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农业科技推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618&run=13

种植业技术推广 1951年,县农场进行小麦“双镢沟”密植试验,创亩产457.5公斤全国最
高纪录,在全县推广。1959年,境内平原地区推广小麦“大畦播”。1973年,全县首次推
广一年三种三收的小麦、 玉米间作(简称粮粮间作)5.7万亩,平均亩产比两种两收提高
100公斤。 此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87年达到46万亩。1975年,寨里、方下两公社在
长埠岭涝地引进推广小麦、 玉米小畦大背间作套种(简称小粮粮间作)5.3万亩,亩产小
麦250公斤、玉米200公斤,迅速推广到全县各地。1977年,马勺湾大队第一生产队从博山
区引进番茄旱作技术,解决山区旱田番茄栽培问题,在常庄公社及境内部分山区逐年发展。
1987年,全市种植1.2万亩,最高亩产13575公斤。1982年,县土肥站采用山东省土壤速效
锌普查使用技术,推广到农作物种植上取得成效,获山东省农业厅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
县农技站在小下村推广应用玉米叶龄指标促控法,获泰安地区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1983
年,县农技站和种子公司联合推广杂交玉米优良品种掖单2号获得成功,最高亩产650公斤,
推广面积55万亩。县科委引进推广大白菜杂交一代种(青杂号)获得成功,取得县科技成
果二等奖。1984年,高庄办事处农技站引进推广优良玉米杂交种丹玉13号,获得市科技进
步三等奖。1988年、1989年,进行以小麦根际固氮菌、抗生素S-921防治苹果腐烂病为主
的十几项实用技术推广工作。
1990年起,以农、林、渔、果、水及农业科技信息和技术推广为重点,围绕农业产前、
产中、产后各个环节,通过咨询指导、物资供应、集团承包等形式,开展技、物结合的综
合配套服务。至1994年,全市各种形式的间作套种、立体种植面积达到70多万亩,农作物
复种指数达到185.9%;小麦生产通过实施“1.2.5”工程,新品种面积达到3535万亩以上,
引进小麦新品种8个, 建立小麦良种繁育基地3000亩;生姜“双万”开发推广面积1.57万
亩。 1995年10月起, 加大脱毒品种推广力度,全省推广脱毒地瓜现场会在莱芜召开。至
1996年, 建立脱毒地瓜试验田10亩,脱毒地瓜推广面积达到6万亩,占全市地瓜种植面积
的45%, 总增产瓜干1200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1998年起,加大农作物新品
种引进推广力度。至2000年,先后引进农作物新品种70多个。2001年,以节水和脱毒为重
点,采取以成果单位为主体,各级推广计划资金扶持为辅的措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器
材、 脱毒系列产品等9项技术成果。莱芜塑料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型微灌器材”,被
列为国家重点推广计划项目, 获得20万元资金扶持。2003年,推广脱毒马铃薯种100万公
斤,脱毒生姜1.2万亩,脱毒甘薯2.5万亩;示范推广优质谷子新品种——吨谷一号1200亩,
平均产量在900斤以上; 引进推广洛阳山药等12个名优经济作物品种。全市良种覆盖率达
98%以上,玉米小麦统一供种率达87%。2004年,在黄庄镇建成优质桃微滴灌示范基地3000
亩,在方下镇建成节水示范温室大棚3000亩。2005年,开展生姜、马铃薯等项目研究开发
和推广。 在口镇秃尼山建设微喷灌、滴灌防护林160亩,经济林40亩,发展全市林业节水
灌溉2000亩。引进小麦新品种22个、玉米新品种25个。
林业技术推广 1948年, 县政府成立东关示范苗圃、大舟山苗圃及大舟山示范林场,
引进、培育加拿大杨等优良树种。1953年,县政府首批引进苹果树苗5000余株定点栽植。
1960年, 继续引进并得到较快发展,1978年达41万株、苹果总产643万公斤。1983年,县
