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音乐舞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683&run=13

音乐 音乐创作 近代以来,境内的音乐创作力量一直比较薄弱,但当代莱芜籍著名音
乐家丁鸣的音乐创作在全国影响较大。
丁鸣, 1925年6月生,莱芜吕家峪村人。先后就学于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上海音乐学院
作曲系。曾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文联
副主席、顾问,辽宁省音协主席、名誉主席;《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副主编、辽宁
省卷主编;《冼星海全集》《当代中国音乐》编委;期刊《音乐生活》《乐府新声》主编、
顾问;《沈阳音乐学院院史》主编。1939年,始从事文艺工作,主要作品有大合唱《森林》、
《胜利花开遍地红》(合作)、《钢都三月满城花》(合作);电影音乐《祖国的东北》;
歌剧音乐《在边境线上》《喜日子》;歌曲《春雨》《秋收》《我爱我的家乡》《白山黑
水颂》等200余首。学术著作《歌曲作法教程》(合作)、《千山乐话——丁鸣音乐文选》。
《胜利花开遍地红》《秋收》《果园之歌》《渔村好风光》等获中央文化部、东北人民政
府作品奖。1992年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待遇。事迹被编入《中国音乐家辞典》
《中国高等教育专家名典》《世界名人录》等十余部辞书。
20世纪90年代后,境内音乐创作取得一定成绩,部分作品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在比赛中
获奖。如李亚丽、秦咏等创作的歌曲《泰山我心中的山》《万里边疆万里歌》《光的使者》
《我的老嫂》分别在《音乐小杂志》(1992年)、《音乐大观》增刊(1996年)、《音乐
大观》专刊(1998年)上发表;歌曲《莱芜我可爱的家乡》《市场管理员之歌》分获1994
年、 1996年山东省企业文艺会演比赛创作二、三等奖。2005年8月,秦咏创作的歌曲《莱
芜大捷千古传》和李亚丽创作的歌曲《凤凰山下春潮涌》分别获得山东省青年歌手大赛优
秀创作奖。至年底,全市有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1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10人。
民间音乐 境内民间音乐主要有莱芜号子、民歌民谣、民间吹打乐3种。
莱芜号子。号子,是指集体劳动中协同使劲时,为统一步调、减轻疲劳所唱的歌,大
都有一人领唱,大家应和。劳动号子直接产生于各种重体力劳动,直接服务于这些劳动,
是劳动者的歌。莱芜的劳动号子最常见的有打夯号子、搬运号子、伐木号子、赶山号子、
叫卖号子等。特别是叫卖号子的叫卖声格律和莱芜梆子唱腔十分相似,一般都是分上句下
句,上句高出,下句低收。如“卖簸箕箢子”“打锡壶”“卖小鸡”“换壶底”“称葱了”
等都是重复两句。一个上句开,一个下句合,十分完整,听起来自然悦耳。如今,劳动号
子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有所改进,并在不同场合时而听到一些
流畅悦耳号子声。
民歌民谣。境内歌谣民间流传较多。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形成一批动员人民、鼓舞斗
志、坚定革命胜利信心的歌谣和小调,如《鬼子真可恨》《快把战场上》《放下锄头把兵
当》等。另外,历史上传唱下来的儿歌民谣如《长尾巴郎》《小叭狗》《小豆豆》等,多
是儿童们在日常生活或游戏活动中,以及妇女们哄小孩时自由说唱,这些儿歌以数板为主,
顺口流畅,通俗易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吹打乐。民间吹打乐历史上多用于婚丧嫁娶,祝贺节日等,乐队一般不少于五六人,多者
七八人,常用乐器有唢呐、笛、笙、二胡、堂鼓或扁鼓、长锣、铙钹、小镲。较著名的有
莱芜张氏吹打乐队、口镇西街吹打乐队、王王石吹打乐队等。
莱芜张氏吹打乐队,起源于牛泉镇庞家庄村。据《张氏祖谱》记载,张氏先人张节,
河北枣强人,自幼精通音律,尤其擅长吹管。明万历年间,被召为宫廷乐师,多次受皇家
嘉奖,告老还乡后乃创办张氏吹打乐班。暮年因避战乱始迁于鲁西村,至第二代传承人张
启超,迁居于牛泉镇笔架山下庞家庄村,世代传承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张氏吹打乐曲有
400余首, 今仅存《新风赞》 《送喜报》 《笔架情》《思亲曲》《普天庆》《大出殡》
《行千里》等120余首。流传下来的乐谱节奏鲜明,粗犷豪放,地方特色浓郁。
口镇西街吹打乐队,成立于1948年,系许氏家族相传,活动于口镇一带乡里。乐曲有
《扣州调》《到春来》《水龙吟》《保装台》《平调反》《越调》《斗鹌鹑》《软三调》
《小开门》《娃娃脸》《上天梯》《大登殿》《小放牛》等,1962年中央民族乐团到莱芜,
曾邀请该队许同俭同台演出。
王王石吹打乐队,清光绪二十二年(1895年)由羊里镇王王石村的王云祥创办。流传
