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演员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691&run=13

历代莱芜梆子演员,大都受过三年以上科班的严格训练,四功五法(唱、念、做、打,
手、眼、身、法、步)各方面具备较扎实的基本功底,再加上演出剧目繁多和演唱形式多
样,各类门头的演员都有适合自己特点的剧目,生、旦、净、末、丑都有充分发挥自己艺
术才能的机会。莱芜梆子的传统门头,划分为三大门头十三行当。三大门头是生、旦、净,
十三行当是生门的红脸、老外、帮生、大小生、二小生,旦门的正旦、小旦、二旦、老旦,
净门的大花脸、二花脸、副花脸(今无)、三花脸。新中国成立后,门头划分逐步纳入生、
旦、净、末、丑的流行行当。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涌现出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演员,
他们为莱芜梆子的成长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以自己的辛勤劳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并被长期传颂。
莱芜梆子祖辈“大腕” ——魔旦子 魔旦子,亦称“末囊子”,原名陈福庆,今新泰
市固山人。他是莱芜梆子祖辈演员中的代表人物,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誉。自幼家境贫寒,
放羊出身。因生活所迫,不满十岁的时候,就偷跑到章丘小阳春班跟班学戏。开始,只干
些搬道具、背行李之类的杂务。后因其聪明伶俐,虚心好学,被正式收入科班,学习花旦。
他学戏认真、功底扎实、唱做俱佳、特色鲜明,嗓音虽不高亢,但却委婉圆润,吐字清晰,
韵味淳厚,在几十年的粉黛生涯中,唱腔和表演等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深得
群众的喜爱与欢迎。至今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孩子孩子你别哭,一会就出来
你‘魔旦子叔’;‘跑断腿,磨破脚’,还不知赶上‘魔旦子’出角不出角。”传说,一
个妇女听说“魔旦子”登台了,抱起孩子就往剧场跑,因跑得太急,不留神在南瓜地里绊
倒,她起来不及细看,抱起“孩子”就跑,到剧场一看,自己怀里抱的却是一个南瓜。由
此可见陈福庆高超的艺术魅力和声望。代表剧目《玉虎坠》《虹霓关》等。
历代著名科班的优秀演员
老阳春班
彭钟熙,外号彭黑子,大花脸,详细身世已无可考。
顾德胜,艺名来兴,工红脸,详细身世无可考。
邹顺清,莱芜市钢城区艾山街道人,工花旦。
邹顺明,莱芜市钢城区艾山街道人,邹顺清之兄,工小生。
宋福堂,泰安市岱岳区范镇人,三花脸。
小阳春班
该班除“魔旦子”陈福庆之外,还有王佐汀、丁连生等知名演员。
王佐汀,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傅家庄人,先工小生,再改花脸,后打大锣,记戏特别
多,舞台经验十分丰富。
丁连生,淄博市沂源县鲁村人,工花旦。
亓德贵,外号“亓朝子”,莱芜人,红脸,嗓音虽暗,但吐字清楚,唱腔独具特色,
表演规范,擅演关公戏。
薛德勤,莱芜市莱城区杨庄镇龙尾村人,三花脸。
魏福先,外号“魏大松”,莱芜市莱城区口镇人,大花脸。
赵中孝,原籍莱芜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后迁居莱城东关。胡生,唱腔浑厚圆润,韵足
味纯。
长顺班
胡宗立,外号“胡大彩”,莱芜东关人,工红脸(生行),演唱字正腔圆,清晰优雅,
以腔取人,最拿手的戏为《八宝珠》。
亓长贵,外号“板凳子”,莱芜市莱城区高庄街道梨沟村人,工花旦。
朱长宝,泰安市崅峪镇小河西村人,大花脸。
吉庆班
段洪彪,艺名洪福,外号“段四子”,莱芜市钢城区颜庄镇人,红脸。拿手戏为《打
渔杀家》,扮肖恩。
孙竞成,外号“随子”,淄博市沂源县鲁村人,二花脸。拿手戏为《战洛阳》《水淹
七军》等,功底扎实,唱做俱佳,有“活周仓”之称。
恒盛班
张凤水,艺名张春梅,外号“南瓜纽子”,莱芜市莱城区口镇林马村人,小旦,唱腔
委婉细腻,表演真实生动,宗陈福庆一派。拿手戏为《打樱桃》《小上坟》等。
