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医疗技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716&run=13

中医 明代, 境内中医临床内、 妇、 儿、痘疹各科相继发展。朱包蒙自幼酷爱医学,有
“望病立决生死之识”,为全国名医。张文元、吕宪珂、吕绍曾等亦医术高超,闻名乡里。
清代,专科名医辈出,张德配善治痘疹;张奉文对脉诊颇有研究,能以诊脉决人生死
毫厘不差;杨鹤皋长于妇科,同治九年(1870年),知县刘同林之母患崩漏,众医无效,
经杨治疗痊愈,知县赠匾“回春堂”;邹登堂研制出“清瘟败毒饮”“清毒犀角饮”等验
方,防治瘟病颇有疗效;张卿云精内科,曾入朝为权贵治愈多年痼疾,名动京师,后成为
随军医生;亓占锋精外科,对痈疡恶疮多能应手奏效;曹乾,又名曹连三,尤擅儿科、妇
科。
民国初期,吕忞曾对张仲景医著研究较深,以《金匮要略》中大黄甘遂汤治妇科诸病、
乌梅丸治气逆心痛均收捷效,“屡起沉疴,颇负盛名”(《续修莱芜县志》),著《医学
选粹》10册(已佚)、日记数卷。陈肇基,20岁习医,对《内经》《难经》研究较深,善
用经方及土单验方,医术、医德对后人均有影响。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中医技术的发展
受到一定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制定“继承和发展祖国医学遗产”的中医政策,随着中医队伍的
发展壮大,中医医疗技术水平相应提高。1954年,在全县中医代表大会上收集验方、秘方
1243件。1956年,县人民医院成立中医科,开设中医门诊。1957年,挖掘搜集验方、秘方
3715件,方下公社挖掘的治白喉验方——香(油)(白)矾(蜂)蜜,经广泛应用,疗效
显著。 是年, 实行统一方案,分工协作,以中医为主开展防治肝炎科学研究,临床治疗
612例,治愈率80%;并推广针灸、按摩、气功、耳疗等疗法。1959年和1962年,辛庄、寨
里公社卫生院分别成立整骨科,对骨折等骨科病开展治疗。20世纪70年代初,针刺麻醉用
于手术临床。 1971年,全县部分老中医整理汇编《中草药土单验方选编》,收载141个病
种、822个方剂。1978年,县医院建立中医病房,收治各种慢性疾病及某些疑难重症患者。
寨里、辛庄卫生院建立中医正骨专科,设有正骨病床。1980年,成立县中医学会,定期召
开中医学术经验交流会,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1983年3月,县中医院成立后,医疗科室日
趋完备,医疗技术进一步提高。1984年,市中医院被定为全省热病科研牵头单位,进行野
菊花治疗感冒临床疗效观察, 经7个医药单位协作攻关,对岩香菊的药理、药效、毒副作
用等进行实验研究,治疗感冒501例,有效率93.9%,通过省级鉴定,广泛用于临床。1991
年,莱芜市以市中医院为龙头,被列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试点县,带动全市中医业务的全
面发展。
1997年,市中医医院康复止痛膏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课题被省中医药管理局列为
省医药卫生攻关课题。1998年,建立健全区、乡(镇)、村三级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网络。
莱城区寨里卫生院中医整骨专科、钢城区医院脊椎病治疗专科的建设初具规模。1999年,
确定一批具有较大优势的专科、专病门诊,如市中医医院的脑血管病治疗中心、糖尿病治
疗中心、肾病门诊、心血管病门诊等,并形成一定规模。2000年,加大中医特色和优势比
较明显的糖尿病、 肾病、肝病等6个科室的建设力度,带动了中医医院各项业务的开展。
2001年, 市肝病研究所全年完成科研课题2项,并通过专家鉴定,“脐血干细胞在肝病中
的应用”课题列入市科技攻关计划。2002年,市中医医院肿瘤科、肝病研究所、心脑血管
