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1840-1945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rec=3&run=13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
秋季,大雨,河水泛滥,武定府境内大涝,各州、县秋收减产五成以上。

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
4月,海丰(今无棣,下同) 、沾化和乐安县(今广饶县,属东营市,下同。)遭海
潮侵袭,潮水内侵百余里,殃及内地阳信、博兴两县。海丰、沾化和利津 (今属东营
市,下同)三县因海潮碱废土地6.5万亩。

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
春夏大旱,境内各州县均受灾。

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
夏、秋,沾化、阳信、惠民一带大雨成灾,秋收减产五成以上。
1851年(清咸丰元年)
秋季,大清河北境内各州、县普降大雨,水患严重,并受风、雹灾害。
是年,法国天主教神父到博兴县杨家官庄(今博兴镇东杨村) 、邱李庄(今庞家乡
高庙李村)立教堂传教。

1852年(清咸丰二年)
暴风海潮侵及沾化、无棣和阳信县境,潮位为5~5.5米。

1854年(清咸丰四年)
长山县(今邹平县地,下同)东乡群众抗粮攻入县署。

1855年(清咸丰五年)
6月19日, 黄河于河南省铜瓦厢决口,改道向北夺大清河由利津县入渤海,境内
沿黄河齐东(今邹平县地,下同) 、惠民、蒲台(今滨州市、博兴县地,下同) 和滨州
(今滨州市地,下同)等州、县被淹。从此,黄河漫流泛滥,连年不断。

1856年(清咸丰六年)
秋季,黄河洪水漫侵徒骇河,泛滥成灾,惠民、阳信、沾化、滨州、青城 (今高
青县地,下同) 、蒲台等州、县损失惨重。为防水患,沿黄河各州、县开始修筑黄河
民埝,历10年完成。
是年,邹平、长山两县遭旱灾。

1858年(清咸丰八年)
海丰、阳信、沾化三县盐务归官办。

1861(清咸丰十一年)
捻军首次入境,一年内先后三次进入邹平县,两次攻入博兴县境。翌年,捻军围
困高苑城(今高青县地,下同),攻未克,撤走。

1865年(清同治四年)
6月, 黄河在惠民县白龙湾东张家坟漫决,侵徒骇河、沙河,两河皆溃,惠民县
被淹。

1866年(清同治五年)
英国循道公会进入惠民、阳信、无棣、沾化四县传教。

1868年(清同治七年)
5月, 张宗禹率西捻军由直隶回师海丰,占领海丰县城,南下攻阳信县城未克,
又南下攻武定府, 仍未克;6月,在惠民县榆林村南的洪福寺遭清军包围,捻军数千
人阵亡,余部突围西去;7月,捻军在临清县(今属聊城地区) 遭重创,被迫回师转战
滨州和蒲台、利津两县,又遭清将郭松林和山东巡抚丁宝桢围剿,张宗禹负伤,捻军
败走。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
英国循道公会耶稣教两牧师在阳信县张胡家村设教堂传教。翌年,迁至阳信县城
里,并办学校。

1875年(清光绪元年)
是年起,境内连续三年大旱。1876年旱情最重,夏历一月至五月廿七日无雨,邹
平、博兴、青城、惠民、无棣五县及滨州等地“赤地无禾”、“树皮、草根采食殆尽”。

1878年(清光绪四年)
7月28日, 黄河于惠民县白龙湾以上白毛坟决口,入徒骇河,侵及惠民、阳信、
无棣等县; 9月25日,又于惠民县白龙湾以下张家坟漫决,泛徒骇河,淹惠民县63村
和滨州270余村。

1879年(清光绪五年)
夏秋,大雨成灾,惠民、阳信、海丰、沾化、滨州、齐东、邹平、长山等县秋收
减产五成以上。

1882年(清光绪八年)
9月, 黄河在历城段北岸决口,洪水侵入徒骇河,徒骇河北岸到处漫溢,境内惠
民、阳信、海丰三县被淹。11月,清廷命疏通马颊、徒骇、钩盘诸河,分泄黄河洪水。

1883年(清光绪九年)
1~2月, 黄河凌汛,齐东县赵奉站、惠民县清河镇决口;5月18日,齐东县船家
道口黄河民堰漫决;9月,齐东县马家庄黄河冲决。清政府截留漕粮5万担、山东解京
饷银16万两,赈济灾民。
为除黄河水患,境内开始修筑黄河长堤,翌年竣工。自此,黄河两岸形成官堤、
民堰两道防线。

1884年(清光绪十年)
5月, 黄河在齐东县多处漫决。翌年,齐东、青城、惠民等县黄河民堰决口,村
庄、农田被淹。山东巡抚陈士杰因督办河防不力被降三级留用,决口堵合后处分撤销。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
4月,黄河于惠民、章丘(今属济南市) 、济阳(今属济南市)等县多处冲决,山东
巡抚陈士杰被革职留任,清廷发银2.24万两赈济灾民。
是年,英国基督教浸礼会传教士到邹平县传教。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
6月13日,渤海发生7.5级地震,震中在北纬38°5′,东经119°。境内各州、县
均遭到程度不同的破坏。灾情最重的海丰县北部,地面震裂,涌黑水,大觉寺塔半部
震塌;阳信县城北门倒塌,地有裂缝,有泥浆溢出;邹平县贺家庄西南地裂尺许,长
丈余,深不可测,数日乃合。
是年,高苑、青城、博兴、蒲台、惠民五县及滨州大雨成灾。翌年初,清廷拨银
5万两赈济沿黄河灾民。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
博兴县王文村艺人孙中新总结民间戏曲经验,开始编演吕剧。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
齐东县城(今邹平县台子乡旧城黄河渡口处)被黄河水淹没,翌年迁治九户镇。

