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医疗卫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3&rec=43&run=13

卫生室的建立与疾病治疗共和国建立前,村里缺医少药,村民有病或是挺着,或
是用些土方、偏方治治,或找神婆扎扎针、求求神,常常误了病。也有的出庄到周王
许找丁安信老中医诊治,后来又去韩王许找韩国军、韩德绪两名老中医看病。那时求
医看病,甚不方便。1956年,周王许成立了联合诊所。1958年7月,村里有了卫生员,
负责打针、 医 伤、治小病。1959年10月,寨里成立了公社卫生院,村民看病就方便
多了。1966年,大队借用原唐镇辛的北屋作卫生室,卫生员是曹希仁和唐镇水。他们
2 人经过在卫生院培训, 一般疾病都能诊治,并掌握新法接生。1970年大队建起了卫
生 室,设立了门诊、药房;药物有200多种,增加了医疗设备。1972年又配备了专职
女 接生员,使妇女看病也比较方便了。1982年,卫生室的人员增至4人,两名医生,
两 名卫生员, 曹永昌任卫生室室长;他们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村民求医看病一般
不出 村,家家有电话,医生随叫随到,十分方便。

村卫生室
爱国卫生村民历来有逢年过节大扫除的传统。1956年,村内响应上级号召,开展“除
四害(苍蝇、蚊子、麻雀、老鼠),讲卫生”的爱国卫生运动。家家用药物捕杀蚊、蝇
、老鼠,户户用弹弓打、筛子扣、黑夜堵窝办法捕捉麻雀。以后,除“四害”成为群
众习惯。20世纪70年代,村里进行新村规划建设,将村内村边的楼湾、窑湾、海子湾
、北湾、庙子湾用土填平,消灭了蚊、蝇滋生地,蚊、蝇大大减少。1982年鼠害严重
, 村里统一配制毒饵诱杀老鼠,连续6年进行全面诱杀,老鼠密度逐年降低。20世纪
80年代,村里时兴人厕小型化。人厕与猪圈分开,粪池加盖,并及时清除 。既方便,
又卫生。 进入90年代末,有部分农户在院墙外建储粪池,把猪粪尿排到院 墙外的储
粪池内。 使前邻居和左右邻居及整条胡同的住家左右两难;不开后窗不利于 空气流
通;开后窗,屋里的气味又难闻。这样的户虽不多,但影响了村里的卫生。共和国建
立前和20世纪50年代初, 村里的吃水井,大都是土井,用水罐或水桶打 水吃。井不
加盖, 井里常刮进尘土、树叶和鸡毛,用瓦罐、水桶打水时,罐底、桶底 也常带进
脏东西, 污染水源。20世纪80年代后,家家采用手压插管井,问题得以解决 。90年
代大家用下圈水泵井,井上加水泥盖。既干净,又方便。疫病预防麻疹,当地人俗称
“疹子”。共和国建立前,每隔2~3年有一次大流行 ,儿童无一幸免。从1969年起,
有计划地进行麻疹疫苗接种, 70年代后发病率大大降 低,80年代后基本不见。天花
(俗称生痘、瘢子) ,共和国建立前屡见不鲜,得病后重的失去生命,轻的也 落个麻
子脸, 当地人称“孩生瘢子狼扎牙”,意思是生牛痘是小孩的生死关口。共和 国建
立后,政府安排每年进行牛痘接种,很快消灭了这种病。50年代,施行霍乱、伤寒疫
苗接种。80年代,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结核病 、脊髓灰质炎、麻疹6种儿童主
要传染病实行计划防疫。 90年代,对乙脑、流脑、乙 肝、甲肝进行预防接种,使上
述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妇幼保健共和国建立前,由于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妇女的
健康和幼儿的成长得不 到重视。 产妇生育均由产婆用土法接生,孩子生在柴草上,
断脐用不消毒的剪刀。产 妇死于难产和产褥热者甚多,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也较高。
那时, 村北葫芦湾东边有 块“舍地”,谁家的小孩死了,就用秆草包包,捆起来扔
到舍地。 1966年,卫生院为 村里培训了接生员,推行新法接生,有效地避免了妇女
难产、 产褥热和小儿破伤风的 发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幼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重视。 产妇生育,70年代由大队卫 生员接生,80年代上公社卫生院接生;90年代产
妇产前每隔一、 两个月就去市妇幼保 健院检查透视一次,生育时大多数去妇幼保健
院住院生育。小孩也每隔一、两个月由 妇幼保健院来查体一次,及时接种各种疫苗,
确保了妇女的健康和幼儿的正常成长发 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