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婚姻家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3&rec=25&run=13

初婚年龄明清和民国时期,一般男子16岁当娶,女子15岁当嫁。但也有十一二岁
甚至八九岁男子娶十八九岁的女子为妻的,或三四十岁的男子娶十二三岁的女子为妻
的。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颁布了《婚姻法》,规定男女双方自由恋爱,最低婚龄为
男20岁、女18岁。20世纪50年代,村内初婚年龄大都在19岁以上。自1965年开始施行
晚婚晚育,要求男子一般推迟到25岁以后,女子推迟到23岁以后,村内初婚年龄平均
24岁。1980年颁布的《婚姻法》规定,初婚年龄男为22岁、女为20岁,1980年至2004
年 村内初婚年龄平均23岁。配偶状况共和国建立前,人们认识不到近亲结婚的危害,
常有姑表、 姨表关系结 婚者,还谓之“亲上加亲”。还有找媳妇困难的男子,以姐
妹“换亲” 或“转亲”的 方式结亲,也有拿金钱买媳妇的。还有因家庭困难养不起
人口把五六岁的女子送到婆 家当“童养媳”的。共和国建立后,颁布了《婚姻法》,
明文规定禁止近亲结婚, 禁 止买卖婚姻,禁止一切不合理的婚姻。上述不合理的婚
姻逐渐减少, 1978年杜绝,代 之以婚姻自主,自由恋爱。明清和民国时期,家庭富
裕的男子可以一夫多妻,最多的一夫三妻;而家庭贫困 无力娶妻者,则一生打光棍,
也有的寡妇守节不嫁, 丧妻男子怕别人笑话和儿女阻拦 不娶;因而配偶极不均衡。
共和国建立后, 废除了封建买卖婚姻,废除了一些陈风旧 俗,实行了一夫一妻制,
丧偶女子再不受“好女不嫁二男” 的封建礼教束缚,丧妻男 子也冲破人们的时俗观
念,97%以上的成年都有配偶,男女终生不娶不嫁或丧偶后年 龄尚轻不娶不嫁的人极
少。家庭规模村内每个家庭的人口,明清和民国时期,平均5人左右。共和国建立后 ,
由于生活观念的改变和后来计划生育的实行, 1949年至1980年,家庭户人口平均4 .
41人左右。 1985年至2004年每户平均数3.43人左右。2004年全村380户,1180口人,
户均3.11人。随着计划生育的实行,人们生活观念和住房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多子女
户越来越少,家庭规模越来越小。
1949~2004部分年份全村户均人口表

┌──┬──┬───┬─────┐
│年度│户数│人口数│户均人口数│
├──┼──┼───┼─────┤
│1949│180 │750 │4.16 │
├──┼──┼───┼─────┤
│1955│195 │782 │4.01 │
├──┼──┼───┼─────┤
│1960│203 │915 │4.51 │
├──┼──┼───┼─────┤
│1965│225 │1013 │4.50 │
├──┼──┼───┼─────┤
│1970│234 │1124 │4.80 │
├──┼──┼───┼─────┤
│1975│246 │1176 │4.78 │
├──┼──┼───┼─────┤
│1980│285 │1174 │4.12 │
├──┼──┼───┼─────┤
│1985│324 │1200 │3.70 │
├──┼──┼───┼─────┤
│1990│380 │1270 │3.34 │
├──┼──┼───┼─────┤
│1995│360 │1229 │3.41 │
├──┼──┼───┼─────┤
│2000│350 │1214 │3.47 │
├──┼──┼───┼─────┤
│2004│380 │1180 │3.11 │
└──┴──┴───┴─────┘

家庭世代构成明清时期, 全村四代、五代同堂的大家庭占总户数的5%。民国时期 ,
四代户、五代户已逐渐减少。共和国建立后,五代户罕见,四代户、三代户也很少 。
一般情况是: 儿子娶了媳妇, 就要分居,老两口一户,小两口一户;再过几年,小
两口生上1个小孩, 1户两代人,老两口也有的与年迈丧偶的老人住一院,也是1户两
代人。 21世纪初,村里一代户占50%,二代户占40%,三代户占10%。家庭以一、二代
户为主,占总户数的90%以上。