张德胜,外号“张三子”,泰安市范镇人,大花脸,功底扎实,唱腔优雅,据说曾跟
老阳春班的彭钟熙学过戏,称彭为“师爷爷”。
徐克法,外号“牙狗子”,莱芜市莱城区张家洼街道王家楼村人,二花脸。
小长顺班
孙玉才,艺名盛隆,外号“小白孩”,新泰市东都人,二花脸。擅演《滚鼓山》《过
巴州》,人称“活张飞”。
吕庸兰,艺名盛成,泰安市大汶口镇小西窖村人,先工旦,后改生。
宗恒森,艺名盛吉,泰安市徂徕镇刘宋村人,武生。
富盛班
李金标,艺名富恒,外号“蒜窝子”,莱芜市莱城区口镇西街村人,二花脸。他嗓音
洪亮,扮相端庄,尤演张飞戏最为拿手。
范配玉,艺名富明,外号“半截牙”,泰安市省庄镇范官庄村人,小生。
陈延荣,艺名富全,外号“陈小眼”,莱芜市莱城区寨里镇陈大下村人。先工花脸,
后改胡生。
宁卓子,莱芜市莱城区口镇人,武生。擅演《翠屏山》,扮石秀。
庆丰教育社
胡庆松,泰安市夏张镇人,红脸。他嗓音纯正清亮,字正腔圆,委婉动听,韵味纯朴,
拿手戏为《两狼山》《哭头》《四进士》等。曾任县剧团第一任团长。
程庆泉,外号“炮弹”,泰安市邱家店镇南王庄村人,大花脸。他音域宽厚,做戏逼
真,很有激情。擅演包公戏,曾任县剧团副团长。
王庆奎,外号“铁咬蝈”,泰安市省庄镇东洋楼村人,青衣,拿手戏为《樊梨花征西》
《三娘教子》等。
周庆玉,泰安市邱家店镇人,武生,外号“豆皮”,拿手戏为《狮子楼》《长坂坡》
等。
兴华班
赵兴杰,外号“赵二子”,赵中孝之子,莱芜市莱城区东关人,红脸。
赵兴凤,外号“赵旦”,工小旦。莱芜市钢城区颜庄镇赵家峪村人。他戏路较宽,表
演泼辣,唱腔委婉,尤以扮演彩旦为最见长。
张兴红,莱芜市莱城区杨庄镇人,花旦。
刘兴兰,泰安市徂徕镇猪毛台村人,青衣。
张兴魁,莱芜市莱城区方下镇小辛庄村人,大花脸。
继庆班
高传福,艺名高继安,新泰市果都镇浮丘村人,老旦。
陈继雷,莱芜市钢城区艾山街道人,二花脸。
杨继花,新泰市龙亭镇杨家洼村人,工花旦。
新吉庆班
张登贞,艺名张吉雷,莱芜市莱城区大王庄镇前张街村人,二花脸。拿手戏为《两狼
山》,扮演杨七郎。
王吉太,泰安市省庄镇人,胡生。拿手戏为《辕门斩子》,扮演杨景,曾任县剧团副
团长。
陈吉顺,外号“陈友子”,莱芜市莱城区杨庄镇人,武生。拿手戏为《长坂坡》《两
狼山》等。
毕吉祥,莱芜市钢城区颜庄镇澜头村人,红脸。
非正式科班的优秀演员 除正式科班的优秀演员外, 还有不少虽无正式科班,但有较
高艺术造诣的“票友”,在群众中也同样享有一定威望。
石金胜,外号“十三晃”,泰安市崅峪镇人,青衣。拿手戏为《吕后篡朝》《铡美案》
等。
奚凤贤,外号“奚裙子”,莱芜市莱城区口镇人。自幼家境贫寒,跟班学戏,后拜师
赵中孝,武生。他记戏特别多,新中国成立后曾口述出传统剧目一百多出,为莱芜梆子的
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邹开勋,外号“杨带儿”,邹顺清之子,淄博市沂源县鲁村人。自幼跟班,后拜师石
金胜,工花旦。后名声颇大。
李云其,外号“大旦”,大花脸。济宁市汶上县人,擅演曹操戏。
韩希贞,外号“假大彩”,济宁市泗水县人,胡生,王麻子的徒弟。
莱芜梆子剧团知名演员 莱芜梆子剧团自1954年成立后, 共有四代艺术人才组成(以
张克学为代表的1956代,以孟君兰、李桂英为代表的1970代,以李伟为代表的1988代,以
亓辉为代表的1993代)组成,连同新生代,五代同台演出,至2005年有演职员70人。
魏育升,莱芜市钢城区颜庄镇澜头村人,先花脸后改胡生,先后拜师张登贞、胡庆松,
国家二级演员。他演唱吐字清晰,味道纯朴,表演真实。尤其以扮演现代戏中的“老生”
最为见长。他分别在《送猪记》中扮演方老汉,《三定桩》中扮演陈大爷,《红柳绿柳》
中扮演金书记,《雪野风情》中扮演倪里滚等,曾两次上过银幕。
王玉红,女,青衣,泰安市人,是莱芜梆子第一批女演员。入团后拜师赵兴凤。她唱腔韵
味浓厚,表演泼辣真实。传统戏擅演《秦香莲》等,在现代戏《送猪记》中曾较成功地塑
造方大娘的舞台形象,也曾是《三定桩》中扮演陈大娘的第一代扮演者。
宋其珍,女,花旦,泰安市人。曾拜师朱吉兰,是莱芜梆子第一批女演员。她功底较扎实,
唱腔细腻,表演认真,尤其以扮演《秋江》中陈妙常等类角色最为出色。
张克学,亦称张科学,武生兼丑,莱芜市莱城区大王庄镇前张街村人,张登贞之子,国家
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东剧协理事。曾在《赵连岱借闺女》《逼婚记》中扮
