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品奉政大夫与古代职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3&rec=76&run=13

唐王许人都知道村里在清朝时出了个大官--唐子声,曾被僧王封为五品奉政大夫
;但对什么是五品,奉政大夫又是什么官职,僧王是什么爵位,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楚
。这事要弄清楚,就得搞清古代的职官、爵位,以下就从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品阶
、爵位等四个方面简要地作一介绍:中央官制战国时代,各国国君以下设相、将,分
掌文武二柄。 秦代皇帝以下设丞 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寺,组成中枢机构。丞相
禀承皇帝旨意佐理国政, 太尉掌全 国军事,御史大夫是皇帝秘书长兼管监察。丞相
官位最高, 尊称为相国,通称为宰相 。汉初沿袭秦制。西汉末,丞相改称大司徒,
太尉改称大司马,御史大夫改称大司 空,号称“三公”(又称“三司”),都是宰相。
但到东汉光武帝时, “虽置三公,事 归台阁”,三公只处理例行公事,台阁反而成
了实际上的宰相府了。所谓台阁,是指尚书机构尚书台说的,后世逐渐称为尚书省,
首长是尚书令, 副 职是尚书仆射。南北朝时,形成了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职的
制度:中书省取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首长同为宰相,共理国政。唐代,
以左右仆射为宰相 。 宋代,中央是中书省和枢密院分掌文武二柄,号称二府。枢密
院类似秦代的太尉 府,正副首长是枢密使、副使。明代,废中书省,皇帝亲理国政,
以翰林院官员加殿阁大学士草拟诏谕。 后来大 学士逐渐参与大政,成了实际上的宰
相, 号称辅臣。清朝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 公”。清代,设内阁,为最高政务
机构;设“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以及学士、侍读
学士、中书等官。雍正年间,因用兵西北,为了保持军事机密,设“军机处”。皇帝
指定亲王大臣 任职,称为“军机大臣”(通称“大军机”) ,下设提调、总办、章京
(称“小军机”)等。自设军机处以后,内阁地位虽高,但无实权,军政大权均归皇帝
直接指挥的“ 军机处” 掌握,皇帝的各项重要机密指示,均由军机大臣起草,用各
种形式的谕旨发 出。 一般性的中枢文件才通过内阁颁发出去。清朝设六部,大体沿
用明朝制度, 各部首长称尚书,副首长称左右侍郎。部以下 设司,每司的首长称郎
中, 副首长称员外郎、属官称主事。六部的职掌大致是:①吏 部,掌官吏的任免、
铨叙、考绩、升降等;②户部,掌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③礼部,掌典礼、科
举、学校等;④兵部,掌全国军政;⑤刑部,掌刑法、狱讼等;⑥工部,掌工程、营
造、 屯田、水利等。六部的设置从隋唐开始,属于尚书省,一直 沿用到清末。隋唐
以前,尚书省内部虽有分工,但无定制。清代的中央机构,除六部外,还有都察院,
首长称为左、 右都御史,负责对百官 的纠弹。明朝也有都察院。清代,设内务府,
为专管皇帝事务的特殊机构, 有内务府总管大臣,以王、公和 大臣兼任。还设翰林
院,有掌院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以及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庶吉士
等, 均称为“翰林官”。翰林院掌“国史笔翰,备左右顾问”。设国史 馆,掌修国
史。地方官制春秋时的地方行政单位有邑县。秦汉时万户以上的县,长官称令,不及
万户的县,长官称长。县丞助理县政,县尉掌管治安,隋唐时县的长官统称令。宋代
派中央官员出掌县政称“知某某县事”,简称“知县”。明清沿用“知县”之称,知
县以下有县丞、主簿、典史等官。隋唐县以上的行政单位是州或郡。称州时长官是剌
史, 称郡时长官是太守。宋代 ,州的长官称“知州”,还有通判,属官有判官管行
政,推官管司法。明清,府州的 长官称为知州、知府,其副官有同知、通判。清代,
全国划为若干大区,每区设总督一人,掌“缥治文武,察举官吏”等。各省设巡抚,
为一省的行政长官。各省设承宣布政使司,为省民政、财政机构,有布政使等官。设
提督按察使司, 为省司法机构,有按察使等官。设提督学政,掌管 教育,有提学使
官。品阶古代把职官分为若干等级,通称为品。三国时职官分为九品,一品最高,九
品最低;隋唐时九品又分正从;明清时,也是九品分正从,共十八级。级别越高,俸
禄越多。隋代,把有职务的官称为职事官,没有职务的官称为散官。唐代,把前代散
官官 号加以整理, 并重新规定品级,作为标志官员身份的称号,称为阶,通称为阶
官。 清朝的阶官制度, 文阶有九品,各有正从,正一品为“光禄大夫”,从九品为
“ 登仕佐郎” 。武阶也有九品,各有正从,正一品为“建威将军”,从九品为“修
武佐 校尉”。(见下表)
清代文武官品阶简表