病专科和糖尿病专科在技术队伍建设、诊疗设施配备、病区条件改善、科技开发、业务开
展、单病种质量控制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和创新。2004年,市中医医院中风科被省中医药管
理局评为省级重点专科。
至2005年,全市中医由传统的望、闻、问、切,土单验方治疗一般疾病提高到发扬传
统、依靠科技和先进设备诊治内、外、妇、儿等多科疾病,尤其对疑难重症和恶性肿瘤的
治疗,显示出中医中药特有的优势。针灸、推拿、正骨等也借助于先进的医疗设备,诊病
范围与医疗水平有了较快的提高。市中医医院成为全市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指导中心。
附:土、单、验方
莱芜人民几千年来在使用中草药同疾病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由单方治病发展到复方。
许多方剂经临床验证疗效卓著。然多累代口授,匿而不传。新中国成立后,许多祖传秘方、
验方得以交流推广。1971年,筛选编印《中草药土单验方选编》1册,收载822方,现摘录
数则:
治菌痢方 取五倍子500克,洗净,置于锅内,水漫为度,煮两次,每次60分钟至90分
钟,合并两次浓缩成稠膏状,倒入瓷盘摊薄,80℃以下烘干碾碎,再与藿香粉90克混匀,
湿润后压成片剂,每片重0.35克,成人每次5片,小儿酌减。1日3至4次,临床验证,有效
率80%以上。

治外障眼疾方 其一, 白玉锭,取丹头21克,升月石9克,元麝香0.6克,上梅片0.21
克, 共研为极细末,炼蜜为锭,放杏核壳内备用。“丹头”配制方法是:浮水炉甘石120
克,盛镀银锅内,用焦炭煅透,放入童便浸泡一夜,用黄连水飞过,置盆内隔纸晒干,研
细。然后取当归,川芎、柴胡、川羌、防风、白芷、苍术、木贼草、槟榔、蝉蜕、菊花、
甘草、荆芥、蔓荆子、密蒙、草决明、炉甘石各30克,水煎取汁,晒干研细末即成。
其二, 退云散,取白玉锭丹头3克,玛瑙石0.18克,红片砂0.24克,真熊胆、小苏珠
各0.12克,上元麝,升月石,乳香、川黄连各0.03克,共研为细末,以无声为度,放盒内
备用。

治白喉方 取香油250克,白矾200克,蜂蜜500克,将蜂蜜在铁锅内慢火熬至起沫,然
后加香油熬沸,再加入白矾溶化搅成膏状,装入瓶内备用。用时以消毒棉签,蘸药膏涂于
白喉假膜处,1日3次,一般2至3天假膜即脱落。

治骨折方 其一, 取珠子1.5克,乳香、没药各120克,淀粉1000克,分别煅至存性,
加入麝香1.5克,血竭90克,红黏米面120克,研细罗面,用时以食醋熬成黏稠膏状,摊于
单层白布上,敷于正面的骨折部位,用秫秸篾打成帘子封围,以绷带轻扎。一般半天即止
痛,3天左右痊愈。
其二,当归60克,松节60克,莶草60克,蓖麻仁60克,木瓜30克,蚕沙30克,穿山龙
90克, 双钩藤60克,海风藤60克,五加皮90克。以上10味用净茶油750克同入锅内熬炼,
滤去药渣,再加入乳香60克,没药60克,红花90克,血竭90克,珍珠3克,麝香3克,黄丹
3克,三七90克。

治骨结核方 取狼毒1000克, 大枣1500克,将狼毒放入锅内,加足量清水,再将大枣
洗净,放在锅箅子上,慢火蒸两小时,将大枣取出晾干。每服大枣5至7个,1日服3次,一
个月为一疗程。 用时只吃大枣,不服药液,有少数病人吃枣后,出现腹泻现象,可停药3
至5天再服,不必做其他处理。
西医 1925年, 西医传入境内,当时仅能处理一般创伤小病。1928年春,红字会莱
芜分会临时医院为北伐的国民革命军抢救伤员50余人, 治疗病民1200余人。1930年6月,
为国民革命军及晋军治疗伤员30余人,治疗病民200余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县卫生院诊治疾病即以西医、西药为主。1950年,县卫生院开设内
科门诊,治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1953年,县卫生院成立外科,治疗一般常见外科创伤。
1955年, 开设妇产科门诊。随后临床科室相继健全。1956年5月,县医院施行第一例阑尾
