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货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rec=438&run=13

一、古代和近代货币
据出土和收藏的钱币考证,境内历代流通的货币主要有齐刀币、燕刀币、汉代的
“五铢”、唐代的“开元通宝”、宋代的“淳化元宝”、金代的“正隆元宝”、明代
的“洪武通宝”以及清朝历代的“制钱”。清末,西方银元开始流入中国。1889年(
清光绪十五年),“光绪元宝”和“大清银币”先后在境内流通。

二、民国时期的货币
民国初,境内流通的货币有“光绪元宝”、“大清银币”和外国银元,后又流通
过铸有袁世凯和孙中山头像的银元。1932年后,开始流通中央、中国、交通、农业银
行的钞票。1948年,在邹平、齐东县的边沿区还流通过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关金”和
“金元券”。
抗日战争时期,境内的国民党地方政府和武装,为搜刮民财,在驻地乱发钞票,
迫使人民使用。1938年4月,伪山东省政府派员组织兑换所,发行伪“联银券”四、
五十种,使物价在八年内上涨几百倍。流通的主要土杂票还有:国民党鲁北行署主任
在沾化一带发行的“鲁北行署兑换券”、国民党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在惠民发行的“五
区流通券”、国民党保安第十一团团长周胜芳与国民党别动队第十三支队司令朱仲山
共同发行的“裕民”号货币、国民党保安六旅旅长张子良在无棣发行的“民生银行票
”,国民党第十三大队队长王声堂在高青发行的吊票,国民党保安十一旅旅长张景南
在邹平发行的地方流通券。由于滥印乱发土杂票,造成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三、人民币
抗日战争初期,各抗日根据地开始发行人民自己的货币。长山县民委会(抗日组
织)曾发行金融流通券。1940年6月,北海银行清河分行成立后,在发行益、寿、临、
广流通券的同时,还发行了带有“清河”字样的北海银行一角、二角辅币和一元券。
1941年,北海银行冀鲁边分行发行带“冀鲁边”字样的北海银行币。1946年后,华中
银行币与北海银行币在境内等价流通。是年冬,由于解放战争的需要,华北银行的鲁
西币、冀南币、晋察冀边币和西北农民银行的农民币,都流入境内,当时只作兑换不
许流通。
1948年11月,华北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和陕甘宁、晋绥边区政府协商决定
,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组成中国人民银行,并于1948年12月发行
中国人民银行币,在华北、华东、西北三大解放区统一流通。人民币发行后,各根据
地银行的货币停止发行。1955年3月,发行新人民币,为全国流通货币,至1985年无
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