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1946年~1980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5&run=13

1946年

1月4日 鲁中区在新泰召开选举劳动模范大会,选出莱芜李顺章等10名劳动模范。
1月 中共莱芜县委、莱芜县民主政府分别在莱城和口镇召开大会,庆祝全国旧政协会议召
开。
5月20日 鲁中区支援前线司令部在郑王庄成立,程兆轩任司令,李培南任政委。
6月5日 莱芜县民主政府训令各区募集生铁, 开展大生产及献金、献棉、献物运动,支援
解放战争。 至11月底,全县募集生铁7.5万公斤,捐献现金98.4万元北海币、籽棉3743公
斤、粮食2388公斤。
7月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中共莱芜县委抽调干部派往大芹
村等村镇进行土地改革试点,随后在全县展开。11月,土改开展区基本完成任务,改出的
土地财产均按等级分配给烈、军属和贫农、中农。
9月28日 经泰山专署批准,境内增划汶阳、仪封、杨庄区。
11月 吴冶山任莱芜县政府县长。
12月 土改中分到土地的农民积极投入“反蒋保田” 运动,全县有6846人参加中国人民解
放军。《大众日报》称莱芜为“鲁中参军运动之冠”。

1947年

1月2日 华东野战军发动鲁南战役。 战役中,侵占胶济铁路沿线的国民党第十二军、第七
十三军路经莱芜南犯。16日,国民党第十二军由章丘向南侵占雪野,进犯口镇,第七十三
军侵占辛庄响水泉一带。莱芜军民积极开展游击战、地雷战,致使国民党军踏响地雷66枚,
炸死团长、营长各1人,死伤士兵43人、马8匹,有效地阻滞了国民党军的进犯,支援了鲁
南战役。1月下旬,华野第八纵队路经莱芜南下,配合莱芜县、区武装,迫使国民党军于1
月27日撤回博山、和庄一带。
1月 中共莱芜县委组织10余万民众破坏博莱、章莱公路,阻断国民党运输线。
2月2日 胶济铁路沿线国民党军再次南犯, 莱芜人民打死、打伤国民党军20余人,炸死、
炸伤40余人, 生俘12人,致使国民党军2日自和庄出发,4日下午4点才侵占莱城,为后方
军民赢得了备战时间。
2月上旬 莱芜县支前委员会成立,王醒兼任主任,下设民站、政治、民力、粮食部,各区、
村支前组织普遍建立。
2月20日-23日 莱芜战役围歼战先后在和庄、 普通、锦阳关、吐丝口、莱城打响。至23日
战役结束时, 歼灭国民党军5.6万余人,俘、毙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李仙洲等将级军官
23人。
2月 莱芜战役中,莱芜人民全力支援前线,青壮年参加子弟兵团到前线服务,男女老幼夜
以继日在后方赶备给养、 鞋袜;全县组织担架5000多副、小车8000多辆、小挑2万多副、
民工2.55万人进行战地运输,8000多人为部队当向导。武工队、民兵押送俘虏,捕捉散兵
6000余人, 创造空前纪录。战后清扫战场,25日至3月6日,全县共收殓安葬烈士908人,
掩埋国民党军尸体6450具。
3月15日 鲁中区行政公署发布嘉奖令,嘉奖莱芜人民在莱芜战役中的“高度支前热情和革
命觉悟”。
3月 中共鲁中区委和行政公署派出慰问组,携急救款100万元北海币、急救粮5万公斤,到
莱芜慰问赈济。同时,中共莱芜县委、莱芜县民主政府拨粮1.75万公斤,赈济受战争破坏
最严重的矿山、汶南、颜庄、常庄等区,并决定由北海银行莱芜办事处发放农业贷款1250
万元,帮助全县人民恢复生产。
同月 莱芜县民主政府在矿山南麓修建烈士公墓,安葬在莱芜战役中牺牲的烈士。
7月下旬 国民党新五军侵占莱芜,刘伯戈纠集恶霸、兵痞、地主、富农分子组成“还乡团”
回到莱芜,建立警察大队、保安大队等武装,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群众,进行报复。
8月13日 碁山乡武工队李学玉等6人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在西马泉村西,突围中李学玉等2人
牺牲,被俘4人中有3人被杀害。1950年,莱芜县政府将碁山乡命名为“学玉乡”以示纪念。
8月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莱芜县委员会成立。
9月 境内军民向国民党军队及“还乡团”发起反攻。9日,克复颜庄、里辛、郑王庄等9个
据点。19日,鲁中军区警备一团与颜庄区武工队配合,在葫芦山伏击歼灭国民党新五军一
部及“还乡团”近300人,截获汽车28辆及武器一批。
10月19日 中共泰山地委在大王庄召开会议,贯彻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10月 鲁中军区警备二团歼灭侵扰王石一带的国民党新五军七十七旅和还乡团130余人。
12月 中共泰山地委在大王庄召开县、 区骨干会议,动员开展“三查三整”(查阶级、查
思想、查作风,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虽然对贯彻土改政策、密切党群关系、
保证土改运动顺利进行起到一定作用,但在审查中单纯强调出身成分,采取“搬石头”的
错误做法,部分干部受到伤害。

1948年

1月6日 人民解放军鲁中军区警备一团在羊丘山伏击国民党二二九团一部,毙伤100余人,
俘80人。
3月11日 困守莱城的国民党军一八七师撤往泰安,国民党莱芜县党部、政府及其武装亦同
时撤去, 莱芜全境解放。月内,中共莱芜县委、莱芜县政府定驻口镇。1953年9月16日迁
至莱城。
3月 尚克东任莱芜县政府县长。
5月 亓汉三任莱芜县政府县长。
7月 中共莱芜县委、莱芜县政府调集担架200副、小车500辆、小挑130副,支援兖州战役。
8月 中共莱芜县委开展动员归队和参军运动。至1949年1月,全县2781人参加人民解放军。
同月 境内12个区近300个村发生黏虫灾害,其中70多个村的谷子被吃成光杆。
9月 中共莱芜县委、莱芜县政府调集常备担架300副、临时民工59140人,支援济南战役。
秋 泰山专署良种繁育农场在王大下村北成立,占地160亩,1949年改称莱芜县农场。
11月 中共莱芜县委、莱芜县政府调集担架900副、小挑1000副、小车1000辆,由县委副书
记卢云亭率领支援淮海战役。
12月1日 莱芜县合作推进社成立,隶属鲁中南第一专署。1950年5月,改称供销合作总社,
隶属莱芜县政府。
是年 东关示范苗圃、大舟山苗圃及大舟山示范林场成立。

1949年

2月 中共莱芜县委书记王醒率一批地方干部赴江南开辟工作。4月,李镜远接任县委书记。
同月 中共莱芜县委、 莱芜县政府调集1200人组成基干民兵团,随人民解放军赴江南,支
援全国解放战争。
3月 李力修任莱芜县县长。
4月4日 莱芜县政府成立救灾委员会, 领导群众救灾度荒。 至5月上旬发放优待救济粮
79133公斤,救济3060户、13645人。发动群众互借自救,月内借出粮食54707公斤。
4月 泰山区党、政、军领导机关由莱芜迁驻泰安城。
5月 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新区农业税征收暂行办法》,境内实行以户为单位,以
官亩(240平方丈)折合负担亩(两年平均产量75公斤为1负担亩),按人口计算征收农业
税办法。
8月 境内除汶阳、辛庄、常庄、茶业区外,其余区的280个村、34225亩农作物遭受黏虫危
害,县委委员及县政府科局长分赴各区,发动群众捕灭虫灾。
秋 山东省工矿部测勘队对莱芜矿产资源进行系统勘查, 在勘查报告中提出“莱芜有极大
之煤田……急需从事开采”。
10月1日 中共莱芜县委、莱芜县政府在口镇召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
10月14日 泰山地委发布《关于老区、 半老区结束土改与新恢复区大力发动组织群众处理
地权农作物及新解放区发动群众开展反霸斗争重点实行土改问题的决定》。根据“决定”
精神,全县土改运动转入结束阶段。
11月20日-24日 莱芜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口镇召开。会议作出以生产救灾为中心任
务及秋征、治安等14项决议,选举莱芜县各界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主席1人、副主席2人、
委员8人及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人。
冬 莱芜县首届妇女代表大会在口镇召开。
是年 境内农业生产互助组发展到2503个。

