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东抗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7&rec=21&run=13

赵正堂

抗日战争时期,为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莱芜曾经划为莱北、莱东、新甫三县。莱东位
于章莱公路以东,以常(庄)文(字现)为中心,处于鲁沂山区中段,胶济铁路西段以
南,津浦铁路济南至兖州段以东。这里泰山、鲁山、沂山等山脉连绵起伏,地势险峻,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泰山地委机关、《泰山时报》社、八路军山东纵队兵工厂就在常文
地区,是八路军山纵一旅的驻防区。
(一)莱东抗日根据地的形成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指示山东省委,要求“省委工作中心应当放在鲁中区,开始
依靠莱芜、新泰、泰安的工作基础,努力向东发展,尤以莒县、蒙阴等广大地区为重心”。
省委根据山东和鲁中抗战形势的发展,确定了创建以鲁中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的战略,
决定以泰(安)莱(芜)新(泰)地区为依托,直接领导创建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
1938年底,鲁中区先后建立健全了莱芜、博山、淄川、新泰等县的党组织,其所属区委、
村支部以及动委会、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自卫团等群众抗日团体亦随之成立。常
文区政府成立,选举张寿民为区长。
1939年2月, 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在常文一带组织成立四区队,武恩平任区队长,
边逢甲任教导员。夏骏青、毛梓才、段谨斋、张寿民组织成立六中队,属四区队领导。
同月,泰山区第一个交通站在常庄成立,马子成任站长。
1939年4月, 泰山区医院入驻响水湾、西坡村,有医护人员30余人,主要是战场救护,
救死扶伤。 7月,《泰山时报》社在古德范村成立,负责人张子彬、刘百川。泰山特委
从莲花山转移至莱东常文一带,在崮山前村召开扩大会议,宣布特委改为泰山地委。
1939年下半年,八路军山东纵队兵工一厂由淄川千人洞迁至南峪村。一厂拥有技术工人
90多名, 以制造手榴弹、地雷和刺刀为主,日产手榴弹近百枚,并研制出射程120米、
杀伤力较强的“马克沁”式机枪。邹国资为兵工建设主任,泰山区武委会主任李凤鸣指
导地雷生产,并调山东纵队警卫连担负警卫任务。
1940年春,泰山区七县联合办事处在常庄西沟崖村召开大会,成立泰山区行政专员公署,
赵笃生选为行政专员。
1940年10月,泰山区各救会在莱东成立。26日,泰安、莱芜、新泰、淄川、历城、章丘、
博山七县工、农、青、妇、文等群众四百余人,在莱东常庄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泰山
区各界抗日救国联合总会,许光明任主任,田佩之、徐干晨任副主任。
1941年初,鉴于敌人对根据地的分割和封锁,为便于领导斗争,根据省战工会决定,莱
芜县依据地理条件划为三个县,章莱公路以东以常(庄)文(字现)为中心,将原莱芜
县近三分之二的区域划为莱东县,亦称莱东行署。
1941年5月,莱东县成立暨庆祝大会在响水湾召开,选举刘舜卿为县委书记兼行署主任,
毛梓才为组织部长,卓宇明为宣传部长,谢竹林为民运部长,辖镇里、石马、常庄、苗
山、杓山、铁车、辛庄、白龙、孝义、鹏山、矿山、黄花、棋山等十三个分区,隶属泰
山一地委领导。
莱东县成立后,撤销了乡一级组织,撤大区建小区,合并了一些行政村,及时调整了区
委、区公所及区武装,更加有利于展开对敌斗争。
泰山专署机关入驻常文地区和莱东抗日民主政府及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成立,标志着莱东
抗日根据地的形成。根据地建成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使泰山区乃至鲁中区党、政、军、
民有了坚持敌后抗战的后方基地,为保证主力部队的军需供应、军工生产和兵源补充,
不断壮大人民武装,最后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日军暴行与人民群众的抗敌斗争
