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平原水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rec=323&run=13

1958年,无棣、沾化、博兴三县开始建设平原水库。由于缺乏经验,资金困难,
大部分半途而废,勉强完成的少数工程也因水源不足,库区防汛无法解决,不能发挥
效能。1962年全面停止引黄灌溉后,平原水库随之废弃还耕,造成人财物力的极大浪
费。
1978年后,沿海地区连年干旱缺水,在挖坑塘蓄水的基础上,无棣县利用老河道
建成地下水库两座,拦蓄引黄灌溉尾水,解决人畜饮水和抗旱灌溉,效果良好。

一、南赵水库
南赵水库位于沾化县富国镇西北,徒骇河西岸。1958年春动工,翌年建成。库区
面积14万亩,库底高程2.6~4.1米,筑围堤41公里,由徒骇河引水入库,共建进水、
泄水、出水闸四座,挖引水渠两条、截渗沟一条,修建筑物五座,设计引水能力56.
8立方米/秒,泄水能力80.5立方米/秒,完成土方310万立方米。1959年,蓄水1.04亿
立方米,灌溉农田9万亩,并开展了养鱼、养鸭,种植树木、芦苇、蒲草等多种经营
,均获得良好效益。1961年,因无入库水源,加之工程不配套,运用管理不善,部分
土地出现盐碱化。水库遂废。

二、侯王水库
侯王水库位于沾化、利津两县交界处,是1958年规划的王旺庄黄河水利枢纽北灌
区配套工程之一,设计水库总面积42.3万亩,蓄水11.3亿立方米,库区包括五个公社
、82个村庄、3.7万人。1958年12月动工兴建。共组织1.7万名民工,在天寒地冻的情
况下边规划、边移民,边施工。翌年4月停建。共完成土方96万立方米,仅占计划的
7.4%。10月,专区水利建设指挥部重新编制计划,将库区缩小为11.63万亩,占用耕
地8.1万亩,蓄水位高程9.6米,库容6.1亿立方米,围堤长36.15公里,围堤周围挖隔
碱沟,建开敞式进、出水闸各一座,平板式闸门,以启闭机操作。此计划未批准实施
,水库停建。移民先后返回原籍,损失严重。

三、无棣滨海水库
1958年在大办水利的形势下,无棣县组织有关公社在滨海排涝河道两侧兴建王山
、芦家河子、下泊头三座小型水库,当年建成设计库区总面积7.1万亩、蓄水0.43亿
立方米,修筑围堤42.2公里。因工程不配套,王山、芦家河子水库蓄水甚少不能灌溉
,下泊头水库蓄水0.25亿立方米,因风浪冲击,库堤坍塌严重,又无灌溉系统,故未
发挥作用。1962年全部废弃还耕。
1978年,无棣县利用自然河道修建刘家河水库,南接青坡沟,北通小米河,将8
.4公里长的一段老河道拓宽120~200米,挖深2.5米,蓄水200万立方米,建扬水站八
处,挖沟渠44条,修建筑物10座,当年完成大部工程。翌年开始蓄水灌溉。1981年,
国家又投资增修配套工程。1982年,灌溉面积由1万亩发展到3.5万亩,并解决了库区
周围庞家集乡1.4万人的饮水困难。

四、博兴共青团水库
共青团水库位于博兴县小营公社(今滨州市小营镇北部),北临黄河大堤,南以大
道王灌区支-7渠为界,西靠大道王灌区围堤,东至张北公路,库区总面积2.04万亩,
设计控制灌溉面积8.04万亩,设计围堤10公里,隔堤4公里,引水渠3.5公里,输水道
1.5公里,总计土方124万立方米,需迁移村庄18个,近3000人。1959年冬,组织2万
人施工,仅完成土方40万立方米,约占计划的35%。1960年,因资金困难停建,196
2年废弃。
1970~1985年,为解决工农业和人畜饮水,无棣县和滨州市先后兴建无棣县朱龙河
、郝家沟和滨州市、蒲城、滨城、王庄、马坊、单寺等小型水库,收到一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