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719&run=13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疾病预防和卫生工作。1950年,县卫生院设防疫组。
1956年8月, 建立县卫生防疫站和麻风病防治站,并相继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学校卫生、
劳动卫生、地方病、传染病和职业病防治科室及疫情报告制度;基层卫生所和厂矿医疗卫
生单位均有专(兼)职人员分管传染病防治和疫情报告工作。1970年后,莱钢、鲁中矿相
继建立卫生防疫站。1979年,莱芜被列入全国第一批三分之一卫生事业整顿建设重点县,
卫生防疫管理水平、 技术素质和设备均有显著改善和提高。1984年8月,建立莱芜县食品
卫生监督检验所。1987年12月,由市卫生防疫站析出。1992年,卫生防疫站设15个科室。
地级莱芜市建立后,境内卫生防疫工作发展迅速。1993年,市卫生防疫站编制130名,
设办公室、总务科、财务科、劳动卫生科、环境卫生科、健康教育科、流行病科、计免科、
地方病科、 学校卫生科、检验科。1997年4月,在市人民医院急病(诊)科基础上改建成
立市急救中心。此后,市急救中心力量不断增强。至2000年,具备院外急救与院内抢救的
综合功能。
2003年,发生“非典型性肺炎”疫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当
年,初步建立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快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步
伐。市、区两级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指挥部及办事机构,统一指挥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按照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原则,以公共卫生
信息网为依托, 完成66个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建设任务。2004年2月25日,市委、市政府
印发《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实施意见》,就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完善疾
病预防控制体系、组建医疗救治体系、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卫生监督执法体
系建设、加大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工作力度等作出安排部署。7月8日,在原防疫站的基础上
新组建的莱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挂牌启用,承担全市疾病控制和卫生检测检验任务。负
责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指挥调度,开展伤病员的现场急救、转运和重症病人途中监护
等工作。各区分别组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本辖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12月,又合
并卫生监督规划、监督执法、医疗市场监督、重点案件调查、受理投诉举报和稽查等有关
卫生执法职能,成立莱芜市卫生执法监督所,负责全市的卫生执法工作。各区设立独立的
卫生执法监督所,负责所辖区的卫生执法工作。2005年4月,省、市财政投资640万元,在
市人民医院以西2.5公里处征地41亩, 建成市传染病医院并投入使用,平时承担全市各类
传染病的救治职责,发生“非典型性肺炎”等甲类传染病时作为救治的定点医院;各区医
院设传染科,建设独立的传染病区;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传染病门诊和隔
离观察室。至年底,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成效显著,随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得到很大提高。
莱芜市紧急救援中心 1997年4月,在市人民医院急病(诊)科基础上改建成立市急救中心,
设立急救调度室, 开通120、6212892、2311三部急救电话,调拨救护车2辆,人员46人。
2000年, 市急救中心人员增至59人,其中医疗人员24人,护理28人,救护车增至4辆,病
床20张,ICU病房床位4张,具备院外急救与院内抢救的综合功能,成功地进行重度农药中
毒、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心肌梗塞等危急重症的抢救,抢救成功率达94.6%。2003年,
抗击“非典型性肺炎”后,为适应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需要,在市急救中心的基础上改造
扩建用房1800平方米, 建设莱芜市紧急救援中心。2004年4月,市政府投资50万元,市人
民医院筹资140万元, 将市人民医院的急诊科改、扩建成的市紧急救援中心启用,形成了
院外急救—院内急诊—重症监护为一体的绿色生命通道。
2005年,市紧急救援中心人员增至86人,其中高级技术职务11人、中级技术职务12人,配
急救车6辆,安装卫星定位指挥系统,所有急救车辆全部实现GPS卫星定位。安装三路电话
程控交换系统, 实现同120调度指挥系统的有线和无线对接。ICU病房配备呼吸机4台、心
电监护仪12台, 心脏除颤器3台,血气分析仪1台,血液送流机1台以及微量泵、输液泵、
中心吸引器、中心供氧系统等,部分车辆还加载心电监护仪和便携式呼吸机,增强有效监
护输运职能。市紧急救援中心具备收治创伤后各种并发症感染、休克及创伤引发的呼吸、
心力、肾功能等多脏器衰竭和各种急性理化因素致伤性危重病症的能力。年内,成功输运
和救治病人14692人次, 其中向上级医院监护输送269人次。监护救治危重病例642例,抢
救成功率为96.3%, 对境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突发性公共卫生的医疗救援和维护
人民的身体健康发挥了重大作用。
市紧急救援中心建立后,市内较大的医疗单位也相继建立急救应急机制,配备救护车辆和
相应设备、人员,开展急救服务。至2005年,全市形成以市紧急救援中心为龙头,辐射22
家医院的医疗急救网络。市中医医院开通999专用急救电话和专用微机,与市110应急中心、
122报警台建立联动受理系统, 实行24小时及时接诊。市妇幼保健医院为接送产妇配备急
救车辆。
莱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莱芜市卫生检测检验中心) 2004年7月,莱芜市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成立,是全市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检测与评价、科研培训与健康教育为一体的技术
指导中心。前身为莱芜市卫生防疫站,占地面积16.5亩,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2005年,
设办公室、财务科、传染病防治科、慢性非传染病防治科、艾滋病防制科、免疫预防管理
科、检验科、质量管理科、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科、环境卫生检测与评价科、食品营养与
学生保健科、 健康教育科、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科13个科室。有职工134人,专业技术人
员占80%, 其中高级技术职务17人,中级技术职务54人。主要职责是应对境内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和控制各类传染病、慢性病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