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
为避水患, 齐东、青城、蒲台、滨州等沿黄河州、县,由黄河滩区迁出村庄350
个,共3.33万户。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
8月10日, 黄河于青城县马扎子决口,青城、高苑、博兴三县全境尽淹,水患三
月有余,死人无数。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英国基督教浸礼会在滨州城西南范家集村开办鸿文学堂。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
义和团在境内兴起,拳场遍布各州、县,少者数百人,多者上万人,州、县官府
惶惶不安。 8月初,清军将领张勋、雷震春率兵镇压,经过邹平县黄姑庵、青城县田
镇、阳信城、蒲台县双台村(今博兴县蔡寨乡地)、滨州小范村和皂李村及济阳县玉皇
庙等战斗,境内义和团终因寡不敌众而惨败。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
黄河河道自滨州尉家口改道南移,由蒲台城南急流东去,城北河道逐渐淤塞,使
蒲台城及其周围20余村庄,由原在黄河南或夹河套变为河北。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
夏季,惠民、阳信、海丰、博兴等县霍乱病流行严重,死人甚多,互不通吊。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据清廷通令,武定府敬业书院改为官立中学堂,为境内第一所中学。继之,各州、
县书院先后改为高等小学堂,部分乡村私塾和义学改为初等小学堂,府县开始举办师
范讲习所,培养小学堂教师。
英国基督教浸礼会在蒲台县北镇(今滨州)开办鸿文中学。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
英国基督教浸礼会在邹平城开办光被中学。1913年迁往周村(今属淄博市)。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
各县奉命成立劝学所,管理各县教育事宜。

1911年(清宣统三年)
10月,辛亥革命波及境内,惠民县阎容德加入同盟会,博兴县中学生庞履由济南
返乡组织反清活动。
12月,滨州牡丹台私立学堂堂长郑钦,联合惠民县阎容德、利津县高子厚,秘密
召集武定府十州、县同盟会员至滨州城西牡丹台成立抗清联合会,策划抗清自治,拥
戴国民革命。

1912年
5月, 惠民、博兴、阳信、邹平等县改县衙为县公署,知县改称民政长,翌年改
称县知事。
是年,官府明令取缔私塾,实行“壬子学制”,学堂改称学校,官立改称公立。

1913年
2月2日,为反抗官府“田赋加捐”,海丰县大苟村村民朱献典、张汉清和黎敬村
村民张广江、 杨百发等,集200余村2万余众怒砸县议事会;7日,张汉清、张广江、
杨百发三人被官府扣押,激怒民众,张献典等邀集精壮回族民众包围县署,县知事宴
宗寿大骇,遂下令将张汉清等三人释放,并答应免税。
2月,滨州改为滨县。
5月,博兴县北部360余村数千农民奋起抗捐,官府被迫降低赋税。
是年,废武定府,境域改属岱北道(翌年改为济南道)。

1914年
海丰县改称无棣县。

1915年
夏,博兴、阳信、无棣三县先后发生蝗灾。

1917年
英国在山东省先后招募华工4.5万人,其中从惠民、滨县、沾化等县招去数百人。
阳信县大旱,夏季霍乱流行,县公署强征田赋,近万名灾民在城东七里坦村集结
抗税,县知事王德懋前往弹压,开枪打伤二人,灾民怒烧县城南门,县公署被迫豁免
当年田税。

1918年
日商和顺泰号运进朝鲜金氏棉种和杀虫药粉,在邹平等县推广种植,并分等收购
棉花,运往青岛加工、纺纱。
滨县劝学所所长郑钦当选为山东省第二届议会议长,阳信县岳光宪、杨先瀛当选
为议员。

1919年
5月,“五·四”运动爆发后,邹平县在外地上学的郭以奎等人回乡联合300余名
爱国师生游行示威,抵制日货;驻惠民县的山东省立第四中学的师生举行罢课,声援
北京学生爱国运动。
6月, 沾化县立高等小学校50余名学生参加学生联合救国会,反对北京政府逮捕
爱国学生,组织游行示威,并罢课三周。
7月中旬, 无棣县边儿庄、刘庄子、东西官庄、孟家庄子、马山子、傅台子等几
十个村庄遭受海潮侵袭,大水持续三日方退。
是年,博兴、阳信等县大旱,惠民、博兴、阳信三县蝗虫成灾。

1920年
由省筹备处派员勘测,修筑进入境内最早的公路-禹城到惠民公路。

1921年
7月19日,利津县宫家坝黄河决口,淹沾化县80余村、滨县50余村。1923年5月堵
合决口。
是年,邹平、博兴两县大水为灾。

1923年
邹平县大临池一带霍乱流行,蔓延20余村。

1924年
沾化县垦务局局长于宝琦支持地主霸占农民土地, 位于黄泛区的罗家、房家等
10村派代表赴省请愿, 并捣毁于的公馆。国民党山东省政府被迫将于撤职,宣布已
垦土地仍归原主。

1925年
6月27日, 上海“五卅惨案”后,长山县教育界以快邮代电加入山东省教职员雪
耻会,每人将月薪百分之五汇寄上海,支援罢工工人。
10月, 山东省由4道改为11道,在惠民县置武定道,境内的惠民、阳信、无棣、
沾化、滨县、蒲台、青城七县改属武定道;邹平、长山、齐东三县仍属济南道;博兴、
高苑两县改属淄青道。
是年,沾化县著名外科医师鲍作舟在打磨李村(鲍的家乡)创办“桂林医院”,能
在全麻下施行截肢和部分腹部手术,并推广新法接生。

