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干部状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574&run=13

清末,县衙内设知县、典史、吏员等官职。民国时期,干部称为公职人员。县署设县知事
(后改称县长) 、秘书、管狱员、科长、科员等。1939年8月,莱芜县民主政府成立后,
各级党政群机关的工作人员统称机关干部,简称干部。各级政权的干部配备实行“三三制”
(共产党员、 非党积极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新中国成立后,县、乡镇(社)党政
机关、群众团体的编制,按照山东省泰安专署编制委员会的规定,随着区域划分的变更,
各时期机构设置不一,总的趋势是人员逐年增加。“文化大革命”初期,县委、县人委机
构大部瘫痪。 1975年底,撤销县革委政治部,恢复县委各工作部门。1981年1月,县革命
委员会改称县人民政府。 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干部分别按编制配备。1983年8月,莱芜改
为省辖(县级)市。1984年,市属机构在机构改革中进行调整,干部有所增加。地级莱芜
市建立后,特别是推行公务员制度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干部一词的含义发生了变化,不
再专指机关干部,成为狭义人事管理对象的统称,主要包括国家公务员(党群部门称机关
工作者,1997年公务员制度推行前统称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原称科技干部)和企
业经营管理人员三支队伍。至2005年,全市干部队伍健康发展。
干部来源 抗日战争时期, 县、区党政机关和群众团体干部主要是共产党员、工农积极分
子、爱国知识分子和爱国民主人士。解放战争时期,干部队伍逐步壮大,增加的人员主要
由乡村干部补充。 1946年,全县从乡村干部中提拔756人,新提拔的干部三分之二充实到
部队,三分之一留在地方党政群机关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干部数量不断增加。干部大致来自社会招收录用、
军队转业干部、大中专毕业分配、考核录用、招聘5个方面。
社会招收录用 1949年至1952年, 在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等运动中选拔一批
积极分子,招收一部分从事财政、文教、卫生等事业的社会人士。1953年至1958年,在社
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吸收一批干部,包括半脱产的乡干转为正式干部。1963年至1966年,在
“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运动中吸收一批社会青年。1972年至1975
年,从“三不脱”(不脱离时代、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群众)干部中录用一批干部。1980
年后,相继招收一批闲散科技人员和待业青年。
1993年,实行新的干部录用制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
会公开招考,择优录取,其主要程序是发布招考公告、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组织考试、
面试、考核、体检、审批、试用、正式录用。1995年,实行考选制,先后为公安部门考选
100名巡警,为市直部门考选17名科级以上女干部。1997年,公务员制度建立。至2005年,
先后6次面向社会招考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20世纪50年代, 莱芜开始接收军队转业干部。1975年起,批次接收。
至1987年, 共接收1099人。 地级莱芜市建立后,继续接收军转干部。至2005年,共安置
559人。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20世纪70年代,莱芜接收大中专毕业生350人。80年代后,人数逐
年增加,至1987年,共接收2153人。90年代末,随着高校扩招,人数增长较快。1998年,
推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改一贯制的统包统配为进入市场自主择业。
考核录用 20世纪80年代相对较多, 主要从“以工代干”人员中考核录用干部。1984年,
全县考核录用812人。1996年9月,市政府印发《关于一次性将合格民办教师转招为公办教
师的实施意见》。是年底,3366名民办教师通过考核、考试,一次性明确为地方公办教师
身份。1998年,为3366名地方民办教师办理录用国家公办教师手续。2000年后,除从聘任
乡镇党政副职满三年的人员中考核录用44人外,没再考核录用“以工代干”人员。
招聘 1984年, 按照关于“乡干要逐步从农村优秀人才中选拔”的指示精神,境内推
行乡、镇干部招聘制,采取自愿报名和推荐相结合的办法,按“四化”(革命化、年轻化、
知识化、专业化)要求考核和体检,从农村优秀青年干部与在乡参加两年以上劳动的重点
户、科技模范户及经济联合体的优秀青年中招聘250人,并签订合同,每期服务3年;期满
继续留用者续订合同, 一般不超过3期。1985年至1987年,招聘乡镇文化站和合同制乡镇
财政干部103人。20世纪90年代后,为部分企事业单位招聘少量干部。
干部结构 中共莱芜县委和莱芜县民主政府成立初期, 境内干部文化程度偏低,年龄
偏小,性别比例悬殊较大。20世纪80年代后,各级均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
化要求配备干部,干部素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1987年,党群系统和政府部门中,科(局)
级以上干部610人, 其中大专文化的152人,中专文化的173人,高中文化的64人,初中及
初中以下文化的221人; 年龄在35岁以下的48人,36至45岁的238人,46至55岁的259人,
56岁以上的65人; 中共党员606人;女性20人。90年代后,干部素质结构有较大提升。进
入21世纪, 全市干部结构更趋合理。至2005年,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21849人,
其中研究生学历的86人,大学本科的7906人,大专文化的8339人,中专文化的4852人,高
中及以下文化的666人; 年龄35岁及以下的9119人,36至40岁的3995人,41至45岁的3154
人,46至50岁的2865人,51至54岁的1635人,55岁及以上的1081人;中共党员8461人;女
性7248人;少数民族3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