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春秋至清末驻军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533&run=13

春秋战国时期驻军 春秋时期, 齐鲁两国军队常在边界驻防交战,争雄称霸。周庄王
十三年(公元前684年) ,齐桓公率齐军攻打鲁国。鲁庄公率鲁军迎战于苗山一带,爆发
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 灵王十七年(公元前555年),齐国沿泰沂山脉修筑齐长城,境
内全长64.16公里, 筑有后关(天门关)、锦阳关、黄石关、青石关等重要关隘,均有军
队驻防。 敬王三十六年(公元前484年),吴鲁两国联军入境伐齐,春秋时期规模最大的
围歼战——艾陵之战爆发。显王元年(公元前368年),赵国军队入境攻取齐国长城。
秦至元代入境征战部队 秦至元末,历代都有军队入境征战。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
年),汉将韩信部与齐王田横决战于境内城子县附近,田横败逃,齐地被韩信部占领;东
汉建武四年(公元28年),光武帝刘秀命泰山太守陈俊攻打张步起义军于境内;建安六年
(201年) ,曹操令泰山太守吕虔入境征讨袁绍部将郭祖部,郭祖部皆投降;唐中和四年
(884年) ,唐军追击黄巢起义军于泰山狼虎谷(今莱城区牛泉镇祥沟村),黄巢自刎而
死,唐末农民大起义至此失败;宋嘉定九年(1216年),金兵入境,击败红袄军郝定部;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元军在淮南行枢密院副使率领下,在境内击败红巾军东路军毛
贵部。
明代驻军 明嘉靖元年(1522年) ,明廷改济宁兵备道为沂州兵备道,莱芜等16州县
的军事防务属沂州兵备道管辖。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莱芜即有山兵盘结,其风气刚劲,轻悍勇快,利于战斗。
兵士采用招募制,多数乃立有军功者。驻军为加强防守,设有义勇,亦即枪手。另设民壮
290人,快手20人。在县城东北1里左右设有教场,为兵士训练的场所,另建有演武厅3间、
将台1座。 此外,为保证官方文书的安全快速传递和及时掌握军事消息,设有铺舍12处,
配备铺司铺兵54人, 巡拦4人。年支付民兵银一千一百七十两四钱,是当时地方支出最大
的项目。
因莱芜、新泰、蒙阴、沂水从地理位置上系青州咽喉,其军事防务却归沂州兵备道管
辖,不便调御,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明廷根据山东都御史张鉴的建议,将上述四县的
军事管辖权划属青州兵备道。
清代驻军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 ,清军攻陷莱城。清康熙六年(1667年),绿营
(绿旗)兵设莱芜汛,其防务归“泰安营”管辖,隶属沂州镇。康熙年间有铺舍12处,设
铺兵19人。康熙十一年(1672年),沂州镇有把总1员,骑兵143人,在城88人,各路55人,
其中设在黄庄2人,寨子2人。雍正元年(1723年)清军“泰安营”由沂州镇改属兖州镇,
驻泰安城, 配把总1员、兵士24人,负责泰安、长清、莱芜、新泰、宫里、尧山的防务。
至光绪初年(1875年),有参将以下官员16人,骑兵86人,步兵38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