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商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232&run=13

管理机构 1915年1月,民国政府成立莱芜商会,管理境内商业。1946年,莱芜县民主政府
成立工商管理支局,设人事、行政秘书、税务等股。1948年,撤销工商管理支局。1950年
1月,莱芜县政府成立工商科。1956年10月,撤销工商科,成立商业局。1958年6月,商业
局与供销社合并,设秘书、计划统计、干部、组织检查、财务会计、加工企业、物价、储
运科。 1960年,改设人事、秘书、财务、市场物价、组技指导、业务、外贸科。1961年9
月,商业局与供销社分开办公,设人事秘书、财务计划、商政、业务、厂矿物资供应科及
工会。 1967年, 商业局改称商业文革服务组,归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财贸组管理。
1970年12月,复称商业局。1971年12月,商业局与供销合作社合并,仍称商业局,设政工、
秘书、业务、副业、财务计划组。1975年8月,供销社析出,商业局设秘书、政工、业务、
财务科及工会。1978年7月,商业局增设保卫科。1980年9月,增设集体商业管理科,后集
体商业管理科并入业务科。1981年9月,增设职教科。1984年,增设老干部科。至1987年,
商业局辖百货、食品、副食品、五金、蔬菜、服务公司,百货大楼,商业贸易中心及食品、
酿造、 顺香斋南肠厂,共有干部职工1700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2人。1992年5月,商
业局改称商业集团总公司。2001年8月,撤销商业集团总公司,成立商业行业管理办公室,
为副县级单位, 归市经济贸易委员会管理。至2005年,商业行业管理办公室有干部职工6
人。
商品经营 历史上境内商业不甚发达, 没有大规模的资本经营。新中国成立后,公私营商
业恢复和发展。1950年,土产经营部、百货经营部、粮食经营部成立,实行报账制,销售
款上缴。1954年,国营商业按照国家政策,对棉布实行统购统销,定量凭票供应。1955年,
对生猪实行派养派购政策。 1956年6月,百货公司、贸易公司、纺织品公司、专卖公司、
食品公司、 药材公司、木材公司和蔬菜经营组成立,全年实现经营额330万元。1959年至
1961年,全县50多个集市,上市商品只有几十种。1963年始,国民经济进行三年调整,商
品种类和数量上升,国营商业恢复和发展。至1965年底,年经营额2027万元。“文化大革
命”期间,工农业生产受到破坏,市场商品紧缺,肉、禽、蛋供应紧张,市场萧条。1975
年,国民经济有所发展,商品经营额达6896.4万元。至1977年,市场商品供应基本恢复正
常。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商业系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副产品的购销政策,允许生猪、鲜
蛋二类派购物资多种渠道经营,蔬菜经营由包产包销、合同计划产销改为自产自销。1979
年,对三类工业品的经营试行定购选购。1980年,取消工业品包购包销,各企业自主选择
进货地点和进货单位,按市场需要进行择优进货。1983年,除少数统配商品实行计划供应
外,其余全部敞开供应,年经营额7769.1万元。1987年,商业企业第一轮承包开始,所有
企业实行经理(厂长)负责制。1991年,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指导下,商业
企业开始实行第二轮承包经营。
地级莱芜市建立后,进一步搞活商品经营,拓宽经营服务领域。1993年,增加汽车、钢材、
木材、煤炭、水泥、家具、水产、种子、建筑装修、机电产品等生产经营项目20余个,增
加经营品种2000个。全市国有商业商品销售额20114万元,饮食服务业营业额610.4万元,
利税453.8万元,其中利润214.2万元。1995年,实行开放式经营战略、骨干商品(项目)
带动战略和大服务信誉战略,全方位开拓市场,努力扩销增盈,全系统行业外经营涉及机
电产品、建筑安装、房地产开发、水产养殖、民航空运代理、对外出口等20余个门类,全