切除手术。之后,陆续开展剖腹探查、胃肠穿孔修补、膀胱切开取石等手术。1959年,施
行第一例剖腹产手术。随后开展子宫全切、宫外孕等手术。1960年后,开展开胸食道癌切
除、脾肾静脉吻合、颅内血肿清除、断肢再植、开胸心脏按摩、眼球摘除等手术。1970年
后,县医院配置心电图、心电向量、超声心电图等设备。县分院、公社卫生院开设放射、
化验等科室,疾病诊断水平相应提高。各基层卫生院相继开展普外手术。牛泉分院成功地
施行一例断肢再植手术。1975年,县医院成功抢救一例触电后呼吸心跳停止18分钟(自主
节律停止30分钟)的患者;苗山分院开展先天畸形、小儿麻痹后遗症、大脑性瘫痪等外科
矫形手术,取得明显效果,其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矫形手术获泰安地区医学科研成果三等奖。
1976年,县人民医院开设小儿科及病房,治疗一般小儿肺炎、腹泻、肾炎等疾病。1977年
7月, 县医院内科治愈一例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自主呼吸停止94天的患者;12月,
县医院外科一次收治28名烧伤面积3%至46%的病人,治疗成功率在90%以上;外科采用空肠
上端切开灌洗法抢救严重有机磷中毒6例, 均获成功,获泰安地区科研成果一等奖。1979
年,县医院外科用加压钢板治疗10例股骨骨折患者获成功,获泰安地区科技大会三等奖,
自行设计的锁骨骨折复位器获泰安地区科技成果二等奖。
20世纪80年代,县医院先后开展了肺叶切除、贲门失弛松解、脑瘤摘除、白内障摘除、
腹壁下动脉与阴茎癌患者施行根治术,肺肿瘤切除、经皮肝穿刺胆总管造影术。1988年12
月,在省立医院教授指导下,市人民医院外科成功开展动脉导管结扎和二尖瓣狭窄分离两
例心脏外科手术。住院病人治愈率73.2%,好转率19.5%。各乡镇卫生院也先后开展剖腹产、
子宫全切,并能处理常见妇科病、难产、妊娠中毒等疾病,完成胃大部切除、胆囊摘除、
膀胱或输尿管切开取石等手术。住院病人治愈率72.9%,好转率22.8%。
90年代起,引进技术人才与高水平的医疗设备,专业科室设置进一步细化,医疗技术
水平大幅提高。神经内、外专业先后开展脑血管造影、介入治疗动、静脉血栓、微创颅内
血肿粉碎抽吸等手术; 内分泌专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救治成功率达到99%;心血管专业
开展心脏临时起搏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呼吸专业开展纤支镜检
查;泌尿专业开展血液透析肾癌根治术;外科先后开展显微外科、肾切除、手术治疗脑溢
血与股骨头植换术;肛肠专业开展低位直肠癌重建肛术;胸外科开展全肺切除,法乐氏四
联症纠治心脏直视手术;神经外专业开展听神经瘤切除、CT导向下行立体定向脑脓肿穿刺
抽吸术;普外开展腹腔镜下胆囊、阑尾切除术;显微专业开展拇甲瓣游离移植再造拇指等
外伤手术;眼科专业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和前段玻璃体切割术;传染病科开展微循
环检测, PCR检查对乙肝、丙肝传染病病源学诊断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肿瘤科利用电热疗
机、 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χ-刀)系统,各期肿瘤的治疗水平
有了较大提高,好转率80%。
2003年,市人民医院成立技术攻关小组,经过技术培训,具备肾脏移植的条件和技术。
2004年4月, 成功开展第一例肾移植手术。妇产、小儿、皮肤等科的技术水平也有较大提
高。至2005年,随着先进设备的引进,市人民医院核磁、CT、放射、检验、病理、特检、
核医学等医技科室的检验、检测、诊断都达到新水平。
中西医结合 新中国成立后, 卫生系统注重中西医结合技术水平的提高。1952年,县
卫生院培训70余名中医人员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1963年,县医院中西医结合治愈一例再
