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抗日战争时期重要战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545&run=13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武装与日伪军和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军队
展开殊死搏斗。 境内先后举行抗日武装起义4起,发生杨家横战斗、吉山战斗等数百次战
事。
莲花山抗日武装起义 1937年9月,中共鲁中工委派孙汉卿到莱芜,向莱芜县委传达山
东省委关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指示。随后,省委特派员刘居英到莱芜帮助组织抗日武装。
10月中旬,莱芜县委部分成员在降寇(祥沟)、朱胡同峪、上峪、鹁鸽楼、鲁西、坡草洼、
三官庙、柳行沟、刘封邱、口镇、莱城、红埠岭等地,以党员为骨干组成10余个游击小组,
共100余人。 游击小组成员,家中有枪者自带,并从开明富户、绅士手中借枪,又收缴部
分国民党军溃逃散兵枪支,半数以上配有武器。下旬,省委派程绪润(红军时期副团长)
到莱芜,在降寇村成立指挥部,指导各游击小组利用夜间进行紧急集合、队列、行军等训
练和人民军队宗旨教育。 1938年1月1日,日本侵略军侵占莱城。2日,按照指挥部预令,
各游击小组40余人带枪30余支到莲花山脚下李条庄集结, 举行武装起义。3日,在田家林
村增加到63人、50多支枪,编成8个班。6日,在泰安光华寺参加徂徕山起义,编为八路军
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三中队,程绪润任中队长,刘居英任政治指导员。
金蚕寺抗日武装起义 1938年1月2日, 中共党员周美瑶(铁生)、马葆田(达卫)等在金
蚕寺起义,成立香山抗日游击队。后与九区保安队联合,改称抗日保家自卫队,旋因保安
队头目叛离,起义濒临失败,被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编为第四中队第二排。
大英章抗日武装起义 1938年1月,原东北义勇军某支队副司令徐杰三(莱城区苗山镇石湾
村人)回到莱芜,在苗山、常庄一带发动抗日武装,影响很大。此时在惠民乡师任教的进
步知识分子张寿民也回到家乡, 在共产党的影响下,组织40多人的游击队。2月,这两支
队伍在大英章村的天主教堂进行合编, 并决定参加共产党领导的起义部队。后于1938年3
月,在红埠岭村被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十中队,60余人枪,徐杰三任中队
长,张寿民任指导员。
黄庄抗日武装起义 1938年3月初,中共山东省委派徂徕山起义军工作人员边裕鲲到小上峪
村,与刘子升、桑洪文、徐勤学、刘鸿轩联系,研究组织武装起义之事。经过认真研究,
决定组织发动各联庄会成员, 于3月12日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地址在黄庄村南的小学。12
日,参加起义的人员分别来自莱芜、蒙阴、新泰3个县,179人,97支枪。边裕鲲宣布黄庄
抗日救国武装随义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边裕鲲任主任,刘子升、方连三任副主任,徐勤
学任组织委员,桑洪文任宣传委员,刘乾、李兆利任军事委员。武装起义后,这支队伍先
