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历次修志述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6&rec=12&run=13

在祖国浩如烟海的文化宝库中,地方志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被誉为“一方之全
史”、“地方百科全书”,具有重要的资政、教育、存史作用,因而编修地方志成为
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历代延续。莱芜历史上也曾多次修志,为我们研究莱芜的
发展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现对历次修志略作记述。
宋代宣和年间莱芜县尉钟离修纂修了莱芜历史上的第一部地方志——《莱芜县志》,
可惜志书早已亡佚,现仅存目。
明代两修县志。一是嘉靖《莱芜县志》,陈甘雨纂修。陈甘雨是福建莆田人,嘉
靖二十三年以进士任莱芜县知县。陈甘雨初到莱芜上任,就感到没有志书的缺憾。他
在自序中说:“皇明嘉靖甲辰,余试政都省;乃冬,奉莱芜檄。入其境,望羊祜之巅,
调史云之祠,陟安期之山,访孟止之亭,求季嗣之墓,废存悲仰,怆然一时,延父老
不能谈,质文志而未肪,喟曰:阙哉兹典。比义务狼藉,多于志阙,欲讲弗遑也。”
他又认为:“莱虽非名邦,然其遗文游传,得知断碑残简者,尚有可载。”所以上任
不久,他就安排专人着手搜集资料,并在他离任的那年(嘉靖二十日七年,1548年)
的正月十五日完成。全志共八卷二册,分有图考、地理、贡赋、建设、政教、人物、
文章、杂志八部分。该志书图考中有莱芜山川形势图、莱城主要建筑示意图十分珍贵。
卷首有章丘进士李开先序、陈甘雨序,卷末有熊兆跋语。志书刊刻于明嘉靖二十七年
(1548年) ,传本极罕,宁波天一阁藏有孤本。1963年9月,上海古籍书店据宁波天一
阁所藏孤本影印出版,尔后流传较广。志书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沿用大、小序的写
法。从序中看出,纂修者颇有水平,正如李开先序中所说:“陈君青年博学,有规措
之才,警敏之智,临政略无难色,而绰有能声,刑清事简,有余力而为是举。”一是
万历《莱芜县志》,胡士奇主修,吴来朝编纂。胡士奇,公元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
年) 进士, 翌年任莱芜知县;吴来朝,今莱芜钢城区颜庄镇南港村人。公元1575年
(万历三年)以岁贡任山西荣河县知县。该志共10卷,仅吉林考古研究所、吉林师范
大学有藏本。
清代两修县志,一修乡土志。一是康熙《莱芜县志》,知县叶方恒主修、前任知
县钟国义编纂。叶方恒是昆山人,字媚初,号学亭,顺治进士,康熙八年任莱芜知县,
官至济宁河道。全志一函五册,共十卷,分有图考志、封域志、建置志、贡赋志、秩
官志等。1673年(康熙十二年)刻,记事止于同年。叶方恒在凡例中说:“莱志始于宋
尉钟离修,弗可考矣,撰于明嘉靖之陈公者为旧志,如重修、增修皆在万历年间。志
分十卷,卷中各款项,各弁以序,卷后有跋语。”一是宣统《莱芜县志》,张梅亭主
修,王希曾编纂。张梅亭,字雪安、松庵,号对溪。1858年(清光绪八年)出生于莱
芜曹家庄。 9岁能写诗作文,20岁中秀才,30岁中举人,40岁中进士。自清光绪二十
年(1894年) 始,着手私纂失修200余年的《莱芜县志》,足迹遍及莱芜各地,历三、
四年,写成志稿(即资料长编)。后辍笔十余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始又“检视
旧稿,重加缀辑,补其缺略,正其谬误;稿凡四易,历三、四寒暑,引用书至百余种
而后克成。”志书夹板函装,凡六册、二十二卷,三十五节目,记事止于清宣统三年。
1922年(民国11年)济南启明印刷社铅印,流行较广。稿本藏于山东省图书馆。方志辞
典对该志书评价很高:此志虽云续修,实则类于创修,其取材于通志、府志、家谱、
碑志、诗文专集等,于旧志之讹误,均加以考证,志书中每条记载,凡有疑问者,皆
详征博考,艺文志但载书目,不录文字,盖仿《汉书·艺文志》之例。
清代除康熙、宣统年间所修两志外,还有何联甲所编修的《莱芜县乡土志》。何
联甲,湖北安仁人,光绪三十年由拔贡知莱芜县事。共一册 (卷) ,目录为历史录、
政绩录、兵事录、耆旧录、人类、户口、氏族、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
物产、商务。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石印,市档案馆有藏本。
民国《续修莱芜县志》,知县李钟豫修,进士亓因培纂。全志一函十三册,共三
十八卷,以宣统《莱芜县志》为蓝本续修,列有大事记,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济南
善成书局铅印,流行较广。
1960年6月, 中共莱芜县委成立编志委员会,第一书记王翰卿、书记田光、县长
胡森堂分别任主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设计篇目,征集资料,开始编纂中共《莱
芜县志》,不久即搁笔停编,仅留下少部分资料。
1982年,莱芜市启动了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纂工作,1991年,《莱芜市志》出版,
该志自1982年2月开始编纂,至1990年11月成稿,历时8年又10个月。其上限原则上起
自1840年,有些部分上溯至事物的发端;下限原则上断至1987年,大事记下延至1990
年。 志稿除序言、概述、大事记、附录外,共32编289章576节,160万余字。该志书
坚持以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指导, 坚持实事求是和
“四项基本原则”,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对当代重大问题的记述,
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
针、政策为准绳,体现了社会主义地方志的政治观点。该志书按事物性质分设编章,
多数横排事类,纵述历史,少数以时为序,纵贯古今。对重要的门类、事物,基本做
到了纵不断线,横不缺项。对选用的资料均经过认真核查。为突出地方特色,将工业
划分为地质勘探与采掘、金属冶炼与压延、制造工业三编;还将著名的莱芜战役、莱
芜梆子升格为章。在体例上较好的体现了志书的特点,述、志、传、记、图、表、录
相得益彰,文风朴实,语言简练,地方特点鲜明。是一部了解莱芜,认识市情的好书。
1993年,该志在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首次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2002年底,根据省史志办的统一部署,我市展开了新一轮修志工作。本次修志要
求上限上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截至2005年。这项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并拨出了专门工作经费,市直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两区都给与了大力支持,大部分
单位都明确了撰稿人员,并提供了较好的初稿。目前,志书的大部分篇章已经初步完
成,部分篇章已经返回部门征求意见,预计2007年底可完成送审稿。同时,部门志、
企业志、村志编纂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到目前已经编纂、出版《莱芜市志》及
《莱钢志》《莱芜水利志》《莱芜卫生志》《城乡建设志》《唐王许村志》等20余种。
另外,莱芜市农业局组织专人正在编纂《莱芜农业志》,莱芜市商业银行启动了《商
业银行志》的编纂工作,部分乡镇、村也启动了乡镇志、村志的编修工作,全市掀起
了一个修志的热潮。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