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此后继续对此病进行攻关研究。至1976年,共收治31例,治愈13例,
显效9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83.9%。1964年至1969年,中西医结合处于低潮。1970年起,
中西医结合逐步恢复,市人民医院和各公社医(卫生)院及厂矿医院建立中西医结合基地,
成立结合小组,开辟专用病房,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脉管炎、贫血、蛔生病、
便血等进行疗效观察,明显优于单纯一法。市人民医院中医科用翠云草合剂防治慢性支气
管炎,有效率83%;外科用中药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法,配合西药抗生素治疗早期阑尾炎,
部分患者能治愈,对胆结石、泌尿系统结石、宫外孕、急腹症等亦有较好疗效。1974年,
应用小夹板固定等中西医方法治疗骨折, 平均疗程比过去缩短30天左右, 治愈率80%。
1976年至1978年, 对200名公社医(卫生)院和驻地厂矿医院在职西医进行中西医结合培
训,中西医结合水平有新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市直和乡镇医(卫生)院及省地厂矿医
院各临床科室在实践中就中西医结合作了进一步研究。1985年起,市中医院用地产中药岩
香菊制成冲剂、针剂、栓剂,治疗感冒、扁桃体炎、肺炎、泌尿系感染、子宫颈糜烂、外
阴炎等疾病, 取得明显疗效。1987年,市中医院购置1台高压氧舱,为中西结合救治危急
重症创造新的有利条件。该院用当地野生药材岩香菊,制成针剂、冲剂、栓剂治疗多种感
染性疾病,取得明显疗效。
20世纪90年代,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加科学规范,境内医疗单位在这一方面的探索,也取得
大批科研成果, 特别是在治疗肿瘤、 慢性病、疑难病等方面的研究和治疗成绩显著。至
2005年,随着现代化医疗设备的引进和医技水平的提高,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得以更好地
发挥,中西医结合研究和治疗各种疾病成果显著,治愈大批病患。
医学科研 境内医药界有识之士大都注重著书立说。 清代张慎著有《包蒙小传》,记述明
万历年间名医朱包蒙的做官行医事迹,并附验案数则。清同治年间,杨鹤皋著《集验舌法》,
继承了历代舌诊学说,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而有较大发展。同时著有《医方集注》,专
论方剂的临床应用,为临床方药总结。近代名医吕忞曾著《医学选粹》10册,《日记》数
卷,对前贤医典,能析解妙义,对历代医家不拘泥于流派之偏,具有批判治学精神。田锡
章著《杂病论》 1卷,蒋其奎著《斑疹杂病论》数卷,郝九化著《眼科选录》,均为医学
论著与临床经验总结。王绵曾著《新编验古并集》,全书70篇,包括内、外、妇、儿各科,
临证验案较多,妇科方面的内容尤为丰富。黄庆昌著《中医外科辨证治验简录》,该书理、
法、方、药具备,每一病证均附验案佐证。
新中国成立后,学术团体相继成立,学术气氛日益活跃。各专业学会采取多种形式开
展学术交流,发动和鼓励医药界人士挖掘整理祖国医学遗产,加强中西医结合,总结学术
经验,著书立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医学论著的出版发表数量逐年增多,中西医皆丰,
题材多样,学术水平不断提高。至2005年,全市卫生系统获得省、地市的科技成果奖励63
项(省级6项) , 发明专利1000多项; 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医学论文1199篇,其中国家级
1000多篇;出版医学专著629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