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地区流通过的“农民合作社流通券”与“北海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8&rec=12&run=13

“莱芜农民合作社流通券”的印行及“北海币”的流通背景
背景一: 1935年11月3日晚,国民党财政部发布《施行法币布告》,宣布自1935年
11月4日起, 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即“法定货币”之
意) ,1936年2月,国民党财政部核定“以一万万元为限,与法币同样行使”,中国农
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也成为“法币”。 “法币”政策是一项实行通货贬值的政策,通
货由紧缩而转变为膨胀,物价缓慢的上涨,使旧中国摆脱了1934年至1935年的金融危机,
从货币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是有积极意义的,而且在当时实行纸币流通制度也符合世界
币制发展的潮流。但是,“法币”从其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成为国民党政府弥补财政赤
字的方便工具,使人民饱受“物价飞涨,法币暴跌”之苦。
据《莱芜市志》统计,每100元“法币”在莱芜地区的购买力变化如下:
1937年可买黄牛2头; 1938年可买黄牛1头; 1939年可买猪1头;1941年可买面粉1袋;
1943年可买鸡1只;1945年可买鸡蛋2个;1946年可买肥皂六分之一块;1947年可买煤球
2个。
背景二:早在1937年11月前,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以战养战”的经济掠夺目的,同时
为了避免在沦陷区使用日本银行发行的纸币而影响到本国战时的金融政策和外汇管理,
便在沦陷区以“大日本帝国政府”的名义大量发行纸币(军用票),并以武力强迫其在
沦陷区流通。
1938年到1945年期间,日伪政权在其占领区内大肆搜刮铜制品,除利用商人到农村公开
收买外,还按户、按人头强行征收,民间积蓄的铜元、制钱,几乎被搜刮净尽。
同时,境内日伪军曾使用并强制流通过“军用票”和伪华北联合政府成立的中国联
合准备银行发行的“联银券”(又称“老头票”或“准备票”),其面额从半分到5000元
不等,共45种。
1943年1月后, 日本侵略者为了掩盖侵华罪行,防止和逃避战败后对中国的战争赔
款,便以伪“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纸币(即“中储券”)替代其军用票的流通,当时
的兑换比率为:军用票18元折合“中储券”100元。
背景三:1939年,国民党省政府的“民生银行”发行省库券,与“法币”同样流通。
山东省平市官钱总局也于1931年成立后发行辅币,1936年后又发行铜元票。
上述两行、 局票券和法币一样在沦陷区以九折抵伪联币行使,后降至六折。1941年
因该行、 局成为日伪附庸,所以“省战工会”于1942年1月11日发出通知,全面禁止使
用该票券。
背景四:1914年(民国三年)到1935年前后,境内曾有多家店铺、钱庄、商号等发行
过“庄票”或“钱票”(这些铺票有的还可以上溯到明末),1938年日军侵入莱芜后止。
1937年时甚至还有一些肩挑小贩也发行票子,货币的混乱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背景五:早在抗日战争之前的“苏区”时代,中国共产党就在革命根据地内发动群
众创办各种合作社,但同粮食、消费、生产等各类合作社相比,信用合作社的发展比较
缓慢。
1934年1月, 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说:“应该注意信用
合作社的发展,使在打倒高利贷资本之后能够成为它的替代物”(见《中国革命根据地
货币》下册,第12页)。1934年5月1日,中央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中央财政人民委员
部又发布了《为发展信用合作社彻底消灭高利贷而斗争》的布告,对根据地内的信用合
作社在解决贫困农民生活困难、打击高利贷、扶助工农业生产和商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
给予了充分肯定。抗日战争时期,这种建立在抗日根据地内的信用合作社更是发挥了积
极作用。
为了与敌伪货币作斗争,解决抗日经费,支持根据地内人民的生产,莱芜地区抗日民主
政权在成立后,积极组织印刷和发行了“莱芜农民合作社流通券”。
“莱芜农民合作社流通券”的印制与流通情况
1939年8月莱芜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 组织了农民合作社,同年10月,设在今莱
芜市羊里镇陈家庄村李宪臣后宅的农民合作社纸币印刷所正式成立,并开始印刷“农民
合作社纸币”。 该币种由莱芜县抗日民主政府财政科于1939年冬始发行,主要流通
于莱芜县境、 泰安北部、 博山南部, 1943年由北海银行鲁中分行收回, 总数为
2425887.65元。
据《莱芜文史》 第十期所载:1939年8月,根据山东分局关于建立和加强县、区、
乡抗日民主政权的指示,8月8日,在八路军四支队的支持下,泰(安)、莱(芜)、历
(城)、章(丘)四县的联合办事处在今莱芜市雪野区朱家庄召开莱芜县各界代表会议,
与会代表170人, 成立了莱芜县政府,民主选举了谭克平为县长。20日,在城子县村召
