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城遗址与嬴滨遗址群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774&run=13

嬴城所在的嬴汶水流域,位于莱芜市北部,西邻泰山,北枕齐长城,美丽富饶。自七千
年左右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嬴文化。三皇五帝时期五帝之一的少昊降生
于嬴汶水,后建都曲阜。少昊后裔伯益佐舜调驯鸟兽有功,被舜始封于嬴汶水,并赐姓嬴,
后几乎成为大禹的接班人。
经省、市文物部门的三次文物普查和嬴秦历史文化研究院的多次考查,发现以嬴城遗址为
中心的嬴水之滨存在丰厚的文物遗迹,对研究少昊出生地和伯益始封地,有着重要的作用。
嬴城遗址 位于莱城区羊里镇东南部, 嬴城位于城子县村,嬴汶水环绕东、北两面,姚口
公路横贯东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遗址覆盖面积较大,北至城子县村北,南至嬴城南
面的大、小两增家庄北,东至嬴汶河,西至仓上村一带。遗址包含城址、村落、军营与粮
仓、冶铸场所及墓葬等类别,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址 位于今城子县村的高台地上,东、北两面邻嬴汶河,南、西两面接南、北烧砟地,
中南部被村庄叠压,北部为农田,分南、北两城,出土了一批文物。
北城为正方形,边长380米。原有东、南、北和北偏东(顺水门)4个城门。东城门石板路
上,有车轮辗压出的很深的车辙。城东北角有正方形内城,边长120米,只有一个西南门。
城外东北面有口古水井,顺水门外有盘大槽碾。南城与北城并排,之间合用一墙,东西长
度相同, 南北575米。城中分布着两横一纵街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北街东门曰
朝阳门;南街东门自名,西门名瞻岱;南北街南门叫锦陵,北门为大围子南门。城墙用土
夯筑而成,形成城池。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坍塌,20世纪70年代,又用北、东两
面城墙土改河造地,现在仅存东面很小的一段残墙基。根据出土文物判断,北城约始建于
商代;南城东汉末设嬴郡时扩建,嬴郡旋废,城墙未形成规模,后成为民居地。
北城北和东两面土层的断面上, 显示出1米左右的文化层。城地表也散布着较多的陶器残
片。村民在20世纪70年代前用城中土打坯盖房、70年代改河造地、80年代后挖姜井的三个
时期挖城中土,挖到一批文物,主要有石器、陶器和残片、青铜器和残片、铁器、玉器和
骨角器等。
石器。有石磨棒、石纺轮、石斧、石凿、石铲、石锛、石球等。石器磨制规整、光滑,有
的穿孔,做工精细,显示了较高的工艺水平,是重要的生产、生活用具。2001年,泰安市
文物局与莱芜市文物办公室联合考察后, 泰安市博物馆陶莉于当年12月7日,在《中国文
物报》上发表《山东莱芜嬴城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遗物》文章。其中记载的石磨棒,是大
汶口文化时期的器物。石器除新石器时代外,有的在商周文化层中伴存,说明石器在商周
时还有作用。
陶器。完整器有簋、尊、纺轮、瓦、瓦当、砖等,陶器残片有鬲、鼎、豆、壶、鬲、盆、
罐、碗等。陶质有夹沙、泥质两种,陶色主要有红、黑、灰等色,饰有绳纹、布纹、箅纹、
弦纹、瓦纹、乳丁、太阳纹等纹饰,其中一碗内底部有一方残印。陶器大都为快轮制作而
