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652&run=13

学校概况 2000年10月, 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原莱芜师范学校、莱芜市职业技术
教育中心、莱芜市广播电视大学三校实质性合并成立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山东省首批
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之一, 面向全国招生。2002年11月3日,莱芜职业技
术学院、山东农业大学莱芜专科部揭牌。建院之初,学院有教职工559人,专任教师404人,
在校生2000余人。学院占地406亩,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2005年10月,开始建设新校区,
规划占地20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学院在职教职工589人,专任教师367人。其中教
授、 副教授75人,讲师165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34人,在读硕士、博士学位的58人,
全日制在校生6400人。
院系设置 至2005年, 学院设有机电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系、师范教育系、信息工程
系、艺术系6个系,新材料与新能源、智能玩具、生物技术3个研究所及粉末冶金学院,开
设26个普通专科及对口高职专业。
机电系 2000年建系。 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
电子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有大型机加工实训中心、数控
技术实训中心、电工实训室、电气焊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机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实训室、
PLC教学做一体实训室、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做一体实训室、模具教学做一体实训室、模
具展室、单片机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力学实验室、测量实验室、机械展室、CADCAM实
训室、汽车维修实训室、电气智能综合实验室、制图室等20余个实验、实训室。至2005年,
有教职工70人,专任教师52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人,副教授12人,院级专业带头人5
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3人,在读硕士学位的教师6人。“双师型”教师占43%以上。有
数控铣床、数控车床、普通机床60余台,机械电子设备500余台(套),学生专用微机600
余台,实验实习条件完善。学生在校期间,除获得毕业证外,还可以考取数控铣床操作工、
数控车床操作工、 车工、制图员、电工、钳工、汽车修理工等职业资格证书,机电系85%
以上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省教育厅批准在机电系设立省级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
心、山东省首批数控机床操作职业鉴定站。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确立为省级特色专业,
《机械制图》 《机械设计基础》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0年至2005年,共培养
毕业生3100人,其中220名升入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经济管理系 2000年建系。设有会计学、经济管理、经济贸易、思想政治教育、法学哲学、
投资与理财等8个教研室。 经济管理系突出实验实习教学,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综合
素质的提高。 有省内一流的ERP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及各专业系列
教学软件。 2005年, 有专职教师48人, 其中教授(研究员)、副教授3人,讲师27人,
“双师型” 教师7人。有教学班24个,在校学生1300人。全系有1个院级特色专业,4门院
级精品课程。教师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国成人教育》《当代教育科学》《中国市
场》 《中国管理信息化》《金融经济》《会计之友》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撰
写专著、教材、工具书16部,完成和正在承担的国家、省(部)、市级及院级科研项目29
项。 2000年至2005年,共培养毕业生1500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专升本连年
取得优异成绩。
计算机系 2000年建系。2005年,有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人,讲师22人,硕
士研究生(含在读) 6人。建有基础实训室、专业实训室、创新实验室、网络实验室、组
装维护室和5个多媒体专用教室,有500多台高档微机供教师和学生实验实训用。是全国计
算机等级考试、全国信息技术考试、山东省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在莱芜的唯一考点。计算
机系与济南齐鲁软件园、上海大数集团、北京翰子昂公司、山东力创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
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实行“双证”制,与北京翰子昂公司、上海大数集团签订
IT行业、数字媒体与设计行业认证协议,毕业生可获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信息
产业部等认证的多个行业技能证书。《数据结构》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在山东省首届计
算机技能大赛中,学生杨海峰获山东省计算机操作员个人赛金奖,并被评为第四届“齐鲁
晚报杯”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学生轩永盛获全省多媒体比赛第九名;亓伯川获第七届
“齐鲁晚报杯”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提名奖。与上海浦东软件园、杭州动漫基地、苏州
软件园、上海大数集团、齐鲁软件园等工业园区建立稳定的毕业生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
率达95%以上。
师范教育系 2000年建系。 设有初等教育、文物鉴定与修复、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法律事务、文秘、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等专业。至2005年,有教职工66人,其中教授、
副教授8人, 讲师21人,获得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11人,2人被评为院级专业带头人,8
人被评为院级骨干教师。 有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880人。建有文化艺术实训室、木器雕
刻室、内画实训室、陶瓷修复室、木器加工车间、客房实训室、3个电子阅览室、5个多媒
体教室、专业图书阅览室等学生学习实训场所。师范教育系建有1门院级特色专业、8门院
级精品课程,创办了《师范》报和《凤城》文学杂志。至2005年,有10余项科研课题被学
院批准立项,6项科研课题被山东省批准立项,有10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有
5名教师分别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 山东省知识型职工、莱芜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
家、莱芜市优秀教师、莱芜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在全国大学生书法大赛中,三次获优秀组
织金奖,并有50多幅书法作品分获金奖和银奖。学生的绘画作品被学院作为礼品赠送给到
访的美国客人。有105名学生考入本科院校。苏静、田志杰等8名学生被团省委选拔录取支
教山东西部地区。
信息工程系 2000年建系。 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化
工技术、微电子技术、食品生物技术6个专业。2005年,有教师5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
授6人,讲师1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21人,有6人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
省教学能手、山东省师德标兵、莱芜市跨世纪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有教学班22个,在校生
820人。建有生物技术研究所、应用电子研究所2个研究所。拥有教学实验楼一座,建有基
础实训室、专业实训室、创新实验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单片机实验室、物理实验室、
电工实验室、通信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电子工艺实验室、电子基础实验室、家电实验室、
电子制图室、 专业化学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药物化学实验室等,设备价值500余万
