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婚丧习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740&run=13

婚嫁习俗 境内各地婚嫁习俗大同小异,本记述以西部平原地区风俗为主。
定亲 经人提媒或自由恋爱后, 择吉日定亲,有“小定亲”“大定亲”之分。“小定
亲”是仅双方父母见面,男方负责招待。“大定亲”由族人商议,共同办理。一般是女方
派四男二女(包括当事人)来到男方家,男方也请本族中德高望重者陪客。席上先上六果
碟,一般是各式点心;然后上菜,最少是四大件,包括鸡、鱼、四喜肉丸、肘子等,另加
各式青菜,非常丰盛。定亲礼金一般在6600至10001元之间,视男方家庭经济状况而定。
送“年命帖子” 定亲后,男方请族人中德高望重者到女方家商量结婚。若无异议,
男方父母便请人按双方“八字”查年命,将婚期及梳妆、上下轿、坐床、下床的方向、时
辰及禁忌事项写在帖上送到女方,叫“送年命帖子”,女方也请来族人陪客,商议婚事办
理。
筹备结婚 送“年命帖子” 之后,双方开始筹备结婚事宜。双方都要请夫妇双全不忌
属相的女亲属做被褥,并在被褥内絮些带籽棉,被角缝上一对铜钱(今都用人民币硬币代
替),一般都准备两铺两盖。男方要用不忌属相的一对兄嫂来铺床,床上除铺谷秸外,还
加些芝麻秸、豆秸、谷穰之类,意为“夫妇和谐(秸)相让(穰)”。褥下要放成双的栗
子和红枣,祝愿“早(枣)立(栗)子”,铺好的被子上压一条扁担,以示床铺不空。婚
期既定,男女双方都要举行封顶仪式。即父母买来红纸和纸钱,请族人中的女亲属一块做
成包袱和金元宝,每个包袱上都写上一份文书,表明该包袱发给哪路神仙,然后与纸钱一
块烧掉,参加的人都必须磕头表示心诚。封顶表示男女双方已经成年。女子出嫁,娘家要
办嫁妆,叫“陪送”,陪送多少以家庭贫富而定,陪送要在婚礼前送往男方。男方再请族
人带着酒、肉、点心等礼品,并置一件大红棉袄送往女方,叫送“催妆衣”。结婚时,男
女双方亲友邻居都会以礼品祝贺,男方称“恭喜”,女方称“送路”,礼品各式各样,以
“喜钱”居多。男方知己亲属及亲朋好友送贺幛,结婚当天都挂在正堂屋的墙上。女方亲
友有的送毛毯、毛巾被、台灯、茶具等。亲友及邻居送厚礼者均需设宴招待。
结婚仪式 20世纪50年代以前, 新娘到新郎家的方式是坐轿或者乘车辆由娘家人护送
到婆家。“文化大革命”期间,新娘步行到新郎家。七八十年代开始,新娘乘拖拉机或汽
车去新郎家。进入90年代,发展为新郎迎娶新娘。结婚当天一早,新郎带领4辆或6辆轿车
及一帮要好兄弟或亲友到新娘家迎娶。 新郎一到, 先陪新娘吃上轿水饺,然后新娘身穿
“催妆衣”,头顶“蒙头红”,手抓一把钱(用红布包住,每走到拐弯处或桥上时,要扔
钱祈福),由兄弟背着送到新郎的车上,今多由新郎抱新娘上车。同新娘一起去的还有一
位送女客(一般是新娘的婶子或大娘)和四位或六位近亲族人(男性),同时带上早已准
备好的一坛水(俗称长流水,返回时,新郎要把长流水换成酒押回)和宽面条(俗称宽心
面)。不论路程远近,新娘均不能与外面接触,直至到达男方大门口才能下车。到达新郎
家后,新娘脚踩地毯下车,同时鞭炮、礼花齐鸣,新娘在两行“火把”的引领下,有新郎
家找的两位未婚女性迎进门,然后拜天地、入洞房。一般拜完天地后,新人还要给近族长
辈及知己亲属(如外公外婆、舅、姑、姨等)磕头,受礼者需拿“磕头钱”。入洞房后,
其婆婆或婶、嫂用擀面杖将“蒙头红”挑去,然后新人同吃用“长流水”煮的“宽心面”。
整个上午新娘一般不下床,其间,要吃娘家在同村的亲友送来的水饺、面条等,叫“小饭”。
晚上,夫妇双方喝“交杯酒”,众人闹洞房。整个院落灯火通明,欢声笑语,喜气洋洋,
男女老少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一直闹到三更半夜,新婚夫妇始得安歇。次日晨,新娘向
家庭及近族长辈一一问安,上午与新郎同去祖坟祭祖。回门现在情况不一,有的当天,有