演县官、《狸猫换太子》中扮演陈琳、《十五贯》中扮演娄阿鼠、《金玉奴》中扮演金松。
在现代戏《红柳绿柳》中扮演常秘书、《正月十五雪打灯》中扮演土包包、《雪野风情》
中扮演红桃开、《好儿好女》中扮演孬蛋、《大山魂》中扮演犟哥、《钓鱼人》中扮演虎
前、《推媳妇》中扮演二愣。导演了《推媳妇》《大山魂》《钓鱼人》等剧目。多次获文
化部及省文化厅表演及导演奖。他唱腔韵味十足,善于刻画和反映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表演很有特色。
张洪展,胡生,莱芜市莱城区寨里镇裴王村人,1964年进剧团。他嗓音高昂洪亮,细腻优
美,运用自如,善于吸收兄弟剧种的优秀成分,以“声”夺人。他在现代戏《红柳绿柳》
中扮演的丁老旺、《雪野风情》中的年鱼头、《大山魂》中的满山瞄受到观众好评。
贾桂山,泰安市崅峪镇人,二花脸,曾拜师张登贞,国家二级演员,他吐字清晰,行腔清
脆,表演泼辣,擅长扮演程咬金一类人物,代表剧目有《程咬金招亲》《墙头记》等。
朱光梅,女,泰安市省庄镇上高村人,刀马旦,国家二级演员。曾在现代戏《三定桩》中
扮演金旺妻、《好儿好女》中扮演郝老太等,上过银幕。
张建芳,大花脸,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留村人,程庆泉之徒。国家二级演员。擅演“白脸
戏”。代表剧目《秋江》。
孟君兰,女,莱芜市莱城区苗山镇王胡同村人,老旦,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
员。1970年加入县文艺宣传队,后改唱莱芜梆子。她扮演现代戏中的农村老妈妈,形象逼
真,表演大方,很有特色。她曾在《三定桩》中扮演陈大娘,《红柳绿柳》中扮演八婶,
《正月十五雪打灯》中扮演花花娘,《好儿好女》中扮演郝老太,《大山魂》中扮演杜鹃
婶,《钓鱼人》中扮演虎前娘,多次获省及国家级奖,两次上过银幕。
李桂英,女,花旦,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仓上村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拔尖演员。1970年加入县文艺宣传队,后改唱莱芜梆子。她戏路较宽,嗓音清脆响
亮,表演生动活泼。传统戏《借闺女》中的秋菊、《秋江》中的陈妙常、现代戏《红柳绿
柳》中的绿柳、《正月十五雪打灯》中的山花花、《雪野风情》中的安边柳、《大山魂》
中的花猫嫂、《钓鱼人》中的万人迷等角色,都有较高的成就,多次获表演大奖。
李玉华,女,老旦兼青衣,莱芜市莱城区凤城街道曹村人,国家二级演员。1970年加
入县文艺宣传队,曾成功扮演京剧《红灯记》中李奶奶等角色,后改唱莱芜梆子。她嗓音
浑厚纯朴,清脆响亮,行腔委婉,韵味浓厚,在唱腔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她为电影《红柳
绿柳》中红柳的配唱和在舞台上塑造的红柳的艺术形象,受到观众的一致赞扬。
齐丽云,女,小生,莱芜人。1970年加入县文艺宣传队,后改唱莱芜梆子。她扮相大方,
表演潇洒,唱腔清晰,韵味很浓。擅饰传统戏中的文秀才一类人物。代表剧目为《姊妹易
嫁》《逼婚记》《秋江》等。
张学文,泰安市洪沟人,工丑。1970年入宣传队,后改唱莱芜梆子。他表演不拘一格,做
戏认真泼辣,在传统戏《赵连岱借闺女》中扮演的傻小子,在现代戏《红柳绿柳》中扮演
的丁满缸等,都很有特色。
石佩霞,女,济南人,以工彩旦为主。1971年加入宣传队后改唱莱芜梆子。她模仿力强,
戏路较宽,拿手戏为《赵连岱借闺女》中扮傻妮子、《红柳绿柳》扮二宝等。
吴希梅,女,莱芜市莱城区高庄街道鄂庄村人,工花旦,青衣,1977年考入莱芜梆子剧团,
国家一级演员,唱腔亮丽,扮相俊美。主要代表剧目有《回龙传》《借闺女》《凤冠梦》
《正月十五雪打灯》《好儿好女》《大山魂》《钓鱼人》等。
李伟,女,济南市长清区人,1988年毕业于泰安艺校,国家二级演员。主工花旦,兼刀马
旦。《推媳妇》中饰演福妞,1992年参加全国“天下第一团”剧目展演获表演奖,山东省
第二届艺术节表演二等奖;2000年参加全国部分省市农村题材小戏调演;《正月十五雪打
灯》中饰演嫩娇娇,获山东省第五届艺术节表演二等奖;《大山魂》中饰演美狼,获省第
七届艺术节表演二等奖;《钓鱼人》中饰演柳蝉,获山东省第八届艺术节表演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