第六节姓氏

村内有唐、曹、景、魏、丁、李、张、郝、颜、王、兰、贾、宋、朱、苏15姓。
数唐姓人口最多,其次是曹、景、魏、丁姓。唐姓,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唐宗
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居莱芜县前王许村,永 乐年间(1403~1424) 二世祖又迁至村内,
2004年已传至二十八世(增、成字辈),有1 58户,356口人,其中男性263人,女性93
人。曹姓,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曹伯成从河北省枣强县迁至莱芜县方下镇,正
德(1506~1521)年间曹氏六世祖迁居韩王许村,嘉靖(1522~1566)年间曹氏七世祖曹
相、曹臣迁居村内。2004年传至二十四世(恭字辈)有64户,157口人,其中男性113人
,女性44人。景姓,明朝万历(1573~1619年)年间景氏十五世支祖景彦秀由章丘县石
匣庄迁居 村内。 2004年传至三十世,有38户,84口人,其中男性51人,女性30人。
魏姓,清朝乾隆(1736~1795年) 年间魏氏十四世支祖魏洪彦从泰安县上港村迁居 村
内。2004年传至二十四世(庆字辈),有36户,74口人,其中男性49人,女性25人。丁
姓,明朝万历(1573~1619年) 年间丁氏始祖丁世朋从河北枣强迁居章丘县要子 庄后
又迁居村内。2004年传至十四世(桂字辈) ,有16户,44口人,其中男性26人,女 性
18人。李姓,有两支。李继兴一支从泰安县上港村迁来,传说是明朝以前就定居村里。
李增志一支民国初期从前枯河迁来, 已传至四世。李姓两支共8户,17口人,其中男
性14人,女性3人。张姓,有3支。张锡元一支是民国初期从周王许村迁来,已传至五
世。 张西东一 支是20世纪60年代从前裴王迁来,张其林一支20世纪60年代从泰安上
港村迁来。3支 共9户,18人,其中男性11人,女性7人。郝姓,民国初郝长芝从杨庄
镇大埠头村迁来, 传至四世,有7户14人,其中男性 12人,女性2人。颜姓,清朝道
光(1821~1850) 年间颜怀玉从曲阜县南马场村迁来,已传至八世,有5户11口人,其
中男9人,女2人。王姓,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从王大下村迁来,已传至六世,
有5户, 9口人 ,其中男性7人,女性2人。兰姓,清朝末兰氏第十二世支祖兰京春从
杨庄镇小埠头村迁来,已传至十六世,有5户6人,其中男5人,女1人。贾姓,清朝同
治(1862~1874)年间从宜山村迁来,已传至七世,有4户,7人,其 中男6人,女1人。
宋姓,民国初年宋希祥从大鱼池村迁来,传至四世,1户3口人,其中男2人,女 1人。
朱姓, 民国初年朱茂恒从郗鱼池村迁来,传至四世,1户4人,其中男2人,女2人 。
苏姓,20世纪90年代苏征旭从大王庄镇龙尾村迁来,1户2人(男)。因结婚嫁到唐王许
村的妇女共354人, 有49姓。其中:李姓37人,王姓31人,张 姓32人,郝姓7人,颜
姓2人, 苏姓31人,韩姓33人,赵姓32人,刘姓26人,陈姓15人 ,崔姓14人,周姓9
人, 薛姓8人,吕姓6人,曹姓5人,戴姓4人,杨姓4人,屈姓4人 ,景姓4人,尚姓3
人,马姓3人,牛姓3人,亓姓3人,吴姓3人,丁姓3人,倪姓2人,谭姓2人,边姓2人,
许姓2人,沈姓2人,孙姓2人,高姓2人,仁姓2人,孔、孟、燕 、彭、胡、谷、谢、
鲁、于、时、关、程、焉、房、冯、徐16姓各1人 (以上各姓氏的 户数、人口数根据
2004年2月所查村《户籍簿》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