的隔几日,随个人自愿。
自90年代末,随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不断融合和渗透,城镇中将婚礼交由婚庆公
司承办者日多。婚庆公司可提供预订婚宴、花车租用、婚礼摄像、场地布置、喜帖制发等
各项服务。婚礼由专门的司仪主持。公司可根据新人的意愿,制定出不同的婚礼方案,有
中式的、西式的,也有中西结合的。由婚庆公司承办的婚礼,一般程序由前期准备、迎娶
新娘、举行仪式、婚宴4部分构成。
前期准备。婚期的前一天,婚庆公司着手布置婚礼场地,一般直接选在举行婚宴的酒
店大厅,“喜”字随处可见,灯光五颜六色,门口及大厅悬挂“喜”字灯笼及各式花篮,
营造喜气洋洋的气氛。准备迎亲车,一般由4至8辆组成,家庭条件好的也有10辆、12辆的,
多选用黑色或红色,个别首尾用白色,中间用黑色或红色,取“白头偕老、纯洁幸福”之
意。迎亲车都用鲜花或塑料花装饰点缀,第一辆花车尤其漂亮美观。
迎娶新娘。婚期当日,新郎按照预定时间带着迎亲队伍去迎接新娘,返回时一般不走
来时路,按照另一条路线径直接到婚礼场地。在城镇繁华路段,车队一般放慢速度摄像拍
照。
举行仪式。新娘到达时,鸣放礼炮、彩花,亲戚朋友鼓掌相迎。在优美的婚礼进行曲
中,新郎新娘脚踩红地毯,相携步入婚礼殿堂。由司仪主持举行结婚仪式。首先拜天地,
二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再向所有参加婚礼的人鞠躬致谢。这时,新娘改口称新郎的父
母为爸爸妈妈,父母喜送红包。次日,新郎新娘携带些许礼品一起回门,看望新娘父母。
婚宴。娘家客人称正席,由新郎家派人专门奉陪。其他亲朋、同事大多随意组合,自
由进餐。中间新郎新娘逐桌逐人敬酒四杯。有的婚礼三四日后再宴请同事朋友。
丧葬习俗 境内东、 北部山区及西部平原丧葬习俗情况不一,差别很大。本记述以西
部平原地区风俗为主。
寿衣 按穿着顺序, 由内而外依次为秋衣、夹袄、小棉袄、大棉袄、外罩、披风,秋
裤、棉裤。另外还有帽子、棉鞋、手鞑。手鞑是用布包着的一块饼,用面和着扫帚苗制成,
饼上印着顶针印,印的数量根据死者的年龄而定,一对表示一岁。手鞑的用途是在去阴间
时,以防狗咬用的。一般情况下,年龄大的老人都提前为自己准备好寿衣,也有儿女为其
做好,束之高阁,以备急用。急病而死的人,其家属有的找人现做,有的成套购买。
哀乐队 主要是吹打乐, 乐具有唢呐、鼓、号、笙等。其中号声音最高亢,一般在贵
客祭奠、抬棺出灵屋时才吹。乐队人员一般相对固定。
程序 守灵。病人垂危之际,床前伺候者即一面将病体移至灵床,一面通知在外亲人,
力求病人临终前赶回。一待断气,趁尸体未僵便穿衣整容移入棺材(俗称寿器),叫“停
灵”。子女亲属围绕棺材失声哭号致哀,并更换孝子孝服,披麻戴孝,叫“成服”。孝子
的帽子叫“斜帽”,帽上有帽檐“遮眼”,叫“眼罩”,女性戴的帽子叫“塔头”,其他
陪灵的男性帽呈“四头桶状”,叫“香帽”。子女跪在灵堂两侧,叫“守灵”。其间,死
者亲属及族人共议丧事,设治丧理事会,请“总理”主持一切。一般设内外两柜,内柜负
责写讣告、报丧、安排勤杂人员、购置出丧用品等;外柜负责吊丧亲友登记及招待、临时
收存钱物、引奠等。丧局大小视家业而定。
泼倒头汤。死者入棺后,子女及亲属开始扎倒头骡子,泼倒头汤。即指定二人抬着一
桶汤,边走边泼。其后跟着由死者子女及近亲族人组成的哭丧队伍,边走边哭。一般在离
家门不远处,无住家的地方停下,由年龄较大的女性长者2至3人主持开始烧纸烧香,纸香
焚烧完毕,长子喊:“×××,上西南”,然后返回家。
报丧。由总理安排族人分赴亲属家告知死亡消息。报丧范围包括已出嫁的闺女、侄女、
远房侄女、孙女、侄孙女家,儿媳、侄媳、孙媳娘家;死者的姐姐、妹妹及姐姐妹妹的子
女家;死者的岳母(或娘家)等。报丧人一般早晨出发,远在外地者,直接电话通知。亲
属得知消息后,便开始准备赴丧事宜。一般长女拿铭旌,闺女、侄女、孙女包祭,拿挽联、
花圈等。
开丧。在总理安排下,死者的儿子、侄子、孙子等一队人跪谢内外柜及各办事勤杂人