┌──┬──┬────┬─────┐
│阶次│品级│文阶 │武阶 │
├──┼──┼────┼─────┤
│1 │正一│光禄大夫│建威将军 │
├──┼──┼────┼─────┤
│2 │从一│荣禄大夫│振威将军 │
├──┼──┼────┼─────┤
│3 │正二│资政大夫│武显将军 │
├──┼──┼────┼─────┤
│4 │从二│通奉大夫│武功将军 │
├──┼──┼────┼─────┤
│5 │正三│通议大夫│武义都尉 │
├──┼──┼────┼─────┤
│6 │从三│中设大夫│武翼都尉 │
├──┼──┼────┼─────┤
│7 │正四│中宪大夫│昭武都尉 │
├──┼──┼────┼─────┤
│8 │从四│朝议大夫│宣武都尉 │
├──┼──┼────┼─────┤
│9 │正五│奉政大夫│武得骑尉 │
├──┼──┼────┼─────┤
│10 │从五│奉直大夫│武得佐骑尉│
├──┼──┼────┼─────┤
│11 │正六│承得郎 │武略骑尉 │
├──┼──┼────┼─────┤
│12 │从六│儒林郎 │武略佐骑尉│
├──┼──┼────┼─────┤
│13 │正七│文林郎 │武信骑尉 │
├──┼──┼────┼─────┤
│14 │从七│征仕郎 │武信佐骑尉│
├──┼──┼────┼─────┤
│15 │正八│修职郎 │奋武校尉 │
├──┼──┼────┼─────┤
│16 │从八│修职佐郎│奋武佐校尉│
├──┼──┼────┼─────┤
│17 │正九│登仕郎 │修武校尉 │
├──┼──┼────┼─────┤
│18 │从九│登仕佐郎│修武佐校尉│
└──┴──┴────┴─────┘

一个人在某一时期的阶官品级和当时所任的职事官的品级大致相同,但有时也不
一定一致。清代中央各主要部门和地方各级的主要官职:清代主要官职表

┌─────┬────┬───┐
│部门或级别│主要官职│品级 │
├─────┼────┼───┤
│内阁 │大学士 │正一品│
└─────┴────┴───┘

续表
┌─────┬─────┬───┐
│部门或级别│主要官职 │品级 │
├─────┼─────┼───┤
│内阁 │协办大学士│从一品│
│ │学士 │从二品│
│ │侍读学士 │从四品│
│ │中书 │正七品│
├─────┼─────┼───┤
│军机处 │军机大臣 │从一品│
│ │军机章京 │ │
├─────┼─────┼───┤
│六部 │尚书 │从一品│
│ │左右侍郎 │正二品│
├─────┼─────┼───┤
│六部 │各司郎中 │正五品│
│ │各司员外郎│从五品│
│ │主事 │正六品│
├─────┼─────┼───┤
│都察院 │左都御史 │从一品│
│ │左副都御史│正三品│
│ │给事中 │正五品│
├─────┼─────┼───┤
│大区 │总督 │正二品│
├─────┼─────┼───┤
│行省 │巡抚 │从二品│
├─────┼─────┼───┤
│承宣布政司│布政使 │从二品│
├─────┼─────┼───┤
│提刑按察司│按察使 │正三品│
├─────┼─────┼───┤
│提督学政 │提学使 │ │
├─────┼─────┼───┤
│府 │知府 │从四品│
│ │同知 │正五品│
└─────┴─────┴───┘

续表
┌─────┬────┬───┐
│部门或级别│主要官职│品级 │
├─────┼────┼───┤
│府 │通判 │正六品│
├─────┼────┼───┤
│州 │知州 │正五品│
│ │州同 │从六品│
│ │州判 │从七品│
├─────┼────┼───┤
│县 │知县 │正七品│
│ │县丞 │正八品│
│ │主簿 │正九品│
│ │巡检 │从九品│
└─────┴────┴───┘

爵位周代封爵有公、侯、伯、子、男五等。汉代封爵实际上只有王、侯二等。皇
子封王,相当于先秦的诸侯,所以通称诸侯王。异侯受封通称列侯。汉代列侯食邑一
般是县,也有乡、亭,视所食户数多寡不定,所以后来有乡侯、亭侯之称。三国以后
,历代封爵制度不尽相同,但是同姓封王基本一致,异姓则一般封为公、侯、伯、子
、男。清代制定宗室封爵十二等,最高者为“和硕亲王”,最低者为“奉恩将军”。
给外戚、功臣封爵有九等,最高者为“公”,最低者为“恩骑尉”。弄清了以上这些
就可以知道, 唐子声的奉政大夫是五品文阶散官官职,如能职事 ,则可任中央六部
各司的郎中或地方上的知州, 相当于现在的地厅级干部,属于高干 。在清朝这是很
了不起的, 官比莱芜知县高二品四级,跟泰安知州平级,所以在全莱 芜县和泰安州
都是很出名的。给唐子声封官的僧王,名叫僧格林沁(1811~1865) ,是 博尔济吉特
氏,1825年(道光五年) 袭封多罗郡王,1855年(咸丰五年)封为亲王。位比 一品官显
贵,年俸禄比一品官高几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