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碑留文补县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7&rec=7&run=13

吕建中

《续修莱芜县志》是由民国莱芜县长李钟豫督修,前清举人亓因培等编纂的志书,
在清末张梅亭《莱芜县志》的基础上又增删补充至三十八卷,共十三册,在地方志中可
算大部头之作。但失载、误载之处也不少,像卷十六《政教志? 官吏表》第十七页中,
自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邱恩荣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钱浩然间便是空白。而高
庄境内有两块清碑,正好补上这些重要内容。

重修团山寺碑记
碑青石质, 高160厘米,宽80厘米,边有花叶纹,楷书阴刻,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
七月立,额刻“流芳百代”四字,亓文祚撰文,马劭书丹。现砌于寺墙之中,部分字迹
已模糊不清泐损。碑文如下:
重修团山寺碑记 府学增生亓文祚撰文
灵光主人马劭书丹
从来鬼神之灵,固不可泥以为有,亦不可执以为无,盖尝于兴废,不容自己之相徵矣。
团山庄东和尚峪,有千佛一座,顶峰罗围,清流环绕,树木丛集,俨然一寺院之胜区也。
但世沿年远,始于何时,创自何人,传留未悉,莫可稽纪。据阅碑文,大明成化二十年
重修竹林院,佛殿三间,伽蓝一间,住持僧二十余人尔。越□□铸钟重修尔,阅万历二
次重修,猗欤休哉。胜地而适际盛时也,迨及国朝顺治九年,重修以后,日复一日,僧
人不知何以渐没。爰是庙宇倾颓,神像败坏,所存者仅有基址,钟楼大钟一口。□十□
年无有过而问焉者,其寺□之荒凉寂寞,盖不可言矣。□自乾隆二十八年,灵泉寺僧见
寺荡然一空,希借此钟。有乡民亓秀阻之,始为领袖,誓率重修,工虽未□于成,而规
模业已粗就,既而兴讼公庭,蒙邑侯邱公亲诣勘验,复□□□孟志德、马良吉、亓城等
签押缘簿,募化诸村,共勷善事。迄三年而殿宇告成,神像粧塑焕然一新,是则不有借
钟,何以有兴其借钟之微机哉。莫测其所以然而然,此□必非佛式之运,为之潜驱而归
之也。灵应之妙,不在若有若无,若远若近之间也哉。功成镌石,命余为文以记之,因
不揣固陋,谨叙始末,以俟后有作者善善相引,永垂不朽云。
赐进士出身知莱芜县事 邱恩荣
署莱芜县知县 王 惇
儒学正堂 李观瀛
儒学副堂 朱光良
营厅 王玉成
典史 赵文龙
皇清乾隆叁拾肆年岁次己丑柒月 吉旦
从碑文可知, 自邱恩荣(湖北黄冈进士,乾隆二十四年任莱芜知县)以后,由王惇署理
莱芜县事,其属官姓名俱可补县志之缺。另此碑书丹者马劭,自署灵光主人。查《嘉靖
莱芜县志》,有“灵光院,在县西北二十五里”的记载,今已不可考。灵泉寺(原在东
泉河,今废,有重修碑数块存世)僧借钟兴讼,知县邱恩荣秉公判理之事,为今人研究
莱芜古寺庙观提供了一段故事。

凤凰山创修白衣大士庙碑记
碑青石质, 高136厘米,宽70厘米,边刻蕉叶纹,楷书阴刻,正文四行,余为题名等,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五月立,额刻“名垂不朽”四字,钱浩然撰文,张元会书丹。
现立于凤凰山朝阳洞下,已中断,有数字泐损。碑文如下:
大凡事无足志,虽志而名亦弗传。事有可传□不志,而美亦自彰然。事与时相值,时与
□相遇,欲不志之,情有弗释也。故古人所过名山大川,触境兴□,每遗留踪迹,以传
后世。则百年前盛事,尽百年后金石。文章志之,由来旧矣。余莅任兹土,备览县志,
莱有八景,而二洞云连尤属奇观。适值白衣大士庙告竣,乡民请记于余,诚盛事也,因
勒诸石以垂不朽云。
儒学正堂孔兴揗兖州府曲阜县人
儒学副堂曹蔼兖州府汶上县人
江苏松江府上海县籍苏州府吴县人知莱芜县事钱浩然撰
里人处士张元会谨书
泰安营莱芜县汛把总向殿魁兖州府巨野县人
典事黄载安徽宁国府宣城县人
千总李文珂 监生张瑛 生员亓振杰
善田地官亩十六亩,以养住持,不许擅自典卖,并勒石永记。如有违,禀官究处。
德润当店 太和当店 太吉当店 益盛当店 跻盛当店 礼房陈清 大全盐店 盐发房
王璿
领袖 邵经昌 石文乾 孙世成 张守仁 刘 举 田志礼 董云昌
石匠樊贵
乾隆三十九年岁次甲午仲夏 吉立
此碑中知县钱浩然及其属官的职位、籍贯都说的十分详细,可补县志之缺。清代在各
县设有学校(官办),供生员读书,称儒学。学官以教谕为正,训导为副,俱为八品衔。
时孔兴揗、曹蔼分任莱芜儒学教谕、训导之职,为示尊儒,七品衔的知县钱浩然,把他
们列在前面。
清代的军队,汉族兵用绿旗,称绿营兵。各省设标,标下设协,协下设营,营下设汛。
汛由把总分领,职位仅次于千总,向殿魁时任莱芜汛把总。巨野县在清雍正八年(1730
年)改属曹州府,此处仍称兖州府,当指祖籍而言。
碑中的典事应为典史,为知县的属官,主管缉捕和狱囚之职。莱芜是小县,无县丞、主
簿,故诸事皆由典史黄载一人兼领。
另碑上所列当店、盐店,可做研究莱芜老字号店铺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