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干烘复兴者——吕守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9&rec=16&run=13

莱芜市文化南路的五福茶业公司福茗苑茶艺馆,一簇翠竹,轻风摇曳,亭台轩榭,雅致
怡然。见到吕守祥先生时,他正在专注鉴赏一片即将入壶的干烘茶叶……
博弈江湖——只为父母天天喝上老干烘
1971年,吕守祥出生在莱芜市辛庄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排行老五。上世纪
70年代,茶对于普通百姓可是奢侈品,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喝的。这对于兄弟多、家底薄
的他们一家来说更是如此。每当麦季来临,还在上小学的他总是要奉父母之命,紧紧地
攥着几元钱到几里外的供销社去买上一斤干烘茶。这一斤干烘茶是有计划的,半斤是一
家用来过麦降温防暑,半斤用来招待“看过麦”的亲戚朋友,父母顺便给适龄的哥哥找
媳妇。“莱芜人习惯称茶壶为撸(音)壶子。父母是非常喜欢喝茶的,衷情于干烘,但
平时舍不得动壶。”吕守祥谈起少时的往事,脸上充满了酸楚,“说啥也要让老人天天
喝上老干烘。”怀着心中的梦想,16岁的他倔强地弃学经商,跟着哥哥来到淄博干起了
又脏又累的屠宰工作。 为了能够扎根发展,他把户口转到了淄博,在那里他一干就是5
年。 1991年的6月,当吕守祥回到莱芜探望父母时,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发展景象时,
他心动了。“是啊,再亲还是故乡亲,我要回家干一番事业。”他按捺不住自己思乡的
激动心情,揣着20多万元的积蓄,回到了莱芜。他先后涉足副食、服装、肉食品加工、
餐饮等行业,这段时期失败与成功都曾有过,但最终自己的资本积累在不断增加。
在频繁的外出中,他结交了许多南方的朋友,看到了不同的风光,开拓了思路,从
商的阅历在艰苦的磨砺中逐渐丰富起来。“不论我走到哪里,我都忘不了给自己父母买
几包好茶,可父母还是喜欢喝老干烘。但后来给他们买的干烘,两位老人却总摇头,说
不是以前的味了。”谈到这里,吕先生脸上带着喜悦与无奈。喜的是自己终于了却了当
初让父母天天喝上茶的心愿,无奈的是没有让父母喝上好干烘。难道是父母的口味变了?
还是生活条件好了,父母已经找不到原来的感觉?带着几份困惑,带着对茶的特殊情缘,
2000年的春天,在清脆的鞭炮声中,市区花园路的第一家茶庄开业了。龙井、毛尖、铁
观音、碧螺春等各种品牌茶叶样样经营。“诚信、平价、优质”的经营之道为茶庄带来
的是顾客盈门,财源广进。就在大家互相祝贺的时候,在吕守祥的脑海里一个新的念头
又悄悄地萌动了,他又在思考着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呢?
甘苦相融——就为父老乡亲喝上上品干烘
“凡则孝敬父母,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吕守祥先生的立志格言。一次偶然的机会,
他来到南方某茶场,了解了干烘茶味道低劣的原因。原来,为了保持干烘茶低价市场,
茶老板们用制造细茶的下脚料来制作,并主要倾向莱芜、临沂等地,这让血气方刚的吕
守祥真的有点“无地自容”的感觉。“怪不得父母喝干烘茶变了味,原来真正原因在这
里。”吕守祥义愤填膺。这时他又联想起几天来由于自己茶庄没有干烘茶可卖,使很多
老顾客叹息而去的情景,一股“自主炒干烘”的冲动在心头燃烧起来。而此时的冲动让
他从只为父母喝上好茶的狭义思想迅速转变为一种社会责任。“倾己所有,开办自己的
干烘茶厂。”十几年的风风雨雨改变不了一个莱芜人倔强、厚道的秉性。朋友亲戚好言
相劝:莱芜干烘茶已经低落到这般田地,要想让老百姓重新认可谈何容易,你几百万元
的资产弄不好就会血本无归。再说,干烘茶的利润很低,卖十几斤茶也赶不上一斤品牌
茶的利润。“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要为大家伙做点事,心里才踏实,咱老百姓的孩子
不怕输!”吕守祥在众人的失望、担心、鼓励、期待交杂的目光里,毅然踏上了取经学
艺、切磋交流的旅途。这一步他走得很坚实,这一步他走得很坚定。
他从茶厂云集的安徽霍山,到茶轩林立的扬州;从“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西湖之畔,
到“月是故乡明”的日月潭边;从北京的“大碗茶”到山西洪洞的“干烘县”;从老舍
茶馆,到富春茶社。一路走来,一路汗水,一路收获。在安徽联合建立起了1100亩茶园,
有了品质可靠的茶原料;在台湾高薪聘请了高级茶艺师,负责茶艺的教授;从扬州各地
学到了茶室的风格布局;从各茶社茶馆吸收了不同的经营之道。吕守祥在一次次思维的
裂变中,更加坚定了“为莱芜、为山东,炒出醇香老干烘”的坚强信念。
茶中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吕守祥在痴迷中探索,在废寝忘食中寻找自己
的快乐天空。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品尝,一次次修改制茶工艺,一次次又推倒重来。嘴
边的胡须捋断了又长,窗外的树叶青了又黄,时光在不分昼夜地流淌。六年卧薪苦,坚
冰终开融。2006年7月1日是吕先生一生难忘的日子,经权威机构认定,由吕守祥先生创
办的五福茶业有限公司所生产的齐鲁干烘, 不仅继承了400多年的传统口味,而且比以
前更加醇厚, 更具有保健功效。“香啊,我这才叫享清福啊!”年过7旬的父母笑了;
“香啊,让我找回了几十年前的感觉。”家乡的父老乡亲笑了;“让孩子也喝干烘茶,
长大不要忘了莱芜这条根。”在校学生的家长们纷纷议论。齐鲁干烘像旭日初升般映得
通红,也映得吕守祥脸上绽放出喜悦的笑容。
激情飞扬——甘为传承莱芜茶文化矢志不渝
如今,吕守祥先生的茶业经营之道愈走愈宽,已经发展为生产加工——精细包装—
—茶艺观摩——茶苑品尝——茶庄销售——整套服务链。 经营规模由当初的300多平方
米发展到3300多平方米,企业下设一处茶园、一座茶厂、两处茶馆、两处茶艺馆和一座
一次性储存200吨的茶原料储蓄库, 整体规模当属泰莱地区首位。企业先后被评为“全
国百佳茶馆”、“消费者满意单位”。“福茗干烘”指定为莱芜特产、“北京百名部长
会晤指定用茶”。吕守祥先生本人也被评为国家级品茶员。
站在新的起点上,吕守祥踌躇满志,重新思索未来。他说:“我曾主动放弃过很多
经营发展的机会,但发展齐鲁干烘事业我决不会放弃,为发扬莱芜茶文化我将永远坚持。”
为此,他在下功夫做好茶的同时,成功举办了莱芜市第一届干烘节、出版了自己的企业
报《嬴城茶道》、建立了自己的齐鲁干烘茶网站,为传播展示莱芜茶文化起到了积极的
“回潮效应”。“要想把莱芜的茶文化发扬光大,良好的载体是必要条件,但提高自己
的文化修养更为重要。”为此吕先生谈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他说:“一开始为自己对茶
的了解而高兴,可日子久了,发现莱芜茶文化越来越难懂,突然很惶恐。是茶文化太深
奥还是自己没有灵性?于是我开始读有关茶的书,研究有关莱芜的历史、宗教、美学、
戏曲、音乐等,逐渐发现这里面与干烘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过我所了解的仅仅是
皮毛而已。”
“莱芜的茶文化仅靠一个人或一家企业是不能够挖掘完成的,也很难迅速发扬光大,这
需要莱芜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参与,也只有如此,我们的莱芜茶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健康持续发展。”吕先生说这话时,爽朗的笑声使人如沐春风,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
充盈在胸。