1950年

1月1日 莱芜县政府改称莱芜县人民政府。
1月4日 莱芜县人民政府成立评残委员会,为革命残废军人评定残废等级,2月10日结束,
共评定1798人。
1月10日 莱芜县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口镇召开,县人民政府表彰一等劳模15人,二等劳模
45人,三等劳模27人。
3月6日 莱芜县人民政府发出推销胜利折实公债的指示,当年全县认购16万元。
3月 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中共莱芜县委制订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意见,部署开展剿匪、搜捕
反革命残余分子、取缔反动会道门斗争。至1951年5月,先后进行3次大搜捕,1952年底,
运动基本结束。
5月1日 全县开展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活动。
5月19日-22日 莱芜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口镇召开。 会议作出以夏季
生产救灾为中心、宣传夏征政策、准备结束土改等5项决议。
5月 撤销汶阳区。
6月10日 中共莱芜县委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开展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的电示,和平签名运
动在全县展开,月底,签名者达10万人。
7月17日 境内大雨,山洪暴发,18个区的219个村受灾,冲毁农田17.79万亩。
7月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中共莱芜县委部署在各级干
部中开展整风,重点解决领导作风上的官僚主义、强迫命令和骄傲自满以功臣自居等问题,
全县591人参加。11月5日基本结束。
9月 莱芜县农场场长李顺章赴京参加全国工农兵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被授予全
国劳动模范称号。
10月27日-30日 莱芜县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口镇召开。会议作出结束土
改、秋征、冬季生产、抗美援朝、募捐棉衣救济皖北受水灾难民等7项决议。
10月 全县公开中共党员和中共组织,公开党员13161人、农村党支部782个。
是年 在结束土改、公开党组织的基础上筹建乡级政权,全县划为189个乡,均设乡公所,
由区公所管辖。

1951年

1月29日 中共莱芜县委制定手工业发展计划,计划包括开办翻砂厂、油坊,发展手工业合
作社等项内容。
1月 境内开征货物税、工商所得税、利息所得税、印花税、屠宰税。
2月28日 莱芜县首届农民代表会议在口镇召开。主要议题是统一对抗美援朝、组织起来走
互助合作道路的认识,认清阶级斗争形势、克服和平麻痹思想等。选出县农民协会委员33
人,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2人。
3月 15个区由地名区改称数字区。1955年10月,各区复改用地名称呼。
春 山东省文教厅农村巡回电影队首次到莱城东关和口镇放映国产故事片《赵一曼》。
4月 莱芜县中苏友好协会成立。
5月1日 全县23万多人分别在各区举行反对美帝国主义重新武装日本示威游行, 20多万人
参加“拥护世界和平宣言”和“反对美帝重新武装日本”签名。
5月 撤销第十五区。
6月 境内人民响应全国抗美援朝总会号召, 开展爱国增产捐献运动。 至年底, 共捐献
136478元。至1953年7月27日,捐献“莱芜号”飞机1架。
7月11日 莱芜县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口镇召开,听取并通过县人民政府
工作报告, 对结束土改、农业生产、镇压反革命、参军及响应抗美援朝总会的3项号召等
作出决议。
8月20日-22日 中共莱芜县委召开抗美援朝代表会议, 传达赴朝慰问团的报告,动员制定
爱国公约。会上,有308名青年男女踊跃报名参军。
9月 时春美被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应邀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周恩来
等领导人的接见。
秋 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莱芜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口镇召开。
10月8日 莱芜县人民政府在文化馆举办农业展览,宣传农业先进耕作技术和丰产经验,历
时10天。
11月21日-22日 中共莱芜县委召开机关整党动员会议,部署整党学习任务。同月,在陈林、
口镇进行整党试点,整党工作在全县展开。
12月12日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在境内发行,第二卷、第三卷分别于1952年4月和1953年
4月在境内发行。
12月14日-17日 莱芜县第五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口镇召开。代行人民代表大
会职权, 听取并通过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选举县人民政府委员21人,其中县长1人,副
县长1人。
12月17日 莱芜县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开展反对美帝细菌战的爱国卫生防疫运动的意见》,
反对美帝细菌战的爱国卫生防疫运动在全县展开。
12月30日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实行精兵简政、 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
僚主义的决定》,县委召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会议,部署开展“三反”运动。1952年9月5
日结束,核实贪污总值35356.4元,追回1686.2元(含物资折款)。
是年 莱芜县农场试种的“金皇后”春玉米平均亩产514公斤,获农业部奖励。

1952年

2月17日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莱芜县委召开动员大会,部署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
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这次运动以
反对偷税漏税为主,组织工商业户自查互查,计补缴税款99815元。9月,运动结束。
春 莱芜长途汽车站在莱城官寺运营。
春 山东省莱芜师范学校在莱城西关筹建,8月招生。
4月 王方下村王登福领导12户农民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成为全县第一个以土地入股和统
一经营为特征的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至10月,全县试办初级农业
生产合作社3个(王方下、南铺、北铺)。
同月 中共莱芜县委、莱芜县人民政府决定在莱城西关和寨里分别创办戴帽速成师范班。8
月,改称莱芜师范和寨里速成师范。1953年夏,寨里速成师范停办。
5月 为防御美帝国主义发动细菌战,根据上级指示,莱芜县成立防疫工作委员会及卫生防
疫大队, 并设立15处瞭望所,各区、村均成立卫生防疫中队和小组。1953年3月,县防疫
工作委员会改称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6月21日 国营颜庄酒厂工人用水蒸气清除烟囱灰尘引燃房屋,火借风势蔓延半个村庄,烧
伤23人,烧毁房屋1731间。县人民政府拨款56338元、小米5万公斤救济。
7月1日 莱芜县人民政府发出禁止妇女缠足的通知, 禁止25岁以下的青年妇女缠足,动员
26岁以上的壮年妇女自愿放足。
9月16日 莱芜县农场在小麦生产中试行“双镢沟” 密植,亩产达到452.5公斤,受到华东
军政委员会表彰奖励。
10月 莱芜中学在莱城西关成立。1956年改称莱芜第一中学。
12月 莱芜县人民政府在矿山南麓建立烈士陵园。1968年迁至吕花园村南。

1953年

1月17日 根据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泰安地委关于开展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
纪的指示精神,中共莱芜县委发出《关于深入开展“三反”斗争的意见》(亦称“新三反”
运动)。
1月 全县各行各业宣传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开始执行发展国民
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
5月1日 莱芜县在口镇举行新中国成立后首届体育运动会。
5月 泰安专署批准,恢复第十五区,口镇升格为区级。
6月30日 进行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莱芜县有123229户、559366人。
7月 莱芜县普选委员会成立,领导全县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1954年4月6日,基层选举工
作结束。
11月 县委在王方下村开展总路线总任务宣传教育和粮食统购统销试点工作。
同月 全县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统购统销) ,同时关闭社会粮食市场。1985
年,粮油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并开放社会粮油市场。
同月 莱芜县工商联合会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撤销。
是年 泰安专署分配给莱芜县苹果树苗5000株,县人民政府定点栽植。
是年 马洪沟回民自治村成立。
是年 按照中共中央决议,中共莱芜县委、莱芜县人民政府领导农民大办农业生产互助组,
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年底,全县有互助组6461个、合作社4个。

1954年

1月14日 国营莱芜县民艺剧团成立,1956年改称莱芜梆子剧团,1967年解散。
3月 境内开始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当年全县认购164880元。至1958年,每年发行一次,
全县共认购110万元。
5月29日 五、 六、七、八区的38个乡遭受雨雹袭击,雹块大的重500多克,受灾农田、林
果园共32126亩。
6月24日 中共莱芜县委制定《1955年至1958年春农业合作社发展规划》。至年底,全县有
农业生产合作社56处, 社员3056户;常年互助组3661个,组员33244户;临时互助组4635
个,组员26154户。组织起来的农户占总户数的51%。
7月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莱芜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改称莱芜县人民代表大
会。 5日-9日,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莱城召开,会议听取并通过县人民政
府工作报告,作出《关于在全县人民中宣传讨论宪法草案的决定》,选举县人民委员会委
员19人,其中县长1人、副县长3人;同时选举县人民法院院长。大会还选举产生了山东省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人。
9月15日 境内实行棉布及部分棉织品凭票供应,1983年11月停止执行。
同日 全国劳动模范、莱芜县农场场长李顺章作为代表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是年 常庄村村长王振明以军属代表身份参加赴朝慰问团。