成,规整实用,具有较高的制作水平。陶纺轮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男耕女织社会大分工
的重要参照物。连体鬲是龙山、岳石文化时期的蒸煮器,其他部分为商至汉代器皿。
青铜器。完整器有爵、斝、觚、鼎、匜、舟、剑、戈、镞、带钩、镜、圈饰、货币等,残
片有鼎、豆等。20世纪70年代,村民挖城土造地时,经常挖到铜器片,仅收购员送公社采
购站的就有几麻袋。青铜器铸造精美,爵、斝、匜制作厚重。其中青铜爵饰饕餮纹,衬以
云雷纹,銴处铸一铭文,因绣饰严重难以辨识。青铜器出土较多,证明商、周时青铜冶铸
业较发达。青铜箭镞较多,证明此地地理位置重要,仅春秋时就发生过著名的长勺、艾陵
两次大的战役。
铁器。主要有六角锄、鼎、釜、壶、锤、权等,为战国至汉代的器物。
玉器。主要有璧、环、玦等,
金银器。有耳环等。
骨角器。有鹿角、大蚌壳等。
这些工艺品,制作精美,是当时重要的生活、祭祀用品或随葬品。
村落 能辨别的有嬴城南的小增家庄北, 现羊里镇供电站东的一片遗址。大增家庄村民在
此挖土制砖时,挖到一些黑、灰等色陶器片,南面有两口水井,为周代生活遗址。在小增
家庄西的田家林地,仪封村砖瓦厂用土时,挖到较多的汉代陶器片和红烧土,同时出土有
陶拍,证明此处是制作陶器的作坊。
军营与粮仓 位于嬴城西南邻的营子、 仓上两村。据村碑等记载,两村分别是嬴城的驻军
地和粮食供应地,但现尚未发现有关遗址。2008年,九羊集团在营子村南的孙家林地施工
时,曾挖到两把青铜剑。
冶铸遗址 有大围子、南烧砟地、北烧砟地三处。
大围子遗址。位于嬴城的北城内中部。村民在打坯和深翻地时,曾发现较多的红烧土和炉
渣。据城中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来看,为同期的冶铸遗址。
南烧砟地。位于嬴城南邻。占地东西长555米,南北宽210米。文化层较厚,地表遗有陶器
片、太阳纹砖,并有大量炉渣和矿粉。文化层内含大量的铁矿粉、小矿石块和炉渣。村民
在北部挖房基时,挖到几个冶炼用炉。为汉代冶炼遗址。
北烧砟地。位于嬴城西邻,周至汉代冶铸遗址。东西长450米,南北宽225米。地表有大量
炉渣、陶器残片,西部原有炉渣山一座,后平整为农田。文化层较厚,内含大量炉渣。在
一陶罐中, 出土有70多枚齐国三字刀币,35枚直径5厘米的圆形方孔钱。还出土有双刀石
范、半两钱石范、铁块、铁镢等。
三处遗址面积较大,文化层深厚,汉时曾在嬴城设置“铁官”管理铸造业,是商末至汉代
的重要的铜铁冶铸遗址。
墓葬 嬴城及周边有许多墓葬, 现发现汉前墓葬11处,主要有羊里供电站、田家庄、万人
坑、大湾崖、大荒地、南城、院上、大增家庄、田家林、仪封洼子、塚子等村墓葬地。这
些墓葬,大都是村民用土时挖到的。
羊里供电站墓。位于小增家庄北。大增家庄(位于小增家庄东)砖瓦厂民工在此挖土时,
挖到一些白陶鬶陶器片和多件白陶瓶,还有小黑陶杯,为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的墓葬。
田家庄墓。位于小增家庄村西北。1999年,村民吕效祥在地里干农活时,发现北面断土
崖上暴露出一个墓穴,从中挖出一个白陶鬶,为龙山文化时期的土坑竖穴墓随葬品。
万人坑墓。位于嬴城北城的东南墙外,村民在挖墙基和姜井时,挖到青铜剑、戈、镞、舟
等青铜器,簋、豆等陶器或残片,还有很多分堆埋葬的人骨,为周、汉墓。
大湾崖墓。位于北城南墙外西南角,发现较多的人骨,百姓相传为杀人场,时代同万人坑
相同。
大荒地墓。位于嬴城北烧砟地西侧。为土坑竖穴墓。捡到的文物有剑、戈、铃等青铜器,
盆、豆等陶器、彩绘陶器片和云纹瓦当,玉璧、玉或贝项饰,贝和骨币,为周代墓葬。
南城墓。位于嬴城南城东侧,村民挖到成排的瓦棺墓,为周、汉代瓦棺葬墓。
