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编卫生体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708&run=13

境内卫生医药事业有优良传统。元代,莱芜城设医学,重医术,倡医德,为百姓治病。明
代,张文元、吕宪珂、朱包蒙、吕绍曾对医术研究颇深。清代,中医临床各科已具雏形,
张德配、张奉文、杨乐春、吕忞曾等分别擅长痘疹、妇科等症,有的著书立说。1925年,
西医药传入境内,与中医药共同发展和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在“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运动与群众运动相结
合”方针指引下,卫生、医疗、医药机构相继健全。至1978年,全县卫生系统医疗机构22
个,卫生技术人员82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84人;开设病床780张,千人拥
有0.79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境内卫生事业有较快发展。1979年,莱芜被列为全国三分之
一县卫生事业整顿建设试点县。 1980年至1983年,经过3年努力,基本建设、卫生医药队
伍及设备状况明显改善。1983年至1992年,境内新建市中医院、市康复医院、市红十字会
血站等市直医疗单位;同时,将乡镇医院下放给乡镇管理,一大批乡镇医院得以升级和发
展。
地级莱芜市建立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新建和搬迁市人民医院,
扩建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康复医院、市皮肤病防治所等市直医疗单位,全市卫
生医疗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改善,医疗卫生设备大量增加和更新,拥有国内先进的
直线加速器、 磁共振、螺旋CT、C型臂X光机等大型医疗器械。1994年,全市提前6年实现
初级卫生保健目标。1995年12月,莱芜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1997年起,
先后4次被卫生部、 中国红十字总会授予“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2003年起,加大公
共卫生体系建设,市疾病控制中心、市紧急救援中心、市传染病医院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2005年,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市建立起市、区、乡、村四级医疗卫生网络。全
市有各类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9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1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7个,妇幼
保健机构3个。 卫生技术人员611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97人。全市医院总
床位3586张, 平均每千人拥有2.92张。有村卫生室830个,乡村医生2175人。拥有万元以
上医疗设备1431台, 其中100万元以上的设备32台。全市形成村村有卫生室,乡镇有卫生
院,市、区有医疗、防疫、妇幼保健等卫生机构健全的四级医疗卫生网络。
境内体育事业历史悠久。民间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武术、棋类等群众性、自娱性体育
活动自古流传,打蹦、踢毽子、跳方等项目曾在少年儿童中广为流行。新中国成立后,机
关、学校、群众体育运动日渐普及,运动会及各类竞赛蓬勃开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境内体育事业迅速恢复发展。至1987年,全市厂矿、企业、机关、学校、乡镇建有篮球场
1000余个、 排球场200余个(排球队150个)、足球场91个(足球队56个)、网球场近500
个、乒乓球室1200余间,长年坚持锻炼的有5万多人。
地级莱芜市建立后,市委、市政府加大体育事业建设力度,投资建设了市体育中心等大型
体育场馆设施,大部分学校体育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进入21世纪
后,境内社区体育设施投入加大,全民健身活动扎实开展,群众健身意识明显增强,练习
健身操、功夫扇、太极拳、门球、台球、瑜伽者逐渐增多。至2005年,全市组织各类体育
赛事1000多次,参与群众10余万人,莱芜市运动员在省以上竞赛中获金牌291.33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