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村时间及村名由来的考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3&rec=71&run=13

一、建村时间的考证传说,唐王许建村于唐朝(618~907年)。据考证,这一说法
是有根据的,其根据有三: (一) 唐王许村内有座三清观。《嘉靖莱芜县志》记载:
“三清观, 在县西五十里 ,杨丘山麓。”这在明朝以前,是全县唯一的一座“三清
观” 。《嘉靖莱芜县志》上 说的“三清观”即唐王许村内的三清观,因为附近以至
全县没有第二座,并且道观的 位置写得很清楚。又据清康熙《新修莱芜县志》记载:
“三清观, 在县西北五十里,肃然山 (指羊 丘山。清光绪《莱芜县乡土志》就说:
“肃然山,在县西北五十里王许保,一名杨丘 山”)左,有元朝元统年碑,泰安州教
谕丁祜撰。创建时不可考,惟幢石略刻大观、政和重修。”清乾隆《泰安府志》记载:
“三清观,在(莱芜)县西北五十里肃然山。”三清观在泰安府当时所辖七县中也是唯
一的一座。中华民国《续修莱芜县志》对此 也有记载:“三清观,在城西北五十里,
肃然山左, 创建时不可考,惟幢石略刻大观 、政和重修。”唐王许村内的三清观,
是北宋大观、政和(1107~1117) 年间重修,始 建当在重修以前,而建村又在三清观
始建以前,即在北宋大观(1107~1110) 年间以前 。三清观的重修时间离始建肯定相
隔一段时间, 不会刚建了就接着重建,必须是破 了才重修,从北宋大观政和年间重
修到1983年拆除是870多年,从始建到重修少说也 得有三四百年的时间。而三清观的
始建距建村肯定也要相隔一段时间, 刚建村,两三 户人家,怎么能建道观,这中间
必然有一个发展过程。 把一座全州唯一的供奉道教最 高尊神的道观建在此处,没有
一定的经济基础不行, 没有一定的政治基础,没有一个 在全县、全州有影响的人物
来操心更不行。 这中间至少也得有五六代人上百年的发展 时间。这两个间隔时间加
起来,至少也够500年。从北宋大观、政和年间(1107~111 0年) 上去200年,就到了
唐朝末年(公元907年),进入了唐朝,如上去489年,就到了 唐朝初。(二)唐王许村,
是谷姓建村。 据《莱芜市唐氏族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唐始 祖从山西洪洞县奉
旨迁居莱芜县前王许庄,永乐年间(1403~1424)二世祖又迁至西王 许(即唐王许)庄。
现已传至二十八世,在唐王许已有602年的历史。唐姓迁来唐王许 时,最早只有一家,
住在谷家胡同。 这时,谷姓已亡的亡,走的走,没了人烟。可唐 王许村周围,枣林
子、曹林东、上马台、大崖头、岔路子有5片谷家林,加起来和唐 家林差不多,再加
上因年久找不着坟头的那一部分林地, 恐怕比唐家林还要大。谷家 在唐王许的时间
且按600年算,加上唐姓的600年,唐王许就有1200年的历史,上去1 200年,就是794
年,这就到了唐代贞元年间(785~804年) 。这也充分说明唐王许建村 于唐代是有根
据的。(三)大家都知道,观音庙里的观音菩萨是女身,老百姓也都把观音称之为“观
音 奶奶”。而北京大学青年学者徐亮编著、余秋雨作序的《知道点中国文化》中说:
“ 观音菩萨本是男身” ,“元代以前,由印度等地传入的观音菩萨像皆为男身。元
代初 年, 大画家赵孟兆页的夫人管道升最早用“水墨”的方法画了一幅女性的观音
像, 因 为她慈悲若女子。从元代开始,便有了女身观音。后来的观音全是女像。而
在宋代以 前的观音皆为男身。 唐王许村内观音庙里的观音菩萨就是男身,并留有长