到址坊、汶南,后到莱芜城。与徂徕山武装起义队伍汇合后,被编为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
第四支队十二中队,刘子升任队长,方连三任副队长。
四支队袭取莱芜城 1938年2月, 日本侵略军撤离,3月,国民党莱芜县长谭远村率保安大
队进驻莱城,肆意抓捕抗日军政人员和无辜群众。同月26日,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
队副司令员赵杰率南路部队抵达槲林前村,当即致函谭远村,申明联合抗日要义,劝其释
放扣押的抗日军政人员和群众。谭坚持反共限共立场,拒不释放扣押人员。28日,赵杰率
部突临城下,智取西门,直插城内,一枪未发,生俘保安大队300余人,缴获迫击炮1门、
轻机枪4挺、长短枪近300支,生俘谭远村及保安大队副大队长景肇铃。同日,四支队司令
员洪涛率北路部队进入莱城会师,召开祝捷大会,动员民众抗日,掀起莱芜人民参加八路
军的新高潮。
鹿鸣山战斗 四支队袭取莱城后, 1938年5月4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游击第五纵
队司令秦启荣率部由邹县进入莱芜寻衅报复。为避免事态扩大,四支队主动撤离莱城,并
与秦部谈判互换扣押人员。四支队恪守协议,释放谭远村、景肇铃。秦部却背信弃义,不
仅不释放扣押人员,反而向四支队进攻。12日,四支队被迫反击,第三团在方下以北击溃
邢铭三区团武装,第二团在汶河南反击何进步梯队,第一团由鲁西向东反击西进之秦部主
力,在刘家庙一带给以重创,乘胜猛追占领鹿鸣山后,秦部以数倍兵力形成对鹿鸣山包围
态势。激战至傍晚,在第三团接应下,第一团撤出战斗。
堂子庙战斗 鹿鸣山战斗后,四支队离境。谭远村乘机率两个连及区乡武装700余人,在全
县武装示威,并建立区乡政权。1938年6月1日,进至堂子庙。谭本对硬拳道居心叵测,便
派人疏通,拉拢亓象德在鲁西建立区公所。亓对谭原存戒心,经八路军驻莱办事处副主任
亓象岑揭露谭鲸吞地方势力之阴谋,亓更加醒悟,立即以鸡毛信下令,集结4000余道众包
围谭部,并令五龙口村道众在堂子庙内应。因配合失误,村内道众超前行动。谭见势不妙
率部逃窜。硬拳道蜂拥而追,击毙谭部70余人、击伤100余人。谭远村仓皇逃回莱城。
柳行沟伏击战 1939年2月15日,莱芜第一独立营与二区青年中队及第二独立营两个班,在
四支队一个连配合下, 于柳行沟村伏击由泰安东来、沿途抢修公路的日伪军300余人,激
战半小时,毙伤日伪军30余人。二区青年中队4名队员和本支队2名战士牺牲。
苗山战斗 1939年6月25日, 莱城日伪军350余人侵占苗山村安设据点。八路军山东纵队第
四支队某团一连, 乘部分日伪军在河中洗澡之机突然袭击。日伪军仓皇应战。激战到晚8
时,1连连续打退日伪军8次冲击。26日,博山、莱芜日伪军增援部队赶到。四支队亦增加
部队投入战斗。激战竟日,毙伤日伪军百余人、生俘10余人,四支队伤亡20余人。
雪野事件 1939年8月9日, 秦启荣部乘八路军四支队出击泰莱公路沿线日伪军之机,从博
山、 章丘、历城、莱芜东部集结9个梯队,奔袭驻雪野村的四支队后方留守机关。四支队
主力闻讯赶回,击溃秦部,迫其退至双龙峪一带,处决紧跟秦部搞摩擦、破坏抗战的第十
区区长王鼎三。此战,四支队伤亡20余人,史称“雪野事件”。
莲花山突围战 1939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一个旅团在伪军陈三坎部配合下,对莲花山抗
日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大“扫荡”。时逢八路军一一五师某营入境执行任务。泰山特委书记
