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乡镇驻地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rec=415&run=13

解放初期,境内区、乡政府驻地公共设施极少,多数机关利用寺庙或民房作为办
公用房,设施简陋。1952年,区、乡驻地建设开始起步,多数建起了独立的办公院落
以及邮电所、商业门市部、卫生院、信用社、中心小学等公用设施。1980年后,乡镇
企业和个体工商业迅速发展,为乡镇建设提供了物质条件。1984年11月,全区小城镇
建设座谈会在惠民县召开,研究了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方针、任务。到1985年,全区
乡镇机关用房大部已进行了翻修,部分乡镇建起了办公楼。乡镇政府驻地的工业、商
业服务业、文教卫生事业等基础设施基本齐全。有的还建起了自来水和排水设施,拓
宽了乡镇道路,进行了园林绿化,使小城镇的环境有了较大改观。经济条件较好的各
县城所在镇以及魏桥、长山、陈户、曹王、兴福、高城、青城、古城、下洼、大山、
滨城、杜店、里则、堡集、胡集、桑落墅、小营等乡镇建设速度较快。
长山镇长山镇坐落在邹平县东部的孝妇河旁,西至邹平县城12公里,南距周村10
公里。598年(隋开皇十八年)长山县移治于此。1956年长山县并入邹平县后,分为区、
乡、公社、镇驻地。章(丘)索(镇)公路与周(村)焦(桥)公路在此交汇。
该镇聚落呈块状, 面积4平方公里。1985年底,镇内有党政机关、工厂、商店、
文教卫生、交通运输、银行、邮政、供变电等40多个单位,建筑面积4.35万平方米,
其中楼房面积8633平方米。经拓宽的东西大街,路面系沥青铺设。长山镇邮电支局,
设三路传波终端机三端, 磁石交换机两台,农村电话交换机容量120门,电话总机55
部。各单位自建井、塔,自行供水。
青城镇青城镇位于高青县西部,东距县城13公里,庆(云)淄(川)公路与广(北农场)
青(城)公路在此交汇。唐末为青平镇。元朝改为青城。1950~1952年为高青县人民政
府驻地。此后一直为区、公社、镇政府驻地。
该镇面积2平方公里, 主街“十”字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以文昌阁为中
心,有东西、南北两条主要街道,中心街道两旁为店铺式建筑,系砖、木、瓦结构。
中心区外为平顶土房。并有九曲街、小南街、小北街等九条分支街、巷,路面均为土
筑,狭窄坎坷。1971年,将西北街、北大街、东大街等街道展宽整修,铺设沥青路面
1500米。1975年后,公社机关、医院从镇内迁往镇南,棉花加工厂、柳编厂、丝绸厂
等也陆续在镇周围建立,砖、石、木结构瓦房逐渐取代平顶土房。1984年,青城镇政
府对城镇建设统一规划,街道拓宽取直,对民房建设按照改造旧城,节约耕地,方便
生活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1985年,镇区有一户居民盖起楼房。
陈户镇陈户镇位于博兴县境中部,距博兴县城11公里。村庄始建于元代。1957年
以此为中心建陈户乡,此后,一直是乡、公社、镇人民政府驻地。处于博(兴)乔(庄)
公路西侧、广(北农场)青(城)公路南侧、张(店)东(营)铁路西侧,交通方便。
该镇面积1平方公里,集镇沿古河道(二号支沟)东岸南北延伸,中心街东西长700
米,后街东西长500米,呈块状聚落。1970年前,该镇多为土路,土坯房。1975年前后,
陈户人民公社机关迁往村庄东部,建砖瓦房,百货、副食品等商店也集中建于村庄东
部,共有沥青路面街道四条,全长3000多米。村南部建有博兴县第二人民医院,陈户
烈士纪念塔,陈户中学等。1980年后,镇政府机关、医院、中学等单位迁往村东北,
仍为平房建筑。
陈户镇政府向北1公里即为胜利石油管理局纯梁采油厂, 镇机关、医院、学校等
单位饮用深井水,烧天燃气。
滨城镇滨城镇位于滨县中部,新滨城西北1公里处,始建于1265年,(元朝至元二年)
建,历代为州、县治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滨县县直机关曾先后三次驻此,达
20余年。
镇布局沿袭旧县城格式,主街“十”字状,聚落呈方块状,设有东、西、南、北
四条街和东、 西、南、北四关。农、商户杂居,镇区面积1平方公里,道路为土路,
房屋建筑除古庙宇及大户富家为砖木结构外,大多数为土木结构,以平房为主,少数
为土坯墙起脊瓦房。1972年滨县县直机关搬迁后,旧城区缺乏管理。1983年起,陆续
投资16.2万元, 修建面积为200亩的水库一座,容水量28.5万吨;投资13.6万元,建
起了自来水厂, 铺设管线9022.4米,日供水400吨,解决了全镇生活用水问题;新修
主干道路五条,总长4920米,其中沥青路面3780米。按规划建设了粮所、银行、邮电
局等公共设施,建成标准住宅270套、1890间,共3万平方米。
该镇交通比较方便,205国道、垦(利)禹(城)公路分别由其东、北两侧经过。
古城镇古城镇坐落在沾化县西部,距沾化新县城29公里。原名招安镇,始建于唐。
1042年(宋庆历二年)起为招安县治所。1195年(金明昌六年)后为沾化县治所,筑城墙,
扩官署,始成规模。1957年, 沾化县治迁富国后,该镇一直是区、公社、镇人民政府
驻地。镇区面积约4平方公里,呈长方形块状聚落,有东西街道一条,南北街道两条,
乡镇单位与当地居民混合居住。 全镇房屋多为1958年以后所建。1974年8月开始由电
网供电。地下水质较好,机关、居民均食用井水。永(安)馆(陶)公路和古(城)泊(头)
公路在此交叉,设有停车站,1972年铺设沥青路面。
古城镇集市贸易兴盛,逢农历三、八集日,上市人数多达4万人,为沾化、阳信、
无棣三县交界处最大的贸易市场。
大山镇大山镇位于无棣县城北30公里处,德惠新河西侧。1404年(明永乐二年)建
村。因处大山(马谷山)南麓,以山名村。清初称大山店、后设镇。有东西街两条,总
长1400米, 宽7米, 南北街两条,总长800米,宽7米。1948年,有居民545户,房屋
2525间, 建筑面积32700平方米,大部分为土木结构平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大山一直作为区、乡、公社、镇人民政府驻地。
该镇聚落沿济(南) 埕(口)公路西侧呈方形块状分布,面积2平方公里,1032户,
4848人。截止1985年,该镇整修、新建街道八条,铺设沥青路面4700米,有县人民医
院分院、 第二中学等单位。是年,大山商场落成,四周砖石砌墙,高2米,总占地面
积6.60万平方米。该镇逢农历二、七日为集,有冀南鲁北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