1926年
6月, 山东省黄河河务总局修筑黄河大堤利津至菏泽汽车路,过境内黄河北岸,
两月修平通车。
7月,济南第一师范学生、共产党员苏亦农(又名苏登元,惠民县梁家乡朱苏庄人)
受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派遣,到惠民县师范讲习所任教,开展党的工作。此为最
早进入境内的中共党员。翌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迫离开。
10月,山东省农矿厅于齐东县城(今邹平县九户)设立山东省立棉作育种场,专营
脱力司棉及中国棉育种改良。 1930年1月改称山东省第二棉业实验场,1935年改称山
东省建设厅棉作改良场。

1927年
7月7日,邹平县遭暴风雨袭击,庄稼、树木损失严重。
秋,博兴、邹平两县蝗虫成灾,山草、庄稼被吃光。
是年,山东省立第四中学进步学生倪兴培、贾庆礼、孙万祥被国民党惠民县党部
疑为共产党逮捕入狱。

1928年
中共党员路雨亭、李士杰(女)受中共山东省委派遣到惠民县李庄小学执教,从事
党的活动。后因国民党追捕被迫撤走。
中共党员张静源(博兴县人,在青岛任教)由青岛回乡,在博兴县高渡、粉王、城
王、王楼、蔡家等村宣传马列主义,开展党的活动。
博兴、阳信、无棣等县国民党县党部(或临时执委)建立,并公开活动。
黄埔军校学生曹冠山和失业工人曹舟(均为博兴县曹王村人)在曹王乡发动农民
暴动,进行“打倒土豪劣绅”、“实现减租减息”、“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演说。翌
年春,在曹王村东召开农民大会,成立农民协会,并通过了《农民协会宣言》、《农
民协会章程》,没收富商和土豪的粮食,分给农协会员,后遭张宗昌部统兵镇压,曹
舟惨遭杀害。
山东废道制,武定道废,境内各县直隶于省。
各县公署相继改为县政府,县知事改为县长。

1929年
2月18日,利津扈家滩黄河河道冰凌堵塞,大堤决口,淹利津、沾化两县60余村。
11月,惠民县国民党县党部以共产党嫌疑,先后逮捕山东省立第四中学进步师生
杨济民、李兆德等14人。
是年,博兴县王学博和陈竹村(又名陈英贤)、李相韩(又名李景房)组织博兴县农
民协会,并成立七处区、乡农会。

1930年
邹平、博兴等县国民党政府为了加强对乡村的控制,先后成立县、区、乡、村联
庄会。
博兴县发展了李天佑、李旭林等第一批中共党员。

1931年
6月,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为了强化地方政权,经过筹备在邹平县创办“山东乡村
建设研究院”,并将邹平县定为试验县,省政府任命梁耀祖为院长,孙则让为副院长,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高级政治顾问梁漱溟为研究部主任(7月继任院长) ,陈亚三任训练
部主任。实行“政教合一”,进行乡村建设。1937年“七·七”事变后,该院解散。
8月,中国共产党博兴县特别支部建立,张仿(又名张复生) 任书记(后叛变)。此
为山东省七个中共特支之一。
是年,中共党员王博昌到博兴师范讲习所任所长,共产党员刘顺元相继到师范讲
习所讲课,宣传马列主义。“九·一八”事变后,他们领导学生开展抗日救国活动。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在沾化县设立屯垦局,开垦马场(今马营一带)淤地。

1932年
2月, 中共博兴县高渡村支部成立,共有党员10余人,张仿任书记。此为境内第
一个农村党支部(据有关资料记载,1927年齐东县曾建有农村党支部,但难以查清)。
3月20日,中共博兴县委建立,张仿任县委书记。此为境内第一个县委。7月,全
县共产党员发展到200余人,建有27个支部,分散在30余个村镇。
夏,博兴县霍乱流行,死人甚众,路断行人,邻不串户。
秋,粘虫遍野,谷子、高粱被吃为光杆。
8月4日,根据中共山东省委的统一部署,在中共山东省委军委书记张鸿礼指挥下,
博兴县委组织发动了农民武装暴动, 很快发展到700余人,扩展到广饶、临淄一带,
给国民党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由于韩复榘派兵镇压和暴动指挥失利,暴动坚持了三
天即失败。博兴县党组织也遭严重破坏。
是年,共产党员王次方回家乡齐东县开展党的工作。

1933年
9月, 中共潍县中心县委派窦笑生到博兴县组建中共新县委,并任县委书记。翌
年,窦笑生被国民党逮捕,博兴县委再遭破坏。
是年,中共津南特委负责人刘格平发展无棣县冯景恩(五营村人)等数名共产党员,
于10月建立中共无棣县活动分子委员会,冯景恩任书记,并在五营村建立了无棣县第
一个党支部。翌年春,冯景恩等率众参加了马颊河罢工斗争。
中共津南特委派庆云中学学生共产党员刘万春到驻惠民县的山东省立第四中学开
展党的工作,于7月建立了中共惠民县工作委员会。