1955年

2月20日 莱芜县人民政府组织发动反对使用原子武器签名活动。 至3月底,全县签名人数
达42万人。
2月 中共莱芜县委制定审干工作计划,决定对县、区机关助理员以上干部进行全面审查。
审查工作于1960年底结束。
同月 莱芜县私商改造办公室成立,负责对境内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月 按照全国财经会议精神,境内实行生猪派养派购政策。1985年改为合同定购。
同月 国务院批准, 淄川县东西、珠宝、龙门、桃花、清泉、峪林、黑峪乡和博山县樵岭
前、桃花泉乡划归莱芜县,组成第十六区;同时,博山县响泉乡划归莱芜县第十区。8月2
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第十六区,所辖乡村分别归回原县,第十区响泉乡归回博山县。
8月 按照上级指示,中共莱芜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农村粮食实行定产、定购、定销政策。
10月2日 全县738个老社扩充达到27915户,新建社843个,入社农户占全县总农户的64.9%,
农业合作化运动进入高潮。冬,王方下、嘶马河、南铺、北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
成立嘶马河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1月15日 莱芜县人民政府改称莱芜县人民委员会。
11月15日-18日 莱芜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莱城召开。会议作出《关于开展
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农业增产运动》等3项决议,选举县人民委员会委员19人,其中县长1
人,副县长3人。
12月10日 中共莱芜县委制定农业合作规划。 规划确定到1958年秋,全面完成农业社会主
义改造任务。
冬 境内首座小(二)型水库——温家庄水库动工修建。1956年5月建成,总库容12万立方
米。
1956年

1月9日 中共莱芜县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贯彻省委提出的“加速农业合作社,为4年超额
完成5年计划而奋斗” 和“创造百斤皮棉、万斤地瓜、千斤粮、千斤花生”的农业增产任
务。这些指标在当时生产条件下脱离客观实际。
1月18日 中共莱芜县委制定《关于私营工商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规划
(草案) 》。规划提出,两年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任务。2月起,全县私营工商业社
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至9月,完成私营工商业改造2417人,占私营工商业总人数的84.15
%; 完成手工业改造8879人,占手工业总人数的91%;完成交通运输业改造549人,占交通
运输业总人数的100%;完成私人医药改造410人,占私人医药总人数的91.3%。
1月25日 中共莱芜县委制订《关于发展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意见》,要求全县两年完成
建立高级社的任务。年内,根据形势发展,农业合作化步伐不断加快,至年底,建成高级
农业生产合作社446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96个,全县实现农业合作化。
2月10日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7年内消灭“四害” (老鼠、麻雀、蚊子、苍蝇)的指示,
莱芜县人民委员会发出《通知》,要求掀起轰轰烈烈的除“四害”运动,争取两年内基本
消灭老鼠、麻雀。
2月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展开斗争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 精神, 县直机关开展
“肃反”运动。运动至1959年8月结束。
3月2日 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发动全省12万青壮年到黑龙江省进行垦荒的指示精神,至5
月29日, 莱芜县共发动青壮年4462人(男4096人、女366人),组成垦荒团,赴黑龙江省
林甸县东兴、张地安家落户,建立15个新村。
5月23-27日 中共莱芜县第一届代表大会在莱城召开,选举县委委员23人、候补委员1人。
5月27日,第一次县委会选举常委9人,其中书记1人,第二书记1人,副书记2人。
6月27日 全县区以下的小乡镇合并成86个乡、1个镇,乡、镇设公所,仍由区公所管辖。
9月15日 境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工资制。
10月1日 中共莱芜县委机关报《莱芜县报》 创刊。 1957年8月停刊, 1958年12月复刊,
1960年10月停刊。
12月29日 莱芜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莱城召开,历时4天,选举县人民委员
会委员21人,其中县长1人,副县长5人。

1957年

1月1日 莱芜县气候站建立。
2月11日 境内最低气温-22.5℃(气象站),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低值。
2月 全县开展第一次文物普查。
同月 南文字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苏连阶代表该社出席全国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4月30日-5月4日 莱芜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莱城召开, 贯彻中央和毛主席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示。会议结合三四月份农村出现的个别群众闹事问题,揭
露矛盾,研究解决方法。
6月4日 莱芜县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召开。
6月 境内第一座扬水站——冷家庄扬水站建成。
7月 中共莱芜县委对县、区、乡机关进行整编,动员干部回到生产中去。至12月,全县有
396人回村当农民。
8月1日 莱芜县广播站建成开播。1986年10月,改称广播电台。
8月12日-21日 中共莱芜县委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在莱城召开, 动员全党全民开展社会主义
教育运动。此后,全县围绕粮食统购统销、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等问题开展“大辩论”,
一批干部群众受到错误批判。
8月26日 夜, 全县普遍遭受暴雨袭击,最大雨量达287.8毫米,以雪野、香山、常庄、茶
业4个区为重。有6个区12个村倒塌房屋4155间;全县砸伤111人,死亡19人。
9月29日 中共莱芜县委设立书记处,其中书记处第一书记1人,书记处书记3人。泰安专署
副专员孙明兼任书记处第一书记,刘军山、李聚馨、肖传璞任书记处书记。
9月 莱芜县人民委员会拨款整修莱城东、西关清真寺。
秋 境内大涝,成灾面积11.86万亩,其中6.89万亩绝产。
是年 国营莱芜蚕场在大埠头村西建立。1958年在太平街村建起另一处蚕场。

1958年

1月11日-2月11日 中共莱芜县委召开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
开展大鸣、 大放、大辩论,共提出整改意见98条,鸣放意见24300条。县委总结认为正确
的10562条、基本正确的11214条、错误的2429条、反动的95条。之后,按照中共中央《关
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 ,开展反右派斗争,全县有136人被划为“右
派分子”,21人因“右派言论”受到处理。1959年,中共中央发出分期分批摘掉右派分子
帽子的指示后,县委即分期分批地进行甄别平反工作。至1985年,完成摘帽工作。
3月 莱芜铁矿筹备处成立。至1961年底,马庄矿区部分建成投产。1962年停办。
同月 撤销区及小乡建制,全县改划为28个乡镇,设乡镇政府。
春 莱芜第二次移民1595人至黑龙江省安家落户。
4月9日 境内首座中型水库——大冶水库动工兴建,8月10日竣工。总库容4820万立方米,
兴利库容2870万立方米,死库容91万立方米。
4月 国营华山林场以大舟山示范林场、苗圃为基础建立,面积70890亩。
同月 雪野水库库区21个村庄、 2268户居民开始搬迁。部分村庄新建在水库周围,部分居
民安置在国营农、林、蚕场。1961年起,在灌溉区内建起和平村、雪官庄、雪陈村、雪岭
村、雪嬴村。至1984年,安置工作结束。
5月28日-31日 莱芜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莱城召开, 选举县人民委员会委
员16人,其中县长1人、副县长4人,选举县人民法院院长,同时选举山东省第二届人民代
表大会代表5人。
5月 国营寄母山林场建立,面积45902亩。
6月19日 中共莱芜县委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精神,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农业经济建
设14项规划。奋斗目标是提前9年完成农业发展纲要10年的粮食指标,5年超过两倍,10年
超过5倍;两年工业超过农业,5年完成工业化。
7月 境内首座小(一)型水库——孝义水库建成,总库容46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68万立
方米。
8月10日 中共莱芜县委召开“卫星”会议。会议提出,掀起一个全民性的大搞丰产田、挂
元帅、抛“卫星”运动。其口号是“男比武松,女比穆桂英,苦干大战20天,保证‘卫星’
升上天。”会后,乡与乡、社与社广泛开展了“卫星”上天的竞赛运动。
8月24日 中共莱芜县委发出《关于贯彻省委钢铁电话会议精神的意见》,要求坚决贯彻执
行省委关于大搞钢铁的十大措施和地委关于“大战40天,钢铁跃上去”的指示。
8月25日 国营潘西煤矿动工兴建,1960年7月1日投产。
8月27日 中共莱芜县委参照河南信阳地委的经验,制订《关于建立人民公社的初步意见》,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此后,全县开始了联乡、并社、转社。至10月,28个乡镇改建为24
个人民公社。
8月 全县7000余民工赴东平县参加扩湖工程。
9月 境内“大跃进”形成高潮。21日,中共莱芜县委部署在农村开展“插红旗”“拔白旗”
评比竞赛活动,到处放高产“卫星”,并蔓延到各行各业,一批干部被作为“白旗”拔掉
(即撤职)。29日,全县30万人打响向钢铁进军的“淮海战役”,并以日产生铁2419吨的
成绩向上级报喜, 随即掀起全党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逐级书记挂帅,处处建“土高炉”
“一脚蹬”(小土炉),群众生产生活用的铁器不少被投入炉内冶炼,木材、树株、木器
被用作燃料, 损失巨大,成效甚微。大办煤炭也形成热潮,全县开建煤井218对、露天矿
32处, 有职工33312人,南部产煤区“白天人山人海,夜晚红灯万盏”,其中绝大多数未
形成生产能力。不少农民离开农业当职工,严重影响秋收秋种。11月,农村办起公共食堂
2142处,农民将粮食投入食堂,凭票集体就餐;同时,大办敬老院、托儿所等。教育战线
大办共产主义小学,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秩序相当混乱。12
月,全县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召开,提出“大跃进一天等于20年”及“跑步进
入共产主义”的口号,浮夸风进一步泛滥。上述种种做法,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社
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重大损失,有的不久即纠正,有的持续到1960年。
同月 中共莱芜县委部署建立民兵师工作, 民兵人数在万人以上的公社建师,万人以下的
建团。 1959年初,全县共建民兵师15个、民兵团1个。1964年,县、公社、生产大队依次
改为民兵师、民兵团、民兵连。
10月 泰安地区撤销,莱芜县划归济南市。
同月 莱芜矿务局成立, 辖潘西、潘东、港里等煤矿。1962年9月撤销,1971年1月恢复,
1980年10月并入新汶矿务局。
11月10日 境内首座大型水库——雪野水库动工兴建。主体工程至1966年5月结束,总库容
2.21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12亿立方米,死库容0.03亿立方米。
是年 辛(店) 泰(安)铁路境内段破土动工,不久“下马”。1972年复工兴建,境内全
长67.3公里,1974年7月竣工通车,投入临时运营,1981年1月正式运营。

