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劳务输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586&run=13

输出管理 改革开放后, 境内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到户,一部分农民
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尤其是北部山区,人多地少,为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一部分
人开始在周边较富裕地区靠打工增加收入,但基本上都是自发行为。1988年,境内开办劳
务市场,为劳务输出做好服务。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非农产业。1993
年,组织劳务输出218人;1994年,劳务输出758人。90年代中期,境外劳务以其丰厚的收
入吸引部分人员出国务工。1996年,对外劳务输出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向日本、韩国输送
劳务人员30人。1997年,城乡统筹就业得到进一步深化,组织劳务输出和有序转移农村劳
动力2087人。
2000年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
向城镇转移。面对新形势,市委、市政府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工作。劳动部门逐步规范
引导建立劳务输出公司,并扶持建立多家培训机构和输出基地。当年,市外境外劳务输出
2261人。2001年,劳务输出2100人,其中向境外输出64人。2002年,劳务输出1357人。
2003年,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全程服务”的工作思路,构筑劳务输出工作组
织领导、中介服务、技能培训、政策扶持、考核奖励五大体系。
组织领导体系。 市委、市政府确定1名副市长专门分管劳务输出工作,各区、各乡镇
分别建立相应组织。成立莱芜市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和莱芜市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
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 3名副市长任副组长,3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政策宣
传组、 农村工作组、城镇工作组、考核工作组5个办事机构,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和社会保
障局,市就业办抽调专人设立劳动力转移服务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办事机构,
具体负责管理指导、协调、调度统计和考核认定等工作,研究解决劳务输出工作中的问题,
定期通报全市劳务输出工作开展情况。
中介服务体系。全市建立劳务输出公司32家,形成覆盖全市、连通城乡的劳务输出服
务网络。
技能培训体系。全市确定10家培训机构作为劳务输出培训基地,与劳务输出公司建立
起劳动力资源培训、输出的合作机制。
政策扶持体系。 对境外输出人员已落实输出单位而费用不足的,可申请3万元以下的
小额担保贷款;将外出务工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失业人员外出务工可一次性领取应享
受的失业保险金;农村劳动力当年在外务工超过10个月的,本人义务工、基建工减半。对
新成立的劳务输出公司,前三年的地方税收由同级财政全额奖励,后两年减半。
考核奖励体系。市财政每年拿出70万元对组织输出本乡镇(街道)农业人口0.5%以上
的前五名进行奖励。第一名奖励20万元,第二名至第三名奖励15万元,第四名至第五名奖
励10万元。2003年,全市市外劳务输出18274人,其中有组织的输出8021人,境外648人。
2004年,劳动保障部门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基层服务网络
和工作平台, 劳务输出公司发展到33家,90%以上的劳务输出公司在市外建立劳务合作关
系,劳务输出初具规模。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国内国外一起抓,重点抓国外,市内
市外一起抓,重点抓市内”的工作思路,推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和跨地区输出转移,
全市劳务输出人员遍布苏州、青岛、广州、上海、北京、天津等28个大中城市,日本、新
加坡成为境外输出的主要市场。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21700人,其中市内转移13200人,市
外输出转移8500人(境外输出790人) 。外出务工人员各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逐步成为
强村富民的重要措施。
2005年, 发展市级劳务培训基地5个。坚持提高输出质量,扩大输出数量,完善激励
扶持政策和考核机制,督促推动各级、各劳务输出公司做好输出机构建设、输出基地建设、
输出前培训三个重点,各劳务输出公司开辟建立的输出基地达到71个,初步形成省内以济
南、 青岛、 淄博为主, 省外以京、苏、浙为主的输出格局。全市组织市外输出12100人
(境外输出1025人),输出地涉及日本、韩国、新加坡、南非等国家和国内20多个城市,
主要从事食品、服装、纺织、水产、建筑、电力安装、市政工程、电气焊、电子、厨师等,
技能劳务占输出总人数的80%以上。 输出人员月平均收入超过1000元,保安、纺织等一般
性岗位月工资在800元左右,60%以上的人享受养老保险。
输出单位 1996年至2005年,境内劳务输出公司有33家,90%以上的劳务输出公司在市
外建立劳务合作关系。
莱芜日昇国际经济合作有限公司 1996年成立, 是莱芜市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由外经贸
部赋予对外劳务签约权和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专业办理境外劳务输出业务。公司位于莱
芜经济开发区内,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下设赴日研修培训中心、新加
坡业务分公司、事务局、财务部、综合部、出国手续办理中心、资源储备中心及报名处等
10余个职能业务部门。 与世界10多个国家100多个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外派各类
劳务及赴日研修生累计达数千人。
莱芜市兴业劳动服务公司 2002年成立, 隶属于莱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是从事国内、
外劳务(含研修生)及劳务派遣的专业公司,是首批获国家认可的境外就业中介资格单位,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重点赴日研修基地,中国远洋劳务合作公司的船员基地。公司下设
国际劳务部、国内劳务派遣部、留学部、培训部、财务部。外派的工种主要有机械(车、
钳、铆、焊冲压工)、电子、缝纫、建筑、食品、水产加工等20余个。公司服务管理手段
先进,资源储备丰富,辐射周边31个县市区的多数企业、学校、中介机构,与57所职业学
校联网,是鲁中地区最大的人才资源储备基地。至2005年,累计向北京、天津、上海、广
州、苏州、青岛等大中城市知名度较高的企业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家输
送3万余人。
莱芜群星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2002年3月,由济南群星学校投资创建的一所民营成人中
等专业学校。 学校占地30亩,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588人,在职
教师47人。学校开展劳务输出,实行校企联合办学,对口培养,逐步由培养中级技工向高
级技工发展,以满足企业对高级技工的急需。先后为青岛、北京、天津等地中外名牌企业
输送合格员工3000余人,其中每年赴日研修生70余人。
莱芜市阳光劳务输出公司 2003年7月成立,隶属牛泉镇政府管理。公司不断拓宽劳务
市场, 实施全程跟踪服务。2005年7月,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促进会授予全国
优秀民办职业介绍机构。至2005年底,累计组织输出劳务14291人,其中国外114人、省外
5801人、省内4290人、就地安置4086人。连续两年位列莱芜市劳务输出工作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