江、安徽、浙江、河北
等省。1950~1959年,全区共调出粮食7.59亿公斤,调入粮食6.03亿公斤,净调出粮
食1.56亿公斤。 1960~1962年,全区粮食严重减产, 调入粮食3.4亿公斤,调出粮食
0.56亿公斤, 净调入粮食2.84亿公斤, 平均每年净调入粮食0.95亿公斤。 1963~1
978年, 全区遇有几次大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不稳,全区净调入粮食10.49亿公斤,
平均每年净调入粮食0.66亿公斤。1979~1985年,全区净调入粮食5.15亿公斤,其中,
用于国家收购农产品的奖售粮2.44亿公斤。

二、仓储
仓库建设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惠民县城内建大廒。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
沾化县设常平仓、义仓、社仓,计容粮4598余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国家粮仓
多用祠堂、庙宇等公房和没收的地主房舍或租借民房。1950年,惠民县城建简易粮仓,
容粮50万公斤, 为全区第一座国家粮仓。 此后,各县城及北镇、小营先后建粮仓。
1955年,全区有粮仓1.47万间,共计容粮1.74亿公斤。1971~1976年,全区建土园仓
528处,容粮0.17亿公斤。1979年,全区计有粮仓663幢,容粮2.56亿公斤。1 985年,
全区粮仓占地205.26万平方米,仓容量3.14亿公斤,其中小营储备库占地20 3亩,仓
容0.25亿公斤。
粮仓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粮仓房顶抹灰泥,粮食晒干入仓。暴晒粮食、
过筛分离、粮面压盖、化学药剂熏蒸诸方法防治虫害,后来,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
用氯化苦、磷化铝、滴滴畏等高剂量熏蒸或空仓消毒,后又改用塑料薄膜密封粮面,
加少量药剂,低氧杀虫。1955年,全区开展粮仓无虫害、无霉变、无鼠雀、无事故的
“四无”活动。1956年,全区创“四无”粮仓480处,占粮仓总数的10.3%。19 65年,
全区“四无”粮仓占总仓数的76%。粮仓管理人员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防化员、保
管员、检验员层层包干,划片划仓,各司其职,建立储粮检查制度,定期查储粮数量
和质量, 查安全措施,查器材、机械管理,查仓储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198 2年,
全区调查, 储粮中一般性虫害有30种,常见7种。曾一度发现危险性虫害谷蠹,已及
时消灭, 并加固粮仓墙身、 地面,设防鼠板、防雀网,防治鼠雀害。1985年,全区
“四无”粮仓占总仓数的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