1959年

2月24日-3月4日 中共莱芜县委召开五级干部大会, 传达学习毛主席“整顿和建设人民公
社”的指示、省委六级干部会议精神以及县委《关于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和若干政策问题的
规定(草案)》。以“谈心事,摆矛盾,解疙瘩,订章程”的方法,放手发动群众,开展
鸣放,集中解决人民公社所有制问题和生产问题。
2月 中共济南市委批准,全县调整为15个人民公社。
4月18日 全国劳动模范、莱芜县农场场长李顺章作为劳动模范代表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
4月 根据中共八届七中全会关于“旧账”(“大跃进”以来无偿占用的农民劳动成果)也
要算、 要退赔的指示和毛主席批转的麻城经验,全县各级开展清算“旧账”的工作。至5
月25日,下放兑现资金1995.55万元,大型农具1109件,各种运输工具10749件,牲畜2179
头,生猪7921头,厂(组)315处,劳力12027人,工人14294人,副业286处,其他7846件。
5月9日 中共莱芜县委发出关于农村分配自留地的通知, 要求各地按照不超过每人年均占
有土地5%的标准,为社员划分自留地。
5月 磁(窑)莱(芜)铁路东(都)莱(芜)段动工修建,1960年12月通车,临时运营,
1966年1月正式运营。全长50.04公里,境内长24.6公里。
9月13日-14日 中共莱芜县委召开大会传达学习中共八届八中全会精神, 会后按照中央和
省、市委关于反右倾思想的指示开展反右倾斗争,一批干部受到错误批判。
9月 在县营工业整顿中,全县精减8400名职工回到农村。
11月3日 杨家横水库动工兴建,1960年9月竣工,总库容1272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710
万立方米,死库容20万立方米。
11月8日 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
大会在北京召开。莱芜县十里铺铁厂3立方米高炉炉长汤存义出席大会。
12月 国营马鞍山林场建立,林场面积23294亩。

1960年

1月4日 中共莱芜县委召开县、 社、管区、大队干部会议,历时15天,揭露以高指标、瞎
指挥、命令风、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动员全县人民战胜由于“大
跃进”等“左倾”错误影响和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以及自然灾害而造成的暂时经济困难。
1月 国营吉山林场建立,面积30630亩。
2月13日-19日 农业部、 商业部在莱芜召开“三辣”(姜、蒜、葱)生产规划会议,将莱
芜生姜列为全国名贵产品。8省2市的12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春 西港煤矿动工兴建。1976年1月投产。
4月14日 中共济南市委批准,撤销高庄、羊里公社。
6月21日-23日 中共莱芜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莱城召开,选举县委委员29人,候补委员5人。
第一次全委会选举常委14人,其中第一书记1人,书记处书记4人。
8月20日 中共莱芜县委下达《关于精减县、社工业企业职工的指示》。此后,大部分社队
工厂停办。
8月 莱芜县钢铁厂在十里铺建成投产。1962年停办。
同月 方下公社发现首例白喉病人, 随即蔓延全县。至1961年1月,共发病11627人,死亡
122人。山东省、济南部队、济南市等领导机关派出101名医务人员参加防治,国家无偿拨
发药品计费14.59万元。
秋 境内大涝,成灾面积34384亩,其中绝产1130亩,尤以中西部平原为重。
11月3日 中共莱芜县委发出《关于开展生产救灾运动的紧急指示》:抓紧时机认真收好晚
秋作物;抓好蔬菜生产;利用冬闲季节,组织群众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大力搜集储备各种
蔬菜和制造代食品。1961年1月,县委派出13个工作组赴各公社帮助开展工作。
11月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的紧急指示信》 (即“农业十二条”)
中关于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规定,中共莱芜县委对人民公社进行整顿。至1961年春
结束, 全县调整为13个公社、492个大队、2203个生产队,但受“左倾”错误影响,部分
大队、生产队干部受到错误批判,有的甚至被撤职。
12月16日-18日 莱芜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莱城召开,以贯彻中共中央各项
政策为主,以生产救灾为中心,听取并审议县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县人民委员会委
员19人,其中县长1人,副县长4人,补选山东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人。
是年 粮食大幅度减产,农村人均口粮123.5公斤,群众生活水平降至新中国建立后的最低
点。

1961年

1月 按照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制定的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简称“八
字”方针),境内开始对国民经济全面调整。
3月 全县原有492个生产大队、2203个生产小队分别调整为794个生产大队、3272个生产小
队。
同月 中共莱芜县委在矿山公社小曹村、 大曹村、西关三个生产大队开展贯彻《农村人民
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农业六十条”)试点工作,继而全县贯彻执行。年内,农
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体制形成。
4月29日-5月4日 全县连续遭受风、冻、雹侵袭,以茶业、大王庄、常庄3个公社为重,冻
死2人,冻伤15人,受灾农作物20.09万亩。
5月 泰安地区恢复,莱芜复归泰安地区。
6月15日 莱芜县被山东省财委列为省属大白菜、生姜、大蒜基地县。
7月22日 中共莱芜县委提出《关于精减职工工作的意见》。精减的重点是冶金、建筑业等,
主要对象是1958年以来从农村招收的新职工。1963年6月基本结束,精减城镇人口24683人,
其中国家职工20413人。
7月 全县干部甄别工作开始,至1962年12月结束。在1958年整风补课、“拔白旗”,1959
年反右倾、反瞒产私分,1960年冬至1961年春整风整社、民主革命补课等运动中受到批判、
处罚的干部和党员共3088人,除14件较复杂的案件外,其余全部甄别结束。甄别平反后,
90%的生产大队、生产队干部重新任职。
8月20日-23日 莱芜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莱城召开。 会议主要是深入宣传
贯彻“农业六十条”和省、县委有关会议精神,研究如何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生产积
极性。会议选举曹英俊任县长,补选李汉祚、李伯甫任副县长。
10月16日 中共莱芜县委在嘶马河、西关两个大队进行大包干试点。至1962年1月,全县生
产大队基本实行大包干政策。
11月 全县11个公社安置遭受水灾的禹城县灾民1741户、4624人。1962年4月起,灾民分批
返回原籍。