1934年
2月,美国传教士斯道远在滨县城北姜家村(今秦董姜村) 建教堂,并设立教会医
院和教会小学。
4月,山东黄河河务局在道旭架设跨黄河飞线,以利两岸电讯联系。
4月, 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到邹平县视察,向各界人士发表“动员国人行动起
来,团结一致收复失地”的讲话。
6月, 由天津开往上海的英商太古洋行“顺天轮”在套儿河口海域被沾化县傅瑞
五等13人武装劫持,劫走物资一宗。招致中国外交史上的“顺天轮”事件。
夏,共产党员张淑知等陆续到邹平县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邹平简师开展党的秘
密活动。

1935年
6月,阳信县大雨,积水成灾。
7月,滨县连降大雨,蝗虫蔓延,黄河水漫滩,灾民达六、七万人。
8月, 共产党员张宗麟到邹平简师任校长,团结进步师生,开展党的活动。翌年
初,被国民党邹平县政府以共产党嫌疑强令离境。
秋,中共无棣县五营村支部领导回、汉村民开展反对国民党无棣县政府歧视、凌
辱回族同胞的斗争。

1936年
1月,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制定《山东省分区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暂行规程》,
10月13日在惠民县城设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九县,境内惠民、阳信、滨县、邹
平、长山、青城、高苑七县属之。
4月,因1935年夏季鄄城县(今菏泽地区) 董庄黄河大堤决口,鲁西灾民1769户,
7107人,移垦沾化县马场(今马营)和利津城东面条沟一带,分设第二、第三垦区,共
占马场地3.34万亩,面条沟土地1.94万亩。约百户设一村,25户为一“闾”,五户为
一“邻”。
11月,滨县兴建马张虹吸管引黄工程,开挖马张至滨县城水渠22.5公里。
是年,邹平县乡村师范、博兴县立第五小学、滨县县立初级中学等先后建立中华
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7年
3月, 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建立鲁北特委,领导惠民、无棣、阳信及盐山、庆云、
东光、宁津、南皮、乐陵、商河县的抗日斗争,于文彬任特委书记。
6月,根据中共鲁北特委指示,阳信县流坡坞乡农学校校长、共产党员李健(李福
如) 与由北平出狱回籍的中共党员冯乐进取得联系,联络各乡农学校,组织武装,为
进行抗日战争作准备。并在流坡坞、洋湖两处乡农学校建立了阳信县第一个中共党支
部。
7月7日,无棣县成立了无棣县抗日救亡会,领导全县抗日救亡运动;月底,建立
中共无棣县工作委员会; 9月,建立中共无棣县委;10月,在无棣县立师范学校组成
20余人的抗日武装。
7月, 平津学生流亡到滨县,联合县立初级中学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在
全县进行抗日宣传和募捐活动。
7月,清华大学学生、共产党员张承先(张孝统) 回家乡成立“高苑县旅外大中学
生抗日联合会”,以夜校名义开办游击训练班,在进步青年中发展“民先”队员。
7月, 中共党员刘顺元、刘青林、马霄鹏相继到惠民第六乡师任教,在中共鲁北
特委领导下,进行抗日宣传,发展党的组织,并于9月建立惠民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
马霄鹏任书记,与惠民县省立第四中学联合,在两校南迁中先后组织近百名进步青年
赴延安。
8月1日,山东菏泽发生7级地震,境内普遍有震感,邹平县部分旧房倒塌。
8月31日,博兴县麻湾郑觉寺黄河决口,小清河泛滥,境内博兴、蒲台两县被淹。
10月中旬,中共山东省委派张文韬、岳拙元、延春城、孙健萍等分赴博兴、高苑
等地组织抗日武装。
10月下旬,中共冀鲁边区统一的党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书记于文彬。机构名称为
中共冀鲁边区委(亦说“中共鲁北特委”或工委)。
10月,邹平乡师“民先”队员苗伯杰、刘、戈华、罗琪、霍方侠、李振江、张
玉山等奔赴延安,参加抗日工作。
10月,中共山东省委先后派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到长山中学任教,在校长马
耀南支持下,宣传抗日救国。11月,建立中共长山中学特别小组,并举办抗日游击训
练班。12月26日,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与马耀南率领长山中学60余名师生,在长
山县九区与桓台县二区交界处的黑铁山下太平庄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建立“山东人民
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廖容标任司令员,姚仲明任政委,赵明新任政治部主任,马耀
南任行动委员会主任。
11月25日,日军侵占惠民县城,12月13日侵占无棣县城,12月17日侵占滨县县城。
12月23日,日军夜渡黄河,青城、齐东、邹平、长山、高苑五县相继沦陷。
12月,博兴县成立共产党组织恢复整理工作委员会,翌年2月改为中共博兴县委。
12月,无棣县建立民众抗日游击大队。翌年,加入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抗日
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