日本侵略军占领莱芜后,四处烧杀抢掠,尤其1941年后,在莱东地区连续制造惨案,企
图征服抗日军民,犯下了难以饶恕的罪行。莱东人民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抗敌斗争。
南峪惨案
南峪村位于莱东地区常文以南, 该村三面环山,北面是峪口,全村160户人家。自1939
年春至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山东纵队兵工厂和泰山专署机关先后入驻这一地区。日军
侦悉兵工厂及专署机关的驻防情况后,于1940年下半年,纠集博山、淄川的日伪军以南
峪村为重点,开始对常文抗日根据地频繁“扫荡”。
1941年元旦拂晓,日伪军兵分多路由瓦泉、黄崖、南邢、崮山、下周、常庄合击南峪。
为确保兵工厂和泰山专署机关的安全,在区中队和群众协助下,提前一天向南转移。日
伪军从北路常庄、东路崮山、南路黄崖进至望鲁山前,分散成一线梳篦式包抄南峪,将
200多名群众押到村东河滩上。 日军对被围群众逐个审问,逼问兵工厂藏在哪里?谁是
共产党员?谁是八路军?但得到的回答都是“不知道!”鬼子把村支书李法林拽出人群,
用刺刀顶着他的胸膛问,得到的回答仍然是“不知道!”日本兵用刺刀挑起了他的棉袄
逼问“你说不说?”李法林只是后退了一步。恼羞成怒的兽兵举刀砍下了他的左臂,他
忍着巨痛,大骂敌人是野兽、强盗,残暴的敌人举起了刺刀,李法林同志为保护兵工厂
献出了生命。李汉林又被拖出人群,凶残的日寇用刺刀捅开了他的肚子,肠子淌了出来,
惨不忍睹。气急败坏的日伪军见问不出兵工厂的下落,又去放火烧屋。村里顿时火光冲
天,浓烟滚滚,全村五百多间房屋全部化为灰烬。敌人一直折腾到太阳偏西,民兵队长
刘振林冒着生命危险返回村边,举枪击倒一个日军。敌人以为八路军主力部队来了,才
鸣哨收兵,押着被抓的青壮年,带着抢掠的财物返回。途中日伪军继续作恶,烧杀抢掠,
给沿途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灾难。日伪军这次洗劫南峪,共杀害无辜村民11人,捕走青壮
年120多人。 被捕者中有30多人在南博山逃脱,30多人在张店被敌人折磨致死,20多人
死在济南,4人死在北平,其余被卖到关外的煤矿做苦工,至今下落不明。
苗山惨案
1941年7月14日上午, 驻见马据点的日伪军在队长高桥的带领下窜至南苗山村。日军用
枪逼着村民王其宝去找村长被拒绝后,便用枪托捣他,王其宝忍无可忍一头撞向敌人,
凶残的日军开枪将他打伤在地,又用石头在碾盘上将其活活砸死。日军又在村内疯狂搜
捕,将王其臣、王义顺、王淑英等7人抓捕,押往见马据点,于7月16日夜全部杀害。
石湾村惨案
1942年2月23日,博山日伪军一部偷袭驻在西坡村的泰山军分区医院。医院得知情报后,
在日伪军未到之前就把伤病员全部隐藏在群众家里,医护人员也到村外的山沟里藏了起
来。日伪军到西坡村扑了空,便漫山遍野的搜查,在西坡山后沟的医护工作人员及当地
干部群众23人被日伪军搜出押往石湾村的山岗上,在泰山专署秘书张寿民同志指挥下,
5名医护人员脱险,最后剩下12人,傍晚时11人遇难,1人幸免。
白冶子沟惨案
白冶子沟位于棋山北侧,1940年泰山专署在此安设了纺织厂、修械所,相继又安设了皮
革厂、铁工厂,不久泰山区贸易局也进驻白冶子村。
1941年4月21日, 张店、黄庄、辛庄、郑王庄据点的日伪军集结千余人进犯白冶子村一
带红山、双泉山,对白冶子村形成了包围圈,工厂的干部职工没来的及转移就遭到敌人
猛烈火力的袭击, 100余人被打死打伤。敌人冲下山来,将受伤的人垛成一垛,并把贸
易局的纸张、布匹、棉花等易燃品垛在上面,浇上煤油纵火焚烧,100多人全部遇难。
“八路坟”
东见马村附近有一处宋氏墓地,该地有几座油篓状坟墓。日军在见马村设立据点后,将
残杀的抗日军民埋在坟内,并树一石碑,上书“八路坟”三个大字示众。据不完全统计,
前后五年多的时间里有160多人被枪杀埋在坟里。
(三)莱东军民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斗争
莱东是鲁中区的北大门,西望津浦铁路,北可威胁省会济南和胶济线,东接鲁中南地区,
其特殊的战略位置,决定了坚持莱东抗日斗争的激烈和残酷。
1940年初,国民党新编第五师吴化文部投降日军,编为伪第三方面军进驻莱东,并在这
一地区安设据点或接防日军据点,与我正面作战。驻章莱边的高松坡部暂编为第一旅,
驻莱城周围的陈三坎部编为第二旅,不断向根据地实施大规模“扫荡”。顽固派王连仲、
程学通、翟毓蔚等部队驻章南、淄西、莱东等地,莱东根据地军民处在日、伪、顽三面