1962年

1月5日 中共莱芜县委提出农村整风整社的意见。至1963年4月,整风整社结束,通过整风
整社完善了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和五定大包干工作。
1月10日 中共莱芜县委就贯彻中共中央“手工业三十五条”制订意见,提出手工业发展的
目标和措施。
5月 县直机关进行整编,撤销合并部分行政单位,压缩编制名额。
7月13日 龙卷风袭击苗山公社苗山村,毁坏房屋395间。
9月21日 莱芜矿务局撤销,所属潘西煤矿归新汶矿务局管理,其余各煤矿归莱芜县煤炭局
管理。
9月 中共莱芜县委书记处撤销。县委设书记、副书记、常委。姚光任书记。
秋 境内大涝,受害面积20.14万亩,其中绝产2.26万亩。
11月15日-20日 境内先雨后雪兼有大风,平均降水量65.7毫米。半数以上的地瓜窖透水,
霉烂地瓜种120多万公斤,刮倒电话、广播线杆584根。
11月 全县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是年 中共莱芜县委、 莱芜县人民委员会领导全县人民继续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基本建
设投资总额下降到315.7万元,是上年的24%;农业在遭受1959年以来最严重的风、涝、雹、
虫灾情况下仍取得丰收,粮食总产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工业战线下放职工8878名,裁
并企业16家,县社经营的炼铁厂、铁矿全部下马。

1963年

3月5日 《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和中央其他领导人题词。此后,
全县开展学雷锋活动,形成人人争做好人好事的社会风气。
4月2日-13日 中共莱芜县委召开县、社、管理区三级干部会议。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开
展社会主义教育即“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的指示,学习中共
八届十中全会公报,推广杨庄公社经验,为开展“四清”运动训练干部。11月,召开县、
社、管理区、生产大队四级干部大会,请老党员、老干部、老贫农作回忆对比报告,部分
干部作“洗手洗澡放包袱”发言,并举办阶级教育展览会,为全面开展“四清”运动作思
想动员。12月,以矿山、牛泉公社为试点,集中领导、集中力量开展“面上”的“四清”
运动。1964年1月,各公社全面铺开,至1966年6月停止。运动对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
等问题起到一定作用,但却“左”的估计农村阶级斗争形势,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规定“整个运动都由工作队领导”,特别是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
路的当权派(简称走资派)”,混淆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造成对农村
基层干部打击面过宽、处理过重。
5月 莱芜县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成立。10月,中共莱芜县委、莱芜县人民委员会印发《关
于认真贯彻计划生育的指示》,号召开展计划生育。至年底,全县男性结扎54人,女性放
置节育环176人。
6月4日-8日 莱芜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莱城召开。 会议以贯彻中共八届十
中全会精神为主要内容,听取并审议县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县人委委员22人,其中
县长1人、副县长2人,同时,选举县人民法院院长,并选举山东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
表8人。
9月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增产节约和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
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的指示》,县机关开展“五反”运动,与农村的“四清”
运动互相配合,持续到“文化大革命”开始终止。
夏、 秋 全县水涝风雹成灾,受灾面积12.57万亩,近6万亩绝产。以矿山、方下、牛泉、
寨里、杨庄等公社为重。
10月9日-13日 中共莱芜县第三届代表大会在莱城召开。 会议中心议题是总结经验教训,
为争取国民经济进一步全面好转而奋斗, 选举县委委员23人、候补委员5人,山东省党代
会代表10人。第一次全委会选举常委9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2人。
是年 境内进行首次林木确权发证,1966年结束,共发证16万多份。
是年 境内进行涝洼地改种水稻试验, 1965年推行到中、西部8个公社850个大队。后因水
源不足逐年减少。

1964年

5月10日-13日 莱芜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莱城召开。 会议号召各行各业学
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大庆、大寨经验,促进干部群众思想革命化,开展以“五好”为目标、
以先进为榜样的“比学赶帮”运动。
5月13日 中共泰安地委批准,恢复高庄、羊里公社。
5月 中共中央北京工作会议提出工业建设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和建设“大三线”的方
针,莱芜被列入“小三线”建设范围。此后,中央、省、地一批重要厂矿相继在境内建立。
6月12日 境内8至10级大风兼有冰雹,至13日止,148个大队的167820亩作物受灾。
7月1日 进行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零时统计,全县有156901户、712752人。
8月10日 莱芜县民兵师成立, 曹英俊兼任师长,李运文兼任政委。1968年10月1日,莱芜
县民兵师挂牌。
同月 桃花峪等34处国、社、队合营林场成立,总面积32300亩。
12月11日 沟里水库动工兴建, 1965年7月竣工。总库容1120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627
万立方米。
12月20日 莱芜县妇联副主任王保荣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
次会议。
冬 全县掀起以治理山、 水、林、田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基本建设高潮。此后,农田基本建
设形成群众运动,每年冬、春两季组织会战。
是年 按照中共山东省委、 泰安地委指示,中共莱芜县委抽调干部组成“四清”工作队,
先后到泰安、新泰、海阳县参加“四清”运动。
是年 全年降雨日数110天,雨量1404.9毫米,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值。秋季大涝,成灾
面积14.16万亩。

1965年

2月 葫芦山水库动工兴建, 当年8月竣工。总库容915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194万立方
米,死库容31万立方米。
4月20日 莱芜化肥厂动工兴建,1966年12月投产,设计年产合成氨5000吨,由泰安专署管
理。1971年9月移交莱芜县管理。
8月11日 全县降雹兼有大风, 冰雹平地积厚10厘米,大的250克左右,农作物受灾10万多
亩,毁坏房屋257间,尤以口镇、羊里、方下、寨里公社为重。
8月 全县735个大队的30.2万亩作物遭受黏虫、造桥虫危害,其中黏虫成灾占63.8%。叶片
被吃成光杆,为有记载以来最重的一次。机关干部、学校师生等15万人到农村参加灭虫,
县人委发放救灾款24.9万元救济受灾社队。
10月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境内对粮食征购实行“一定三年不变”的政策。1971年8月改为
“一定五年不变”,至1978年。
11月 莱芜梆子剧团以剧目《送猪记》 进京参加全国现代戏调演,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
导人观看演出并接见演员。
同月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到莱芜视察
指导工作。
12月 青岛染料厂莱芜分厂在墨埠定址。 1966年动工兴建, 1967年10月硫酸项目投产,
1970年2月磷肥项目投产,1972年2月硫化蓝项目投产。