员。哀乐队前后紧随,同时吹响,并由专人放炮,以示开丧。开丧后,除中间没有客人祭
奠时稍作休息外,一般哀乐不断,直到灵柩运走,亲属返回自家为止。
祭奠。一般院内设灵棚、安供桌、置灵位,灵棚中间正上方挂着死者照片。供桌上摆
小米饭一碗,直插竹筷一双,名叫“倒头饭”,另有双鸡、双鱼、方子肉,名叫“五筲菜”。
用长30厘米左右、数量与死者年龄相等的干草扎住一端笼罩碗上,叫“隐身草”,上面置
招魂幡,再上搭黑布一块,意即人虽死但其灵魂仍在此享用。供桌一侧一般有一男性长者
主持,给祭奠人员递酒递香。供桌正前方是祭奠场所,中间铺席,两侧铺干草。来客在中
间席上祭奠,两侧陪灵者随祭奠人员一举一动重复跟随。开丧后,便陆续会有来客祭奠。
一般关系较近的来得较早。最早来的一般是女婿,女婿祭奠时比较隆重,号声不断,祭奠
完成后,边哭边走进灵屋,由死者族人再专门请出。后女婿与自家族人(一般有女婿的亲
兄弟、叔兄弟、近亲长辈等)回到外柜商量其他事宜。若有多个女婿,按长幼顺序依次排
列,程序相同。其余人等,随来随奠。也有不懂三叩九拜者,行三鞠躬,由专人在一侧主
持。中午12:00以前,若无特殊情况,客人全部祭奠完毕。然后开始吃午饭,一般是大锅
菜,一人一碗。饭后,稍作休息。
泼汤。下午三四点钟,开始泼汤。指定两人抬椅子,椅子上扎着“隐身草”和招魂幡。
其后是两人抬着的纸糊轿子。再后是两人抬着一桶汤,边走边泼。最后是由子女、族人及
亲属按关系远近顺序排列的哭丧队伍,男队在前,女队在后,边哭边来到土地庙。到达指
定地点后,由年龄较大的女性长者2至3人主持开始烧纸烧香,口中念念有词,总之是为死
者说好话,开好路。完毕稍一挪地,开始送盘缠,地上摆着城隍、土地、死者三个牌位,
每个牌位前都摆着供品和香火,然后开始烧纸烧香烧牌位,这时,长子抱着招魂幡和纸钱
放到纸糊轿子里,边走边喊:“×××,上轿了”,连轿子一块烧掉。焚烧完毕,长子踩
在椅子上高喊:“×××,上西南!”完成后,哭丧队伍回到灵屋。
遗体告别。回到灵屋后,开始净面。一般由儿女及近亲属用棉球蘸酒,一边喊:“×
××,净面了”,一边把酒洒到死者脸上。之后,棺材盖严,不再打开。
出殡。在总理安排下,儿子、侄子、孙子及其他陪灵者一一跪谢送铭旌、挽联、花圈
者。然后再去跪请抬棺者。灵屋门槛上扣着一个空碗,抬棺出灵屋时抬棺者要把该碗跺碎,
表示人间已没有死者的口粮了。若死者得的是癌症,在棺材抬出时要派一人身穿红棉袄紧
随其后从灵屋门口开始刨地,直到镢头刨掉为止,表示此病到此为止,家人从此不再得此
病。
路祭。表示对死者最后的祭奠和怀念。丧局隆重的还有两边祭,即灵车前摆一张方形
祭桌,上摆双鸡、双鱼、方子肉、苹果、桃等各式菜和水果。丧局大的因为来客和亲属众
多,为节省时间提高进度,又在祭桌两边摆上同样的两张祭桌,三路祭奠同时进行。祭奠
完成后,灵车开往指定火葬场。灵车离开后,哭丧队伍返回家,这时,除直系亲属及族人
外,其余即可哭着返回自家了。
埋坟立碑。若骨灰盒当天返回时间尚早,便由长子抱着,在知己亲属及族人的陪同下,
埋入早已准备好的坟内,坟前立碑,表明:“×××之墓”及立碑人姓名。若返回时天色
已晚,便由长子抱回家,放在灵屋内,安供桌、摆供品,香火不断。第二天早晨埋坟。
过“五七”。出殡第二天,在死者生前床上安放被褥,设置灵位,朝夕供奉。孝子分
赴前来吊唁的主要亲友家“谢客”。出殡第三天,子女亲属到死者坟前烧纸,为坟堆添土
整理,称为“圆坟”。一七至四七在家小祭。35天时,子女、亲属携纸扎黄牛、金银山、
摇钱树、金马驹等到坟前祭扫,将坟堆整理一番。另外死者生前所用被褥、服装等也在坟
前焚烧,叫“烧五七”。近百日时,子女再携带供品到坟前祭扫,对坟堆进行第二次添土
整理,叫“烧百日”。至此,孝子才可理发。父母去世后,子女连续三年持重孝服,穿白
鞋,衣帽用白布沿边,不参加文娱活动与喜庆酒宴。今大都是不穿颜色鲜艳的服饰。此后,
每到死者去世周年日,均携祭品到坟前祭祀,叫“烧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