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 共产主义青年团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rec=106&run=13

一、建立与发展
1926年,共产党员苏亦农介绍惠民四中学生邹之镜加入共青团,为境内早期的共
青团员。1935年11月,为了团结广大青年一致抗日,共青团改组为广泛的群众性的抗
日救国组织,先后有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青年救国会(简称青救会)、青
年抗日先锋队(简称青抗先)等青年抗日救国团体。1936年,共产党员柳运光到邹平乡
村师范学校开展党的活动,发展苗柏杰等10余人为民先队员,建立了民先组织。193
8年,中共清河特委成立青年部,管理青年工作;中共冀鲁边区特委和所辖县普遍建
立民先组织。1939年11月,境内各级民先组织改为青救会。1940年10月,中共清河区
党委设青年委员会,组织领导青年抗日救国。1941年,中共清河区党委及所属四个地
委均建立了青年救国会,博兴、高苑、青城、邹平、长山、蒲台等县和广博蒲三边工
委都相继建立青年救国会。1944年2月,中共渤海区党委设青年工作委员会,蒲台、
高苑、青城、博兴等县均设青救会。1946年5月,中共渤海区党委民运部设青年科。
1948年5月,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渤海区工作筹备委员会,在境内试建新民主主义
青年团,全区有团员441人。1949年6月,蒲台、阳信、杨忠(惠济)、无棣、沾化、高
青、博兴、邹平、长山、齐东、滨县等县先后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工作委员会。是
年底,全区团员已发展到3432人,建有一个团委,七个总支部,228个支部。
1950年,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惠民专区工作委员会(简称团地委),各县亦先后
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委员会(简称团县委),全区有团员3.88万人,建有290个总支,
2483个支部。1957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新民主
主义青年团惠民专区工作委员会改为共产主义青年团惠民地方委员会。全区有1.1 3
万个团支部,17.29万名团员。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团地委组织瘫痪。1967年2月27日被群众组织夺
权,其职能由“地革委”群工组取代。1973年4月,召开惠民地区第一次团代会,选
举产生第一届共青团惠民地区委员会,全区12个县共有基层团委221个,团总支407个,
团支部1.07万个,团员20.76万人,占青年总数的23.74%。1985年,全区有基层团委
254个,团总支540个,团支部8776个,团员15.89万人,占青年总数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