(选自《莱芜日报?鲁中晨刊》)

小资料:齐鲁干烘

齐鲁干烘,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明代由皖入鲁,盛行莱芜,辐射齐鲁,福润万千黎
民,史上曾上贡朝廷,故有“齐鲁干烘”之美名。
由五福茶业公司独家生产的齐鲁干烘,秉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加工工艺,制法严谨,
芳香独到。所采的鲜芽经生锅(杀青)、二青锅(揉捻)、初烘、堆积、闷黄、焙火等工序
精制而成。茶如金钩,色泽油亮,茶汤红润,火香袅袅,浓艳清澈,启盖端杯轻闻,其
独特香气随即浸入脾胃,且馥郁持久;舌根轻转,醇厚甘鲜,韵味无穷,令人心旷神怡。
长饮具有清热利湿、利尿解毒、健胃消食、降脂降压、瘦身美容之功效,赢得顾客青睐。
绵绵齐长城, 悠悠干烘情。 从古代“一鼓作气”的长勺之战到当代的关系中国命运的
“莱芜战役”,齐鲁干烘在文化深厚的嬴牟大地上,继续演绎着现代文化的“红色经典”。
2008年5月, 齐鲁干烘香飘北京,百名部长共赴干烘盛宴,其“大叶红”品牌荣登“百
名部长会晤用茶”,使这张莱芜的文化名片从此开启了跨越齐鲁,走向全国的复兴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