胡子。 这说 明唐王许的观音庙是建于宋代或宋代以前,并且证明唐王许的建村时间
也在宋代以前 ,五代时期或唐朝。从以上三条根据来看,关于“唐王许建村于唐代”
的传说是有充分根据的,是完 全可靠的。二、村名由来的考证(一) 唐代,谷姓在此
建村,因最初几家谷姓人都住在一条胡同里,人称:“谷家 胡家”。(二) 据羊丘山
东麓大王寺碑文记载,寺庙始建于汉昭帝二年(公元前87年) ,北宋 时,有一大王入
住此寺, 并勒令周围村庄予以重修扩建。随后,人们便把此寺称为大 王寺。共和国
建立前大王寺已毁, 仅剩石碑。20世纪70年代人们修大寨田时将石碑垒 了石堰。据
70年代修环山渠时在羊丘山南麓挖出的石碑记载, 北宋时,有一大王在羊 丘山安营
扎寨, 占山为王,所占地盘北起羊丘山,南至嬴汶河,东起黑龙河,西至嬴 子河。
若有人入住此地段,须经大王允许,人们便取此意名村“王许”。又因重名,冠以方
位,该村在东王许西,在此建村的谷姓人便取村名“西王许庄”。(三) 明永乐(1403
~1424年)年间,唐姓由前王许迁此,后人丁兴旺,逐渐发展成 为一个大家族,便以
姓名村“唐家王许”。(四)明嘉靖(1522~1566)年间,曹姓由前王许迁此在三清观以
东居住, 后逐渐发 展成一个小自然村,曾先后叫曹家庄、曹家王许。经过长时间的
发展,唐家王许和曹 家王许已连成一片,1935年,两村合二为一,称“唐王许村”。
三、有关村名碑上建村时间及村名由来记载的纠正。村名碑上1989年记载:“唐王许,
明初魏姓迁此,曹姓早居,以姓名村曹家庄。因址在周王许西,曾名西王许,后唐姓
人丁兴旺成为大户,清道光年间改称唐王许。盛产红麻。”以上记载有四处不准确,
与唐王许的历史事实不符,纠正如下:(一)建村时间不对。据清康熙《新修莱芜县志》
记载,村内三清观是北宋大观、政和(1103~1110)年间重修,始建当在这以前,而建
村更在三清观始建以前。根据传 说,并加以考证,建村时间为唐代。因此说“明初”
建村不对。(二)据魏氏家谱记载,魏姓是清乾隆(1736~1795)年间从泰安县上港村迁
来, 在 唐王许五大姓中是迁来最晚的一姓,现已传至10世。说“明初魏姓迁此”,
显然与事 实不符。 又说“曹姓早居,以姓名村曹家庄”,在唐王许唐姓是明永乐年
间(1403~1424 )迁此,曹姓是明嘉靖年间(1522~1566)迁此,比唐姓晚了120年,说
“曹姓早居” 不 对。“以姓名村曹家庄”,这只能是指三清观以东的自然村说,三
清观以西的唐家王 许, 从来未叫过“曹家庄”。碑文的说法,好象全村曾叫过“曹
家庄”,翻遍所有《 莱芜县志》,作为一个行政村,只有“西王许”、“唐家王许”、
“唐王许”,从未 有过“曹家庄”、“曹家王许”的记载。(三) 说该村“因址在周
王许西,曾名西王许”,未有说清“王许”村名的来历。(四)说“道光年间改称唐王
许” , 这时间也不对,叫“唐王许”的文字记载最早 见于民国二十四年 (1935年)
《续修莱芜县志》中的“第九区行政图”。另外,说唐王许盛产红麻,也不妥。唐王
许种红麻只是20世纪70年代, 以前以后 都没种。一种前后共种七八年的经济作物作
为一村的特产写上村名碑、 地名志,显然 有些不妥。要说唐王许出产大麻和生姜还
可以。唐王许种大麻有几百年的历史,从清 末的农户到20世纪70年代的生产队都种,
大麻曾是唐王许的主要经济作物,并且莱芜 大麻很有名气。除了大麻,再就是生姜,
共和国建立前就有人种, 1992年后则大面积 种植,全村500~600亩,几乎家家种。
产品远销国内外, 生姜是唐王许的主要经济来 源,并且唐王许也属于莱城区“中国
生姜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