刘莱夫、直属县委书记陈明达及一一五师营指挥员联合指挥反“扫荡”。一一五师部队掩
护县委机关和地方武装转移,将日伪军吸引到仙人山,反复冲杀,打退日伪军数次猛烈冲
击,歼灭伪军陈三坎部100余人,缴枪100余支。夜间,一一五师部队安全转移。
粉碎日伪军第二次大“扫荡” 1939年11月5日至10日,日伪军拼凑10县兵力2000余人,对
境内进行第二次大“扫荡”,企图破坏泰山区抗日政权,打通章莱公路。八路军四支队等
部队在地方武装和群众配合下,以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经过陈林反攻、血战马鞍山、奇
袭大王庄、大战章莱路、围困下游庄等18次战斗,毙日伪军250人,取得反“扫荡”胜利。
四支队六连130余人为掩护机关转移被包围在马鞍山,浴血奋战,全部阵亡。
杨家横战斗 杨家横地处鲁山西首, 博莱边界,是泰山区进入沂蒙山区的咽喉地带,是十
分重要的战略要地。1940年5月至12月,在此连续发生3次战斗。
第一次杨家横战斗 1940年5月17日, 日伪军600余人,对山东泰山区抗日根据地莱芜东部
地区进行“扫荡”。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将部队南撤至徐家店、杨家横地区,以一部
在杨家横东山和西山设伏, 袭击日伪军。19日9时左右,日伪军进抵杨家横,隐蔽在两侧
山上的设伏部队突然开火,日伪军措手不及,死伤数十人,退缩到村内固守。入夜,第四
支队从东、西、北三面向村内发起攻击。20日拂晓,日伪军突围北逃,第四支队追到青石
关一带, 再歼一部。此次战斗,毙伤日伪军300余人,保卫了泰山区抗日根据地。战后,
山纵一旅在辛庄南河滩召开庆功大会,三营八连荣获“钢八连”称号,一营二连获支队嘉
奖。这次战斗,振奋了群众的抗战热情,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信。
第二次杨家横战斗 1940年11月4日,山东纵队一旅二团在莱城以东地理沟一带对日伪军一
部发动袭击, 歼灭伪军100多人。11日,日本侵略军从泰安调集4个中队700余人,伪军两
个大队1000余人,向杨家横一带进犯。山东纵队一旅二团在莱芜、博山的县区武装配合下,
运用游击战术, 在岔道、三山村一带英勇阻击。先后打退日伪军及莱城援敌300余人的多
次冲锋, 掩护了泰山地委、专署机关、医院和兵工厂安全转移。战斗中共毙伤日伪军180
余人,余部狼狈逃窜。战斗中,团长吴瑞林受重伤,教导员钟民牺牲,营长岳进负伤,另
有40余名战士伤亡。
第三次杨家横战斗 1940年12月25日,两次受到重创的日本侵略军不甘失败,从张店、
周村调集日伪军2000余人,兵分三路向杨家横地区进发,企图掠夺根据地的粮食、物资,
抓壮丁,牵耕牛,破坏根据地的生产。山东纵队得到情报后,命令仍然由一旅二团反击敌
人。二团面对敌人的第三次挑衅,毫不畏惧,积极备战。伤病在身的团长吴瑞林坚持指挥
作战, 命令一、二、三营副营长各率一个小分队,分3路迂回到敌人背后,给日伪军以措
手不及的杀伤。主力部队则从龙崮、望夫山转移到杨家横东面的三山,把敌人装进三山山
沟的“口袋” 里,然后以7个连的兵力,向敌人发起冲锋。1941年元旦上午10点左右战斗
打响, 战斗结束时, 共毙伤日本侵略军400多人、伪军500多人。战斗中,山东纵队伤亡
100余人。第三次杨家横战斗被誉为“模范攻防战”。
大陡沟突围 1940年11月28日, 日伪军9路合击黑龙潭,5路合击雪野、马鞍山。中共
莱芜县委、县政府率县大队一部跳出合围圈,转移到大陡沟、黄崖头村。29日凌晨,日伪
军500余人抢占大陡沟、 黄崖村周围各制高点,封锁所有路隘,从四面八方发起攻击。县
