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党史资料征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361&run=13

机构 1981年11月, 中共莱芜县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为正科级单位,主
要任务是征集、 整理境内新中国成立前的党史资料。1984年7月,改称市委党史资料征集
研究委员会。
1993年6月, 地级莱芜市建立后,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与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办公室合署办公,简称党史史志办,为副处级事业单位,属市委办公室领导,业务工作分
别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指导,内设秘书科、党史科、史志科。1995年11月,党史
科更名为党史研究室。1996年4月,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分设,
均为副处级事业单位,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属市委办公室领导。
1997年5月, 更名为市委党史研究室,升格为正处级事业单位,直属市委领导,内设秘书
科、 宣教联络科、编辑科,编制14名,实有6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2人。至2005年,
党史研究室设秘书科、 宣教联络科、编辑科,编制13名,实有10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
任2人。
资料征编 党史部门成立后, 先后征编出版《莱芜八年抗战纪实》《中共莱芜党史大事记
(1949-1996)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莱芜市组织史资料(续)》《腾飞的莱芜》《莱芜
社会主义建设英模谱》 《莱芜农村改革发展纪实》 《光辉的历程》《中共莱芜党史人物
(第一、二集)》《莱芜的社会主义改造》《莱芜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巩固》《李增援烈士
传》《前进中的莱芜》《莱芜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莱芜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腾飞—
—莱芜民营经济的风采》《莱芜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莱芜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莱芜的
拨乱反正》《莱芜战役图说》《党旗火样红》以及《“绿色钢城·魅力莱芜”特色文化丛
书》之《莱芜红色风云》、《莱芜战役》、《山东革命文化丛书》之《莱芜战役》等党史
专著22部。同时,为中央、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印的《人民英雄大典》《中共山东党史
人物辞典》《齐鲁共产党人》撰写莱芜符合入典人物传略50份,25万余字;完成中央、山
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交办的《叶飞传》第十三章《铁马金戈扫敌军》的撰写、修订、定稿工
作;完成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交办的《走进新世纪的山东》《中共山东年鉴》《时代先锋》
《一五时期经济建设》《“大跃进”运动》《六十年代国民经济调整》《中共鲁中地方史》
《共和国之最》 《山东民营企业家风采录》 《三农现代化之路丛书》《山东英模人物》
《新世纪、新亮点——高速发展的山东高新技术》大型画册和《山东抗日战争大事记》等
书籍有关莱芜部分的组稿、编撰等工作任务。
党史宣教 党史研究室成立后, 一直重视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尤其地级莱芜市建立后,经
常在重大纪念日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1996年,参加市委组织的纪念莱芜战役50周
年活动, 承担莱芜战役纪念馆4个展室的文字材料组稿工作,先后编写布展大纲、布展内
容方案、上板词、解说词、图片说明等资料20余万字。1998年,在全市开展“学党史、话
当前”活动,与市委宣传部配合,主办周恩来百年诞辰理论报告会,与会20多名代表发言,
社会效果良好。199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在全市开展党史宣传年活动,
以电视文献片《光辉的历程——从一大到十五大》为主要教材,联合市委组织部、宣传部、
机关工委、团市委和教委等部门下发文件,分系统组织动员集中收看,使广大党员、干部、
学生,受到了一次生动、形象的革命传统教育。配合市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三讲”
教育,编写以刘仲莹事迹为主题内容的革命传统教材,并到莱芜县委诞生地云台山和尚洞,
向市级领导干部进行现场宣讲。
2000年,清明节前夕,编印莱芜籍著名新四军战士李增援的事迹材料——《李增援烈士传》,
作为传统教育教材,与市教委联合在莱城区寨里镇太平街小学、莱城区实验中学、钢城区
中心中学、莱芜师范学校等作《风范长存,光照千秋》的报告,听众达7000余人。2001年,
为庆祝建党80周年, 与莱芜日报社联合开辟“光辉的足迹” 专栏,刊载党史资料11期。
2002年,配合《十卷书·村庄》的编写,提供《莱芜党组织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的莱
芜》《莱芜战役与解放战争时期的莱芜》等3篇稿件3万余字。2004年,配合省委党史研究
室原副主任、吉山战斗幸存者方正到莱城区茶业口镇汪洋中学进行党史教育,捐助部分贫
困学生。2005年,与莱芜日报社联合开展有奖征集“抗日战争史料”活动,开辟“纪念抗
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栏,先后在《莱芜日报》发表文章8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