较广的乐曲有四个眼的《小开门》《平调反子》《水锣音》《五六五》《工车上》《二句
半》《秧歌调》等。1980年,其孙王彬林考入山东省艺术学院深造,曾为电视剧《武松》
伴奏。1986年,王彬林随山东省歌舞团赴澳大利亚访问。
20世纪90年代后期,境内民间吹打乐内容、形式大都已脱迷信、低沉、哀怨之貌,特
别是进入21世纪后,各吹打乐班紧跟时代,推陈出新,民间吹打乐焕发出新的生机。
舞蹈 舞蹈创作 历史上境内舞蹈创作力量较为薄弱。新中国成立后,境内的舞蹈主要
是以发掘民间舞蹈和一些厂矿职工、学校师生表演为主。改革开放后,创作了一些较有影
响的舞蹈节目。部分作品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在比赛中获奖。1996年,由中国音乐家协
会会员李亚丽、山东省舞蹈家协会会员田翠英等人编导表演的舞蹈《花鼓锣子》获全国舞
蹈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中老年健身舞蹈比赛“梅花”表演奖。是年,李亚丽创作的舞蹈《赶
圩归来阿哩哩》《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同时获得山东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优秀表演奖;田
翠英创作的《春雨》获全国第十届群星奖省选拔赛二等奖。至2005年,全市有省舞蹈家协
会会员4人。
民间舞蹈 莱芜民间舞蹈, 多是人们自发组合、自编自演,主要有狮舞、龙灯、高跷、旱
船、跑驴、抬芯子、打花棍、扭秧歌等,多在春节、灯会期间活动。莱芜民间舞蹈的精华
当属“花鼓锣子”和“蹉地舞”,这两种舞蹈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动律奇特,乡土味浓。
花鼓锣子。源于钢城区颜庄一带的民间舞蹈,自清末流传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当
时莱芜饥荒穷馑,许多人流落集镇,靠乞讨卖艺谋求生路。颜庄村民张凤旨、苗传美等人,
搜集加工改编沿街乞讨者与卖唱者击鼓敲锣的韵律,卖药人打伞的技巧,磨刀人打夹板的
节奏,熔多种民间技艺于一炉,形成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
花鼓锣子最早的演唱形式为五人集体舞。领头者为青年英雄扮相,着一身青,紧束口,
腰系板带,足穿薄底靴,头戴英雄巾,此人打鼓;第二人打小锣,为姑娘扮相,梳一条大
辫子,绿褂红裤镶金边,足穿大缨子花鞋;第三人为丑角扮相,着一身青,翻穿山羊皮坎
肩,手打夹板;第四人为姑娘扮相,穿着同第二人,打小镲;第五人为丑角扮相,打扮同
第三人,肩背褡子,打雨伞。演唱中,演员用携带乐器敲打节奏,见景唱景,见物唱物,
即兴表演,说唱舞蹈穿插进行。演员表演时上身双手动作不多,主要是双脚蹦跳,舞姿优
美朴实,并不时插科打诨,形式生动活泼,音乐节奏明快,唱词通俗易懂,既可单独表演,
又可穿插于龙灯、狮子舞、高跷等队伍中配合演出。
花鼓锣子不仅在民间广泛普及流传,还曾多次参加全省、全国性的民间艺术表演活动。
1957年和1960年,花鼓锣子演唱队分别获得山东省民间艺术挖掘奖和表演二等奖。改革开
放后,在保留原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全新的编排整理,从服装道具、唱词内容,到舞蹈动作、
演出阵容等方面, 都加以改进,更富有时代特色。1990年9月,花鼓锣子代表莱芜市赴泰
安参加“第四届泰山国际登山节暨全国登山活动开幕式”。1996年10月,应省老干部活动
中心及有关部门特邀赴济演出,获银杯奖。2005年5月9日,在莱芜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
的“激情广场大家唱”大型文化活动中,花鼓锣子作为开场节目登场表演。花鼓锣子已载
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东卷》。
蹉地舞。又名蹉脚舞,是流传于和庄乡一带的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舞蹈。传说清嘉庆
二十三年(1818年),山东大旱,官府率百姓登原山向禹王求雨,在返回路上,大雨骤至。
百姓认为大禹显灵,欣喜若狂,他们又唱又跳,手舞足蹈,把生计之难、祈求之情,集于
一“蹉”。至此,蹉地舞应运而生。从此之后,一年一度的原山庙会,跳蹉地舞成为庙会
的一项主要活动。
蹉地舞主要动作有“单脚蹉”“单交叉蹉”“双交叉蹉”“蹦跳蹉”等。做动作时,强调
身体前倾,两臂自然摆动,突出一个“蹉”,“蹉”在弱拍上,同时“蹉”出力度。其要
点是“上身向前倾,双脚往后蹬,一步半个蹉,似把原山登”。据《全国教师作曲家歌集》
载,其舞姿为:身体前倾,两脚走行进步。前行一步半时用前脚前掌向后蹉地半步,为单
脚蹉,两脚同时后蹉为双脚蹉。两臂自然摇摆,或手舞彩绸,或手拉竹板,以烘托蹉步。
曲子是由古代的老道念经调和民间小调融合而成的。曲一为步行速度,有悲壮感。曲二快
速,较欢快,以表达喜悦心情。均是四分之二节拍,旋律舒张流畅又略带跳跃性。蹉地舞
已载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山东卷》。
附:部分民歌民谣

