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私营商业的演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rec=449&run=13

1919年,境内各类私营商号1276家,主要行业有银行、粮行、酒店、当铺、杂货
铺、药铺、油坊、盐店、百货店、酱园等,输出产品以粮食、棉花、花生、鸡蛋、红
枣、皮毛、食盐等土特产品为大宗,输入产品以布匹、煤油、纸张、茶叶、火柴、颜
料、食糖、铁器等为大宗,主要来自天津、烟台、济南、潍县、周村等地。1937年抗
日战争爆发后,各业凋零,商家大都倒闭歇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建立后,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打破日军封锁
,扶持和鼓励开展商贸活动,商业逐渐活跃。到1949年,境内私营商业发展到6220户
、1.45万人,资金达10.87亿元(旧人民币)。其中,民族资本主义商业从业人员418人
,商业资本家仅有54人,且多集中于惠民县城,资本较大的有:杨子登(清朝秀才,山
东省参议会议员,素有10万富翁之称)、彭子高(曾任禹城县县长)。杨、彭两人合伙
开办了中阜银行、砺学和砺华两个文具商店、勤工印刷局、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杨子
登还独资经营德士古煤油公司。另外,还有李丹廷以10万资金开办宏文毛华厂、广德
医院、鲁北药房,张五、吴文斋、李仲萼、高洁忱、孙鹤年、魏观五等人开办太和堂
中药铺、酱菜铺、义丰和杂货铺、同祥和茶叶庄、盐店等商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私营商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在社会商品零售中占95.9%
。1952年,国家在私营商业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资
财、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全区共查出违法户73户,计款1.06亿元(
旧人民币)。1953~1956年,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营商业逐渐减少。
1955年,全区共有私营商业1.43万户、1.91万人,其中批发商211户,零售商1.41万
户。到1965年,全区私营商业减为3720户、4022人,资金29万多元。1966年开始的“
文化大革命”期间,对私营商业当成资本主义尾巴全部砍掉。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实行国营、集体、个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个体商业得到发展。1980年,全
区有个体商2902户,从业人员3536人,自有资金93.3万元,营业额1582万元。到1985
年个体商户发展到3万多户,从业人员4万多人,自有资金2911万元,营业额2.8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