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城市市容管理和环境综合整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61&run=13

1985年,市政建设局设立市容管理办公室,有工作人员7人。1987年,改称城市监察大队,
主要任务是根据城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对城区的道路、桥涵和排水、防洪、卫生、公共场
地的照明设施、秩序及城区绿化等进行全面管理。
1993年3月, 成立莱芜市城建监察大队,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国家、省、市有关城市规划
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对规划区内的城市规划、市政工程、
公用事业、园林绿化、房地产、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土地、车辆停放、客运秩序及
街道摊点等进行统一管理监察。
1993年至1994年,以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环境综合整治为目标,开展城市环
境综合整治活动。投资2250万元,建成叶马曹水源地和乔店水库引水工程;发展公共交通;
建成煤气工程、集中供热一期、二期工程;新建一批环卫基础设施;加强供水、市政、园
林绿化、环卫、燃气、供热等管理。
2001年,查处影响市容市貌的行为210起,对16起乱搭乱建逾期未拆除的,经市政府批准,
依法进行强制拆除。2003年,按照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通知》
精神,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对4个出入口、24个城中村、28个居民小区、8个重点部
位、 10条沟渠和市区所有单位院落进行全面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清除垃圾死角105处,清
运垃圾1.3万吨,城市卫生状况得到改善。是年,清理临时摊点1800处、店外经营2600户、
乱停乱放车辆3500台(次) ,拆除书报亭、彩票亭123处,简易棚87处,城市占道经营行
为得到规范。 对沿街建筑实施“穿衣戴帽”,全面清洗粉刷,共清洗粉刷沿街建筑物326
座,面积13.6万平方米,对16座建筑物楼顶进行“平改坡”改造;对户外广告,按照统一
设计、统一形状、整齐划一、规范美观的要求,进行梳理和清除;对沿街建筑施工工地,
按照文明工地的要求,实施“一个硬化、两个围挡、三个区域、四项治理”(即施工现场
的路面及地面必须硬化;现场和建筑物分别推行环抱型装配式彩钢板围挡和绿色密目安全
网封闭围挡;对施工现场分隔为生活办公区、作业加工区和物料堆放区三个区域;加强施
工现场大气、粉尘、污水、噪音四个方面的专项治理),施工现场达到整洁有序、文明施
工的要求。
2004年5月11日, 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实行市领导
和市直各部门包任务责任制, 在全市开展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7月23日, 开展
“两环、两线、三个出入口”的综合整治任务,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城建重点工
程相继投入使用。 是年沿汶河、孝义河建设8道橡胶坝、12道溢流坝、3座迷宫堰、1个翻
板闸,拦河蓄水12000多万立方米;整治城市“八乱”,取缔“摩的”700余辆,发展“轿
的” 300余辆;开展“无黑烟日”“城市烟尘集中检查”“取缔露天烧烤”等专项治理活
动。 为加快绿色钢城建设步伐,11月起,开展为期4个月的新一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查
处违法建筑272项、 建筑面积142706.26平方米, 其中拆除各类违章建筑1517间、 面积
24155平方米。 规范摊点群35处,查处流动摊点1.3万多人次;清理规范户外广告14200余
块; 清除乱贴乱画96500余处;拆除残墙断壁2136平方米;督促有关单位垒砌、改造沿街
围墙6858平方米;清洗、粉刷沿街楼面、墙面12782平方米;通讯电缆下地300米;维修清
理电话亭83个。
2005年4月6日, 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城中村开发改造的意见》,4月22日,成立
领导小组, 设立城中村开发改造办公室,确定9个试点村。对城市出入口进行改造,西出
入口形成与西海公园相连接的绿色通道,北出入口沿路两侧建成20至50米不等宽的绿化带,
莱明路至枣园收费站两侧建成景观林带,南出入口完成拆迁和整治任务。5月8日,市委、
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意见》,按照以人为本、统筹
城乡发展的要求,在市区集中开展以告别垃圾、告别臭水、告别巷道土路为重点的“三告
别”活动。5月19日,召开实施“八个一”工程乡镇长座谈会,要求综合治理小城镇环境。
通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拆除破旧房屋5000间,粉刷沿街建筑24万平方米,清理规范广告
牌7000块,清理占道经营3000户。11月,通过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考评组对莱芜市综合整
治工作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