1938年
1月, 在共产党员王次方等人的帮助下,国民党抗战人士孟昭进在家乡齐东县组
织中国民众抗日义勇军,并与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建立联合办事处。
1月, 国民党中央军委任命刘景良为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刘
率部进驻惠民城。10月13日,日军二次进犯惠民城,刘部撤出。
2月25日, 中共冀鲁边区党组织领导的国民革命军抗日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
队攻克无棣县城, 毙伪警备队长王歧山,俘伪县长马佩伦以下200余人,无棣县城第
一次解放,并于月底建立无棣县抗日民主政府。
3月5日,伪山东公署成立,全省置鲁东、鲁西、鲁南、鲁北四道和济南、烟台两
市。境内各县大部属鲁北道。
3月中旬,“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一次收复邹平县城,并于5月成立邹
平县抗日民主政府。
5月,中共清河特委建立,辖胶济铁路以北各县及淄川、益都等,霍士廉任书记。
6月16日,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
三支队”(以下简称“八路军三支队”),马耀南任司令员,中共清河特委书记霍士廉
兼任政委,杨国夫任副司令员。廖容标、姚仲明率第五军一部南下,编入“八路军山
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12月,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
队。
6月, 国民党政府为阻止日军,在黄河郑州段花园口掘堤放水,黄河改道南流。
此后,境内黄河断流九年。
8月10日, 高苑县共产党员孙健萍动员在当地影响较大的留法博士、爱国人士、
国民党威海特区专员孙鸣岗组织高苑县抗日武装。翌年12月,成立国民革命军第十军
团第二梯队,孙鸣岗任司令员,孙健萍任特支书记。
8月11日, 无棣、沾化两县沿海发生大海啸,海水涌向内地六、七十里,渔船被
毁,禾苗淹没,盐田冲垮,为历史上罕见之大潮灾。
9月,建立中共冀鲁边区特委,李启华任书记。
11月中旬,“八路军三支队”配合鲁东抗日游击指挥部第七、第八支队粉碎日军
对邹平、 长山地区的扫荡,在蒙家战斗中,毙伤俘日伪军近200人,八支队副指挥韩
明柱在战斗中牺牲。
12月15日,日军300余人再次占领邹平城,并在小店等村安设据点五处。
是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流亡期间,先后在东阿、惠民、利津三县设立了鲁西、
鲁北、胶东三个行署,并将全省划分为17个行政督察区。境内无棣、沾化两县属第五
行政督察区;惠民、阳信、滨县、高苑、青城、长山、邹平七县属第十行政督察区;
齐东县属第十二行政督察区;博兴、蒲台两县属第十四行政督察区。

1939年
1月, 日军连续进行两次大扫荡,再次侵占无棣、滨县、博兴等县城,境内各县
均为日军占领,并普遍建立伪政权,广修据点。
3月,日军扫荡阳信县贩帽、豆腐店、吕家等村,残杀村民33人,烧毁民房200余
间,抢走财物四车。
4月6日,日军扫荡邹平县青杨乡南部山村,烧毁民房3000余间,并火烧醴泉寺,
寺内文物被洗劫一空,千年古迹毁于一炬。11日,日军扫荡邹平县西董乡山区,烧毁
房屋4254间,惨杀村民六人。
4月,“八路军三支队”先后在邹平县司家庄、爱贤村、田李靳村反击日伪扫荡,
共歼敌70余人。
5月29日,日伪军在沾化县义和庄、蒲台屋子、小河子崖等村杀害民众200余人,
制造了义和庄惨案。
6月6日,“八路军三支队”在邹平县刘家井子一带与前来围剿的日伪军3000余人
激战,歼敌800余人后胜利突围。
6月19日, 日军扫荡无棣县刘郑王村,村民解长全被破腹,刘玉栋被穿胸,刘玉
生等八人被活活烧死,有两名少女不忍受辱而死于枪下,全村牲畜、粮食被抢劫一空。
7月22日, “八路军三支队”在桓台县牛旺庄与日伪军激战,马耀南司令员不幸
牺牲。 为纪念马耀南司令员, 先后建立了耀南中学、 耀南公学、耀南剧团,并于
1943年将长山县改名为耀南县。
8月1日,中共清河特委机关报《群众报》创刊,后改为《群众日报》。
9月上旬,中共清河特委改为清河地委,景晓村任书记。
11月30日和12月2日,日军两次血洗博兴县院庄,残杀村民100余人,烧毁全部房
屋。
冬,日军在惠民县城东北修建飞机场,占良田3000余亩。

1940年
3月3日, 日伪军500余人包围驻博兴县东王文村的清河区第六军分区机关,特务
连70余名勇士与敌血战,击退敌人,毙敌77人,我特务连长宋振英等21人光荣殉国。
5月, 国民党鲁北行署主任与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刘景良等纠集国民
党地方武装,组成“剿共联军”,袭击清河区、冀鲁边区的抗日军民,“八路军三支
队”与清河区第六军分区部队共同奋战20余天,将其击退。
5月5日,清河区国民参议会和行政专员公署成立。景晓村为参议长,孙鸣岗为副
参议长;李人凤为专员,王兴国为副专员,辖14个县,本志记事境内的有邹平、长山、
齐东、博兴、高苑、青城、蒲台七县。
6月,国民党蒲台县保安第九团团长王雪亭率部起义,改编为八路军蒲台独立团,
王雪亭任团长。7月,蒲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王雪亭任县长。
6月11日, 伪山东省公署省政会议决定,废止四道旧制,全省改为十道。境内惠
民、阳信、无棣、沾化、滨县、蒲台、青城属武定道;邹平、齐东属济南道;长山、
博兴、高苑属青州道。
8月, 清河区抗日青年营在博兴县成立。此后,邹平、长山等县也相继建立青年
抗日武装,配合主力部队开展对敌斗争。
9月,清河区主力部队“八路军三支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以
下简称“山纵三旅”) ,许世友任旅长,刘其人任政委,杨国夫任副旅长 (许世友等
11月到任)。辖三个主力团和一个特务营。
10月下旬,中共清河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博兴县纯化镇召开,邹平、长山、高苑、
博兴、蒲台等13个县的180余名党员代表出席大会,中共清河地委改为中共清河区委,
景晓村任书记,并先后组建清东、清西、清中三个地委。
10月,中共冀鲁边区鲁北地委分为冀鲁边二地委和三地委 (原津南地委为冀鲁边
一地委),境内惠民、无棣、沾化、阳信、滨县属冀鲁边三地委领导。
11月,国民党鲁北行署,纠集刘景良、周胜芳、薛汝华等部6000余人,在高苑、
青城、滨县、蒲台四县边区围攻抗日军民,“山纵三旅”奉命还击,经王家屯、杜家、
史家庄等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攻。在战斗中“山纵三旅”八团团长谭祖本牺
牲。
12月上旬,清河区工、农、青、妇、文各界代表大会在博兴县纯化镇召开,成立
清河区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 (简称“各救会”,刘群、夏戎当选为“各救会”正副会
长;选举成立清河区第二届参议会,李植庭当选为议长,刘群、刘冠甲当选为副议长;
清河区专员公署改为行政主任公署,李人凤任行署主任,辖清东、清西、清中三个办
事处。
12月,中共清河区委移驻博兴县王家官庄。
是年,清河区已建立12个县级党的领导机构,10个县建立抗日民主政府 (包括境
内的邹平、长山、博兴、蒲台、高苑五县) 。根据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33%,人口
占全区人口总数的30%。