1966年

2月 全县开展学习焦裕禄活动。
4月1日 山东省莱芜机械修制厂在小曹村北动工兴建, 1969年12月投产。1972年改称山东
煤矿莱芜机械厂,隶属山东省煤炭工业局。2005年7月,划转到临沂矿务局。
4月4日 中共莱芜县委提出干部、 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安排意见。 县、 社干部主要学习
《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著作,广大基层干部主要学习《毛主席语录》及《愚公移山》
《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等文章。
4月25日-28日 莱芜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莱城召开。 会议以突出政治、学
习毛主席著作、夺取全年农业丰收为中心议题,听取并审议县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
县人民委员会委员21人,其中县长1人,副县长3人。
6月 在《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引导下,境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逐
步展开,县直厂矿、企事业单位普遍成立“文化大革命”小组或委员会,开展所谓“破四
旧、立四新”活动,一批重要文物,特别是古建筑、古墓葬及书画典籍被毁坏。
同月 按照中共中央指示, 中共莱芜县委派工作组分赴一中、二中、三中、四中、五中、
师范等学校开展“文化大革命”,至7月全部撤出。
8月8日 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即“十六条”)发表。此后,境
内的“文化大革命”迅速形成高潮,各行各业纷纷组织各种名目的“红卫兵”,学校停课,
工厂停产,农民进城,机关干部停止办公,到处进行“大串联”,揪斗“走资派”,各级
党委和政府逐步瘫痪,不少干部、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及其子女被打成“黑帮”“黑五
类”,政治上、精神上甚至肉体上受到摧残和折磨。
8月25日 由莱芜师范部分师生组成的“红卫兵”喊着“造反有理”等口号到县机关贴大字
报“造反”,强占县广播站进行广播,震惊全县。26日晚,县机关部分干部和莱芜一中部
分师生及为“保卫县委” 进城的农民集合于莱芜师范操场, 声讨该校部分“红卫兵”的
“造反”行动。27日起,省内外数十家大专院校的“红卫兵”陆续赶到莱城,支持莱芜师
范“红卫兵”,城内及县机关、学校处于混乱状态。
9月 “8·26” 声讨莱芜师范“红卫兵”的事件发生后,省、地委派工作组进驻莱芜,迫
于形势, 作出改组莱芜县委的决定。2日,在莱城官寺广场召开大会,泰安地委领导人代
表地委宣布罢县委副书记、县长宋登云等4人的“官”,由宋广和任县委代理书记。
10月 中共莱芜县委、莱芜县人民委员会组织“红卫兵”进京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同时,
成立“文化大革命”接待站,接待各地来串联的“造反派”。此后,境内“红卫兵”多次
自发组织进京或到省内外“大串联”,各校停课“闹革命”。
11月6日 莱芜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召开, 积极分子466人、大队党支部书
记以上干部1549人参加, 历时6天。会后,学习毛主席著作群众运动进一步推向高潮,虽
然对普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于培养好的党风和社会风尚起到一定作用,但却被林
彪的“活学活用”“立竿见影”方针引到实用主义、形式主义、简单化、庸俗化邪路上去,
贬低了毛泽东思想的意义。
11月 全县各群众组织在“踢开党委闹革命” 的口号下,把斗争矛头指向各级党政领导机
关和领导干部,揪斗“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至年底,各级领导机关普遍受到冲击
和破坏,陷入瘫痪半瘫痪状态。
是年 境内二代玉米螟为害,重者受害株率90%以上;春旱夏涝晚秋旱,受旱成灾面积20万
亩、受涝面积11.77万亩,其中绝产2.90万亩。县人委发放救济款39.54万元救济受灾社队。
是年 青岛机械修配厂莱芜分厂动工兴建。1968年投产,1970年改称莱芜轻工塑料机械厂,
移交泰安地区第二轻工业局管理。

1967年

1月 莱芜驻军和县人民武装部派出代表到县机关及厂矿、企业、学校等单位执行“三支两
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任务,至1973年9月结束。
2月26日 在上海所谓“一月风暴”和山东“2·3”夺权影响下,境内成立莱芜县无产阶级
革命造反派大联合革命委员会。27日,“造反派大联合”宣布夺取中共莱芜县委、莱芜县
人民委员会的党、政、财、文大权。3月1日,大联合革命委员会建立由军、干、群代表组
成的三结合中心服务组,徐耀庭任组长。13日,改称莱芜县革命委员会。自此,公社及县
直机关、 厂矿、 企业、学校等先后被“造反派”宣布夺权,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绝大多数
“靠边站”,接受“革命群众”批判。
2月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加强公安工作的若干规定》,
县公安机关逮捕一些“造反”的人,不久陆续平反。此被称为莱芜的“二月逆流”。已经
联合的“革命群众”又分裂为两派,一派坚决支持、一派坚决砸烂县革命委员会,辩论、
武斗、围攻等不时发生。
3月 境内掀起揪“叛徒”风潮,一批老党员、老干部受到诬陷。
同月 山东朝阳修理厂动工兴建, 第一期工程1969年底竣工,隶属省邮电局,主要生产军
用电话设备,1972年投入批量生产。1981年转民用设备生产。1983年12月,改称山东省电
话设备厂。1984年12月迁至泰安市岱庙办事处。
8月26日 纪念“8·26” 一周年,县革委领导人在群众大会上宣布县革命委员会是“三凑
合”。至此,县革命委员会被彻底“砸烂”。
8月 全县公检法机关受到冲击,公检法部门陆续失去职能作用,“打、砸、抢、抄、抓”
行为更加严重。
10月19日 莱芜县临时生产指挥部成立,代行县革委职权。县人武部部长步占峰任指挥。
10月 全县各中、 小学陆续复课。因强调“复课闹革命的中心是闹革命”,致使学校短期
复课后又停课。
是年 莱(芜)马(站)公路新线建成通车。

1968年

1月 莱芜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成立。 10月10日,首批接收济南市100名插队落户知
识青年。此后,境内外陆续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至1976年2月,共安置2245人。
3月8日 莱芜县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小组成立,行使公、检、法职能。1973年3月撤销,公、
检、法职能部门陆续恢复。
春 莱芜县火化场建成,9月27日接收第一名火化者。
4月28日 莱芜县革命委员会重新建立。李学进任主任。7月9日,茶业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挂牌成立,至8月,15个公社革命委员会亦重新建立。
8月 全县开展“清理阶级队伍”工作。县机关大部分干部集中于党校,在“工宣队”主持
下关起门来搞“清理” ,1969年4月结束。其间,一大批干部、群众以所谓叛徒、特务、
走资派等莫须有的罪名受到不应有的打击。
9月 莱芜县革命委员会在徐家河、 古城大队和矿山煤矿进行“整党” 试点。年底,全县
104个单位转入“整党” 。此次整党建党是在各级党组织尚未建立、广大党员组织生活尚
未恢复的情况下进行的,整党建党的指导思想和许多规定都是错误的。
10月 莱芜县革命委员会组织民工参加根治海河工程。至1969年3月,有9714名民工分别赴
齐河县和禹城县参加挖河、复堤。
同月 县供销社土产公司从黄县聘请草编技术员, 在大增家庄、东李家庄、周王许等大队
指导编织玉米皮地毯。玉米皮编织生产在境内兴起,后一度兴盛。
11月 在《人民日报》 发表的嘉祥县两个小学教师《把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的建议
影响下,寨里公社部分教师首先回本大队当“拿工分的教师”。至年底,全县所有公办小
学和普通中学分别下放到大队和公社,导致教学秩序混乱。1971年下半年起,公办小学和
教师的管理权逐步收回到县。
是年 小学改为五年一贯制, 联办中学、小学戴帽初中班一哄而起,中学教育畸形发展。
1977年达到高峰, 全县有普通中学23所、联办中学324所,至1980年经过调整压缩才趋于
正常。

1969年

1月14日 莱芜县革命委员会举办学习班,贯彻山东省首届贫代会精神,大摆大忆“两条路
线”斗争史,检查“复旧”(即按正常秩序开展各项工作)情况。会后,反“复旧”运动
在全县展开, 被“结合”进领导班子的一批领导干部重新被打倒。6月下旬,贯彻中共中
央关于解决山东问题十条意见的批示,反“复旧”运动逐步停止。
2月 莱芜县革命委员会将164名经“清理阶级队伍” 结论“没问题”的县机关干部安排到
矿山煤矿开凿鹿鸣山隧道,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9月,全部返回机关。
4月4日 潘西煤矿发生煤尘爆炸事故, 死亡115人,毁坏巷道3700米,停产7个月。中央、
省、地、县组织力量抢救。
夏 莱芜县革命委员会在中茶业村举办的茶业联防民兵抗日斗争事迹展览馆对外开放, 先
后接待智利、越南、巴西、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参观者。
11月 莱芜钢铁工程指挥部在济南成立。1970年1月下旬开始,参加会战的设计、勘测人员
进入现场展开工作。 1970年2月,指挥部由济南迁至莱钢工程现场办公(对外使用“山东
省七〇一指挥部” 代号名称),4月11日莱钢工程会战誓师大会召开,工程大会战全面迅
速展开。莱芜县组建民工团参加建设。1972年9月15日定名为莱芜钢铁厂。
12月 鲁中木材厂在宋家庄动工兴建,由山东省国防工业办公室管理,1970年7月归并为山
东新华翻砂厂木工车间,年底投产。
同月 中共莱芜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成立,徐耀庭任组长。
是年 修建“〇九〇九” 国防公路,1970年竣工,境内长33.4公里,标准为三级。1973年
定名枣(园)徐(州)公路。