夹击的境地。莱东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斗争。
三次杨家横战斗
1940年5月17日,日军秋山金牟田大队等日伪军约700人,尾随博山县机关转移至博莱边
人员其后,分两路进犯莱东根据地,企图包围南峪兵工厂。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旅以小
部分袭扰杀伤敌人,主力隐蔽在敌人的必经要道杨家横。一旅第二团、一团第一营等部
多次发起攻击,杀伤大量敌人,并将其压缩在村内,继而利用地形与敌展开白刃格斗,
敌伤亡惨重。18日晨,残敌在其援军接应下突围逃走,途中又被我追歼一部。此次战斗
共毙伤敌人300余, 这就是山东抗战史上有名的“杨家横战斗”,史称“第一次杨家横
战斗”。
1940年10月中旬, 莱城日军200余乘汽车进犯莱东,山纵一旅二团第一营为掩护莱东区
党政军机关,设伏鹏山泉一带,激战中,第三连损失近一个排。11月初,第一营又袭击
了伪陈三坎部张家兰子据点。 4日,二团突袭驻孝义的伪阎继光部。敌为报复并掩护修
筑莱(芜) 鲁(村)公路,出动500余人,携步兵炮尾追我军。二团选调优秀射手组成
多支小部队沿途阻击,予敌以重大杀伤后,将敌包围在杨家横一带,利用有利地形展开
激战, 敌增派援军发起多次冲锋,均被击溃。此次战斗共毙伤日伪军200余人,我亦伤
亡40余人,一营教导员钟明牺牲,史称“第二次杨家横战斗”。
同年12月,博山、莱芜据点之敌大量增兵,准备冬季“大扫荡”,妄图围歼山纵一旅主
力,摧毁莱东根据地。旅长王建安亲自指挥第一旅主力,开展反“扫荡”战斗。25日,
敌出动千余人,在地面炮兵和两架飞机配合下,合击我驻苗山的一旅旅部。我军据险截
击,粉碎敌之合围。二团三营八连一个排坚守磨石峪一天,打退敌在飞机掩护下的多次
冲锋,担任掩护旅部转移任务的一个班与敌发生激战,待部队转移后,在与敌肉搏战中
全班壮烈牺牲。继之,二团在“不让敌人抓走一个人,抓走一头牛”战斗口号鼓舞下,
组织多股精干小部队频频出击,在黑石涧、三山等地大量杀伤敌人,挫败了敌人的企图。
战斗中,二团团长吴瑞林再次负伤。在地方武装配合下,一旅二团在杨家横一带持续战
斗七天,共毙伤日伪军400多人,被誉为“模范的攻防战”,史称“第三次杨家横战斗”。
古城河伏击战
1941年6月, 山纵一旅二团一营和镇里区中队设伏于古城河,在团长王凤麟、参谋长于
淞江指挥下,以突然火力继而白刃格斗迅速将口镇出动查线日军全部、伪军一部消灭。
歼日军27人,伪军10余人,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20余支。我营长胡念均以下3人牺牲。
1941年9月27日, 博山、石马、见马、和庄和辛庄等据点的日伪军1500余人,分十路合
击莱东常文党政军机关驻地,我地方武装在山纵一旅二团配合下,激战竞日,毙伤日伪
军百余人。同日,敌人出动2000余合击莱东,我军夜袭其一部,毙敌80余人。
战胜困难坚持抗战
1942年11月,日伪加紧了对莱东根据地的“蚕食”和伪化。敌在章莱、博莱公路沿线山
区段,修筑起封锁墙80余里,墙外挖壕沟,设铁丝网,实行封锁。同时还增设了大量据
点,从见马村到口镇30华里中间有八个碉堡、一个据点。敌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建
立伪政权,进行“大东亚共荣圈”等欺骗宣传,并出动大批特务,以“蚕食”徂徕山时
的故伎,推行毒辣的“自首”政策,用迫害家属、烧毁房屋等血腥高压手段,胁迫我区、
村基层党员干部登记,妄图“釜底抽薪”,从根本上摧毁抗日根据地。
1942年10月下旬,敌集中15000余人,对根据地进行“拉网”、“梳篦”式大“扫荡”。
11月8日, 敌进至徐家店、常庄、鲁村一线,地委机关和县区武装巧妙避开了敌人,脱
离险境,博莱县独立营营长郇振民率30余人,占据制高点,吸引敌人,掩护党政军机关
转移,与敌激战中,全部壮烈牺牲。
1942年12月,日伪军在响水湾等地增设据点,开始对莱东实行“蚕食”,莱东县委采取
将公开化的党员干部动员出来,加强对党员干部、家属及群众的思想教育,揭穿敌人的
阴谋,以武装斗争相结合,积极巧妙地开展斗争,有效地保护了组织,取得了反“自首”
斗争的胜利。在严酷的形势下,我军作战频繁,平均两天打三仗,有时一天连打数仗,
斗争十分艰苦。
坚持根据地抗战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战胜严重饥荒,解除对根据地抗日军民的生存威
胁。1941年和1942年,莱东地区的灾情是十分严重的,群众普遍缺粮,树叶、树皮、野