1941年
2月, 建立中共冀鲁边区委,李启华代理书记,辖三个地委,境内惠民、无棣、
阳信、滨县及沾阳棣工委属三地委。
4月23日, 山东省战工会将全省划分为胶东、冀鲁边、清河、鲁中、鲁南、鲁西
六个行政区。境内各县分属冀鲁边和清河两行政区,其中,惠民、阳信、无棣三县属
冀鲁边区,其余各县属清河区。
5月12日, 国民党地方部队周胜芳、成建基、李青山部,配合博兴城关、沙旺等
据点日伪军,包围驻博兴县王桥村的八路军“山纵三旅”七团一营及部分地方抗日武
装,激战竟日,歼敌170余名,八路军一营教导员等28人牺牲。
7月, 清河区各县群众武装破袭指挥部组织一万余人,将广饶至临淄、博兴至道
旭、博兴至广饶公路掘毁,将电线杆、电线全部拆除。
8月,长山县特务大队智取长山城,毙伤日伪军40余人。
是年, 为打开冀鲁边区与清河区的通道,冀鲁边区抗日部队于2月、7月、9月先
后三次南下, 均未奏效,后与清河区商定,又于9月下旬沿无棣县北部沿海南进;清
河区部队跨过黄河北上, 直取利津、沾化两县北部。10月3日,在与国民党鲁北行署
谈判不成的情况下,八路军清河区部队攻克了国民党鲁北行署盘据的沾化县义和庄,
在老鸹嘴与冀鲁边区部队胜利会师,建立了清河区垦区抗日根据地,打通并巩固了两
区的联系通道。
日军从3月开始先后三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建立反共自卫团,清查户口,发放
良民证,实行保甲制,扩充伪治安军,采取“铁壁合围”战术,对抗日根据地反复进
行清剿、扫荡,实行残酷的烧光、抢光、杀光政策,继而修公路,建据点,对根据地
进行封锁、蚕食。根据地军民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42年
1月, 日伪军8000余人扫荡冀鲁边区,2000余人扫荡清河区垦区根据地,实行抢
光、杀光、烧光的三光政策。国民党保安第六旅张子良部公开依附日军,实行“曲线
救国”。
1月,建立中共沾化县委、沾化县抗日民主政府,属中共清河区党委、行署领导。
2月14日,日伪军4000余人扫荡抗日根据地阳信县铁家营(今乐陵市地) ,原阳信
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叛徒齐坚三协助敌人抓去党员干部数十人。
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改编为地方部队,山纵三旅保留番号,改为清河军区(驻沾
化县郭家局子),杨国夫任司令员,景晓村兼政委,刘其人任副政委。
3月, 日伪军推行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实施“治安肃正”、“总力战”、“囚
笼政策”和“保甲制度”,宣传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建设东亚新秩序”,进一
步封锁、蚕食抗日根据地。
4月30日, 由于内奸徐清林告密,日伪军于夜间包围了驻在蒲台县河头村的中共
蒲台县委、县政府机关和公安局,突围中公安局长陈祝兴等七人牺牲。5月8日,日伪
军5000余人又对博兴县三、六区进行拉网式大扫荡。
6月9日, 日军纠集日伪军2万余人对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开始进行空前残酷的大
“扫荡”,历时50余天。在反扫荡中,根据地军民对敌作战30余次,日伪据点增至每
八个村一处,边区形势进一步恶化,主力部队被迫转移到清河区义和庄一带。
6月,鲁北保安第十一团团长杜孝先公开投靠日军,改为“剿共独立旅第一团”。
6月,清河区内日伪据点增至456个,平均每八个村庄有一处,小清河以南地区大
部变为敌占区或游击区,斗争形势日趋严峻。
7月, 清河区召开减租减息工作会议。会后,经过试点,减租减息首先在垦区根
据地农村展开。
8月14日, 驻惠民城日军纠集伪武定道尹刘景尧率日伪军7000余人,分两路进攻
清河区垦区根据地,企图隔绝其与冀鲁边区的联系。清河军区直属团二、四营和地方
抗日武装在沾化县徐家坝、 利津县武庄两战两捷,毙伤敌500余人,粉碎了敌人的封
锁、蚕食计划。
8月, 博兴县在康坊村成立万兴成合作社,组织纺线织布,制做军鞋,支援抗日
部队。
8月, 建立中共垦区工委和垦区独立团,辖军区直属团第四营、海防大队、沾化
县大队、垦区大队及沾利滨大队。翌年5月,建立中共垦区地委和军分区。
9月,中共冀鲁边区党委开辟沾(化) 、阳(信)、棣(无棣)根据地,建立沾阳棣边
区工委。
10月,日伪军推行第五次强化治安运动。
10月,建立中共蒲(台)利(津)滨(县)工委。
10月,在商河、惠民、阳信、乐陵四县交界处建立商惠县,并建立中共商惠县委。
10月,清河区抗日根据地第一次开展排除国民党法币和伪钞在市场上流通的经济
斗争,以北海币为市场本币,禁止国民党“民生银行”票、伪联银券和地方土杂钞在
市场上流通。
10月,中共清河区党委组织工作团到博兴县和广饶县六区开展减租减息和反霸斗
争。
12月,国民党顽固派沈鸿烈等在益都、临朐一带制造无人区,大批难民逃入清河
区垦区抗日根据地。
是年,沾化、无棣两县沿海相继建立盐田,用盐到敌占区换取医药、布匹、弹药
等物资。
鲁北地区连续五个月无雨,土地龟裂,黄河干涸,庄稼不收,树叶树皮被饥民吃
光,高利贷年息高达300%,抗日民主政府发布减租减息命令,并向灾民发放救济粮。