元。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为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电子电工专业为省级实训基地。《物理学》
《药用植物学》两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
级优秀教学团队。获得山东省科研项目12项,莱芜市科研项目8项,获科研基金100万元,
获得国家专利30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61篇。专升本录取率在40%以上。学生参加
全省电子大赛获5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学生高思国获山东省十大优秀大学生提名奖,学
生职业资格证书考取率达98%。
艺术系 2000年建系。设学前教育、音乐表演、舞蹈表演、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广告设计与制作6个专业。2005年,有教职工3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人。有中国美术教
育研究会会员2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人,中国教育协会书法委员会会员1人,莱芜市
音乐家协会副主席1人, 理事1人,委员1人。与全国8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就业合作和订
单培养协议, 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6%。建有大学生艺术团、大型铜管乐队、飞天锣鼓
队、鼓乐队、戏剧协会社团等各类学生艺术团体。舞蹈《旺旺年》在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
会中获一等奖;舞蹈《一路辉煌》获魅力校园第六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征集一等
奖。学生刘畅获“山东省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称号;在山东省青少年歌手大奖赛中,学
生隋振洲获通俗组第二名;在山东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在第二
届全国校园文艺汇演中获一等奖。
师资队伍及管理 学院成立后, 坚持内引外联、校内培训、校外进修与顶岗锻炼相结
合,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实践技能,打造以“双师型”为主的师资队伍。2005年,学院
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34人,正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58人。先后聘任山东农业大学、
泰山医学院等6名教师为兼职教授。选派3名教师到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
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学习。成立教授委员会,先后评出6名学科带头人,15名学术带头人。
聘请莱芜钢铁集团、泰山钢铁集团、北京汇源集团的专家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双师型”
师资队伍得到加强和优化,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学院围绕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以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管理制度等改革为突破口,
构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办学机制。实行干部竞争上岗,变身份制为岗位制、终身制为聘任
制。2002年后,先后完成两轮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对不适合岗位的干部进行调整和解聘。
推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增强教师的进取心和对教学的精力投入,教师备课、讲课
质量明显提高,优良率达到94%以上。按照“分类管理、优劳优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的原则,划分教师、教学辅助人员、管理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四种类型进行分配。教师的
劳动报酬与课时、业绩挂钩,教学辅助人员与其工作量和绩效挂钩,管理人员、后勤服务
人员与岗位和工作绩效挂钩。同时,对教职工个人发表的论文、获得的成果和对学院的贡
献给予奖励,形成多元化分配结构。
教学工作 学院成立后, 始终坚持“以创新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以质量创名校,
以服务做贡献”的发展理念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的
办学思想和方针,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服务
莱芜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坚持教学、科研与管理创新,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求, 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5
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被财政部、教育部评为中央职业教育生
物制药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电工电子实训中心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重点
支持的实训基地项目。学院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职教师资队伍建
设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学院。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培养有高级技能的人才一直是学院奉行的宗旨和不变的方针。学院先后与莱芜钢铁集团有
限公司、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天津通广集团、鲁南制药
集团、上海汽车有限公司粉末冶金厂等省内外3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学院获得企
业的车间、设备、资金等支持,企业获得学院的人力、技术等优势资源,双方建立互惠共
赢的良好机制。在合作过程中,企业参与学院办学,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技术指导、
学生顶岗实习等方面给予支持。学院与企业合作进行产品生产与开发,帮助企业解决生产
中的实际问题,形成良性互动、良性循环的局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了学院与企
业的交流融合,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历届山东省
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山东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舞蹈比赛、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
及外语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学院共获得一等奖12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
3项,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学院积极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与企业需求人才的成功对接。围绕职业教育人才培
养目标,根据不同专业未来职业岗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计工学结合的课程
内容和实践训练项目,构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符合社会和
企业的实际需要。 对开设的100多门专业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并评出院级精品
课程20门。实行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顶岗实习”“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
模式,与天津通广集团、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订单培养”,与北京汇源集
团、 山东煤矿莱芜机械厂等企业开展“顶岗实习”,与齐鲁软件园师创公司开展“2+1”
培养模式,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形成课堂与实践相结合良好氛围。
科研工作 学院坚持科研创新,每年投入120万元设立教师和学生科研基金,以教师科
研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至2005年,教师在省
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930篇, 共争取中央专项资金和省、市科研项目19项,编写教材、专
著20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