其他还有院上、大增家庄、仪封洼子、田家林、塚子等几处汉代墓。其中,大增家砖瓦厂
墓室较多,多为砖室墓,出土有陶橱室、俑、马等工艺品。田家林出土铜盔、一排11匹陶
马, 相间有3桌酒菜和10个分别围坐的陶俑,旁边还有陶马车和陶牛车。排列阵容较大,
形式特殊。用陶马、俑陪葬,不仅显示墓主人有一定身份地位,较原殉人、殉马相比也是
历史的一大进步。
从调查结果看,嬴城不仅有城址、村落、军营与粮仓、冶铸场所、墓葬等遗址,而且出土
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至汉代的遗物;不仅显示其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呈现出周、汉时
期发达的社会状况。
嬴滨遗址群 除嬴城遗址外, 在嬴城西面的嬴汶河下游还孕育多处古文化遗址,为嬴滨遗
址群。根据莱芜市文物部门和嬴历史文化研究院等的调查情况,暂将嬴滨遗址群分为生活
遗址、墓葬遗址与冶铸遗址三类。
生活遗址 生活遗址主要有张里街、 边王许、大埠头三个村,三村相邻,且鼎足而立。东
张里街与西大埠头两村中隔枣(园)徐(州)公路,北傍嬴汶河,边王许村南邻嬴汶河与
两村相望。
张里街遗址。位于杨庄镇张里街村西北的高台地上,东距嬴城12公里,遗址占地10万平方
米。发现的文物有石斧、残石磨棒,红褐陶釜口沿、黑蛋壳陶片和黑陶片等。村东北也有
片10万平方米的遗址,砖瓦厂用土时出土过石斧、青铜剑、较多的陶罐、陶器片等文物。
这两处遗址为北辛、龙山、岳石和周汉时期的文化遗存。
边王许遗址。 位于寨里镇边王许村西,东距嬴城10公里,遗址占地680平方米。出土有打
制的砍砸器、三角形研磨器、磨光的斧和锛等石器,还有白陶高柄杯,为大汶口文化遗址。
大埠头遗址。 位于杨庄镇大埠头村北的高台地上,东距嬴城12.5公里,遗址占地3.7万平
方米。在村民挖的山药沟和土堰上,显示出文化层。捡到的文物标本有白陶鬶足、黑陶器
片、残豆柄等,呈现龙山和周、汉时期的文化特征。
墓葬遗址 在张里、边王许、大埠头三处生活遗址上,村民用土时还发现几处墓葬群。
司家林墓群。在张里街村东北的生活遗址中。砖瓦厂用土时,曾挖到多个墓,出土部分陶
马和人骨,其中有50多个较小的陶马,应是陪葬品,为汉代墓。
西林地墓群。位于边王许村西。1978年,村民改造农田时,挖到多个墓室,均为土坑竖
穴墓。出土有青铜剑、陶器片和人骨,为春秋战国墓。
槲林地墓群。位于大埠头村西北。村民用土时,挖到多个墓室,均为土坑竖穴墓。出土有
青铜剑、青铜壶、陶罐、陶器片和人骨等,为春秋战国墓。在相邻的郝家林西,也出土有
陶罐等陶器。
寨东墓群。位于寨里镇寨东村东的包袱地,西距边王许3.6公里。1977年,砖瓦厂用土时,
挖到多个竖穴墓,出土十几把青铜剑和若干陶罐,为春秋战国墓。
冶铸遗址 位于边王许村南的长身地。 占地东西长240米,南北宽110米。地表遗有炉渣和
陶器残片。村民曾捡到或挖到过石器、陶器盖或残片、炉渣、五铢钱、多块半两钱石范和
石范料。村民在遗址东部挖到几个土黄色陶圈、绿釉陶圈及砖砌的水井。从出土的钱范和
钱币分析,应为汉代的铸币遗址。
嬴城遗址和嬴滨遗址群,都有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遗物,嬴滨有更早的北辛文化
遗存。唐兰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大汶口文化是少昊氏民族的文化”的论断。而伯益所
处的时代,则在夏代之前和夏代之初,对应龙山文化末期。由此证明,嬴汶河有少昊和伯
益生活时期的文化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