年完成商品销售31235万元,饮食服务业营业收入1466万元,实现利税766.5万元。1998年,
实行一业为主, 多种经营,完成商品销售额55161.5万元,饮食服务业营业收入1908.6万
元, 实现利税754.2万元,其中利润273.8万元,销售增幅连续6年居全省同行业第一位,
15个直属企业无一亏损。 1999年,市商业集团总公司完成经营总额61022.1万元,饮食服
务业营业收入2153.5万元,实现利税689.5万元,其中利润284.5万元。
进入21世纪,商业系统进行改制,商品经营市场化。2000年,市商业集团总公司完成经营
额65424.6万元, 饮食服务业营业收入2286.4万元,实现利税617.6万元,其中利润185.1
万元。2001年,完成商品销售额6.8亿元,饮食服务业营业收入2450万元,实现利润200万
元;8月,撤销市商业集团总公司,商业系统随之改制。2002年,市直商业完成商品销售总
额2.5亿元,实现利润100.5万元。至2004年,市直18家商业企业整体破产,国有商业退出
历史舞台。
网点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 商业网点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经商者根据实际自设店铺,集
市商业设施简陋。1938年,莱城有经营百货的杂货店铺10余家,经营药材的西药铺有3家,
经营饭店兼店房的10余家, 手工业有40余家。 1939年, 山东纵队一旅组建泰山税贸局
(1940年改称贸易局),为部队加工军鞋、枪套等,并兼营日用品。至1948年底,莱城从
事工商业者达到50至60户, 其中染坊2家、宰牛组6个、肴肉铺4家、猪肉架数10家、羊汤
馆1家、 个体经营杂货店铺10余家,另有布匹经营、自行车修理、照相、镶牙、黑白铁加
工等数家服务点。
新中国成立后,商业网点建设逐步规范。1950年,百货经营部和泰安专卖处莱芜分销处分
别在口镇成立。 1954年,先后迁至莱城。是年3月,泰安专卖处莱芜批发部在寨里、颜庄
设分销组, 在口镇设收购调拨组;7月,泰安食品收购站在莱芜设立收购组。1956年,莱
芜县专卖事业公司在鲁西、寨里、苗山、雪野设分销处,分别在西关和铁板街组建门市部。
是年4月,泰安蔬菜食品杂货公司在莱芜设立蔬菜经营组;6月,莱芜县百货公司在莱城设
3个零售门市部, 在口镇、 颜庄、 寨里各设分销处。至年底,境内商业网点达到16个。
1957年7月, 莱芜县服务局食品经理部分别在口镇、城关、辛庄、苗山设立食品收购组;
在鲁西、寨里设立转运站。是年,莱芜县烟酒糖果经理部在口镇设立副食品批发部。1962
年,百货公司接收生建铁厂、马庄铁矿、赵庄铁矿、矿山煤矿、槲林煤矿、安仙煤矿、港
里煤矿、 潘西煤矿、沂钢东工地、沂钢西工地、铁铜沟等12个门市部。1963年5月,县食
品公司在矿山、口镇、寨里、大王庄、辛庄、苗山、方下、颜庄设立食品站。至1965年,
境内商业网点发展到60个。1966年,县食品公司增设杨庄食品购销站,口镇站的上游、茶
业收购组及苗山站的常庄收购组改为购销站,共辖15个食品购销站。1973年,县食品公司
始办代销业务, 全县设86个代销点。1975年,境内商业网点达到145个。1976年,县百货
公司在北王庄村设立门市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商业网点建设步伐加快。1979年8月,百货大楼开业。1980年,
百货大楼、东关第一门市部和第二门市部移交重新成立的百货商店,新设百货和劳保零售
部,撤销北王庄门市部,所属零售部有十里铺、化肥厂、矿山煤矿、地区钢联、鄂庄煤矿、
安仙煤矿、潘西煤矿、西港煤矿、矿务局等12个。同年,副食品公司开始对个体工商户批
发。1981年,县百货公司设立专为个体户服务的批发部和流动批发组;县食品公司建成配
有500吨冷库的肉联厂。 1982年,县百货公司撤销业务股和综合批发部,分别设立百货、
文化、劳保、针织品、小商品批发部,在口镇、杨庄、寨里、雪野、南冶、潘西、东关农
贸市场设立批发部。 1983年,县百货公司撤销杨庄、雪野批发部。是年4月,县副食品公
司设寨里、 口镇、颜庄、杨庄、雪野批发点;5月,县副食品公司下属的副食品综合商店
和第三、 第八门市部也兼营批发业务。至年底,国营商业网点通过调整达92个。1984年9
月,百货公司零售门市部均改称为商店,至1987年共有干部职工287人。
