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故事纹把手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8&rec=8&run=13

赵正堂

历史悠久而又别具民族风格的铸镜工艺,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之一。铜镜纹饰是与
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相关联的。在市文博部门的藏品中,有
几件故事纹镜,无论形制还是铸造工艺都比较精到,堪称铜镜中的上品。
嫦娥故事纹把手镜。镜圆形带把手,素缘,无钮,把手矩形,直径8.5厘米,缘厚0.5厘
米。纹饰采用环形构图,制镜人借用镜的外缘,将月宫、嫦娥、玉兔、祥云巧妙布局在
画面上,匠心独具。采用线雕、浮雕、剖光等工艺,将故事中的人物、动物等表现得栩
栩如生,惟妙惟肖。
“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富有幻想的神话故事。嫦娥也叫姮娥,是传说中射落九个太阳,
射杀长蛇巨兽以保护人民的英雄后羿的妻子。《淮南子》一书中说:后羿从西王母那里
得到了长生不老的仙药,他告诉妻子要保管好。一日后羿外出,嫦娥服下了仙药,不久
即感觉身轻如燕,时而腾跃,终于离地升起,飞向碧空而进入月宫,成为月中之神。
“河清海晏” 把手镜。镜圆形带把手(把手已残),直径约10厘米,无钮,素缘。镜
纹饰荷花、海棠,双雁展翅飞翔,近把手处饰水波纹。题材新颖,线条优美,做工精细。
“河清海晏”亦称“海晏河清”,是古人祈求世道太平、社会安宁的祝颂词。黄河历来
水浊多害,大海亦泛滥成灾,古人便以黄河水清、沧海波平为太平祥瑞之兆,形成“河
清海晏”的古语。有“河清海晏予望月,与君同作太平人”的诗句。常用荷花谐“河清”
之音,用海棠谐“海晏”之音,配以飞翔的双雁,组成“河清海晏”纹饰,寓时世升平、
天下大治之意。
“童子拜观音” 故事纹镜。镜圆形,带柄,直径约16厘米,缘厚0.6厘米,背纹椰树、
山川、海水、观世音、童子、祥云构成一幅神话图景——童子拜观音。
“童子拜观音”是民间流传的一个神话故事。很早以前,南海观音赴罢王母娘娘的蟠桃
会回南海,途经泰山时,忽然听到一阵哭声,她循声望去,只见山坡上的桐树下有一个
刚满周岁的小孩,躺在破袄片中,哭声凄惨。原来,孩子的父亲不久前得病而死,今早
母亲带他上山采药,不幸又落涧身亡。观世音摇身变成一个六十多岁、两鬓霜染的老婆
婆,手挎竹篮,抱起小孩,在山坡上搭了一间房子,祖孙两人过活。小孩以树得名桐仔。
桐仔渐渐长大了,不论老婆婆干啥,他都抢着做,让老人家歇着。一天老婆婆掐指一算:
“啊呀,外出已经八天了。”神间八天,世间八年,日期已到,她必须回南海了。她对
桐仔说:“孩子,你长大了,可以照顾自己啦!”接着,便把桐仔的来龙去脉告诉了他。
桐仔听后,哭着说:“您就是我的亲奶奶,您养我小,我一定养您老,不让您走!”桐
仔跪倒就拜,抬头看时,祥云缭绕间站着观世音。桐仔心里明白,叩头不已。三拜之后
只见观世音用手轻轻一抬,桐仔就跟着她腾云驾雾来到了南海。有诗云:“善村童子惯
虚心,总角初度道已深。为了洞明微妙法,泰山又拜观世音。”
故事纹把手镜,始见于唐代,至宋代广为流行。把手镜的形制纷繁多样,纹饰题材丰富
多彩,寓义深刻,图案采用单线白描、线雕和浅雕等技法处理,整个画面显得纤细秀丽,
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为宋镜中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