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辑 农副产品加工工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rec=256&run=13

杵臼又名石臼。是较原始的捣米和粮食粉碎工具。主要由杵头和石臼两部分组成
,1950年后已被淘汰。
石磨是一种农家常用的磨面磨浆的器具。规格多种,基本构造相同。一般分为上
下两扇,大小一致,互相吻合,内周有齿。1960年后逐渐为粉碎机、磨面机所取代。
石碾传统碾米工具。一般每村有一个或数个。其构造由碾盘、碾滚、碾滚架、碾
轴等组成。碾盘直径一般为1.5~2米,中心立一直径约0.15米的碾轴,人或畜力牵动
,可碾压米或面。随磨米机的使用,逐渐被废。
手箩手箩是古老传统箩面工具。由箩底和箩圈组成,箩底有钢丝、铜丝和马尾三
种。箩之大小,箩底的丝之粗细、眼之大小,根据用途不同各异。随面粉加工业的发
展,手箩使用者渐少。
油榨人工榨油的专用工具。有木油榨和螺旋油榨两种。又有立式和卧式之分。原
多用木油榨,40年代新兴螺旋油榨,1970年后均逐渐被淘汰。
弹花弓是一种最原始的民间弹花工具。由弓架和牛皮弦、弹花锤、檫子、檫板、
布线杆子等组成。随弹花机的产生而逐渐被淘汰。
弹花机是棉花脱籽加工的专用工具。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锯齿滚筒将棉花蓬松,然
后通过平面胶滚将弹好的棉花压成板状的长条,以供纺线等用。现农村仍有使用者。
纺车是一种民间手工纺线专用工具。主要由木板转轮、绊车绳、车弦、车架、车
脚、车锯子、绽子、摇把等组成,一般为木制。1980年后很少使用。
织布机老式织布机大致有两种,一为老式木制双综织布机,一般可织白及双色或
多色花格布;一种为20年代初期引进日本“石丸式”织布机改进的全机械传动织布机
。后者价格贵,使用少。此两种现均不使用。
铡刀较古老的铡草用具。由铡刀和铡床组成。用于切碎秸杆和青贮饲料用。现已
逐渐被淘汰。
铡草机系为用于切碎秸杆等青饲料,境内使用较多的为红旗牌铡草机。
粉碎机境内多使用红旗一一330型粉碎机。该机配套动力为7千瓦。主轴转速每分
钟5000转,转子直径为330毫米,每小时可粉碎玉米210公斤,地瓜干280公斤,玉米
秸70公斤。1985年,全区保有量6435台。
复合饲料加工设备1980年后引进的一种加工设备,以加工复合饲料为主。该机主
要由锤片式粉碎装置、谷粉仓、水平搅龙和混合机等部分组成。每小时可加工复合饲
料1000公斤,配套动力为12.6千瓦。
磨面机1960年后农村普遍使用的面粉加工机具。 境内普遍的机型为MF—66和FMZ
—278型磨粉机和锥磨。1985年,全区保有量5174台。
大型面粉加工机组1980年后国营站及乡镇面粉厂使用较广,设备先进,有粮食清
选、水洗、干燥、磨面、分离、出粉、传送等系列机械组成,有连续作业,效率高,
面粉质量好等优点,日产面粉1~2万斤,颇受群众欢迎。
柴油机主要用于排灌、脱粒和农副产品加工的动力机械。境内自1955年开始使用
,有1140型、185型、195型、295型和495型等柴油机。1985年,全区保有量5.2万余
台、63.3万马力,占总动力的43.1%。
电动机1960年后开始使用。随农村输电量的增加,迅速发展。到1985年,全区共
有4.1万余台、38.64余万马力,占农机总动力的26.8%,成为农村工副业生产的主要
动力。适应于排灌、脱粒等固定作业,此机使用方便,成本低、效率高,很受群众欢
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