鬼子真可恨
鬼子真可恨,鬼子真可恨,
奸淫掳掠放火又杀人。
你看他狼心狗肺多残忍,
多残忍!
鬼子真可恨,鬼子真可恨,
他向我们全国来进攻。
同胞们快快起来参加八路军,
(参加)八路军。
大家要齐心,大家要齐心,
拿起枪刀去和鬼子拼。
要把那日本强盗赶出境,
赶出境。

快把战场上
叫老乡,你快去把战场上,
快去把兵当。
不要等到日本鬼子杀到咱家乡,
老婆孩子遭了殃,
(你)才把兵当。
你别说,日本鬼子他难找我,
咱自享快乐。
你不当兵我不出枪想个法儿躲,
无人打仗亡了国,
看你怎么过。
你别想,谁家来了我给谁纳粮,
纳粮自在王。
日本鬼子奸淫烧杀还要抢粮,
一家老小杀个光,
我的个老家乡。

放下锄头把兵当
放下锄头去改行,
背起行李辞爹娘。
张三李四跟我来,
八路军里把兵当。
把兵当,把兵当,
老兄何必这样慌。
你在门前等一等,
辞别爹娘就到场。
就到场,就到场,
主力军里把兵当。
今年打败日本鬼,
明年胜利回家乡。
回家乡,回家乡,
大家相见喜洋洋。
这个就说真英雄,
那个就说真荣光,
真荣光!真荣光!

长尾巴郎
长尾巴郎,尾巴长,
娶了媳妇忘了娘。
把娘背到山沟里,
把媳妇背到炕头上。
煎腊肉,热辣汤,
“媳妇媳妇你先尝,
我上山沟背咱娘,
咱娘变成屎壳郎”

小叭狗
小叭狗,带铃铛,
哗咙哗咙到集上。
待吃桃,桃有毛,
待吃杏,杏焦酸。
吃了个栗子焦巴干,
打了个滚上了山。

小豆豆
小豆豆,上学校,
老师讲课他睡觉。
左耳听,右耳冒,
你说可笑不可笑。

小板凳
小板凳,一尺长,
妈妈叫我搬进房。
坐下听她说句话,
教我学习莫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