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环境质量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74&run=13

工业“三废” 排放状况 莱芜是一个工业城市,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市经济迅速发展的
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80年代后,随着工业生产高速度发展,环境污染更趋严重,出
现由点到面污染的局面。自90年代后期,莱芜市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快污染防治步
伐,积极开展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减少“三废”排放量。
工业废水 1995年至1998年,污水排放达标率较低。1999年开始,工业废水整治力度加大,
污水排放量逐年降低, 排放达标率保持在90%以上。2005年,莱芜市的重点工业废水污染
源有4家,其累计等标污染负荷比达到95%以上。主要污染物是有机污染物,以化学需氧量、
氨氮和石油类最为严重, 累计等标污染负荷比达到97%以上;主要污染行业是造纸及纸制
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等标污染负荷比达到
90%以上。
工业废气 地级莱芜市建立后,境内工矿业发展迅速,工业废气排放量越来越大。2005年,
莱芜市的重点工业废气污染源有3家,其累计等标污染负荷比达到85%以上。主要污染物是
工业二氧化硫, 等标污染负荷比达到78%;主要污染行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
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累计等标污染负荷比达到90%以上。
工业固体废弃物 随着莱芜市工矿业的发展, 工业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越来越大,历年累
计堆存量也明显增加。2005年,全市85%以上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在4家大型企业。主要
污染物是冶炼废渣、尾矿和粉煤灰,3项合计占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80%以上。主要污染行
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3个行
业的产生量占产生总量的90%以上。
工业废气 地级莱芜市建立后,境内工矿业发展迅速,工业废气排放量越来越大。2005年,
莱芜市的重点工业废气污染源有3家,其累计等标污染负荷比达到85%以上。主要污染物是
工业二氧化硫, 等标污染负荷比达到78%;主要污染行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
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累计等标污染负荷比达到90%以上。
工业固体废弃物 随着莱芜市工矿业的发展, 工业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越来越大,历年累
计堆存量也明显增加。2005年,全市85%以上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在4家大型企业。主要
污染物是冶炼废渣、尾矿和粉煤灰,3项合计占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80%以上。主要污染行
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3个行
业的产生量占产生总量的90%以上。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前, 莱芜市城镇人口数量较少,城镇生活污染物
排放量处于较低水平,污染比重低于工业废水污染。90年代后期开始,城镇人口数量增长
迅速,生活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加,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2005年,生活污水排放量
达到3611万吨。
水环境状况 河流 莱芜市境内河流主要有牟汶河、嬴汶河、方下河、辛庄河、嘶马河、颜
庄河6条河流。受大量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6条河流均受到不
同程度的污染, 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2005年,6条河流中
辛庄河、嬴汶河属尚清洁河流,牟汶河、嘶马河、颜庄河、方下河属轻污染河流。上述河
流所监测的19个断面中,清洁断面2个、尚清洁断面6个、轻污染断面7个、中污染断面3个、
重污染断面1个。
莱芜市河流污染的主要特点是超标项目多,污染范围广。造成地表水污染的主要因素有工
业废水低层次达标排放的,大多数企业治理设施运转效率较低,且偷排偷放现象时有发生;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呈增加趋势,大量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全市大部分河
流属季节性河流,对接纳的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起不到稀释和净化作用;农药、化肥
等的使用量不断增加,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水库 全市有大型水库1座、 中型水库7座、小型水库151座。2005年,在所监测的4座水库
中,除葫芦山水库受上游污染较重,为Ⅳ类水质外,雪野水库、大冶水库、乔店水库水质
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水质较好。
地下水 20世纪70年代以前, 莱芜市地下水水质较好,基本没有污染。80年代以后,地下
水体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引起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和生活污水未加处理直接排放,
通过河流渗入地下;含有污染因子的工业废渣露天堆放,受雨淋溶;农药、化肥、污水灌
溉等因素,通过地表渗入地下。2005年,在所监测的12个井点中,监测指标年均值有超标
项目的井点9个,占所监测井点总数的75%。其中,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鹏山水源地
和徐家庄水源地水质较好,为清洁水质(Ⅰ级);叶马曹水源地氨氮超标,为轻污染水质
(Ⅲ级) 。3眼企业自备井中,鲁中化工总厂井点为清洁水质(Ⅰ级);山东煤矿莱芜机
械厂井点总硬度超标,为轻污染水质(Ⅲ级);莱芜机务段井点氨氮超标,为中度污染水
质(Ⅳ级) 。6眼污染河流沿岸井中,均有超标项目检出,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亚硝酸
盐氮和总硬度,其中,硫酸厂井点为微污染水质(II级),恒利造纸厂井点为轻污染水质
(Ⅲ级),泰山造纸厂井点为中度污染水质(Ⅳ级),市建材厂、市第二造纸厂、市纸板
厂井点为较重污染水质(Ⅴ级)。
城市环境空气状况 莱芜市的大气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在市区和重工业区的个别乡镇, 农村
乡镇较轻。污染主要来自燃煤废气、工艺废气、机动车尾气、工业粉尘、地面扬尘等,是
典型的煤烟型污染。
空气质量周报显示,2005年莱芜市城市环境空气各项污染物浓度年均值均不超标,达到国
家二级标准, 全年空气污染指数(API)在34至121之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9%,可吸
入颗粒物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69.6%,二氧化硫占26.3%。各项污染物浓度都以冬季最高,
其他季节较低。
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莱芜市冬季寒冷少雨,风沙大,主要靠燃煤取暖,加上
冬季易形成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导致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偏高;莱芜
市是重工业城市,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在燃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
加剧了空气的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城市道路清洁不是很规范和科学,地面扬尘也影响
着空气质量。
城市环境噪声状况 随着国民经济和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 工业生产、建筑
施工的不断增加,莱芜市的环境噪声污染也日渐突出。
城市功能区噪声 1999年以前, 各功能区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2000年普遍好转,仅
一工业区夜间监测超标。 2001年以来,6个功能区噪声昼夜监测均不超标。2005年总的污
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是,昼间: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工业集中区、混杂区、居民文教区;
夜间: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工业集中区、混杂区、居民文教区。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 1998年之前,莱芜市城区道路交通噪声污染较重,超标路段占50%以上。
1999年开始,加强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管理,道路交通噪声持续改善。2003年以来,所有监
测路段全部达标。 2005年,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等效声级范围为58.7至69.7分贝(A),平
均等效声级63.5分贝(A)。

区域环境噪声 莱芜市城区区域环境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交通、 生活、工业生产和建筑施工
噪声,四者的构成是,交通噪声占整个声源的51.5%、生活噪声(含娱乐噪声)占26.7%、
工业生产噪声占15.8%, 建筑施工噪声占5.9%。1994年到2005年,莱芜市城区区域环境噪
声等效声级基本呈下降趋势, 2005年,平均等效声级53.1分贝,不超标,80.1%的测点暴
露在45.0至60.0分贝之间, 相当于处在Ⅰ类至Ⅱ类标准之间, 大于60.0分贝的测点数占
11.4%。
农业环境状况 莱芜市农田土壤局部污染严重。 各乡镇各类土壤中均有农药残留积累,对
土壤生态系统有较大危害。土壤质地、深度、植被不同,农药残留量高低不同,黏质土壤
农药残留量较高,壤质土次之,沙质土较低,菜田高于农田和林地。化肥污染也具有普遍
性,全市化肥使用量大,利用率低,大量的化肥逸散、流失,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全市农
田重金属、有机毒物污染局部较重,主要分布在污水灌溉区、污染河流(牟汶河)沿岸、
工矿区周围,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