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佛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748&run=13

佛教传入莱芜境内的时间,未见史载。至今仍完好树立在莱城区蔡家镇村的唐代陀罗尼
经幢是佛教传入境内的最早物证。 唐景龙三年(709年)四月八日“浴佛日”(佛祖诞生
日) , 莱芜县令贾璞以其父亲贾思云的名义修建。经幢通高3.62米,八棱柱状幢身周长
2.24米, 高2.4米,前六面的文字记录陀罗尼经的由来及经文。宋代,在今钢城区里辛镇
焦家庄村南的岩石带上,开凿了南北两组五个石窟,内供佛像。元初,刘瑀在旧寨(今莱
城区寨里镇寨里村)东北隅重建金堂禅寺,为当时名刹。
明代中期,社会安定,佛教信仰兴盛。弘治十一年(1498年),在莱芜城北万福山上开凿
洞窟,题名“石佛洞”,由僧人觉安供养三尊佛像。此处现存一碣,阳面刻一佛与二弟子
说法之图,阴题“皇图永故(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及“莱芜县盈(嬴)
城郡”等字。弘治十六年(1503年),女尼务正、务海、务汜、务道在云台山下吕家楼村
东南庵中,供奉由善人陈雄施造的石像。五年后的正德三年(1508年),善人吕节又于村
东尖顶山山阳洞中雕造佛像,此摩崖造像由一佛二弟子二护法共五尊组成,刻工精美,造
型生动。正德七年(1512年),在城西南吴小庄,由善人王大升在青龙寺施造的石佛一尊
完工,佛像以整石圆雕,身高2.08米,体态丰满,面容慈祥。是年,在万福山山阴的圣水
庵,由主持德成刻立的《圣水庵记》碑详细记载了佛说大藏经总目录及卷数,国内供养舍
利灵牙的宝塔名称和地点,是莱芜仅存的佛教典籍碑。同期,城西北娘娘庙村西的石崖上
也有摩崖造像,造像由一佛二弟子三菩萨二护法组成,雕工细腻,具有唐代风格,惜已残
缺。当时寺院林立,可谓“村村有庙,山山见佛”。据明《嘉靖莱芜县志》、清光绪《莱
芜乡土志》载,规模较大的有:千佛寺、延庆寺、南宫寺、灵泉寺、船山寺、羊里寺、鹏
山寺、圣井寺、普通寺、新庄寺及灵光院、龙泉院、团山院、兴国院、崇果寺、大明禅院
等。主管佛教事务的僧会司,即设在城东千佛寺内。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女尼吴
承贡来到城南凤凰山朝阳洞修行,与徒子徒孙化缘开凿石室,历时十八载,于清顺治十六
年(1659年)竣工,是境内最大的人工石窟,名曰“紫台秘室”。清代中期,东关千佛寺
有僧纪司、僧会司推行教宗。末期,团山村古寺有和尚99人,后僧迁寺废。1935年,境内
有寺院24座,后俱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