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重工机械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rec=341&run=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境内仅有翻砂、烘炉等个体手工业,生产铁锅、水车和
锄、镰、锨、镐等小型生产和生活用具,并进行维修服务。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军
民开始建立以为军队服务为主的工厂和合作社,制造地雷、手榴弹和修理枪械。194
5年,渤海日报社在阳信县小刘村建立铁木合作社,内设翻砂车间,主要设备有化铁
猪嘴炉一部、台钳一台,主要业务是修理印刷机械,并制造手榴弹和修理枪械(1949
年撤销)。1948年,渤海行署建立惠民劳教所铁工厂,有化铁猪嘴炉一部、铣床和皮
带车床各一台,生产解放式水车和犁、锄等农具,还仿制轧花机和玉米脱粒机。是年
,民营北镇新民铁工厂购置车床一台,此为境内民间工厂第一台机械设备。
1951年12月,惠民实业公司铁工厂、惠民大众铁厂等合并迁址北镇,成立北镇铁
木工厂,设有翻砂、锻工、加工三个车间,职工60余名,主要设备有化铁猪嘴炉一部
、皮带车床六台,台钻、发电机等13台、套。1952年,建立惠民县翻砂合作社、邹平
县铁业合作社、滨县第一区手工业合作社和齐东县魏桥铁木厂,年底,全区国营和集
体机械企业发展到五处,共有职工204名,工业总产值50万元。
1953年后,经过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区相继兴建了滨
县兴华铁业合作社、阳信县古佛镇铁业合作社、惠民县拖拉机站、博兴县兴福铁木合
作社、博兴县合作修配厂,沾化县下洼私营铁厂转为公私合营,私营北镇信诚铁木厂
实行公私合营后并入北镇铁木工厂,全区机械工业开始由分散的手工操作逐步转为半
机械化。到1957年底,全区国营和集体机械企业发展到11处,共有职工4000余名,固
定资产80余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80万元。
1958年“大跃进”中,重工机械工业发展很快,全区陆续建立了北镇拖拉机修配
厂、北镇电机厂、北镇发电厂、无棣县第一机械厂等企业,开始生产机械产品。196
0年后,贯彻执行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重工机械工业
进行压缩,到1965年底,全区职工人数由1960年的3399名减至966名,工业总产值由
1960年的1078万元减至408万元。1966年,北镇拖拉机修配厂开始试制195柴油机,当
年投产,是区内生产内燃机的开端。1970年,正式建立北镇柴油机厂。是年,全国农
业机械化会议提出“大修不出县、中修不出社、小修不出队”的口号,各县普遍建立
机械厂。1973年后,各企业大搞技术革命、技术革新,向自动化进军,提高了技术水
平和机械化生产能力,推动了全区机械工业的发展。到1975年底,全区国营和集体企
业发展到19处,职工约5000名,拥有固定资产2400余万元,金属切削机床1000余台,
锻压设备100余台,实现工业总产值7000余万元,利润190万元。1976、1978年,惠民
地区除新建了惠民、滨县、邹平三个汽车修配厂以外,在开发新产品方面有了突破。
北镇柴油机厂试制成功4130型100马力柴油机并开始批量生产;惠民机械工程材料厂
和滨州柔性石墨密封件厂试制成功新型专利项目-柔性石墨材料及制品,添补了区内
高级密封产品的空白;北镇柴油机厂试制成功了气体表面软氮化195曲轴;北镇活塞
厂生产的95系列活塞获机械工业部优质产品证书。
1985年底,全区国营和集体重工机械企业发展到23个,其中国营企业20个,集体
企业3个,共有职工5019名,固定资产原值444.38万元,动力机械总能力26063千瓦,
各种设备2404台(套或辆),全年总产值4747万元,产品销售收入实现4853.2万元,税
金144.8万元,利润446.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