1970年

1月1日 莱芜发电厂在对仙门村南动工兴建, 一、二、三号机组分别于1972年12月、1973
年9月、1975年10月并网发电。
2月28日 中共莱芜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成立“一打三反”(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
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领导小组,“一打三反”在全县展开。至
1976年,清查各类案件人数15901人。运动中虽然打击和清除了一些不法分子,但受“左”
的思想和派性干扰,扩大了打击面,造成了一批冤假错案。
4月3日 朝鲜、 越南、阿尔巴尼亚三国在中国的留学生到莱芜参观李念林展览馆、雪野水
库和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口镇公社古城大队。
6月13日 上海市主管的莱芜炼铁原料基地筹建组成立。11月20日,定名张家洼工程指挥部。
1984年12月, 改称冶金工业部张家洼矿山公司。1990年9月,改称冶金工业部鲁中冶金矿
山公司。1992年10月,改称鲁中冶金矿山公司。2002年5月,改称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
7月25日 中共莱芜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制订全县整党建党计划,整党建党工作在全
县展开。
同月 按照中共中央指示, 招生考试制度改为“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
的办法,全县首批“工农兵”学员进入大中专院校学习。
9月23日 莱芜战备印刷厂在塔子村南动工兴建。1972年12月改称山东人民印刷厂。
秋 境内连遭风、 雹、涝灾,尤以莱城以西为重。全县秋粮减产970万公斤,倒塌房屋520
间,县革委发放救济款23万元、统销粮175万公斤救济灾区。
11月 莱芜县文艺宣传队建立,1977年改称莱芜县梆子剧团。
下半年 山东省交通厅莱芜轮胎翻新厂在沙埠村东兴建,1972年10月投产。
是年 境内发生小麦黄矮病。1974年严重蔓延,达到12万亩。经防治,1977年基本消灭。

1971年

1月2日 崔家庄女社员田爱军在大冶水库冰面行走时落水, 本村民兵田奉先前往抢救,因
体力不支坠入水中, 拉练驻该村的9662部队副营长刘孝繁闻讯赶到,4次潜入冰下,将二
人抢救上岸。全县随即开展向热爱人民的好干部刘孝繁学习活动。济南军区、中共泰安地
区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泰安军分区分别作出决定,为刘孝繁记一等功、田奉先记二
等功。
1月 莱芜矿务局恢复,辖潘西、西港、安仙、矿山、南冶煤矿。
2月 中共莱芜县革委核心领导小组在全县发动“批陈(伯达)整风”运动。
同月 各公社先后召开中共代表会议,成立中共各公社委员会。
3月11日-13日 中共莱芜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在莱城召开, 到会代表1511人。会议中心议题
是继续开展学习毛泽东思想和“文化大革命”的斗、批、改运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任务
之一,即斗走资派,批修正主义,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贯彻“抓革命,促生产、促
工作、促战备”方针,开展“四好”(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风好、完成任务好、生活管理
好)运动,增强革命团结。选举县委委员32人,山东省党代会代表11人。县委第一次全委
会议选举常委8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2人。
4月 按照上级部署, 清查 “五一六” (借用中共中央1966年5月16日发出的通知成立的
“造反派” 组织名称)运动在全县展开,部分干部群众受到不应有的审查。1975年8月,
基本纠正,为17名被隔离审查和近200名重点“帮助”人员落实政策。
8月 莱芜县农业局抽调77人赴海南岛繁育杂交高粱等作物种子, 1972年4月收获返回。此
后,杂交高粱在境内推广,但种植时间最长者不超过10年。
9月下旬 中共莱芜县委召开各级党的书记和21级以上脱产干部会议,传达林彪叛国出逃、
坠机灭亡事件。此后,全县开展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团罪行活动,直到1976年。
11月13日 鄂庄煤矿动工兴建,1981年12月30日投产,设计年产原煤45万吨。
是年 全县11万亩粮田受涝成灾,其中4万亩绝产。
是年 莱芜县被列为山东省花椒生产基地县、全国花椒生产重点县。

1972年

1月25日 莱芜县革命委员会制定农业机械发展规划,提出到1980年全县基本实现机械化目
标。
2月 取缔反动会道门圣贤道,毕守德等3名道首被依法判处死刑。
4月 境内党政部门宣传贯彻《人民日报》社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使粉碎林彪反党
集团后出现的解放老干部局面进一步改观,“文化大革命”以来受到冲击而“靠边站”的
各级领导干部大多数走上领导岗位。
5月19日 中共山东省委在莱芜召开设备现场会议,各地市、省直部门、济南铁路局、胜利
油田和冶金部代表224人参加。
6月 雪野水库渔业队淡水养鱼成绩显著, 一次捕捞2万多斤,被评为全国淡水养鱼先进单
位。
8月 中共莱芜县委部署“批林整风”工作。至年底,相继推出整顿纪律、加强党的思想建
设的若干意见和措施。
9月 亓省庄发现汉代农具铁范24件,为境内首次发现的汉代范具。后由山东省博物馆收藏。
是年 博(山)莱(芜)公路路基改线建设完成,境内长60.1公里。
是年 全县农田基本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新建稳产高产田7万多亩,新建和续建、配套等各
种中小型水利工程671处,新打机井375眼,扩大水浇地面积6万亩,植树造林3.2万多亩。

1973年

1月1日 《人民日报》 《解放军报》《红旗》杂志(简称中央“两报一刊”)发表“元旦
社论”,强调批林整风的重点是批判极右。此后,“左倾”错误在境内进一步发展。
3月 恢复县公安局。
5月24日 中共莱芜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 贯彻中共中央〔1973〕4号文件,部署开展批
林批孔运动。这一运动延续到1976年。
5月 泰莱公路铺筑沥青路面,为境内第一条沥青路。
同月 恢复县人民法院。
12月 媒体发表北京海淀区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信和日记, 境内各学校开始批判“师道
尊严”。
是年 境内推广一年三种三收的小麦、玉米间作套种(简称粮粮间作)5.7万亩,平均亩产
比两种两收提高100公斤。 此后,三种三收面积逐步扩大,1978年达到32万亩,占麦田总
面积的63%。
是年 泰(安)明(水)公路建成,境内长9.4公里,标准为四级。
是年 泰安地区文物普查队对铜山冶铜遗址进行考查,发掘铜制遗物有半两钱、五铢钱等,
为汉代冶铜遗址。1977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

2月7日 中共莱芜县委召开批林批孔动员大会, 传达中共中央〔1974〕1、2、3、4号文件
精神。会后,全县迅速掀起“批林批孔”运动高潮,出现自发的联络站、上访团,围攻领
导干部。
4月 全国布氏杆菌防治会议在莱芜召开,重点研究猪Ⅱ号菌苗的制造、使用和对人体健康
的影响等问题。
7月 境内淫雨成灾,8月方止,作物受灾10万亩,2.3万亩绝产,尤以牛泉、辛庄、苗山等
公社为重。
12月9日 莱芜县治理汇河(即嬴汶河)总指挥部成立,组织沿线口镇、羊里、寨里、杨庄
4个公社183个大队共同治理, 1975年10月结束。共动用土、沙、石270万立方米,达到堤
成、河成、路成、林成。

1975年

1月13日-17日 口镇公社古城大队党支部书记吕承德作为代表出席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
2月 在中央“两报一刊”号召下,全县形成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群众运动,农村
出现割“资本主义尾巴”风潮,社员正当的家庭副业遭到破坏,部分干部群众受到错误的
批判斗争。
3月 莱芜机务段筹建组在莱芜东站成立。
6月28日-29日 参加全国磷肥生产会议代表在莱芜考察“土法上马、 土窑结合”大搞磷肥
的经验。
9月 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山西省昔阳县召开。会上,莱芜县被列为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
县。
12月6日 鲁中电网枢纽工程——莱芜至济南22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建成。
是年 方下公社、 寨里公社在长埠岭涝地进行小麦、玉米小畦大背间作套种(即小粮粮
间作)获得成功。后在全县推广。