大队和公安局警卫队百余人顽强抵抗,苦战到11时,毙伤日伪军40人,完成掩护党政机关
突围任务,冲出包围圈。县党政机关和县大队牺牲37人。
吉山战斗 1942年10月,中共泰山地委、专署和军分区驻防莱芜北部山区,地委机关、
军分区司令部和十团一营驻栾宫、阁老村一带,教导队驻船厂,专署机关驻茶业口。10月
中旬,地委在阁老召开县以上干部会议。
日伪军得到情报后, 纠集莱芜、泰安、章丘、博山等地5000余人,分6路向阁老村合
围。泰山地委得到情报后,16日将会场转移到刘白杨村。17日清晨,日伪军一部突然包围
驻茶业口镇刘白杨村的泰山地区党政军机关。泰山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汪洋马上派
人通知地委、专署、军分区立即组织分散突围。
专员赵笃生带专署警卫连、分区教导营政治委员张健率政治队向淄川方向转移,从南
王庄安全突出重围。地委副书记刘莱夫率机关一部向北突围,遇敌后隐蔽转移出去。汪洋
率地委机关和十团一营一、二连向东突围。至吉山村西山,发现南边已有日伪军,转而向
东南南大顶山突围。至南大顶被日伪军机枪压下来,部队汇合赶来的教导队遂向吉山东北
突围,至罗圈崖被博山的日军主力打下来。汪洋又组织两次冲锋未果,决定再挥师向南。
至东吉山村河滩时,受到南北两山上的日伪军火力夹击,伤亡过半。后遭遇沿河而下的日
伪军,双方展开白刃战。汪洋以一部阻击日伪军,一部向南山火石顶突围。部队焚烧文件、
轻装上阵,仅有七八个人突出重围。汪洋、团长石新等未跟上冲锋人员,被困在南峪中,
宁死不屈, 自杀殉国。吉山战斗,共毙伤日伪军200余人,泰山地委、军分区指战员牺牲
263人,伤100余人。1945年,泰山区人民在吉山村西修建“汪洋台”以缅怀在战斗中牺牲
的烈士。
智取八里沟据点 1944年4月,根据地下联络员李润津提供情报,中共新甫县委决定由县公
安局局长亓星辰、敌工部部长周笠农、县大队副政治委员李翰英负责拔除伪军八里沟据点。
亓星辰秘密进入中医李荣贵家,李润津把伪军班长高某引去,亓为高指明立功赎罪道路,
高愿做内应。公安局短枪队18人化装成送水、送柴的老百姓,为第一梯队;周笠农、李翰
英指挥县大队两个排为第二梯队;以一个排警戒打援。拂晓,高某在寨门上用香烟发出信
号。第一梯队赶到寨门前高喊:“老总,快开门,俺送水、送柴来了……”高某故意狠狠
地说:“你们这些老百姓吃豹子胆啦,这么早叫门找死呀!”领队说:“俺庄稼人怪忙的,
早送来早回去干活,老总行个方便吧! ”高某即命岗哨开门。门一打开,领队立即缴下哨
兵武器,率队冲上寨门炮楼。同时,二梯队冲进院内。睡梦中的伪军全部缴械投降,一枪
未发结束战斗。生俘伪军代理中队长及伪区公所、警察所官兵120余人,缴获步枪80余支、
短枪4支,并将据点围墙、炮楼平毁。
里应外合痛歼刘伯戈部 1945年6月,刘伯戈命令驻嘶马河据点各队准备开往江苏集训
整编,打入国民党莱芜县特务队任队长的亓勤友立即报告中共莱芜县委。县委和八路军鲁
中一军分区司令部当即决定,里应外合拔除嘶马河据点。11日凌晨,军分区特务营、县独
立营、武工队包围据点发起战斗。亓勤友率亓润功(特务队班长,中共党员)首先炸毁保
安大队驻守的东北角炮楼。同时,尚善生(伪区中队队副,莱芜县民主政府公安局派遣内
线)把守伪区中队退路,亓效刚(伪区中队一班班长,中共党员)控制东南炮楼制高点。
外围部队炸开鹿砦,从东北坍塌的炮楼处冲进据点,战斗迅速结束。保安大队70余人全部
毙命, 副大队长王海涛潜逃,伪区中队等253人缴械投降。特务营、独立营轻伤3人,7名
打入内部的中共党员无一伤亡。
其余较大战事活动以表简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