林业站引进推广欧美杨,在境内生长良好,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84年,市林业局推广
三十烷醇在果树上的应用技术,取得显著效果,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地级莱芜市建立后,林业科技工作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林业,使常规技术与高
新技术相结合,增强林业科技含量。1993年,利用世界先进的生物工程手段,脱毒、组培
几十个果树、花卉名优品种,年末第一批脱毒苗木推广栽培。部分造林单位推广高分子吸
水剂和生根剂应用技术;林业育苗在广泛推广容器育苗的同时,推广秋育夏栽新技术。在
造林树种更新上,推广箭杆刺槐系列新品种和中林系列杨树新品种等。推广石质山地柿树
低产园开发、酸枣嫁接大枣技术研究、花椒丰产开发技术等15项开发新技术。完成嫁接大
枣1.5万亩, 开发改造柿树低产园0.4万亩,高接换头板栗0.3万亩。1994年,市林业局推
广根沾泥浆等新技术。 1996年,全市引进果树优良品种46个,选定省级、市级样板园各4
处, 果园管理达到良种良法配套。通过推广灭幼脲生物调节剂新技术,4处国营林场春防
面积达到4.8万亩。 1998年,推广地膜覆盖、疏花疏果、树盘覆草等实用技术,果树配方
施肥、果实套袋等先进技术亦被推广应用。
2000年,围绕山区综合开发工程的实施,搞好山区高效林业技术开发,建设中华寿桃、
冬枣、 凯特杏、油桃、优质李子等8大优质果树基地,引进优良品种30多个。围绕实施青
石山区绿化工程,推广应用石灰岩山地开发与造林绿化工程。围绕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
加快“苹果综合配套技术”成果的推广步伐,在普遍推广周年修剪、疏花疏果、配方施肥
实用技术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干旱果园土罐微渗技术研究”和果实套袋技术,提高综合
管理水平和果品质量。2001年,引进新品种12个,推广先进技术10项,落实机关技术人员
承包果园14个。 与山东农业大学、省果科所等科研单位联合举办林果培训班6期,开展送
科技下乡活动7次,举办各种短训班11次,培训果农1.2万人。2002年,抓好技术引进与推
广, 引进新品种30个,推广先进技术10项,开展送科技下乡6次。2003年,组织市、区开
展科技下乡活动6次,举办各类林业技术培训班8期,引进名优新稀品种12个。2004年,组
织送科技下乡活动10余次, 印发技术明白纸及科技书籍2万余份,通过组织参观、举办各
类技术培训等形式培训果农林农1万余人次。加大抗旱造林技术推广力度,提高造林质量,
加快绿化速度。2005年,重点推广容器袋苗和带土球苗造林技术,经济林的周年修剪、配
方施肥、树盘覆草等实用技术。
畜牧技术推广 1959年, 县土产废品经理部首次引进安哥拉种兔1200只,饲养长毛兔
在境内兴起。 1976年,县外贸公司首次引进水貂100只。1982年,县外贸公司引进、推广
联邦德国长毛兔, 取得显著成效,全县饲养140万只,创历史最高水平。是年,县畜牧站
推广“星杂二八八”优良鸡种。1984年,市畜牧站开展莱芜猪保纯繁育,获泰安市科技进
步二等奖。1985年,市兽医站推广应用小鹅瘟血清,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3年,重点推广瘦肉猪生产、蛋肉鸡生产、长毛兔生产、鸡法氏囊病综合防治、绵
羊生产、鸡产蛋下降综合症防治、饲料综合开发、暖圈养畜禽、人工授精、人工培植牛黄
等10大综合配套技术。 1994年,主要畜禽良种普及率达到85%。2000年,繁育推广良种猪
20万头、 羊5万只、长毛兔20万只、黑山羊10万只。2002年,莱芜猪集约化养殖及配套系
示范开发、莱芜黑山羊杂交改良、莱芜长毛兔选育和繁育等良种产业化推广项目进展顺利,
分别在杨庄镇、口镇和高庄街道建莱芜猪种猪场、黑山羊种羊场、黑耳兔种兔场,新建畜
禽一级扩繁场5处, 二级扩繁场10处。2004年,推进“莱芜猪”“莱芜黑山羊”“莱芜长
毛兔” “莱芜黑鸡”4个繁育中心的建设,依托得利斯(莱芜)种猪繁育场为基础,新建
高标准良种示范场1处。2005年,重点开展地方畜禽良种等项目研究开发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