1943年
1月1~17日,日军纠集济南、张店、潍县、惠民等地1.2万余兵力,汽车200余辆,
在四架飞机的掩护下,采取“分进合击、拉网合围”的战术,对境内小清河以北地区
进行扫荡。清河区主力部队及军区机关突出重围,转入敌后,广泛开展破袭战,迫敌
后撤。
1月,建立中共沾(化)利(津)滨(县)工委及办事处。
2月3日, 日伪军2万余人配有装甲车、骑兵对抗日根据地阳信县铁家营进行拉网
式大扫荡, 阳信县抗日民主政府机关、县大队及第三军分区直属五小队共400余人被
包围,除县大队指导员王志诚等16人突出重围外,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李永安、县长
武大凤等大部牺牲。
2月27日,清河区主力部队攻克沾化县伪据点董卜堂,俘伪团长傅瑞五以下600余
人,经教育,傅瑞五服从八路军命令,回沾化、无棣两县边境收容其散部,组建抗日
自卫团,后称“民众自卫第三旅”,傅瑞五任旅长。翌年12月改编为渤海军区第四军
分区沾棣独立团,傅瑞五任团长。
4月22日, 日伪军万余人对博蒲公路以东,南起小清河,北至黄河的广大地区实
行“铁壁合围”,反复拉网扫荡,清河区部队内外线协同作战,地方武装与主力部队
统一行动,根据地军民实行空舍清野,在兄弟地区配合下,经艰苦的反扫荡斗争,敌
人被迫撤退。
4月,清河区行署成立教材编审委员会,统一编辑初小教材27种,高小教材34种,
进行抗战文化教育。
5月,清河军区发起保卫麦收反蚕食战役,至9月上旬胜利结束,共进行大小战斗
409次,攻克摧毁敌伪据点133处,击溃成建基、周胜芳、李青山、刘佩忱等六个团,
全歼三个团,毙伤日伪军3100余人,全部收复1942年以来被蚕食的地区。
5月, 清河区垦区发生蝗灾,根据地党、政、军、民、学齐上阵,连续扑打50余
天,防止了蝗灾蔓延。
7月, 无棣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邢朝星追随冀鲁边军区司令员邢仁甫叛变投敌,
无棣县党政领导机关奉命撤销。
夏,中共广(饶)博(兴)蒲(台)三边工委建立,负责领导开辟广饶九区、博兴七区
和蒲台四区的工作,本年冬撤销。
10月,清河军区副政委刘其人率军区骑兵大队和海防大队到沾、利、垦沿海地区
剿匪,经过战斗,除惯匪王兆龙潜逃外,沿海匪患基本肃清。
10月,山东各行政主任公署改称行政公署。
11月18日, 在日本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岗村宁茨亲自策划下,纠集山东日伪军2.6
万余人,配以汽车900余辆,飞机10余架,坦克10余辆,军舰2艘,汽艇12艘,兵分八
路对清河区博兴、蒲台、沾化和广饶、利津、垦利等县抗日根据地进行了21天拉网合
围大“扫荡”,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用点人灯、剥人皮等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手
段残杀群众1500人。八路军清河军区部队一部插入敌后,对敌人实行反包围;一部坚
持内线作战,与地方游击队、民兵配合,与敌周旋。在清河区军民的包围打击下,日
伪军不得不于12月8日撤出。在这次反扫荡中,清河区部队共对敌作战230余次,毙伤
日伪600余人, 炸毁敌汽车三辆和火车一列,击落和击伤敌机三架,攻克和迫敌撤出
据点10个。

