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 污染治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rec=424&run=13

1973年,全区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先后制订了《惠民地区环境保护
工作十年规划要点》、《五五规划》、《六五规划》、《七五规划》。到1983年底,
全区污染治理累计投资697万元, 工业三废处理率达29%。为污染区群众打深水井83
眼,总投资260多万元,解决了三个县15个乡镇20余万群众的吃水问题。到1985年底,
全区污染治理总投资增加到1289万元。另外,各单位还通过不同渠道筹款,安排了近
80个治理项目,总投资额约519万元。全区设监测站九个,地区监测站及滨州、博兴、
邹平、沾化、惠民县监测站已开展监测工作。累计开展监测化验项目50余个,获取监
测数据近3万个。 其中,1979~1982年,全区环保部门通过参与“渤黄海污染源调查
及其初步评价” 课题研究, 对境内沿海污染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监测分析工作;
1980~1982年,参加“渤海、黄海近海海水污染现状和趋势”课题研究,测定了境内
近海八个站点的石油、重金属和有机氯农药等12个污染指标,为加强海域环境规划管
理、污染源治理和排污控制,发展渔业生产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了数据;1984年,完
成了黄河口区陆上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对调查区内的52个主要工业废水污染源和11条
主要河流及八个土壤站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监测,取得数据3000多个,查清了
调查区排污情况及通过河流入海污染物数量,全面反映了黄河口区污染状况,为黄河
三角洲开发建设和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一、大气污染治理
1980年开始,全区普遍对锅炉和工业窑炉进行治理,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污染的
新型锅炉,更新低效重污染的锅炉和工业窑炉。凡锅炉都配备了除尘器,对排放烟尘
超标的单位加倍征收排污费。
1985年对全区136个重点企业工业废气治理进行调查, 废气年排放量为103.54亿
立方米,但仅有五套废气处理设施,设计日处理能力15.31万立方米,实际日处理能力
只有3425立方米。 是年,滨州化工厂建成年处理12.24万立方米的减压塔顶尾气处理
装置,投资7500元,基本消除了污染。

二、污水治理
区内污水治理工作开展较晚。 1977年7月28日,北镇人民公社民工在清除北镇化
工厂排污口以北秦台干沟淤泥时,曾因污水、污泥中含焦油类化合物,造成4145人皮
肤受损伤(其中重伤840人)的事故。1985年底,对全区178个重点企业调查,年排污水
1733.10万吨, 其中,八个企业共有15套污水处理设施,年处理219.9万吨,占排污总
量的12.7%。

三、废渣治理
全区工业废渣主要是各种锅炉煤渣,大都被用作建筑材料和填坑修路,而且供不
应求。有害废弃物主要来自冶炼和化学工业,数量不足万吨,治理率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