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齐长城遗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705&run=13

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沿太沂山脉修筑的军事工程, 长600多公里。齐长城莱芜
段遗址位于莱城区北界,西起大王庄镇芭麻峪村北的东山,经大王庄镇、雪野镇、茶业口
镇逯家岭村进入淄博市博山区境内,又从博山区樵岭前村东进莱城区和庄乡青石关村西的
大梯子山,至平州村东进入博山境内,共跨越224座山头,35个村庄,全长64.16公里。境
内自西而东有四大关、十二小关,城墙主要由关隘、城墙、烽火台等部分组成。2001年,
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隘 四大关 自西向东为后关(天门关)、锦阳关、黄石关、青石关。
后关,又名天门关,位于莱城区大王庄镇后关村,关门上方有0.8米×0.4米的“天门关”
石匾,城墙有雉堞,1961年修泰明路时拆除。关前原有孟姜女庙和建庙石碑;关墙与西侧
鸡爪顶、东侧陈草洼山的城墙相连,在崇山峻岭中气势弘大。今在天门关西侧尚存50多米
石砌城墙,残高2至3米。
锦阳关,又名通齐关,位于莱城区雪野镇娘娘庙村。关东西两面横锁着烟火台、长城
岭山, 中通莱明路。原有关楼,南墙东西与长城墙相接,高8米,抗日战争始逐渐损坏。
西侧有750米城墙保存较好,高6米,雉堞较完整,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为抵御捻军入
侵重修。关东长2200米的城墙保存也较好,残高2.5至4.2米。锦阳关长城岭段,被山东省
文物局公布为历史优秀建筑。
黄石关,位于莱城区茶业口镇上王庄村北,关楼已无,形制与锦阳关相同。黄石关建
筑在东西两山间之谷地,关旁黄石崖石峰突起,崖下河水自北向南流淌,河东为莱芜茶业
口至章丘普集公路,关址虽无遗存,但城墙雄姿犹在。关东1800米处是瓦岗寨(山)遗址,
东西宽12米,南北长31米,寨墙残垣高2米,宽1米,寨门尚存。关西1000米处为北寨(山),
遗址南北长约百米,东西宽30米,寨墙残垣高2米,宽0.9米,寨门尚存。除关址处城墙被
破坏200米外, 黄石关两侧各有千余米石砌城墙保存较好,残垣高1.5至2.5米。关前原有
孟姜女坟、庙,王陵庙和建庙石碑。
青石关,位于莱城区和庄乡青石关村。它修筑在两侧山峦夹峙的深谷口上。青石关是
齐都临淄的南大门,自古有“直淄之门,当南之冲,为出兵要路”之称。此处原有城墙并
筑有东、南、西、北四个关门,凭据天险,内可屯兵,外可御敌,是齐长城上至今发现的
唯有的一座独特的关城,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清代,为防御捻军重修。清咸
丰年间,僧格林沁亲临青石关组织抵抗捻军,其当年住所仍在,但原有“曾王所其处”碑
已不见。
东小便门,现已无存。
南关门距北关门100米。南关门仅存石基,从宽大关门基石上尚存8厘米深的车辙痕,
就足见当年车水马龙之繁荣景象。 南关门原为石拱门,高6米,门洞宽2.5米,进深6米,
门上雉堞高2米。 为防御捻军,曾在南关门洞上建立炮台。关门上方的“青石关”石匾现
镶在该村学校山墙上。关门前观音庙尚存“奕世流芳”碑,卧于地上,碑身完整,碑文清
晰,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立,记述铺筑南北通衢青石关石路面等功德。
西关门已毁。原关门高5米,宽3米,进深5米,上筑雉堞。今关门两侧已建成民宅。
北关门保存完整。 关门用当地青石发碹而成,门洞高4米,宽2.5米,进深8.5米。门
洞上1.2米有平台, 东西长9.7米, 平台上原有玄帝庙,今毁。关门旁今存明万历四十年