1944年
1月11日, 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为渤海行政区,建立中共渤海区党委和八路军
山东渤海军区,驻阳信县何坊村(今惠民县地) ,下辖六个地委和军分区。2月,中共
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任命景晓村任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王卓如任区党委副书记,
杨国夫任军区司令员, 龙书金任副司令员,刘其人任副政委。3月,成立渤海区行政
公署,刘其人代理行署主任,李人凤代理副主任,辖六个专署。境内惠民、阳信、无
棣及商惠、沾阳棣五县属三专署;滨县、蒲台、沾化及沾利滨、蒲利滨五县属四专署;
博兴及广博蒲两县属五专署;邹平、耀南、齐东、高苑、青城五县属六专署。
1月27日, 阳信县工委和县武工队40余人在庆云县王高村被日伪军包围,工委书
记孙清野等28人牺牲。
3月21日,打入沾化县伪警备大队的共产党员张香山(任伪警备大队副大队长) 、
杨天骥等率500余名伪军在沾化城起义,与垦区独立团一连合编为沾阳棣独立团。
5月1日,中共渤海区党委、渤海军区、渤海区行署机关与驻地群众联合召开纪念
“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发动群众响应毛泽东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开展大
生产运动。
5月, 渤海行署发出《关于开展学校生产加强劳动教育的指示》,要求全区中小
学开展大生产运动,对学生加强劳动教育。
7月1日,中共渤海区党委机关报《渤海日报》创刊,1950年4月25日停刊。
7月15日,八路军清西独立团在邹平信家村击毙国民党保安十一旅旅长张景南。
7月21日,八路军渤海军区部队发起夏季攻势,到8月中旬,经过两个阶段的作战,
敌人被迫开始收缩占领区。
8月19日, 八路军渤海军区部队发起秋季攻势,解放沾利滨地区和邹平、齐东、
青城等县的广大农村。
10月29日,日伪军3000余人“蚕食”沾、利、滨边区,经渤海军区部队10余天反
击,毙伤俘日伪军400余人,打退了敌人的反扑。
11月,中共渤海区党委、渤海军区在博兴县沙洼村(今属东营市史口乡)举行动员
参军誓师大会,博兴县妇女代表尹洪英带头送夫参军,出现了父母送子,妻送郎,兄
弟争相参军的热潮, 到翌年2月,博兴县小清河以北五乡镇就有2628名青壮年光荣参
军。

1945年
2月2日, 国民党保安第四团血洗惠民县大孙家村,杀害村民46人,烧毁房屋700
余间。
2月,在实行减租减息和民主反霸斗争胜利的基础上,渤海区掀起参军热潮,到8
月,全区有2万余名青年参军。
3月上旬, 博兴县出现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插伙组高潮,据九区统计,全区入
社721户、入插伙组2433户,占总农户92%。
5月3日,日伪军2000余对渤海区小清河以北地区进行“扫荡”,青惠独立团一、
四连遭重大损失。 7日,日伪6000余“扫荡”沾化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沾阳棣独立团
一部在沾化县张王庄一带被包围,独立营营长尹子敬和一连大部战士牺牲。
5月21日,高苑、青城、蒲台、惠民等县日伪军近万人增援盘据在益(都)寿(光)、
临(淄)广(饶)地区的伪张景月部,返回途中,在博兴县陈户店将博兴县政府机关和博
兴独立营等包围,独立营180人壮烈牺牲,抗日军民300余人被杀害,制造了陈户惨案。
6月,八路军渤海军区集中军区直属团、特务营、第四军分区独立团共4000余人,
在军区司令员杨国夫、政委景晓村指挥下,以蒲台县城和滨县城为中心发动蒲滨战役。
11日攻克蒲台后,又相继攻克北镇等16个据点,毙伤俘日伪军2900余人,活捉伪蒲台
县代理县长兼伪旅长徐炳义,击溃由惠民、滨县增援之敌千余人,滨县伪县长杜孝先
部被重创, 率残敌逃窜。17日,滨县城守敌伪警备中队长耿希圣率600余人投诚,滨
城解放。24日,敌伪重占滨城。7月1日最后解放。
7月11日,八路军渤海军区第四军分区部队解放沾化县城。
7月, 渤海区蝗虫蔓延,境内沾化、博兴等县受灾严重,中共渤海区党委组织群
众奋战50多天扑灭。
8月17日, 八路军渤海军区主力部队奉命改编为山东解放军第七师,杨国夫任师
长,周贯五任政委,龙书金任副师长,辖十九、二十、二十一共三个团,10月10日挺
进东北。与此同时,另组三个团,组成临时指挥部,王兆湘任指挥,刘贤权任副指挥,
陈德任政委,出古北口,进军东北。
8月, 八路军渤海军区集中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分三路开始大反攻,先后于8月6
日解放高苑,8月21日第一次解放长山、博兴、阳信县城,8月30日解放邹平、惠民县
城,9月6日解放齐东县城,9月17日解放无棣县城,9月20日解放青城,至此,全境解
放。各县中共县委、县政府相继建立,并集中兵力肃清了伪顽残余。
9月,建立惠民市,辖城关、省屯和龙池三个区,共148个村。
9月下旬, 渤海区党政机关由城外移驻惠民城里,并组织工作队整理组建区、村
政权,进行反奸诉苦试点工作。
10月,逃亡的国民党第十行政区专员王椿元、惠民县县长朱景云等在济南组织流
亡政府和“惠民县参议会”、“旅济同乡会”与“还乡团”,12月潜回惠民进行暗杀
活动。
10月,渤海区将所辖六个专区合并为四个。境内惠民市及惠民、阳信、无棣、沾
化、滨县、蒲台、海滨七县及海上办事处属第四专区,邹平、耀南、齐东、博兴、高
苑、青城六县属第三专区。
10月,建立渤海区后方指挥部,李人凤任指挥,王卓如任政委,发动群众开展减
租减息运动,加强地方武装建设,进行剿匪,改造乡村政权,巩固后方,组织人力物
力支援前线。
10月24日,渤海区党政机关及惠民市5000余人在惠民城集会,庆祝国共和谈成功
和毛泽东主席返回延安。
12月,渤海区召开劳模大会,李洪洲、高华吉、王凤祥、韩秀贞、杨恒伦五人被
选为渤海区劳动模范。
12月,中共渤海区党委在惠民县进行减租减息试点工作。
冬,博兴全县开展减租减息和反奸诉苦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