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类 饮水工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rec=333&run=13

境内沾化、无棣两县沿海地区和邹平县南部山区,以及博兴、滨州两县、市部分
盐卤地区淡水资源缺乏,共有80余万人饮水十分困难,特别是沿海地区尤为突出。中
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出专款领导群众挖坑塘、打机井、修水库、引
蓄黄河水, 初步解决了45.55万人的饮水困难。由于条件所限,1985年仍有34.5万人
饮水困难未能缓解。

一、滨海区饮水工程
沾化、无棣两县北部长期受海潮侵袭,历为人畜饮水困难地区。当地流传“春天
吃咸水,夏天吃雨水,秋天吃渗水,冬天吃雪水,无雨少雪干张嘴”的歌谣。中华人
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政府为了解决滨海区人畜饮水,每年拨专款,并派专业人员,
帮助群众挖坑塘,蓄存地上淡水饮用,但由于地下水回渗作用,水质很快变苦变咸。
1970年后,转向打深机井,挖掘地下深层淡水,无棣、沾化两县先后打成400~500米
的深井103眼,这些深井水虽不苦不咸,但含碘含氟量极高,大大超过饮水标准,严
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1980年,为寻求解决滨海地区饮水困难的最佳方案,惠民地区水利局组织沾化、
无棣等缺水县参观学习垦利县修建衬砌防渗坑塘蓄水的经验,并积极推广应用。到1
985年,沾化、无棣两县共建成31处防渗坑塘。与此同时,无棣县还利用刘家河子故
道,拓宽加深后挖成地下平原水库,解决周围1.3万人的饮水困难。连同其他措施,
两县共解决了26.4万人的饮水困难,仍有18.2万人饮水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为彻底解决群众饮水困难,惠民地区行署制定了关于解决沿海人畜饮水的计划,
确定扩建韩墩、簸箕李引黄供水工程,加大向沾化、无棣两县的送水能力,同时在沿
海修建衬砌防渗坑塘250处,建内河节制闸四座,挖条形水库七座。上述工程完成后
,沿海缺水区人民饮水困难可望得到彻底解决。

二、南部山区饮水工程
邹平县南部山区原有2000多人缺水。1958年开山造地时,加剧了地表径流,减少
了地下水的补给,又造成3000多人吃水困难。1978年后,连续干旱,农业用水量增加,
地下水严重超采,使大部分水井、水塘常年干涸。1980年,共有四个乡镇4.29万人饮
水困难。为此,中共邹平县委、县府和有关部门每年拨出专款,组织缺水区群众兴建
饮水工程。到1985年,共投资63万元,先后建成水井40眼,小型扬水站34座,蓄水池
25个,水窖11个,塘坝三个,截潜流两处,水塔两个,解决了42个村庄2.9万人的吃
水问题。

三、内陆平原区饮水工程
境内平原区人畜饮水,主要靠水井和湖泊、河流。博兴县含氟量超出饮用标准,
有5万多村民高氟水。小清河污染严重,造成近10万人饮水困难。1980年,博兴县已
有缺水人口12.89万人。为了解决人畜吃水困难,博兴县采取了重新选择水源地,增
打吃水井,在饮用高氟井安装除氟罐和扩大引黄供水范围等办法。到1985年,先后建
成了饮水工程165项,解除了125个村庄、12.1万人的吃水困难。
滨县有7万人饮用咸水。为解决群众饮水问题,充分利用靠近黄河的优势,积极
发展引黄事业,扩大供水范围,兴修蓄水池,并利用地下库容淡化水源,巧取表层淡
水。在缺乏黄河水的地方,采取电测找井、地质单元类比等办法,打吃水井。到198
5年底,已解决1.53万人的饮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