(1612年)《重修玄帝庙记》石碑。
北关门北侧通往博山长6里的关沟是著名的瓮口道, 古时称南北九省直道,道上有20道石
坝, 宽处10米,窄处仅2米多,有人工凿出的攀登石阶,中间辙痕深15厘米。道旁隐周世
宗洞中,有明代《重修要路碑记碑》。清人李愿相描写过关沟情形:“朝入瓮中峡,及关
日已午”,可见这段关沟行进之艰难。据说,当年商贾往来独轮车排成长队,如若“闹了
关沟”,双方互不相让,有时要等候几天方得过关。关隘之重要,商贸之发达,南北交往
之频繁,由此可见一斑。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有一首描述青石关的诗:“身在瓮盎中,仰看
飞鸟渡。南山北山云,千株万株树。但见山中人,不见山中路。樵者指以柯,扪萝自兹去。
勾曲上层霄,马蹄无稳步。忽然闻犬吠,烟火数家聚。挽辔眺来处,茫茫积翠雾。”
十二小关 即胡家庄关、 北门关、阎王鼻子关、马头崖关、上北峪关、东关、北栾宫
关、九顶山关、珍峪关、霹雳尖关、风门道关、东车辐关。小关形制相似,建在偏僻大山
的山垭路上。
北门关。位于莱城区雪野镇与章丘市垛庄乡的边界,又名“鬼门关”。关西有铜顶山,关
东有阎王鼻子山,两山之间山口处为北门关遗址。两侧城墙遗存较差,部分为石土混砌的
墙体,因倒塌呈梯形乱石堆状,部分残存的花岗岩条石、片石干垒的城墙高约13米。有莱
芜至章丘的公路穿过。
原北门关为石发碹, 高2.5米,宽3米,进深5米;关顶有平台,台上有城墙和垛口。
1958年修筑枣园至莱芜的公路时,该关被拆除,东西两侧有城墙残存。
关东150米阎王鼻子山坡城墙上有一便门,虽不完整,但遗址清楚,门宽5.5米,两侧
石墙残高2米。 阎王鼻子山下是雪野镇毛家林村,便门内阎王鼻子山陡坡上是人工凿成的
曲折的一条盘山道,道旁石崖上遗有两处石碑座槽。北门关不常开,城墙内外人们往来多
由此通过,山路崎岖爬越艰难。
北门关东北4500米处又有一座便门。 便门西800米是海拔603.2米的曹曹峪顶,东520
米有胡多萝寨, 城门坐落在两山之间山垭处,门宽3米,进深5米,门两侧城墙残高2米。
山垭南为莱芜胡多萝村,山垭北是章丘下秋林村,两村之间有便道来往。
马头崖关。 位于莱城区雪野镇胡多萝村东北1.5公里处的山垭上。宽3米,进深5米,
残高2米。
东关。位于莱城区雪野镇鲁地村北,西为烟火台,东为黄石崖。石发碹门洞高2.4米,
宽2米, 进深3.3米,关门墙高2.8米,残存东西城墙。东关为锦阳关的辅关。南通莱芜鲁
地村,北通章丘大寨村。春秋时齐鲁两国在这一带交战,齐国将中军大寨设在北关,后世
有大寨之名。关南地属鲁国,因此有“鲁地”之村名。现关门及两侧墙体属于晚清建筑。
东便门两侧有城址,长1150米。西侧高1.2米,宽2至4米;东侧高2.5至4.2米,外墙宽0.8
米,内设站台,总宽度为4.2至6米。
北栾宫关。 位于莱城区雪野镇北栾宫村村北的山垭上。关门宽2米,进深2米,残高2
米。关门西有两个石围墙山寨遗址。寨内东侧有3间小石屋。围墙西有一排尖顶石屋。
霹霹尖关。位于莱城区茶业口镇卧铺村村北的霹雳尖山东山垭上。有两道山门。其中
一道山门建在长城墙南石崖处,门宽1.5米,进深3米,残高2米。
凤门道关。 位于莱城区茶业口镇逯家庄北,因该处风大又名黑风口。原关高7米,进
深7米,石发碹门洞,高约3米,宽约3米。
东车辐关。位于莱城区和庄乡东车辐村。关南北两侧分别为禹王山和炮台山,中为淄
河源头的车辐河。东车辐村村东、和庄村中分别有一道自炮台山修向原山的城墙。东车辐
村北山根城墙上, 有一关口,宽2米,进身3米,残高4米。西车辐村北有两石寨。关内有
多处汉墓。
烽燧(烟火台) 是建在大关山顶传递敌情的军事设施,夜间举火为烽,白天放狼烟为燧。
齐长城莱芜段有大铜顶子、锦阳关、西尖山、九顶山、北寨山、火燎台、火郎台、鸡冠寨、
霹雳尖山、东丰山和炮台山等烽燧。
大铜顶子烟火台 位于莱城区雪野镇毛家林村西,海拔600米。
锦阳关烽燧 位于锦阳关东700米处的山顶上,当地称烟火台。建筑已无存,基础尚可辨认。
