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地名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523&run=13

新中国成立前,受历史条件限制,无法对地名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1979年,境内成立地
名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1991年, 地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改为地名委员会办公室。
2003年,地名委员会办公室更名为区划地名办公室。
1981年至1985年,开展地名普查工作,对地图上原有名称与实地不符的地名进行纠正,确
定了标准名称。1987年,地名办公室归民政局管理。1987年至1990年,开展地名补查和资
料更新工作,完成地名标志的设置,共设置村名标志碑1088座,并将各乡(镇)、村的地
名资料整理归档,制定《地名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地名档案。1991年,出版印刷《莱芜
市地图》和《莱芜市区图》。1992年,地名档案室单设,实行规范化管理,并评为省三级
档案室。是年,在乡、镇政府驻地及38个村开展农村地名城市化管理。1993年至1996年,
对境内地名及标志进行整顿,对莱芜主次干道、一般街道和新居民点实行标准化命名并设
置标志和门牌。1997年至1999年,补设大量门牌及路标,对受损路标村碑进行维护和修复,
出版新的《莱芜市区图》,完成《莱城门牌分布图》的编绘。2000年,按照国家《地名标
牌·城乡》标准,统一设置标准地名标志路标74套,门牌250余块。是年7月,公开征集并
命名7个新建居民区名称;10月,审定了政区名称读音,对其中3个用字存在一字多音、一
字多写的情况提出了审定意见上报审定。2001年,完成开发区14条道路的命名工作。自年
初开始,对《莱芜市地图》进行重新修订,10月20日出版发行。完成徐家河元新街、董花
园华安街等4条街道的地名标志设置工作, 并对原有道路进行标志增设,设置沿街标准门
牌500余块。 2002年,在莱城区程故事社区设置街巷标志12个,楼牌69块,门户牌1000多
个,程故事社区成为全市第一个标准地名标志示范社区。对无标牌的万福北路、顺河东大
街等主要干道进行补充设置, 共设置标准地名标志260余块。指导钢城区完成地名普查工
作。对部分道路进行命名,年内在市区命名街路12条。2003年,完成莱芜市华芳小区泰丰
园、 明珠花园和福顺小区3个居民小区及钢城城区全部的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共设置
路街牌86套,门牌900余块,楼牌、单元牌400余块,户牌500多个。对高新区内12条道路、
3座桥梁、4座山岭及1个水库进行命名、更名。制定出台《莱芜市标准地名标志设置规范》,
加快地名标志标准化进程。2004年,将原“顺河东大街”“顺河西大街”(原山南路南端
至新甫南路南端)统一更名为“汶河大道”;经济开发区原汶河大街更名为“汶泉大街”。
年内,完成长勺路以西各路段59套路标的设置工作,对文化路、花园路、大桥路各路段50
多块被损坏路标进行全面维修。2005年,在汶河大道10个路口安装设置53块路标,对市区
40余个被损坏路标及时进行修复,对随意冠名现象作了处理。在充实完善地名信息系统数
据库的基础上,开通“莱芜区划地名网”和莱芜市地名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