开庆祝大会,谭克平宣誓正式就任莱芜县县长。莱芜县政府成立后,大力推行新政,实
行累进税法、合理负担等,并组织农民合作社。1939年10月,经上级批准筹办农民合作
社纸币印刷所。印刷所设在陈家庄李宪臣的后宅里。印刷机安装在院内的两间北屋里,
印好的纸币放在秘密仓库——屋内的地窖里。地窖口设在地瓜井内。印刷机、铅字是谭
克平县长从济南通过关系托人买出后,经过伪装运到印刷所内的。印刷所由县财政科干
事刘仲儒(本县刘封丘人, 解放后任淄博市建设银行行长) 负责。印刷工人有顾玉法
(历城县人)、张子杰(济南洛口人)、李星武等。印刷纸币的工作是秘密进行的。印
刷人员从不露面。一切食用由家住本村的李焕军负责筹办。所需物资均由羊里镇的“同
德成”商号(县委的秘密联络站)采购。纸币初印时是紫色,后改为蓝色。分为五分、
壹角、 贰角、伍角4种。1940年春节后,日寇占据口镇和附近几个重要村镇,形势环境
急剧恶化,印刷所转移至扬家庄(今大王庄的龙廷峪)朱尔奎家。出版最后一版伍角红色
纸币后, 停止印行。1939年1月20日《大众日报》曾发表通讯,赞扬莱芜县民选县长推
行新政之功绩(该印刷所印刷的纸币在现山东省博物馆和莱芜民间都有收藏)。
莱芜党史《光辉的历程》 (26页) 中是如此评价“莱芜农民合作社”流通券的:
“在‘一切为了抗战,一切服从抗战’口号鼓舞下,抗日民主县政府成立了县筹给处,
制定了给养调拨制度,实行抗日救国公粮统一征收办法、征收减免条款以及粮食预算和
粮食支票制度,保证了军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的供给。同时,统一财政收入,建立健全了
财政预决算制度。1939年冬,发行‘农民合作社’纸币45万元,活跃了市场,调剂了金
融,同时打击了伪钞和法币的泛滥”。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北海银行的成立及其发行北海币的背景
1938年后,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掠夺更加残酷和疯狂,除直接采用强掠、封
锁、征收、统购、配售等手段外,还通过发行日伪货币来收兑法币进行掠夺,并利用法
币套取外汇,在国际市场上购买战略物资(当时法币依附英镑体系,与英镑固定汇价,
后又依附美元),所以,根据地内采取保护法币政策,作为主币使用的同时,限制法币
出境流通。为解决法币流通量的不足,根据地内发行地方流通券和北海币作为补充。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对革命根据地加紧了封锁、围
困,停发八路军、新四军的军费,根据地的经济更加困难。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 爆发后,侵华日军一方面全面禁用法币,并以日伪币进
行收兑;一方面又持大量法币攫取“国统区”物资。山东根据地距“国统区”较近且交
通方便,物资较丰富,法币的币值也高,所以成为日伪倾销法币、掠夺物资的优先目标。
法币的大量流入,不仅造成了我根据地内的物资大量流失,而且加剧了根据地内的通货
膨胀,人民生活空前恶化,“致使军民交困,形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1942年时,根
据地内部的物价指数较1937年上升了83~85倍之多。所以,“不坚决进行货币斗争,打
好货币战,就不能保护根据地经济,为抗战积累资财,我们的斗争成果就有丧失的危险”,
其唯一的办法,就是停用法币,并使北海币成为根据地内的“本位币”。
北海币原来分地区流通,1945年8月1日,山东战时行政委员会鉴于山东各根据地基
本已打破了分割状态,货币斗争已经胜利,于是发布《统一本币流通令》,宣布境内以
北海币为主币,不分地区统一流通,同时也流通其它边区币 (如冀南币、鲁西币、华中
币、晋察冀边币、西北农业银行币) 等。
“泰山区北海银行办事处”在莱芜地区的工作简况
抗日战争时期,莱芜地区的抗日根据地是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
1938年8月,北海银行在山东的胶东掖县成立,12月1日开业,发行北海银行币,与当时
流通的“法币” 等价流通。1939年春被国民党政府责令撤消,同年8月恢复营业,但发
行的北海币仅限于北海一带流通。
1940年8月, “省战工会”在鲁中建立了北海银行总行,1941年,金波、罗祥林(离休
前是泰安市财政局长)、王金臣、刘军山(1958年时任莱芜县委书记,离休前任泰安某
厂党委书记)、郑竹林等同志在今莱芜市苗山镇南古德范村苏英进(女)家筹建了“泰
山区北海银行办事处” 。 办事处有工作人员十数人,银行金库的同志就住在她家北屋
(两间) , 金库的金银和纸币就藏在她家南屋(外围南北3米、东西3.5米)的地窖里
(该南屋系当时军分区烟厂生产处)。
1942年日军在离此4华里的响水湾村设立据点后, 时常四处扫荡,苏英进等女同志在帮
助办事处转移和藏匿金银和北海币时,用布包袱包裹金银和北海币背在背上,因四处奔
跑,往往将背部磨破了皮还要咬牙坚持(当年所用的布包袱在2003年秋被中国人民银行
泰安市中心支行作为革命历史文物收藏)。该办事处在苏英进家工作了一年多后,因环
境恶化而转移。
1946年10月,北海银行在今莱城区北的芹村成立北海银行鲁中分行第一办事处驻莱芜办
事处。
1947年3月,莱芜战役胜利后,中共鲁中区委和行政公署派出慰问组携北海币100万元、
粮食5万公斤到莱芜慰问赈济,并由北海银行莱芜办事处发放农业贷款1250万元北海币,
帮助全县人民恢复生产。
(李念国 张芳敏 赵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