西尖山烽燧 位于黄石关西1700米处海拔72l.7米的西尖山上,石筑烽燧,遗址直径15米,
残墙高1.5米。
火燎台 位于锦阳关烟火台东,海拔600余米。
火郎台 位于黄石关西南侧,又名火龙山,海拔614米。
团城 又称山寨、城堡、敌台。是建在关两侧高山顶上的石围墙寨,用以屯兵和观察敌情。
齐长城莱芜段自西而东有大顶子山寨、大铜顶子山寨、曹操峪顶寨、北栾宫寨、黄石关北
寨、黄石关东寨、霹雳尖山寨、东风山寨、西车辐北寨、西车辐南寨、原山寨等。保存较
好的是黄石关北寨、黄石关东寨、东风山寨。
大顶子山寨 位于莱城区雪野镇胡家庄北大顶子山, 有城堡,东西长28米,东端南北宽15
米,西端宽8米,墙高1.3米。
大铜顶子山寨 位于莱城区雪野镇望米台村北大铜顶, 有城堡,面积约6000平方米,双重
残墙,内有石屋、水井等。
黄石关北寨 位于黄石关西1000米处高山上, 上有面向黄石关口的马蹄形城堡遗址。城堡
绕山顶而建,南北长100米,宽30米。外墙高2.5米,站墙高1.5米,厚约1米。东北门,门
宽1米。东面对着黄石关有6个瞭望孔,孔宽0.28米,高0.2米。房墙基长15米,宽4米。
黄石关东寨 位于黄石关东1800米处的顶子山上, 当地人俗称瓦岗寨,南北长31米,宽12
米。 外墙高2米,站墙高0.6至1米,厚0.6至0.9米。西南门门宽1米,高1.4米。西侧墙上
建有几个朝向黄石关的瞭望孔。站在东寨和北寨上,居高临下,可俯瞰黄石关及周边的远
山、峡谷,利于发现敌情和作战。
霹雳尖山寨 位于莱城区茶业口镇卧铺村霹雳尖山上, 有椭圆形城堡,东西26米,南北20
米;墙高2米左右,宽约1米,中有垒石,辟东门,有石级。
炮台顶城堡 青石关东为炮台顶, 海拔632米。顶上有不规整的双重墙体,高约1米。两墙
间距50至120米, 内有多处营房遗址。遗址有方有圆,大小不一,有毗连,有独立。小方
屋面积阔6.1平方米,设有窗台、瞭望孔;套房面积11.8平方米,设5个窗台、1个瞭望孔;
山膀上面对深谷有新月形山寨及10余间较完整的石屋。寨内径10米,墙高1.5米,宽0.6米;
较大的石屋3.6米×3.4米,高1.7米,顶为片石叠压。据考证,其建筑后世重修过。
城墙 城墙采用片石干垒、 发碹等技术修建, 建筑技术较高。全长64160米,其中较好的
14285米,一般的38385米,看不出遗址的11490米。
石碑 奕世流芳碑 位于莱城区和庄乡青石关村南门外。碑身首一体,无座。高1.63米,宽
0.73米,厚0.18米。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六月立。额题“奕世流芳”。碑文楷书,
计14行,每行35字。主要记载修青石关路的经过。李儒安主持。
孟姜女纪铭碑 位于莱城区茶业口镇上王庄村(齐长城黄石关南侧) 。明洪武元年(1368
年) 立。碑呈长方形,高1.3米,宽0.7米,厚0.1米。碑额阴刻“孟姜女纪铭”,详细记
述了孟姜女哭长城。
附:“孟姜女纪铭”全文
孟姜女,籍孟家峪也,其名由父孟姓母姜姓合二而成。闻秦一统六国,四海升平,齐长城
南北战事不再,贸易频仍,城南王庄范友善与城北孟家峪孟诚信相识弥久,则成刎颈之交。
是时,二者妻皆孕,即指腹为婚。翌年,果生男女,遂结秦晋。时值二九,欲完婚。然范
友善之子范喜良为避天降之祸,无奈易名万杞良,赴幽州筑秦长城。月余,饥寒而故,掩
于城体。可怜城墙之骨,犹春闺所梦之人。孟姜女思夫心切,以孱羸之身千里寻夫。至城
下,闻夫故,恸哭感天,长城塌大段,遂露夫尸。孟姜女抱尸万念俱灰,欲赴黄泉。然嬴
政见其貌美,欲纳其为妃。孟姜女则誓死违拗,计脱魔爪,而后纵身东海。幸为渔人救,
乃返故里。未久郁郁而终,葬于范田,竟圆同穴之梦。世人皆叹曰:真烈女子也!草夫野
老感其冰清玉洁、笃情忠贞,亦为警后辈,故勒石纪铭,当万古流芳矣。
明洪武戊申南王庄众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