地级莱芜市建立后,商业网点建设突飞猛进。1993年,新、扩建和改造项目16项,总投资
3000万元, 完成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其中莱芜大酒店完成土建工程、东方大世界完成
自动扶手电梯、莱芜时装大厦二期扩建工程安装自动扶手电梯、商业大厦配套楼工程12月
开业、顺香斋南肠厂莱城分厂工程年底完成土建工程。1995年8月,莱芜大酒店正式运营;
10月,改建的百货大楼开业。1998年1月,五金化工站楼投入使用;4月,商业机电设备公
司沿街营业楼投入运营;6月,工贸园建材批发市场二期工程投入使用;9月,金桥商厦开
业运营、 副食贸易城投入使用;10月,百货总公司批发市场投入使用。2000年6月,百货
大楼投资建设的1500平方米的东沿街营业楼、鸭子沟小商品市场、服装城南市场建成使用。
2001年11月,莱芜旅馆商住楼、蓝天商厦一期建设工程竣工投入使用。随着全市招商引资
的迅速发展, 一批全省知名商业企业落户莱芜。2003年9月,济南人民商场(莱芜店)开
业。至2004年,完成国有商业破产改制,境内网点全部市场化。
商办工业 历史上, 境内小副食品商品经营者多自己加工。清末,历城人苏志廷从济南经
博山辗转到口镇加工经营顺香斋南肠。1956年,商办工业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接收私人企业。
1958年6月, “瑞生恒”酱菜园划归商业局管理。1962年,“瑞生恒”酱菜园改称县副食
品公司加工厂, 主要生产酱油、食醋、酱菜和各式糕点。1963年4月,供销社将顺香斋连
同食品业务交商业局管理。1982年5月,肉类联合加工厂建成投产。1983年1月,撤销副食
品公司加工厂,成立酱菜厂,原副食品公司加工厂糕点车间分出成立糕点厂。1984年4月,
酱菜厂更名为莱芜市酿造厂, 设酱油、食醋、酱菜、冷饮4个车间。12月,糕点厂新上面
包生产线一条。1987年,市酿造厂生产酱油1206吨、食醋340吨、酱腌菜135吨,工业产值
43万元;顺香斋南肠厂有职工48人,年产南肠10吨。
1993年, 顺香斋南肠厂新上真空包装,增设销售点13个,全年加工南肠210吨,完成销售
收入479万元,实现利税92.7万元。全年商办工业实现总产值1598万元,比1992年增长29%。
1994年, 顺香斋南肠厂生产南肠215吨,完成产值720万元,完成销售620万元,实现利税
51万元。 是年9月,市食品厂生产的“汶河”牌芝麻月饼在全省百余家月饼生产企业产品
质量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被指定为全省消费者信得过产品。1995年10月,顺香斋南肠厂第
一条肉制品生产流水线投入使用, 形成日加工肉制品2吨的生产能力,被市政府列为全市
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年商办工业实现总产值2345万元,其中顺香斋南肠厂完成产值
952万元, 实现利税98万元。1997年,商办工业快速发展,顺香斋南肠厂实施“一个龙头
三个带动”战略(以南肠生产为龙头,带动低温肉制品、传统肉制品和酱腌菜生产,依托
科研单位开发新产品改进包装装潢),全年工业产值、销售额同比增长14.6%和29.9%。东
方大世界西装厂注册“依士特” 服装品牌,工业产值同比上升36.9%。全年商办工业实现
产值4892.3万元, 同比增长13.6%。1998年,顺香斋南肠厂在莱城、口镇等地设立15家连
锁经营店, 实行六统一经营方式。同时,在济南、泰安等地设立100余家分销店,统一挂
牌销售。年内,顺香斋产品被评为全市十大名牌产品和省级名牌产品。全年商办工业完成
产值2050.9万元, 销售收入2256.5万元,实现利税108.5万元。1999年,商办工业完成产
值6529.1万元。
2000年,顺香斋南肠厂进行企业改制,职工全员入股,经营者持大股,买断顺香斋口镇老
厂生产经营性资产和新厂的部分设施, 租赁顺香斋新厂和“顺香斋”商标,11月8日,顺
意肉制品有限公司成立(后改名为山东顺香斋食品有限公司) 。依士特集团公司融资200
万元封闭运行, 年产西装4万套、西服裤15万条,外贸加工业务额1000万元。2001年始,
随着商业系统改革不断深化,商办工业逐步实现改制,大部分改成有限公司。至2004年,
境内再无商办工业。