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编中共地方组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329&run=13

1925年,吕家芹村吕若侃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境内第一位共产党员。1926年夏,建立莱
芜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吕家芹村支部。 1927年9月,中共莱芜区委成立;同月,中共泰
莱县委成立,不久,驻地由泰安移至吕家芹村,莱芜成为泰(安)、莱(芜)、新(泰)
地区党的活动中心。1928年5月,莱芜党组织与省委失去联系,活动一度中断。
20世纪30年代,在外地求学的青年学生刘仲莹、鹿省三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先后加入
中国共产党,成为重新组建莱芜党组织的主要领导者。1931年冬,在刘仲莹带领下,组建
中共莱芜特别支部。1932年秋,中共莱芜县委建立。从此,莱芜党组织由小到大,逐步发
展起来。1935年前后,山东省委连续遭到敌人破坏,致使全省党组织失去统一领导机关。
1935年冬,为尽快改变现状,山东省工委在莱芜牛泉镇鹁鸽楼村刘仲莹家成立,代行山东
省委职责,领导全省党的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 莱芜党组织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发展地方抗日武装。1938年1月,县委
领导发动莲花山抗日武装起义,并率领起义部队参加省委领导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同
时,抓住有利时机,开展党的工作,发展党员,开辟并巩固泰莱抗日根据地。各级党组织
以根据地为依托,运用游击战、麻雀战、地雷战等灵活多样的战术,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英
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莱芜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巨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莱芜党组织领导全县人民,实行土地改革,开展动参运动,进行自卫战争。
战争初期,莱芜各级党组织积极动员和领导人民群众参军参战。1946年底,一次动员参军
达6846人,被誉为“鲁中参军运动之冠”。莱芜战役期间,县委领导50万人民全力以赴支
援前线,配合华东野战军,困扰敌军,筹运粮秣,运送伤员,俘获国民党军散兵游勇6000
多人。此后,在支援兖州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大批干部南下浙江、川东支援新区
建设,迎接新中国建立等工作中,莱芜党组织及莱芜人民做出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初期,莱芜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一
中心,卓有成效地开展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为向社会主义
社会过渡奠定良好基础。此后,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初
步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各种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进行艰
辛探索的关键时期,遭遇一场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经济社会发展遭到严重破
坏。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莱芜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积极进行农村体制改革、城市经济改革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
业生产、区域经济、改革开放的大发展和全市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
地级莱芜市建立后,中共莱芜市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带领全市人民发扬“团结
实干、奋发进取、争创一流”的莱芜精神,以建设富裕文明的新莱芜为目标,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很大成就。围绕新时期党的建设总
目标,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目
标责任实绩考核的实行和“三讲”教育的开展,使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明显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积极推进企业产权改革和农村改革、所
有制结构调整、 机构改革、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经济工作中的决策和指导上,市委以
“三个有利于”为标准,遵循“努力把莱芜建设成为以钢铁工业为龙头,以农业为基础,
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市”的战略,国民经济和各项
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进入21世纪,中共莱芜市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领全市人民向更高的目标
迈进。 2001年4月开始,全市各级稳妥地推进市、区、乡三级党政机构改革。5月9日,市
委、市政府和莱钢集团有限公司、鲁中冶金矿山公司、新汶矿业集团联合召开启动经济开
发区全民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动员大会,会后,全市迅速掀起建设开发区、招商引资和
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开发区建设、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发展
的新亮点。同时,市委以“富民强村工程”统领农村工作,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奠定良
好的基础。 2003年2月,中共莱芜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
史任务,会议提出坚持“一二四三”(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狠抓招商引资、建设载体
两个关键,突出农业、工业、民营经济、环境建设四个重点,实现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全省
平均水平、人均占有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项工作好于全省平均水平三个目标)的工
作思路。各级党组织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2004年,开始实施山东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国家新材料产
业化基地(简称两个基地)建设,莱芜在全省经济大格局中谋得准确定位,“绿色钢城”
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05年,市委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坚持并不断完善“一二四三”工作思路,凝心聚力、合力干
事,两个基地建设、园区经济和民营经济取得新进展,扎实推进“富民强村”工程、“绿
色钢城”和“平安莱芜”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