1976年

1月8日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逝世。全县人民无限悲痛,自发佩戴白花、黑纱悼念。
3月 全县开展“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使国民经济整顿和恢复工作中断,社会秩
序再度陷入混乱局面。
同月 从本月起,全县1.2万余名民工分两批到章丘、历城边境的新街道口村和历城县参加
黄河复堤工程。至1977年3月结束。
6月3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王光学(上朱家店村人) 在驻地遭受暴风雨袭击时,为
保护火炮、弹药卷入大海牺牲。济南军区授予其“雷锋式的好战士”称号。
7月6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逝世。全县人民以多种形式悼念。
7月28日 唐山发生7.8级地震, 波及境内。全县随即展开防震抗震工作,居民搭防震棚住
宿达数月。
7月 山东省冶金矿山建设工程处在城关东路成立。
8月 莱芜县革命委员会组织各公社从外地购进桑苗502万株,扩大桑园2882亩。
同月 周兴礼任中共莱芜县委书记、莱芜县革命委员会主任。
9月9日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逝世, 全县人民群众无限悲痛。中共莱芜县委、莱芜县革命
委员会设吊唁厅,各基层单位设灵堂,进行吊唁活动。18日,在莱芜一中操场举行万人追
悼大会。
10月8日 中共莱芜县委、莱芜县革命委员会在莱城召开庆祝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伟大胜利、
声讨“四人帮”(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大会。随即掀起揭批“四人帮”的群
众运动。
是年 南下冶大队发生小麦全蚀病。 1981年蔓延至各公社的46个大队、 1428个生产队。
1985年达到高峰, 全市共发生16.88万亩,折纯面积4.45万亩,其中绝产6000多亩,小麦
减产1000多万公斤。后经防治逐年减少。

1977年

3月17日 中共莱芜县委召开工业学大庆会议,表彰中共山东省委命名的大庆式企业寨里公
社磷肥厂和本县的110个学大庆先进单位。
6月28日-7月2日 境内遭暴风雨雹袭击, 风力9级以上, 30日夜达12级。 全县损毁房屋
100480间, 刮倒成材树110万余棵,折断各类线杆1.1万余根,河堤决口127处,冲坏公路
693公里、桥涵81座,坍塌地堰29.3万米,死亡2人,伤40人。
7月4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战士亓振海 (塔子村人) 在国防施工中为抢救战友牺牲。
1978年5月6日,济南军区授予其“雷锋式的好战士”称号。
7月 恢复招生考试制度,莱芜考入大专院校225人、中专学校543人,录取总数在泰安地区
名列前茅。至1992年,历年大专院校录取均在泰安地区(市)名列第一。
10月1日 鹁鸽楼水库动工兴建,1978年5月20日竣工,总库容980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
548万立方米,死库容52万立方米。
12月23日 莱芜战役指挥所遗址公布为山东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是年 境内全年大旱,成灾面积10万亩。6月,汶河断流18天。
是年 境内虫灾严重。春,沿河沙地金针虫为害,麦苗损坏1/3。春夏之交,地老虎发生,
二茬玉米因此缺苗断垄者甚多;麦蚜虫发生,一般百株千头以上,多者数万头,小麦千粒
重下降5至10克。

1978年

春 境内大旱,汶河断流49天。
4月11日 《光明日报》 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文章。此后,全县开展对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同时开展对“两个凡是”错误观点的批判。
4月 王家洼大队团支部被共青团中央委员会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队”称号。
6月3日-6日 莱芜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莱城召开。 会议听取并审议县革命
委员会工作报告和1978年至1985年建设大寨县规划报告,选举县革命委员会委员76人,其
中主任1人、副主任7人;同时选举县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7月27日 卫生部副部长郭子恒率检查团到莱芜检查17处县、 社、队医疗单位及3处厂矿医
院,历时10天,对被列为全国三分之一卫生事业整顿建设重点县的莱芜县卫生事业建设作
重要指示。其间,卫生部部长钱信忠于8月1日到莱芜检查了县人民医院、辛庄公社卫生院
和辛庄大队卫生室。
10月1日 恢复县人民检察院。
10月20日 公家庄水库动工兴建, 1979年5月竣工。 总库容1198万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
663万立方米,死库容135万立方米。
同月 山东省第四届政协委员、 原国民党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李仙洲到莱芜访问。 至
1984年,共到莱芜访问3次。
12月25日 莱芜县革命委员会召开多种经营工作会议, 号召打破单纯经营粮食生产的僵化
局面,发展多种经营。
12月 按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平反假案、 纠正错案、昭雪冤案”的精神和省、地委指
示, 中共莱芜县委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对“文化大革命”期间的616起审查干部案件(包
括所谓“叛徒”案)和857起刑事案件进行复查处理。1983年8月基本结束,冤假错案得到
平反昭雪。
是年 寨里供销社被评为“全国财贸学大庆学大寨”先进企业。

1979年

1月1日 按照国务院指示,境内开放粮食市场。
1月 中共莱芜县委贯彻中共中央〔1978〕55号文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立,为错划右派和
起义投诚人员落实政策。在反右派斗争中被错划为右派和因右派言论受到组织处理的人,
至1985年9月全部改正。 全县认定起义人员45人、 投诚人员36人,至1986年5月全部颁发
《起义(投诚)证明书》。受到株连的家属子女均做了妥善安置。
2月 莱芜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工作班子, 为改造好的地主、 富农分子摘帽。至1980年春,
1823人全部摘掉帽子,定为社员成分。
3月 高庄公社党委副书记郑凤亭赴西藏任职,支援边疆建设。1981年3月返回。
4月26日 中共莱芜县委召开有线广播大会,为1966年9月2日“罢官事件”中受迫害的百余
名党员干部平反。
4月 境内农村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打破吃“大锅饭”局面。全县5348个生产队中,
采取定额记工的2708个,实行包工到组、联产计酬的2403个。
6月1日-3日 境内风雹成灾,受灾面积1.4万亩,以方下、牛泉、寨里、杨庄等公社为重。
6月4日 中共莱芜县委召开工作会议, 传达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
高”的方针,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清除“左”倾错误影响,发展
多种经营和轻工业,压缩基建项目,加强企业管理,尽快发展国民经济。
9月 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在莱芜召开,讨论“三分之一重点县卫生事业整顿建设”问
题,卫生部副部长郭子恒主持会议并讲话。
同月 寨里公社妇联被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秋 境内大旱,受旱面积38万亩,成灾面积2.1万亩,秋播普遍造墒。
11月1日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通知,境内提高猪肉、羊肉、禽蛋、蔬菜、水产品、牛奶
等8种主要副食品的销售价格,同时发给职工副食品补贴。
是年 全县农村中小学开始“双改”(改造校舍、改制木质课桌凳)。至1984年基本完成。
是年 中共莱芜县委、 莱芜县革委对农村部分规模过大的基本核算单位进行调整,增加生
产队123个。至此,全县共有生产队5471个。

1980年

1月29日 按照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指示,境内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的政策。
1月30日 中共莱芜县委制订《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等几个问题的执行意见》,在农村全
面推行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
春 全县落实“台属”政策。至1986年6月全部退还“文化大革命”期间查抄的财产,落实
有关待遇。
6月1日 莱芜县党史资料、革命烈士传记征集办公室成立,党史资料征编工作开始。
7月6日 莱城以西降雹3至5次,兼有大风暴雨,9个公社、250个大队农作物受灾20.8万亩,
绝产1.36万亩。
8月28日 莱芜县革命委员会作出决定,县属国营企业试行为期一年的利润和亏损大包干政
策。
9月3日-5日 中共莱芜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莱城召开,选举县委委员33人、候补委员6人。
县委第一次全委会议选举常委11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4人。
秋 境内大旱,受旱面积28.5万亩,成灾面积22万亩,秋播普遍造墒。
10月 全县进行第二次土壤普查。1981年1月,山东省土壤普查办公室验收合格。
12月22日 莱芜县工程技术干部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成立, 进行工程技术干部职称评定。
至1983年9月,共评定1378人,其中中级技术人员143人、初级技术人员1235人。
12月28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莱芜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莱城召开,历时15天,
与会委员121人,代表13个界别,会议选举政协第一届莱芜县委员会主席1人、副主席3人,
常务委员27人。
是年 教育战线进行中等教育结构改革,至1982年,将第十七、十五、十六、二十三中学,
分别改建为第一、二、三农业技术中学和职业中学,同时减少高中处数和班数。
是年 山东电视台将莱芜梆子剧团改编演出的《赵连岱借闺女》 拍成电视片,推荐到中央
电视台参加春节电视节目联播。
是年 境内鼠害严重,主要在田间侵害春播玉米、地瓜、花生等,全县受害面积13.2万亩,
约计损失粮食1085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