菜都被吃光,多以地瓜秧、玉米核、高梁秸,甚至屋烂草、滑石粉充饥,有的因噎致死,
有的因大便不通而亡,又兼瘟疫流行,儿童死亡率极高,莱东地区病饿死亡者达5000人
以上。
在严重的灾情面前,莱东县委按照中共中央和省委要求,把救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
对敌斗争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救助灾民。鲁中联办拨救济粮30万斤,
无息贷款25万元救助莱东及周边县区灾民。泰山专署和莱东县都成立了救助(灾)委员
会,组织领导救灾工作。在各级武装斗争支持下,发动群众开展“反资敌”、“反抢粮”
斗争。 规定距敌据点3华里之外村庄一律不准资敌,封锁了敌人,解救了群众。为度春
荒,党政军民协力开展春季大生产运动,部队、机关对群众实行助耕,在边沿游击区组
织群众和民兵实行劳武结合,一边生产,一边武装斗争,掩护群众抢耕抢种等。同时,
还自力更生,开荒种地,战胜了春荒,度过了最艰苦时期。
发展民兵、武工队
1943年,山东军区发布训令,要求大力发展人民武装,泰山地委、军分区迅速抽调干部,
配合地方干部深入基层开展民兵工作。莱东县武装科改为人民武装委员会直接领导民兵
工作,民兵组织迅速发展,到1943年底,莱东县民兵已达3000人,莱东县委还从各区中
队抽调班、排干部30人组成武工队,尚克东任队长,孙平左任副队长,齐涛任指导员,
江滨任副指导员。这支精干的武工队成立后,主要活动于莱东地区,积极主动地开展了
对敌斗争,为坚持根据地的抗日斗争,扭转困难局面,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获山东省军
区通令嘉奖。
1942年冬和1943年春,莱东地区开展了冬、春季对敌斗争攻势。为适应对敌斗争形势,
对地方武装进行了整训和补充,并组建了博莱独立营,营长刘采芹、政委陈克、副政委
于松山。这个营由莱东县、博山县大队和一些地方游击队、区中队组成,基本上是一个
团的编制,他们采取内外线结合,深入敌占区镇压罪大恶极的汉奸特务,拔除日伪据点,
组织抗战力量开展反“伪化”、反“自首”的斗争,并摧毁了许多敌伪情报组织,争取
了大批伪军和伪政权,开辟了“有敌人无敌区”、“白皮红心”的隐蔽根据地,使莱东
对敌斗争形势出现了转机。
(四)进行反攻作战,争取抗战胜利
1944年初,莱东县委召开会议,确定以后的主要任务是“战争、生产和群众运动”,要
求各区趁敌撤退据点、收缩兵力之机,适时向敌出击,并传达了上级《加强对敌斗争指
示》,莱东抗日军民向日军连续发起攻势,频频打击日伪军。
1943年3月, 莱东地方武装在三名内线人员策应下,拔除辛庄日伪据点,毙伤百余人,
缴获小炮6门,枪支10余支。
1944年4月, 莱东地方武装配合八路军山纵主力突袭郑王庄吴伪总部和一七一团,歼灭
吴化文部四个团及司令部,俘其少将处长以下800人,攻克黄庄、铁车等据点。
常文区中队夜袭官家村高松坡部,全歼敌人一个连,缴获机枪1挺,步枪50余支。
1945年春,莱东县区武装配合泰山军分区主力在见马燕子山一带消灭伪军六个连,拨除
青石关、龙磨角、大冶等据点,打通了香山区与莱东的联系。
在莱东抗日军民的围困打击下,吴伪已难以在该地立足,1945年6月收缩兵力准备南逃。
我主力部队与地方武装配合,抓住战机,先于6月5日在苗山附近将三山调防的吴伪第一
九三团团部大部歼灭,毙伤俘其团长以下200余人。下旬,吴伪率残部并伪军亓象德部、
国特刘伯戈部共6000余人,仓皇逃往安徽阜阳。
8月29日, 在我根据地军民围困打击下,盘踞在莱城的日伪军被迫向泰安撤退。莱城解
放,人民欢庆胜利。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无数次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彻底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
战争。八年抗战,莱东区党政军民做出了重大的牺牲,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做出了巨大
的贡献。为了真实的记录莱东抗战历史,缅怀先烈,苗山镇南峪村委在李氏三姐妹的资
金支持下,投资100多万元,建设了莱东抗战纪念馆,将于近期开馆。这段悲壮的历史,
将永远激励这一地区的人民勿忘国耻,发愤图强,为经济繁荣而尽粹桑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